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失去的假設中尋找日常的樣貌 I一場向死而生的旅程

更新於 2023/07/1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一篇是記錄我近日參加南投毓繡美術館的活動,內容是podcaster尼爾、我非與毓繡美術館的合作,包含兩檔展覽、尼爾的live podcast以及美術館本身,在這邊做個人的回饋與想法反芻。

「克萊因.赫茲 α 溫室地境」-于軒個展

就是那個光

就是那個光

上午的「重返案發現場」活動是由尼爾、我非、以及藝術家于軒來導覽(遺憾另一位藝評人完全沒有存在感),我是壓線抵達的,第一印象是尼爾的聲音太有辨識度了,在現實聽見與podcast一樣的聲音有種奇妙的不真實感。

回到藝術作品上,這次的展覽中,于軒創作出一系列極為擬真的裝置,裝置背後的設定是一個虛構的科幻場景,光就設定上是給不出多少真實感,但是作品本身疊加上極大量的細節刻劃,用繪畫的手法把材料質感、立體感、時間感做出來,用個比喻就像是鋼彈的戰損模型,賦予了作品真實的重量。

其中作品探討的共通點在於時間,一方面是人工製造出的歲月流逝感、生鏽、灰塵、破損等,另一方面作品被停滯在「臨終」前的片刻,這些裝置作品設定一段時間內會重複啟動與關機,像是哈利波特裡的照片,永遠重播當下的片刻。

我不確定有多少人注意到,但是有兩個我個人發現的、非常迷人的細節,一樓的兩件掛壁作品布置,像是受到太陽照射般,光線在壁面打出漂亮的斜角光影,這當然是不合理的,藝術品最該避免自然光的破壞,這些是用投射燈製造的氛圍,色溫或是角度難以看破,自然的讓人進入情境之中,然而卻不若自然光會遷移變化,一直保持一樣的入射角,彷彿時間真的被固定在午後夕陽從窗外照進的片刻,在暗室中格外顯眼。

另外一點與其說是細節,倒不如說是巧合,二樓的部分是于軒較早期的作品,有一系列以蝴蝶被支解為標本,用以展現殘缺的生命(是有導覽到,具體怎麼說的就忘了),而就在這作品的背後、隔著牆的展廳外的走廊上,是數隻飛舞的蝴蝶作品,對比黑暗的展廳,陽光充滿的廊道給予蝴蝶很棒的生命力。

問過于軒說牆外的蝴蝶並不是他的手筆,但卻是給觀展人很棒的彩蛋。

「日常中止」

三樓的日常中止沒有包含在早上的導覽活動中,但依然值得一看,也同樣回應著時間中止的課題。

日常中止包含國外六名不同的藝術家,各自對於中止的時間做出不同詮釋,其中的共同性或許是作為主體的人物的缺席了吧。

由於是連動到下午的live podcast內容,詳細關於作品的分析留在後面繼續。

「我們在失去的假設中尋找日常的樣貌」-LIVE PODCAST

下午的live podcast主要是與藝評人 莊偉慈的對談,關於兩檔展覽的延伸,包含到「日常」以及「時間的中止」,在台下當觀眾有點像從後台看表演的感受,內容本身我就不多談了,畢竟之後還會上架。

在事前看活動內容時,看到日常中止的簡介中提到哲學家、活著與死亡、時間,這不就是在說「向死而生」?很好,這很存在主義,於是前幾個禮拜就複習了一下海德格。

當然哲學什麼的,一點邊也沒帶到......廢話,是有Q&A時間,但也不可能提這種問題,也沒能力當場整理出來,於是就來寫這篇摟。

中止

「向死而生」是出自哲學家海德格的巨作「存在與時間」的概念,書中討論到萬事萬物都無法逃避的中止—「死亡」,以及該如何面對,其中對於死亡的的解釋有兩種,一種是所有存在都必須面對的、隨著時間遷移的改變,人會新陳代謝、物質會腐朽老化,最終都會迎來時間中止的那一刻,這是肉體的死亡;另一種則是稱為「本真的死亡」,試著想像一種狀況,當人還在、事物依舊,但對你而言一切的一切都不再具有意義,或許是迎著日出回家的社畜、還是得知自己罹患絕症的那刻、又或者就只是個該死的普通日子,身體還存在,但對事物再也產生不了任何感受,這是精神上的死亡。

