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寫在Yeti疫情居家辦公期間,只是沒想到在長達近兩年的居家辦公後,我居然就直接居家創業了。回頭看過去寫的文章,其實到現在也挺適用,也許工作上少了幾分錢、多了許多壓力,但辦公與生活的界線卻變得更加模糊,不可不注意自己的「紀律」。
放假無論如何都會避開公司鄰近區域前陣子與同事們聊到這件事情,即便經過公司周邊是到目的地的最短距離,我們還是會選擇繞路而行。就像其實我已經有將近7年的時間不曾在放假時到過大安森林公園。
工作時間的兢兢業業、休閒娛樂的自由奔放、居家時刻的輕鬆愜意,不同的場域讓人擁有不同的心智狀態,過去我們靠著區域間的移動劃分了不同場域狀態,但隨著疫情的散佈,減少外出、在家辦公(Work From Home, WFH)成了常態,而所有場域的狀態也隨著攪和在一起。
如同過去LINE與其他通訊App進入工作領域後開始侵蝕私人時間般,WFH也逐漸融解了原有分界線,我們也許更該思考新的分界與儀式區隔兩者,來維持我們的心力健康。
在家辦公的儀式感其實並非病毒擴散後才開始的議題。早在自宅創業興起,自由工作者(Free Lancer)成為新的業態後,創業家們就開始討論如何區分工作與生活兩種情境,提升效率又能將工作排除於生活之外。
即便是居家辦公仍要換上外出衣著,這是最多人提到的工作儀式感。有些人居家辦公就穿著居家服處理公事 ,心想「反正也沒人看」,但往往無法維持長時間專注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缺乏生活轉場使人身心無法轉換。透過穿上工作「戰鬥服」能夠利用衣著認同,快速將心境切換到工作模式上。
在家創業,也要外出找地方辦公,這是許多創業前輩工作上的建議,就如同本文開頭,轉換場域可以轉換心境,幫助自己切換至工作模式。但防疫期間推廣減少外出,室內空間暫停開放,該怎麼辦?我的經驗中在家中劃定工作區域會是很好的辦法,工作區可以是獨立的房間也可以是特定的座位,僅只有在工作時才會在這位置,提供自己一個切換工作狀態的心理暗示。
無論你要使用蕃茄鐘法,或是列出課表照表操課,在朝九晚五間維持固定的作息是重要的,依照平時上班習慣安排工作行程,將有助於你在WFH模式下更加維持高度專注。
Yeti在家工作已經超過兩個月的時間,無論是正式工作或是單純閱讀書寫,每天履行三樣儀式,在行事效率上都是有感提升。然而,居家辦公也帶來多吃少動的缺點,建議每天在工作之餘,也別忘了利用YouTube或其他線上課程平台,找找運動課程幫自己起身動動唷!
你好我是Yeti,來自CoUP! 小老闆智酷 – 一個為「一人企業」打造知識網絡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