談Netflix 記錄片 《東京女子偶像流》(御宅文化 vs. 女子偶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同圖片來源:網路
同步刊登於 台灣教會公報社
2019.11.8
前幾天看了Netflix 的記錄片 《東京女子偶像流》,片裡用AKB48等女子偶像團體崛起來談「御宅族」,大多數的御宅族都是大學以上到40、50歲以上的男性,他們可能是上班族或是無業,會花大部分的時間和大把鈔票追星,看到這些14-22歲的小女生唱唱跳跳、堆起微笑溫柔地聽他們說話,然後覺得自己青春有活力,訪談中大概都會透露:不想談戀愛、太麻煩了。他們不會跟現實中的女生接觸,而是整天追著這些「純潔」、沒有威脅性的女生跑,好像這樣他們就還是主流社會認可的男性。
基本上他們就是父權的犧牲者,但因為生物性別的男性在社會上仍比生物性別的女性更有優勢,所以在層層疊疊的壓迫體制底下,生物性別的女性就成為生物性別男性的犧牲品,如同記錄片裡的其中一人所說:這個社會花了很多的力氣,在保護男生對於女生的幻想和期待。
高橋一生等人演的日劇《東京單身男子》描述35-45歲的3個菁英男子,自稱不婚男子,看起來一個個風流倜儻,但其實在愛情裡面,相較於女性,都屬於比較被動的一方,他們不想要有壓力、不想要有責任、不想要失去自由,是「弱勢」的一方。其實這些人也是一種御宅族,差別只在於,他們是菁英階層的御宅,他們寄託的不是純潔的少女偶像,而是花叢裡性成熟的女人。
跟身邊的人討論,他認為現代社會的女生不管在意識上或能力上,都已經可以獨立自主,少了一個非常具體的非結婚不可的理由,或者可以說多了婚不婚都無所謂的理由,但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裡,男生還在傳統的「要強壯、要獨立、要養家、要負責(家庭)」的壓力裡,當女生可以在愛情裡享有這方面的自由和兩種選擇(婚與不婚都某種好處),男生卻沒有,也難怪愛情對於男生而言,就是一種壓力地獄。
這麼說也有道理,Emma Watson 的 #HeforShe 基本上也是在談這個概念,其實父權/性別框架對於男女一樣造成不等程度的傷害和壓迫。
但接下來我就想到,女生從所謂的第一波女性主義運動以來,花了幾乎快要一個世紀的時間才走到這個地步,相較於女生的努力,男生是不是就不要在那裡眼紅想說女人怎麼可以這麼爽,兩邊的好處都撈,一天到晚覺得女性主義/女權運動刺眼,套一句某柯的名言:「抹黑別人不會讓自己變得更乾淨」,有能耐的話,就好好為自己性別的命運努力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8會員
392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類在地球上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又對地球做了什麼?
近年來吹起一股無麩質的時尚風,一說比較不會過敏,一說比較健康。真的是這樣嗎?有在做烘焙麵包的我大概也有耳聞,但因為本身沒有麩質過敏,所以並沒太認真研究,只有對稍微減醣有些興趣,做過一些增加杏仁粉或熟豆渣粉的嘗試。 小麥籽本身其實沒有麩質,是麵粉和水交互作用產生的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無法在胃部完全
2022年的日劇《檜山健太郎懷孕了》以虛構的「男性可以生子」,來想像一個跟現實不同的世界,剛好可以跟另一齣日劇《惡女-誰說工作不帥氣》第8集(以下簡稱日劇《惡女》)一起看。 日劇《惡女》改編自1988年的同名漫畫,描述日本女性在職場的各種遭遇,主角田中麻里玲是看起來天兵型的爆衝惡女,一心想要出人頭
人類在地球上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又對地球做了什麼?
