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好你的位置|做自己生命的CEO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一篇我們談了標籤,也就是你的關鍵字。這一篇,我們要延伸標籤的概念,進一步的定義出,你在人生每個場合中的定位,也就是屬於你的獨特角色。

我們每個人都身兼許多角色,可能是父母、子女、伴侶、朋友、上司、部屬、合夥人等等,但是,我們要思考的不僅僅是如此,而是進一步去思考,在這個角色上,我想要呈現什麼樣的定位?也就是我的個人特色。

定位指的是,你要把那些跟你有關的關鍵字用來打造自己當前的角色。

好比說,如果今天我是一名主管,那我會是雷厲風行的教官型?還是開明親和的朋友型?我的個人特色是什麼?我如何做出我的個人風格?

photo by pexels

photo by pexels

再進一步說,我今天是一名人資主管,但我比其他的人資主管還更懂得資訊與AI的運用,這就是我的特色,我比別人還要多的地方,就是我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是屬於我獨特的差異化,你有了差異化,才會被看見。

因此,你可以試著從這幾個角度來思考:
我目前在哪些領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角色?
(這裡又要串回你的標籤設定,記得標籤就是他人對你的認知)

如果要進一步延伸要職場上,你可以再多思考以下的問題:
這個角色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如果清楚了任務,那你要做些什麼來強化你在這個任務上的價值及定位?

photo by pexels

photo by pexels

以我自己為例,我可以思考到的是:
職場:注重團隊成長的領導者、重視問題解決的可靠合作者
家庭:表現良好令人放心的女兒
人際:最忠誠可靠,可以給出有用建議、會送出貼心禮物的朋友
社團:具有行動力與分享熱忱的夥伴
個人發展:具有感染力、說服力、溫暖能量的行動者(但要往哪裡發展,我還在探索)

而在工作上,我給自己的定位是:
一個承先啟後的角色,沒有一同作戰的夥伴也沒有可以帶領我的主管,正在培育一個職場小白,不是主管但想擔任主管的位置,也在接主管的工作。

而我對這個工作的價值認知是:
組織人才的培養及儲備,以及可正確評價的機制,是最老闆最重視的。

​而我重新在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發現我當初所寫下的行動計劃,和價值體現是脫鉤的,我原本以為,做好老闆交代的任務就足夠,但現在發現如果我要實現以上的價值,緊緊是完成任務還不夠,我還需要做的更多、思考的更多。

因此,在如何強化價值的這一塊,目前我也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案,只能持續不停地學習、輸出、溝通、碰撞,以求自己更快速的成長。

希望本周的內容,也能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我個人覺得這裡稍微有點難呢。:)

生命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旅途, 旅途中,我們唯一的使命是竭盡全力地探索自己、理解自己, 去實現你想做的事,前往你想去的地方,見你想見的人,並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行動,就是你的標籤。 與其聽一個人怎麼說,不如看一個人怎麼做,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你把時間花在哪裡,就表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認同什麼事情。
我覺得在訂定個人目標的時候,會有幾個地方要小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你夠了解自己現在的處境嗎?你了解自己現在總共擁有那些資源嗎?你清楚知道你現在生活成什麼樣子嗎?
你夠認識你自己嗎?你知道你是如何做出每個決定的嗎?
你覺得給你一年時間,你可以完成什麼目標呢?
你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行動,就是你的標籤。 與其聽一個人怎麼說,不如看一個人怎麼做,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你把時間花在哪裡,就表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認同什麼事情。
我覺得在訂定個人目標的時候,會有幾個地方要小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你夠了解自己現在的處境嗎?你了解自己現在總共擁有那些資源嗎?你清楚知道你現在生活成什麼樣子嗎?
你夠認識你自己嗎?你知道你是如何做出每個決定的嗎?
你覺得給你一年時間,你可以完成什麼目標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如果把自己的人生當作一家公司,那麼每個人都是老闆,掌控著所有決策的主導權。做自己的人生老闆,用心經營自己的專長和價值,設定目標,戮力以赴。當我們以老闆的角色對待自己,會發現自己的人生不再僅僅是過日子,而是一段更有意思創業之旅。 對個人來說,我們的「產品」就是我們的天賦、專長與才能,身為老闆,需要找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這不僅僅是關於薪資、福利或工作環境,更涉及到自我品牌的建立。了解自己的職場身份,並且根據自身目標進行調整,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定位自己並提升職場競爭力。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人設思考法」來打造職場品牌,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遊戲之中,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被劃分的角色做出符合角色期待的行動。這裡的重點是,我們只是身處在遊戲中,按照角色出演,那並不是我們本身。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討論,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何啟動同仁的當責態度。我們將分享四個啟動團隊工作意願的方向,包括做好的定義、關係建立、授權授責和定期回饋。這些方向對於主管來說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具備軟技能和專業能力。瞭解這些技巧將有助於領導者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領導團隊並完成任務。
Thumbnail
經過長時間的辛勤工作後,我們常常陷入一個困惑-究竟在組織扮演什麼角色?當我們仰望主管,平視同仁,或許難以清晰地理解組織對於個人的價值與貢獻。這種不確定感可能讓我們質疑自己在組織的地位,以及我們的工作是否真的被充分肯定。
Thumbnail
在我心裡,其實從來沒有把當主管,列為人生的必要選項。對於主管應該要具備怎樣的功能,也如瞎子摸象。因此,當我不滿三十歲,便被拔擢成為「總監」,我總以為自己應該要像「總兼」一樣,校長兼撞鐘、司令兼跑堂,將大小事置辦得伏貼妥當。
如果把自己的人生當作一家公司,那麼每個人都是老闆,掌控著所有決策的主導權。做自己的人生老闆,用心經營自己的專長和價值,設定目標,戮力以赴。當我們以老闆的角色對待自己,會發現自己的人生不再僅僅是過日子,而是一段更有意思創業之旅。 對個人來說,我們的「產品」就是我們的天賦、專長與才能,身為老闆,需要找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這不僅僅是關於薪資、福利或工作環境,更涉及到自我品牌的建立。了解自己的職場身份,並且根據自身目標進行調整,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定位自己並提升職場競爭力。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人設思考法」來打造職場品牌,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遊戲之中,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被劃分的角色做出符合角色期待的行動。這裡的重點是,我們只是身處在遊戲中,按照角色出演,那並不是我們本身。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討論,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何啟動同仁的當責態度。我們將分享四個啟動團隊工作意願的方向,包括做好的定義、關係建立、授權授責和定期回饋。這些方向對於主管來說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具備軟技能和專業能力。瞭解這些技巧將有助於領導者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領導團隊並完成任務。
Thumbnail
經過長時間的辛勤工作後,我們常常陷入一個困惑-究竟在組織扮演什麼角色?當我們仰望主管,平視同仁,或許難以清晰地理解組織對於個人的價值與貢獻。這種不確定感可能讓我們質疑自己在組織的地位,以及我們的工作是否真的被充分肯定。
Thumbnail
在我心裡,其實從來沒有把當主管,列為人生的必要選項。對於主管應該要具備怎樣的功能,也如瞎子摸象。因此,當我不滿三十歲,便被拔擢成為「總監」,我總以為自己應該要像「總兼」一樣,校長兼撞鐘、司令兼跑堂,將大小事置辦得伏貼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