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忽視三歲孩子對別人的攻擊行為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一位家長(甲)因為老師時常告知,其唸小班的孩子(乙)有攻擊別人的行為,感到十分不悅,因此在臉書社團貼文攻擊乙的老師大驚小怪,三歲孩子懂什麼!並認為老師寫聯絡簿將孩子的不當行為告知家長,是沒本事解決孩子調皮的行為。(註1)

甲對老師的攻擊性指控,以及其指控中所描述其孩子的攻擊行為,倒讓我想到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Daniel Goleman在其所著的「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所提到的案例:

幼兒園裡,孩子們在打打鬧鬧。年僅兩歲半的馬丁不小心碰到一個小女孩,小女孩莫名其妙地大哭起來。馬丁去抓她的手,但她哭著躲開了,馬丁拍一下她的手臂。

小女孩還在哭,馬丁把臉轉過去不看她,大聲說:「不許哭!不許哭!」聲音一次比一次急,一次比一次響亮。

馬丁想再拍她,她又一次反抗了。這時馬丁好像咆哮的小狗那樣露出牙齒,嚇唬小女孩。

馬丁再一次開始拍打小女孩的背部,不過拍打很快地變成捶打,馬丁不管小女孩可憐的尖叫,一直重重地打她。

也許有人會認為上面案例裡的馬丁只有兩歲半,他懂什麼。但在心理學家眼裡可不是如此。馬丁的行為已與正常幼兒的同理心行為完全相反:幼兒通常會同情地懇求,並努力安慰哭泣的小伙伴,但馬丁卻是攻擊哭泣者。

更糟糕的是,馬丁的行為顯示他從嬰兒期就是被毆打或其他身體虐待的受害者。

馬丁的行為反映出他在家裡得到的眼淚與痛苦的教訓:

哭泣首先會遇到專橫的象徵性安慰,若繼續哭泣,就會遭遇臭臉和咆哮,然後是拍打,乃至赤裸裸地毆打。

最棘手的是,馬丁似乎已經失去其原始的同理心,即停止攻擊受傷者的本能,才兩歲半的他表現出殘忍和虐待衝動的萌芽。

馬丁這樣的孩子是特例嗎?不是。

在27個受虐孩童的案例中發現,這27個孩童皆沒有幼兒該有的原始同理心,相反地,他們對哭泣的小朋友表現出恐懼、憤怒,或者像馬丁那樣進行身體攻擊。

這類型的孩子長大後的命運會如何?總體來說,這些孩子長大後,更有可能存在認知困難,更加好鬥,不受同儕歡迎,更容易陷入憂鬱,而且成年後更容易觸法和犯下暴力罪行。

這種狀況也可能會代代相傳,殘暴的父母在童年期必然被他們的父母殘暴對待過。他們就像是他們暴力父母的縮影,很早就學會殘暴的回應方式。(註2)

現在回頭看看報導中的案件。如果家長的描述沒有誇張,乙孩童的行為可以用「孩子不懂他在做什麼」直接略過嗎?

恐怕不行,必須家長與老師合作一起找出原因,通力合作執行能導正孩子行為的教養方法,才能將孩子的行為導正。

註1:TVBS新聞網「兒露下面扯人裙褲!家長「還小不懂」控師:思想邪惡」。

原始貼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107931031037121/posts/287874399709449/?d=n

