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靡雙週報〉第54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3/08/23

主編:吐司編

本期雙週報摘選一本好書及一篇好文:

一、好書推薦:《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這本書認為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簡稱CPTSD)是後天學習來的反應,來自重要發展任務之失敗。CPTSD常見的症狀包含:情緒重現、毒性羞恥、自我拋棄、惡性的內在批判以及社交焦慮。此外,這本書也整理了人們遇到危險時的四種反應機制:戰(fight)、逃(flight)、僵(freeze)、討好(fawn)。童年受創的孩子可能會過度使用其中一種,並卡在這樣的模式中。

本書也同時提出了一些可能幫助復原的方案,例如允許自己以哀悼來化解情緒重現、感覺身體的恐懼,但不做反應等。針對這些療癒自己的方法也都有詳盡的解說。

吐司編自己在閱讀的時候第一個想法是,「我應該沒有被虐待過吧?」整體上會覺得自己的父母並不像書中形容的那樣恐怖,但我也同時受到情緒重現以及惡性的內在批判影響,有時候會陷入自殺意念中難以自拔;又或者即使他人的評價很不錯,我也還是堅信著自己做得不夠好。在跟諮商師聊這本書的時候,他告訴我,「是啊,的確大部分的父母不像書中說明得那麼可怕,畢竟他們也是為了舉例所以會選比較極端的案子。但認為自己有沒有受過父母的虐待或遺棄,這個問題的答案權在你自己身上,你現在覺得沒有,或許過了幾年之後答案又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你怎麼想。另外,就算是很愛孩子的父母也有可能在不經意之間傷害到孩子,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是不好的父母,但這也沒有掩蓋孩子曾經被傷害的事實。」吐司編覺得就算覺得自己未曾被虐待過,但是還是可以看看這本書的說法,不認同的時候就想想這本書只是眾多CPTSD文獻的其中一本,但透過這本書我們至少對創傷又有了一種新的視角。即使不認同前面理論的人也可以參考後半段有關自我療癒的部分,還是會有所收穫。這本書吐司編讀了兩次,兩次的感覺都很不同,第一次就像是看教科書一樣看看就過去了,第二次則是想起了很多過往發生的事,讀得有點痛苦,這時候就要謹記書的開頭強調的「慢慢讀」。一開始我也不相信這本書能幫上我什麼,但隨著時間過去,我透過這本書更認識了自己。希望將這本書推薦給大家,相信這本書能夠給予心靈受苦的你一個探索自己的機會!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彼得‧沃克(Pete Walker)著; 陳思含譯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彼得‧沃克(Pete Walker)著; 陳思含譯

二、「原諒我是個病人」——陪伴精神疾病無家者最後一段人生路/小字輩的街頭記事

和T大哥的相遇是在公園廁所的一旁,東倒西歪的家當,彎折的身軀,一地散落的酒瓶和藥品彷彿暗示了這是一段不容易的關係。然而,這樣的T大哥也曾經有過順風順水的時光,壯年時曾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工班跟家中的長子,每天都能自由自在地花錢跟做自己想做的事。

直到精神疾病慢慢地從黑暗中蜷伏而來,將他吞噬。最糟時曾流轉於一間又一間的精神病院,每個月必須拿八種精神科藥物。即使等待身心稍微安定時,現實卻仍重重輾壓他——原本信心滿滿地準備回歸職場,卻在不揭露的尷尬與揭露後被冒犯與失落的經驗中逐漸失去希望,成為他人眼中「無所事事的人」。

後來在多方幫助下,T大哥申請到身障補助,並且能有一個租屋處,並到工地去上班。然而,困難並非就此瓦解。T大哥的強迫症狀以工作狂的方式表現著,擔心租屋處遭小偷於是對房東大吼大叫,又或是和社福人員有時以死相逼,有時又消失不見人影的不安定關係。有了一個可以去的地方,一份工作,然而動盪與不安卻未曾離開T大哥的生活。

失聯三天後的某個冬天,當警察破門而入時,發現T大哥已經離開人世,身旁伴著酒瓶與藥品。究竟幫T大哥找一個房子又或是鼓勵他去工作是否真的是一個對他好的選擇?其中到底那些陪伴促成了哪些改變、那些傾聽達成了哪些療癒,搬進來屋子裡的人會不會過得比在街頭危險?作者認為這些問題難以回答,第一線的助人工作者並沒有SOP可以遵循,只能在一次次的經驗中探尋與學習。