尼爾在過程中歸納出的兩種「日常的中止」,不也巧合的對應到兩種存在的死亡?災害導致的末世形同形式上的中止、人們的撤出形同主觀意義的懸置,所以我會覺得「日常中止」呈現的,就像是一種直視社會狀態的死亡,以及面對該如何重生的思考。

存在(being)從來不是靜止的狀態,而是作為動詞使用,是一種積極的哲學,若是不懂得生,那就淪為虛無主義了,不過在此之前,我先退回來討論關於「日常」的部分。

日常

海德格師承自胡賽爾,但與其師一個重要的差異在於「現象學的轉折」,這麼說吧,在此之前的哲學主流認為,在現實以外會有一個客觀存在的「本質」或是「真理」,著名的例子要從柏拉圖的理型開始,而到了海德格開始卻提出不應該區分主觀或是客觀,而根本就是同一件事,我們存在在現實中,現實又造就了我們,一為全、全為一,該討論的並不是一件事存在與否,而是置在什麼情境下討論這件事。

舉個例,作為live podcast的現場觀眾,我們是存在的嗎?對在場的人,當然。而對於日後聽著音檔的奶粉們呢?存在與否已經意義不大了吧。

現在筆戰常被提及的,不要去脈絡化不就是這樣,一旦剝離了作為存在前提的情境,確實能簡潔清晰,但就如同跑到火星的曼哈頓博士一般,一切不再有意義。

在live podcast過程中尼爾有提出一個問題,關於「日常」是甚麼?這邊我給出一個暫時性的說法,日常就是作為存在展開的「情境」

日常中止

延續前兩部分的說法,「日常」是情境,而「中止」是死亡,情境是不會死的,死的是再也回不去的主體,「日常中止」展出的作品幾乎都是存在主體缺席,空餘情境的景象,也就是赤裸裸的展現—你已經死了。

面對死亡後,該思索的只能是如何生,這也正是存在主義的核心所在,但礙於篇幅,剩下來點幾幅我有印象的作品好了。

猪瀨直哉、元田久治

元田久治-歌舞伎町

元田久治-歌舞伎町

這兩位的幾幅作品應該最讓多數人映象深刻,無他,誇張的畫面表現力,同為寫實風格,我想甚至要比樓下的于軒更具真實感,細看的話于軒明顯刻工更高,但像是元田久治的一幅歌舞伎町,直接給人強大的印象感,果然作品大就是有優勢。

猪瀨直哉-聖母頌

猪瀨直哉-聖母頌

而猪瀨直哉的聖母頌一作,畫面以外的有趣之處在於,乍看是蓋在山谷的摩天輪,實則是被自然包裹的的人造物,細看山壁會發現露出的大樓與電線,像是被有生命的大自然吞去一般。

智海

智海-心情已過時

智海-心情已過時

智海的作品,或許是相對表現力遜色的,但卻是回想起來最讓我能共感的,幾幅像是泛黃相片的風景,描繪的是逝去的香港日常,沒有任何末日光景,卻是真真正正回不去的舊日情境,那些描繪末日殘破地作品是物質上的反思,而訴說往日回憶的......嗯。

不再日常

前面在回應時,我給出的是暫時性的說法,而我真正的答案,日常是「那個停留在過去的自己」。

因為停留,時間的累積造就日常,當活在日常裡,不也就是沉溺在習慣與熟悉之中?