近年來吹起一股無麩質的時尚風,一說比較不會過敏,一說比較健康。真的是這樣嗎?有在做烘焙麵包的我大概也有耳聞,但因為本身沒有麩質過敏,所以並沒太認真研究,只有對稍微減醣有些興趣,做過一些增加杏仁粉或熟豆渣粉的嘗試。 小麥籽本身其實沒有麩質,是麵粉和水交互作用產生的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無法在胃部完全
2022年的日劇《檜山健太郎懷孕了》以虛構的「男性可以生子」,來想像一個跟現實不同的世界,剛好可以跟另一齣日劇《惡女-誰說工作不帥氣》第8集(以下簡稱日劇《惡女》)一起看。 日劇《惡女》改編自1988年的同名漫畫,描述日本女性在職場的各種遭遇,主角田中麻里玲是看起來天兵型的爆衝惡女,一心想要出人頭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承上篇,閱畢兩本著作後,我對男與女關係的思考又多了一些。近來社會上常常標榜男女平等的價值觀。的確在某些領域上,例如工資、讀書機會等我是認同需要為女性平權。但觀乎近年的極端女權主義我則不表認同了。 男人與女人在性格、心理、身體等方面有顯著的不同,這些都是決定男與女的不平等是不可違背的。例如,男人
Thumbnail
  前言:本文寫作於2021年9月,有篇貼文被瘋傳。宅圈的求偶焦慮和困境被提出來討論。多數人指出動漫設定的男女關係過於單純且獎勵化,導致這種日系霸總(?風格。不過,同樣是看動漫長大的,我是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給同樣是宅圈,有求偶焦慮的朋友一盞明燈。
Thumbnail
  太田律師指出,日本男性倍數於女性的自殺比率以及更高的過勞死比例,都與這樣的陽剛競爭有關。她認為,這是一種社會在男性身上加諸的詛咒,而這樣的詛咒,甚至在他們還是男孩子時就已經存在。尤其顯著地,首先展現為「受女孩子歡迎的程度」。
Thumbnail
網友提問 30 男人如何安全打開異性互動的機會? 網友提問: 「請問怎麼增加現實和女性互動與約會的辦法? ,身為一個40歲的宅宅最近才發現自己為什麼2次元喜歡的女性角色很多,但是現實喜歡的女性卻很少,最近看一部日本動畫名稱是弱角友崎同學,看完第一季和現在最新的第二季後才發現自己和這部動畫的主角有
Thumbnail
Poor Things,指的正是那些受到桎梏的男性,而女性主義的存在,也是為了解放這些男人。平權與覺醒,是屬於全人類的事。 [ 倫敦:男性所建構的世界,過度強調理性,逃避真實的情感 。] 在男性的成長歷程中,他們始終被教導著不能感情用事,做事必須有邏輯、理性。那些缺乏證據的事物,
Thumbnail
男性比女性更傾向去物化身體,男人觀看,而被凝視者會被視為缺乏自主性的「客體」,而非「個人」。異性戀男性將女性視為性對象來表現或再現,滿足性觀看者的愉悅(例如A片),而男人也從觀看中得到快感。 而女性比男性更傾向去物化親密關係,綜觀整個社會對於親密關係的描繪和想像,一直是矛盾又狹隘的。當代社會高
Thumbnail
從大學開始我就生活在男性佔多數的環境中,這篇文章談及了在工作及生活中對於女性角色的看法以及性別歧視的困擾。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此專題適合異性戀,會談論關於男女身份的諸多討論,建議認同自己為女性身份的讀者觀看。
Thumbnail
從前封建父權時代男性要面對的挑戰與嘲笑幾乎都來自男性,現代女性話語權解放後譏笑男性的人成了雙倍,男人的心理壓力也成了雙倍。 男兒身的我雖備感壓力,但也不想倒回至父權時代,因為那確實有很多對女性的壓迫。 女權即便在較開發的國家裡都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更別說在台灣這個只有30幾年的年輕民主政體,首要的
Thumbnail
