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高騖遠,是改變失敗的原因。
有些人,在某些時刻,像是被雷劈到。突然想要奮發圖強,改變自己的人生。之後就擬定一些新的計畫或目標,期待一蹴即成。剛開始,也許動力滿滿,要求自己要說到做到,有能力堅持個幾天。後來就改成三天捕魚四天曬網的狀況,最後的結果通常是失敗收場。此刻,還會補自己一刀說:「我就是爛!我就是沒辦法做到!」
一同來細看,他們是如何擬定計畫或目標。舉個例子,有個人平時都睡到八點多,趕得及上九點的班。假日更是睡到自然,通常醒來就是中午吃飯時間。那天,看到Youtuber 介紹早起的好處。就幫自己擬定一個早上六點起床的目標。同樣晚睡,早起時更生不如死。因此才第一天,就宣告計畫失敗。
大腦熱愛一成不變!
大腦的保護機制是這樣設定的,把舊有的思考、感受和行為模式視為安全。當人類做出任何改變時,在改變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負向情緒(如煩躁或焦慮)和壓力,大腦會將之解讀成「遇到危險」。人類是動物演化來的,一切還是回歸到生存法則。因此,大腦只能判讀安全和危險,無法分辨好與壞。
舉例來說,如果原本不愛運動的你,今天想要開始運動。在運動過程中,身體無法負荷,內心同時產生挫折感。大腦無法瞭解,其實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對身心健康皆有益處。對大腦來說,都解讀為遭遇危險情境。為保護自己得以活下去,大腦會誘勸我們變回原本的樣子,把我們從舒適圈外再度拉回舒適圈內,不是你意志不夠堅強。
如果你真心想改變,必須不被大腦發現。
我們都知道,要把目標拆解成可執行的小步驟。為何,許多人按著這個方法執行仍然失敗呢?關鍵在於,未先評估自己的能力,小步驟仍是大挑戰。目標是參加全馬的馬拉松賽跑,所以設定每日練跑五公里。但,先前沒有運動習慣的你,每日練跑五公里,以遠遠超出你能力所及。
不如,再把小步驟拆解成更為細緻。第一天,下班後換好運動服裝,有順利抵達練跑的場地,即算達成今日目標。你也許會說:「就這樣?」對!就是這樣。第二天,同樣出門到練跑的場地,這次「走」個100公尺。不要跑,不然你的大腦會發現。第三天,多走個幾百公尺。每日,循序漸進的增加,最後從走變成跑。光用聽的,就覺得沒有壓力。
動機夠強,改變才能發生。
有些人為自己設立目標是受他人影響,但未真正思考自己的需求。網紅們在影片中宣導,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好」習慣,也談到早起的好處和對自身的幫助。受影響,也為自己設立相同的目標-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但,你早起是為了什麼?成功人士早起是為提升工作生產力,在不被他人打擾的時間內,進行學習或構思企業發展。早起目標背後的動機是提升企業發展。
動機就像是綁在驢子前面的胡蘿蔔,如果不夠明確和清楚,是有可能無法繼續堅持到底。有個朋友跟我說他想學好英文,我問他是什麼原因想要學好英文。他回答說:「我覺得英文很重要!」這點我相當認同。再追問:「你學英文是為了工作?出國旅遊?把國外妹?」他說都不是。那學習英文即沒有方向,也沒有明確的動機,難怪英文會學不好。
目標具象化,希望看得見。
我們在設定目標時,通常會犯的一個錯誤是太過抽象以及無法評估。「希望今年減重成功」,減重成功是自己說的算嗎?如果可以再具體一些,體重減輕十公斤。站上體重計,紀錄體重數字的變化,即為評估有沒有達成目標的一種方法。但在這過程中,只單觀察自己體重的變化,那動力真的會大打折扣。
「體重減輕十公斤」仍停留在文字訊息,大腦無法想像達成目標後的「樣子」。人是視覺動物。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張身材精實運動員的照片,大腦就能對於你的目標有清晰的圖像畫面。圖像比起文字,能夠停留在腦海中的時間,更長。圖像也能夠同時涵蓋許多複雜的訊息,更能夠激發人體的五感(視、聽、觸、嗅、味覺)。換句話說,光看圖再加上想像,你會更容易相信你做得到!
自我肯定,為改變的路上加油。
改變的過程是艱辛的,就別再桶自己一刀。就如同在第一段提到的,當我們未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時,總是會批評或指責自己。為改變的路上添加困難度,也在削弱那好不容易堅強起來的自我。除了動機,獎勵也是我們堅持不懈的原因。我在這裡談的獎勵,可以是物質或是精神層面。物質的獎勵,短暫有效,還會被餵養越來越大。
精神層面的獎勵,可帶來深遠的影響力。口頭上的稱讚,是我最愛對自己和別人用的方法。進步不用多,只要一滴滴,都可以大力稱讚。稱讚的原則仍是具體明確。「我好棒唷!」太模糊了。哪裡棒?怎麼個棒法?都要說出來。「我今天比昨天多跑了一百公尺,我好棒!」即使沒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也可以對自己說:「沒關係!我明天會再努力試試看。」
踏上改變的旅程,要的不僅只是決心和毅力,更需要正確的方法。先找出目標背後的動機,才能夠堅持不懈。將目標拆解成可執行的小步驟,並且要符合自身能力範圍,才不容易中途放棄。最後利用圖像將目標具象化,增加自信心和希望感。別忘了!在這一路上,多給自己一些肯定和鼓勵,口頭稱讚是免錢的好方法。祝福你,有朝一日,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