日常的中止不只是終止,而是存在的開始。

「毓繡」

這不在官方活動中,但美術館本身才是來到「毓繡」時最精采的藝術品。

作為不太夠格的空間領域從業人員,這次大概是我時隔多年的出遊兼建築巡禮,就我不怎麼專業的視角,在「毓繡」的園區各處大量的細節處裡還是讓我跑了整天。

然後我已經沒勁了,剩下貼照片吧。

從入口開始

從入口開始

一連串的迴廊

一連串的迴廊

轉角端景

轉角端景

樓梯盡頭是展廳本館

樓梯盡頭是展廳本館

本館

本館

框景

框景

用很多的落水

用很多的落水

raw-image
raw-image


*本文所舉哲學理論僅為非專業理解

*參考資料:紀金慶 哲學好好玩系列


👉有光的地方【Matters

avatar-img
37會員
100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自那個光 的其他內容
「事情沒有絕對的對錯」、「XX沒有好壞之分」 類似這樣的句子,有時會看到別人回應時加上這樣一句,通常這種時候我也只會表示「是的」、「沒錯」、「我同意」,只是有需要提出來強調這點嗎?
我在職涯上,經歷過被人帶、帶過人、到如今再次受命於人,在這中間主管與下屬總是會有一條分界,認為對方沒有用心或是不懂帶人,對不上彼此頻率,因而痛苦不堪。 即使雙方都想把工作做好,都還是會遇上像是「不懂要問阿」、「我以為這樣可以」這種溝通問題。 這篇會以下屬的觀點,來看如何處理工作上的細節。
出來討生活誰不是為了那一份薪水,照理說一份耕耘一分收獲,要是我很努力很努力的工作了,是不是值得(就算不是完全等比例)相對應的報酬了?也可能未必。 換了工作的這幾個月,越來越多的加班,都搞不清楚該怎樣做才好了?這一篇是在自我消解的同時,思考到的一段解釋,也是讓自己轉換一下。
停耕一段時間了,最近的生活完全進入另一個軌道,也沒多餘的空間去思考有的沒的,這篇簡單打打當記錄吧。 最近聽了一場講座,楠弘舉辦的【當代建築的永續共融與典範創新】,講者是龔書章教授......
最近因為個人轉換跑道,文章的更新要停上好一陣了(有人在意嗎)。 這篇與其說是報告近況,倒不如說是記錄現在的感受,關於職場的適應的想法。
可以怎麼看請人「幫忙」這件事? 有點奇妙的是,通常人會樂於助人,不管是出於利己或是利他都是合理的,但是當別人把事情丟過來的時候,很容易會覺得「這麻煩透了。」 當然最簡單的問題點,是出在「這是不是有選擇的?」 不過我想試著再往下一層,看看與人協作時的權力問題。
「事情沒有絕對的對錯」、「XX沒有好壞之分」 類似這樣的句子,有時會看到別人回應時加上這樣一句,通常這種時候我也只會表示「是的」、「沒錯」、「我同意」,只是有需要提出來強調這點嗎?
我在職涯上,經歷過被人帶、帶過人、到如今再次受命於人,在這中間主管與下屬總是會有一條分界,認為對方沒有用心或是不懂帶人,對不上彼此頻率,因而痛苦不堪。 即使雙方都想把工作做好,都還是會遇上像是「不懂要問阿」、「我以為這樣可以」這種溝通問題。 這篇會以下屬的觀點,來看如何處理工作上的細節。
出來討生活誰不是為了那一份薪水,照理說一份耕耘一分收獲,要是我很努力很努力的工作了,是不是值得(就算不是完全等比例)相對應的報酬了?也可能未必。 換了工作的這幾個月,越來越多的加班,都搞不清楚該怎樣做才好了?這一篇是在自我消解的同時,思考到的一段解釋,也是讓自己轉換一下。
停耕一段時間了,最近的生活完全進入另一個軌道,也沒多餘的空間去思考有的沒的,這篇簡單打打當記錄吧。 最近聽了一場講座,楠弘舉辦的【當代建築的永續共融與典範創新】,講者是龔書章教授......
最近因為個人轉換跑道,文章的更新要停上好一陣了(有人在意嗎)。 這篇與其說是報告近況,倒不如說是記錄現在的感受,關於職場的適應的想法。