倘若提到「女性主義」四個字,大家會在腦海中浮現什麼印象與想法呢? 日本的女性主義代表人物上野千鶴子教授說許多人誤解女性主義者是「厭男」或「想變成男人的女人」,其實女性主義者並非想要成為強權者,只是單純想要追求並主張自己的權利,但卻很難被既得利益者的男性所理解,甚至認為女性威脅到他們的地位而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承上篇,閱畢兩本著作後,我對男與女關係的思考又多了一些。近來社會上常常標榜男女平等的價值觀。的確在某些領域上,例如工資、讀書機會等我是認同需要為女性平權。但觀乎近年的極端女權主義我則不表認同了。 男人與女人在性格、心理、身體等方面有顯著的不同,這些都是決定男與女的不平等是不可違背的。例如,男人
Thumbnail
  前言:本文寫作於2021年9月,有篇貼文被瘋傳。宅圈的求偶焦慮和困境被提出來討論。多數人指出動漫設定的男女關係過於單純且獎勵化,導致這種日系霸總(?風格。不過,同樣是看動漫長大的,我是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給同樣是宅圈,有求偶焦慮的朋友一盞明燈。
Thumbnail
  太田律師指出,日本男性倍數於女性的自殺比率以及更高的過勞死比例,都與這樣的陽剛競爭有關。她認為,這是一種社會在男性身上加諸的詛咒,而這樣的詛咒,甚至在他們還是男孩子時就已經存在。尤其顯著地,首先展現為「受女孩子歡迎的程度」。
Thumbnail
網友提問 30 男人如何安全打開異性互動的機會? 網友提問: 「請問怎麼增加現實和女性互動與約會的辦法? ,身為一個40歲的宅宅最近才發現自己為什麼2次元喜歡的女性角色很多,但是現實喜歡的女性卻很少,最近看一部日本動畫名稱是弱角友崎同學,看完第一季和現在最新的第二季後才發現自己和這部動畫的主角有
Thumbnail
Poor Things,指的正是那些受到桎梏的男性,而女性主義的存在,也是為了解放這些男人。平權與覺醒,是屬於全人類的事。 [ 倫敦:男性所建構的世界,過度強調理性,逃避真實的情感 。] 在男性的成長歷程中,他們始終被教導著不能感情用事,做事必須有邏輯、理性。那些缺乏證據的事物,
Thumbnail
男性比女性更傾向去物化身體,男人觀看,而被凝視者會被視為缺乏自主性的「客體」,而非「個人」。異性戀男性將女性視為性對象來表現或再現,滿足性觀看者的愉悅(例如A片),而男人也從觀看中得到快感。 而女性比男性更傾向去物化親密關係,綜觀整個社會對於親密關係的描繪和想像,一直是矛盾又狹隘的。當代社會高
Thumbnail
從大學開始我就生活在男性佔多數的環境中,這篇文章談及了在工作及生活中對於女性角色的看法以及性別歧視的困擾。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此專題適合異性戀,會談論關於男女身份的諸多討論,建議認同自己為女性身份的讀者觀看。
Thumbnail
從前封建父權時代男性要面對的挑戰與嘲笑幾乎都來自男性,現代女性話語權解放後譏笑男性的人成了雙倍,男人的心理壓力也成了雙倍。 男兒身的我雖備感壓力,但也不想倒回至父權時代,因為那確實有很多對女性的壓迫。 女權即便在較開發的國家裡都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更別說在台灣這個只有30幾年的年輕民主政體,首要的
Thumbnail
倘若提到「女性主義」四個字,大家會在腦海中浮現什麼印象與想法呢? 日本的女性主義代表人物上野千鶴子教授說許多人誤解女性主義者是「厭男」或「想變成男人的女人」,其實女性主義者並非想要成為強權者,只是單純想要追求並主張自己的權利,但卻很難被既得利益者的男性所理解,甚至認為女性威脅到他們的地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