註2:摘自「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第12章。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avatar-img
95會員
171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綠園嬿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校園裡面孩子難免會出現脫序或違規行為,要導正這些行為需要透過觀察和分析,才能幫助孩子走上正途。只可惜我國的教育部習慣於用鋸箭法解決問題,好像用「通報」、「輔導」、「記過」和「轉學」就可以解決孩子行為偏差的問題。教育部如此的心態,只會放任孩子的問題日益惡化。
恐龍家長的橫行不是某個單一老師的事,而是國安危機,因為它所引發的寒蟬效應,讓孩子未來越來越難得到好老師的指導。在這篇文章中,除了具體說明恐龍家長的行為樣態外,也明確指出如何扭轉局勢,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教育品質和未來。
我國的教育水平不斷下降的主因,肇因於教育部制定教育政策往往重表面,沒有對症下藥。這狀況在雙語教育政策再次顯現。
許多父母都以自己的期許來培養孩子,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往往忽略孩子的情緒和性向,甚至在強迫孩子追逐成功的過程中,讓孩子在人生的路途中迷失了。也許,《翻頁者》這部影片,可以幫助家長思考,自己究竟希望孩子擁有什麼樣的人生,而孩子也應該思考,要活出自己的人生還是父母追求的人生?
教育部預告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要將「持續性」去除,也就是說,只要單次的欺負行為即可構成「霸凌」。 就實務面來說,霸凌的認定已經在事件發生的後端,真正需要著重的是前端的預防才能有效保護學生免於受到霸凌的傷害,也同時學會反霸凌的技能。
我國教師長期以來在追求「穩定」的狀況下,早已失去保護自己的能力,當自己面對不公平的待遇時,往往以「抱怨」和「當駝鳥」的方式面對。事實上,這種做法只會讓外界認為老師是好欺負的族群,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處事態度將難以處理校園霸凌問題。因此,老師應學會保護自己,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反霸凌。
在校園裡面孩子難免會出現脫序或違規行為,要導正這些行為需要透過觀察和分析,才能幫助孩子走上正途。只可惜我國的教育部習慣於用鋸箭法解決問題,好像用「通報」、「輔導」、「記過」和「轉學」就可以解決孩子行為偏差的問題。教育部如此的心態,只會放任孩子的問題日益惡化。
恐龍家長的橫行不是某個單一老師的事,而是國安危機,因為它所引發的寒蟬效應,讓孩子未來越來越難得到好老師的指導。在這篇文章中,除了具體說明恐龍家長的行為樣態外,也明確指出如何扭轉局勢,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教育品質和未來。
我國的教育水平不斷下降的主因,肇因於教育部制定教育政策往往重表面,沒有對症下藥。這狀況在雙語教育政策再次顯現。
許多父母都以自己的期許來培養孩子,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往往忽略孩子的情緒和性向,甚至在強迫孩子追逐成功的過程中,讓孩子在人生的路途中迷失了。也許,《翻頁者》這部影片,可以幫助家長思考,自己究竟希望孩子擁有什麼樣的人生,而孩子也應該思考,要活出自己的人生還是父母追求的人生?
教育部預告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要將「持續性」去除,也就是說,只要單次的欺負行為即可構成「霸凌」。 就實務面來說,霸凌的認定已經在事件發生的後端,真正需要著重的是前端的預防才能有效保護學生免於受到霸凌的傷害,也同時學會反霸凌的技能。
我國教師長期以來在追求「穩定」的狀況下,早已失去保護自己的能力,當自己面對不公平的待遇時,往往以「抱怨」和「當駝鳥」的方式面對。事實上,這種做法只會讓外界認為老師是好欺負的族群,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處事態度將難以處理校園霸凌問題。因此,老師應學會保護自己,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反霸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我一直耿耿於懷的是政大實小的狼師案,實小的家長,哪個不在意自己的孩子教養,哪個不是高學歷精英份子,為何,那些受傷的女孩得等到自己長大了、成年了,才能把小時候受到的侵害說出來...我不想在受害者身上灑鹽,我只是想著,會不會是曾經哪些事發生時,錯過了知道的機會,不斷的思考、看各家討論分享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Thumbnail
7歲大小兒,那天回家,抱著媽媽大哭,說再也不要去籃球隊練習了。 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霸總才把事情説清楚: 小兒習慣與好友甲一起玩,但是好友甲執意要和某群男同學玩在一起,這群男孩裏,有2個馬丁,不知爲何,不願意小兒跟他們一起玩,於是開始各種“抗拒”行爲,從威脅,偷打,推人害小兒跌倒,從休息時間,到籃
Thumbnail
孩子上小學第一周,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媽媽,您的孩子被隔壁的同學抓傷了,我要跟您說明……......
Thumbnail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讓孩子打回來嗎? 還是你幫孩子打回來呢? 說實在的,我真得很想替我婆婆按100個讚。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我一直耿耿於懷的是政大實小的狼師案,實小的家長,哪個不在意自己的孩子教養,哪個不是高學歷精英份子,為何,那些受傷的女孩得等到自己長大了、成年了,才能把小時候受到的侵害說出來...我不想在受害者身上灑鹽,我只是想著,會不會是曾經哪些事發生時,錯過了知道的機會,不斷的思考、看各家討論分享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Thumbnail
7歲大小兒,那天回家,抱著媽媽大哭,說再也不要去籃球隊練習了。 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霸總才把事情説清楚: 小兒習慣與好友甲一起玩,但是好友甲執意要和某群男同學玩在一起,這群男孩裏,有2個馬丁,不知爲何,不願意小兒跟他們一起玩,於是開始各種“抗拒”行爲,從威脅,偷打,推人害小兒跌倒,從休息時間,到籃
Thumbnail
孩子上小學第一周,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媽媽,您的孩子被隔壁的同學抓傷了,我要跟您說明……......
Thumbnail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讓孩子打回來嗎? 還是你幫孩子打回來呢? 說實在的,我真得很想替我婆婆按100個讚。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