作者表示:「我們仍舊要接納自己助人的限制,我們從來沒有能夠當誰的救世主。」

精神疾病的苦與生活各方面的受苦交雜,往往不是助人者的介入就能完全改變的,但小編認為能夠看見受苦的複雜性即是貼近受苦者的一小步,或許我們無法總是盼到好結果,只願陪他走過的這一段路中有些許幸福。

---

〈瘋靡雙週報〉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服務對象: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家人或朋友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3:30–20:30

▹電話專線:02-2230-8830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期雙週報摘選兩篇好文: 一、在 Metoo 浪潮中,我們可以做什麼?如何支持與陪伴性暴力倖存者 二、那些被忽視的角落,都有他們在關注:訪報導者團隊談《島國毒癮紀事》/林欣誼
一、醫生視角:診所和醫院的差別在於? 二、病人視角:我要如何判斷這間診所/醫院、或這個醫師適合我?
主編:夏夜小薔 【「盍各言爾志」小專題:自殺、自殺者遺族、安樂死】 藉由【公視主題之夜SHOW】的相關集數的資訊,拋出一顆鼓勵思辨的毛線球,邀請大家務必在身心許可的狀態下重新思考這些困難的議題。 【新聞摘錄】有關長照悲歌與刑法相關犯罪量刑事由掛勾,可能引發的道德風險,是否只是掩耳盜鈴之舉,值得深思。
本次雙週報喵嗚跟夏夜筱薔,捎來春意,分享一本小說,《素食者》、以及一篇對談實錄:魏明毅X胡慕情對談《受苦的倒影》。截然不同的兩個文體,不意外地是對於「人在結構下的社會性受苦」主題的相互映照,向現代社會提出詰問。
這篇將會談談我作為一名有精神疾病的台灣留學生(後稱有病留學生),如何在美國念書的同時尋找自己有辦法負擔的心理健康資源,以及過程中跌跌撞撞的故事。感慨於出國前在網路上幾乎查不到相關資訊,自己也因為準備不足而吃盡苦頭,所以我寫下自己的經驗,希望可以激發更多人的經驗分享。
延續上期雙週報對於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的介紹,本期雙週報會進一步了解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兩者的專業化歷程。
本期雙週報摘選兩篇好文: 一、在 Metoo 浪潮中,我們可以做什麼?如何支持與陪伴性暴力倖存者 二、那些被忽視的角落,都有他們在關注:訪報導者團隊談《島國毒癮紀事》/林欣誼
一、醫生視角:診所和醫院的差別在於? 二、病人視角:我要如何判斷這間診所/醫院、或這個醫師適合我?
主編:夏夜小薔 【「盍各言爾志」小專題:自殺、自殺者遺族、安樂死】 藉由【公視主題之夜SHOW】的相關集數的資訊,拋出一顆鼓勵思辨的毛線球,邀請大家務必在身心許可的狀態下重新思考這些困難的議題。 【新聞摘錄】有關長照悲歌與刑法相關犯罪量刑事由掛勾,可能引發的道德風險,是否只是掩耳盜鈴之舉,值得深思。
本次雙週報喵嗚跟夏夜筱薔,捎來春意,分享一本小說,《素食者》、以及一篇對談實錄:魏明毅X胡慕情對談《受苦的倒影》。截然不同的兩個文體,不意外地是對於「人在結構下的社會性受苦」主題的相互映照,向現代社會提出詰問。
這篇將會談談我作為一名有精神疾病的台灣留學生(後稱有病留學生),如何在美國念書的同時尋找自己有辦法負擔的心理健康資源,以及過程中跌跌撞撞的故事。感慨於出國前在網路上幾乎查不到相關資訊,自己也因為準備不足而吃盡苦頭,所以我寫下自己的經驗,希望可以激發更多人的經驗分享。
延續上期雙週報對於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的介紹,本期雙週報會進一步了解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兩者的專業化歷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既然是學習來的反應, 這表示是後天造成的, 非先天的它是習得的, 既然能「習得」,就能反向消除! 自己要一關又一關克服,善用資源(書籍、社群、五圈朋友理論)。 最後「當自己的父母」!
很感謝這本書的作者佩特.沃克,以及譯者陳思含心理師,讓我有機會能在書店遇到這本書,我記得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僅僅讀了一小段,我就不得不放下它,喘口氣、沉澱一下心情,當時我還不知道自己在經歷什麼,但是在現在身心已經比較健全的狀態下去回想,我當時就是經歷書中提到的「情緒重現」 (emotional fl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照顧者在憂鬱症的辛酸和生活中的故事和感受,提供了對照顧者的建議和意見。書中涉及到憂鬱症患者和照顧者如何避免負面情緒控制,如何互換角色,以及懂得釋放和收拾情緒等。這本書通過真實的人生故事啟發讀者感受,是照顧者與患者間溝通的避風港。
Thumbnail