可以怎麼看請人「幫忙」這件事? 有點奇妙的是,通常人會樂於助人,不管是出於利己或是利他都是合理的,但是當別人把事情丟過來的時候,很容易會覺得「這麻煩透了。」 當然最簡單的問題點,是出在「這是不是有選擇的?」 不過我想試著再往下一層,看看與人協作時的權力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去愛,去失去,要不負相遇! 「在這無數交錯循環的時空之中,每次我都會愛上你」只是最終我們誰也逃不過「失去」,所以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只想好好愛你。 《想見你》是於2022年上映的劇情長片,為電視劇《想見你》的續篇電影。電影集結劇集的原班人馬,由三鳳製作出品,黃天仁執導,柯佳嬿、許光漢、施柏宇主演,並有
Thumbnail
失去的經驗像是在心理鑿了一個洞,但你能從這個洞中流出愛,也能留住別人的愛。
Thumbnail
在記憶裡,我一共夢見過四次死亡,一次是我自己,一次是我媽,而我爸佔了兩個名額。
Thumbnail
第五期正在募資中,募資計畫倒數兩週不到了,年輕有WAY展也剩下不到一週。我想來分享一下為何我們選擇做「世代」這個主題。
Thumbnail
在那一個乾旱缺水的夏天,西瓜比水來的便宜,人們找水,儲水。同樣的,在那樣乾涸的世界,人們找尋著愛,儲愛,但好像有什麼,是無法永恆抓住的,像水一樣。
Thumbnail
「一個人一定要愛過一隻動物,他的靈魂才能算是完全甦醒。」——安那托爾‧佛朗士 人們常問,已經離開身邊的動物們,是否知道我們人在哪裡,或是如果搬家了,能不能找到我們?兩者答案都是肯定的。就像深愛的已逝之人,寵物的靈魂同樣能夠知道、看見與聽見一切。
Thumbnail
《再見了,唇》為2002年電影《害蟲》獲得日本電影專業大賞最佳作品獎導演獎、2003年電影《黃泉路》榮獲第27屆日本電影學院優秀導演及劇本獎的日本著名編導鹽田明彥首次跨足音樂界,結合夢想與三角戀愛的故事,並與知名創作者秦基博及愛繆合作,為電影量身打造主題曲及插曲。 當失去了夢想與共同點,
Thumbnail
今天聽到一對老夫妻說:「我們在一起的時候,真的感覺不快樂。」 然後就問:「那為什麼要在一起?」 老奶奶很有智慧的回答:「因為沒有在一起,我們會更不快樂~」 語畢這對老夫妻開朗而笑、笑聲感染周圍的人 我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去愛,去失去,要不負相遇! 「在這無數交錯循環的時空之中,每次我都會愛上你」只是最終我們誰也逃不過「失去」,所以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只想好好愛你。 《想見你》是於2022年上映的劇情長片,為電視劇《想見你》的續篇電影。電影集結劇集的原班人馬,由三鳳製作出品,黃天仁執導,柯佳嬿、許光漢、施柏宇主演,並有
Thumbnail
失去的經驗像是在心理鑿了一個洞,但你能從這個洞中流出愛,也能留住別人的愛。
Thumbnail
在記憶裡,我一共夢見過四次死亡,一次是我自己,一次是我媽,而我爸佔了兩個名額。
Thumbnail
第五期正在募資中,募資計畫倒數兩週不到了,年輕有WAY展也剩下不到一週。我想來分享一下為何我們選擇做「世代」這個主題。
Thumbnail
在那一個乾旱缺水的夏天,西瓜比水來的便宜,人們找水,儲水。同樣的,在那樣乾涸的世界,人們找尋著愛,儲愛,但好像有什麼,是無法永恆抓住的,像水一樣。
Thumbnail
「一個人一定要愛過一隻動物,他的靈魂才能算是完全甦醒。」——安那托爾‧佛朗士 人們常問,已經離開身邊的動物們,是否知道我們人在哪裡,或是如果搬家了,能不能找到我們?兩者答案都是肯定的。就像深愛的已逝之人,寵物的靈魂同樣能夠知道、看見與聽見一切。
Thumbnail
《再見了,唇》為2002年電影《害蟲》獲得日本電影專業大賞最佳作品獎導演獎、2003年電影《黃泉路》榮獲第27屆日本電影學院優秀導演及劇本獎的日本著名編導鹽田明彥首次跨足音樂界,結合夢想與三角戀愛的故事,並與知名創作者秦基博及愛繆合作,為電影量身打造主題曲及插曲。 當失去了夢想與共同點,
Thumbnail
今天聽到一對老夫妻說:「我們在一起的時候,真的感覺不快樂。」 然後就問:「那為什麼要在一起?」 老奶奶很有智慧的回答:「因為沒有在一起,我們會更不快樂~」 語畢這對老夫妻開朗而笑、笑聲感染周圍的人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