《瘋人說》這本書是在講,作者(穆戈)在當精神病院的實習醫生時,與精神病患之間的故事,總共有十七個章回,其中「請幫幫我媽媽––雙重人格」這章回讓我特別有感,特別想寫成讀後心得,我記得當時我看完這章回時,心裡悶悶的,很想哭,特別想把心得寫下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佩特.沃克的著作,探討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影響及相應的復原方法。書中呈現了具體的例子引導如何自我療癒及復原,並提出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不同角度觀察。透過本文,讀者將瞭解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特徵、影響與復原方法,並提供了對童年創傷與CPTSD之間的差異性分析。
Thumbnail
一、改變的開始 這幾天還是持續閱讀:複雜性創傷症候群(CPTSD)一書。 我漸漸感受到心中有什麼東西在翻攪、滾動著,那是根深蒂固深扎於心中的情緒毒瘤之根被鬆動的徵兆! 我慢慢地從書本中大獲啟發和治癒,開始能夠相信,只要啟動自我治癒的療程,我已在這條路上的感覺,每天都會比前一天好一點。 但是...
早就知道我是重度腦麻的爸媽,在聽完我活不過五歲之後,驅魔、撒鹽、受洗、各式各樣求神拜佛都試試看。試圖逃避這個殘酷的事實。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兩個方面的觀點,一是解決失智症的困擾行為,另一個是利用芳療技術來緩解情緒困擾、減輕焦慮和壓力、改善睡眠等等。此外,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照顧者避免自己成為第二個病人以及減少因應周遭人的眼光和不精準的照顧策略帶來的痛苦。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既然是學習來的反應, 這表示是後天造成的, 非先天的它是習得的, 既然能「習得」,就能反向消除! 自己要一關又一關克服,善用資源(書籍、社群、五圈朋友理論)。 最後「當自己的父母」!
很感謝這本書的作者佩特.沃克,以及譯者陳思含心理師,讓我有機會能在書店遇到這本書,我記得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僅僅讀了一小段,我就不得不放下它,喘口氣、沉澱一下心情,當時我還不知道自己在經歷什麼,但是在現在身心已經比較健全的狀態下去回想,我當時就是經歷書中提到的「情緒重現」 (emotional fl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照顧者在憂鬱症的辛酸和生活中的故事和感受,提供了對照顧者的建議和意見。書中涉及到憂鬱症患者和照顧者如何避免負面情緒控制,如何互換角色,以及懂得釋放和收拾情緒等。這本書通過真實的人生故事啟發讀者感受,是照顧者與患者間溝通的避風港。
Thumbnail
《瘋人說》這本書是在講,作者(穆戈)在當精神病院的實習醫生時,與精神病患之間的故事,總共有十七個章回,其中「請幫幫我媽媽––雙重人格」這章回讓我特別有感,特別想寫成讀後心得,我記得當時我看完這章回時,心裡悶悶的,很想哭,特別想把心得寫下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佩特.沃克的著作,探討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影響及相應的復原方法。書中呈現了具體的例子引導如何自我療癒及復原,並提出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不同角度觀察。透過本文,讀者將瞭解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特徵、影響與復原方法,並提供了對童年創傷與CPTSD之間的差異性分析。
Thumbnail
一、改變的開始 這幾天還是持續閱讀:複雜性創傷症候群(CPTSD)一書。 我漸漸感受到心中有什麼東西在翻攪、滾動著,那是根深蒂固深扎於心中的情緒毒瘤之根被鬆動的徵兆! 我慢慢地從書本中大獲啟發和治癒,開始能夠相信,只要啟動自我治癒的療程,我已在這條路上的感覺,每天都會比前一天好一點。 但是...
早就知道我是重度腦麻的爸媽,在聽完我活不過五歲之後,驅魔、撒鹽、受洗、各式各樣求神拜佛都試試看。試圖逃避這個殘酷的事實。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兩個方面的觀點,一是解決失智症的困擾行為,另一個是利用芳療技術來緩解情緒困擾、減輕焦慮和壓力、改善睡眠等等。此外,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照顧者避免自己成為第二個病人以及減少因應周遭人的眼光和不精準的照顧策略帶來的痛苦。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