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二女下毒」用校安、輔導就可以了事? 教育部應推出更細膩的政策解決教育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嘉義市有一名葉姓女學生因與班上何姓同學有嫌隙,竟與其同夥對何姓同學下毒,而且連下三次。東窗事發後,整個處理方式仍走過去承襲的鋸箭法路線—校安、輔導(註1)、記過、轉學(註2)。

問題是,這些做法能導正葉生一群人的偏差心態和行為嗎?以下是我的分析。

一、葉生一群人極可能是班上的邊緣人,也就是不受重視的人。這一點從其群組的取名「垃圾豬豬群」即可看出。以目前的社會價值觀,「垃圾」給人的普遍觀感是廢棄物,而「豬」在社會上多用在貶義的區塊(註3),也就是說,這群學生可能是「同病相憐」、「氣味相投」而成為一個小團體。

二、明明何生鉛筆盒被推落不是什麼大事,問題是,何生在班上極可能是葉生的反面:品學兼優,是老師心中的乖小孩。所以,真正導致葉生傷害何生的原因,不是鉛筆盒事件,而是長期以來的自卑和嫉妒。

三、在那個四人群組中,明顯葉生在群組中佔領導角色,屬於權力較大的一方。因此,他可以左右整個群組的風向。由於群組中的其他人可能也是自尊心低落且權力弱勢者,因此,在葉生主導及同儕壓力的狀況下,要不要下毒、該怎麼下毒,都會由葉生帶風向。

四、這四名學生的家庭功能應該也不強,如果家庭功能夠強,應該會發現孩子的交友出問題,而不是放任事情鬧大。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發現,此事件的發生是由諸多因素匯集而成,只要打斷其中一個環節,如:有人主張此事是犯法的,不能做;大人善用技巧,讓此四人有良善的情感歸宿,不成群結黨…等,就可以預防此類事件發生。

那麼,教育部與此事又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

教育部主管全國教育政策,但據本人觀察,教育部長期以來都用鋸箭法處理教育議題(如:事後通報),或將教育問題丟給第一線教育人員,並未制定出能從根解決社會風氣日益敗壞的教育政策。就是因為教育部的無能,才會累死第一線的教育人員。

本人在此呼籲教育部,拿出教育專業,制定出真正對孩子有利的教育政策。讓孩子在安全、沒有恐懼的教育環境中學習,是教育部的責任。

註1:中國時報「國二女生好毒 硼砂注入同學水壺

註2:蘋果即時「驚悚對話曝光!女國中生遭女同學下毒暴瘦8公斤 『可去參加喪禮』

註3:中時新聞網「機車停紅線罵警『你是豬嗎』 遭開罰1萬



avatar-img
95會員
172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綠園嬿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恐龍家長的橫行不是某個單一老師的事,而是國安危機,因為它所引發的寒蟬效應,讓孩子未來越來越難得到好老師的指導。在這篇文章中,除了具體說明恐龍家長的行為樣態外,也明確指出如何扭轉局勢,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教育品質和未來。
我國的教育水平不斷下降的主因,肇因於教育部制定教育政策往往重表面,沒有對症下藥。這狀況在雙語教育政策再次顯現。
許多父母都以自己的期許來培養孩子,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往往忽略孩子的情緒和性向,甚至在強迫孩子追逐成功的過程中,讓孩子在人生的路途中迷失了。也許,《翻頁者》這部影片,可以幫助家長思考,自己究竟希望孩子擁有什麼樣的人生,而孩子也應該思考,要活出自己的人生還是父母追求的人生?
教育部預告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要將「持續性」去除,也就是說,只要單次的欺負行為即可構成「霸凌」。 就實務面來說,霸凌的認定已經在事件發生的後端,真正需要著重的是前端的預防才能有效保護學生免於受到霸凌的傷害,也同時學會反霸凌的技能。
我國教師長期以來在追求「穩定」的狀況下,早已失去保護自己的能力,當自己面對不公平的待遇時,往往以「抱怨」和「當駝鳥」的方式面對。事實上,這種做法只會讓外界認為老師是好欺負的族群,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處事態度將難以處理校園霸凌問題。因此,老師應學會保護自己,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反霸凌。
南韓教師在一名23歲的老師因為不堪恐龍家長騷擾而輕生後,勇敢站出來向政府抗議恐龍家長對教育的危害,也因此取得法案對教育權的保障。在我國,許多老師也深受恐龍家長之苦,因此,南韓教師的做法可供我國教師借鏡。
恐龍家長的橫行不是某個單一老師的事,而是國安危機,因為它所引發的寒蟬效應,讓孩子未來越來越難得到好老師的指導。在這篇文章中,除了具體說明恐龍家長的行為樣態外,也明確指出如何扭轉局勢,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教育品質和未來。
我國的教育水平不斷下降的主因,肇因於教育部制定教育政策往往重表面,沒有對症下藥。這狀況在雙語教育政策再次顯現。
許多父母都以自己的期許來培養孩子,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往往忽略孩子的情緒和性向,甚至在強迫孩子追逐成功的過程中,讓孩子在人生的路途中迷失了。也許,《翻頁者》這部影片,可以幫助家長思考,自己究竟希望孩子擁有什麼樣的人生,而孩子也應該思考,要活出自己的人生還是父母追求的人生?
教育部預告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要將「持續性」去除,也就是說,只要單次的欺負行為即可構成「霸凌」。 就實務面來說,霸凌的認定已經在事件發生的後端,真正需要著重的是前端的預防才能有效保護學生免於受到霸凌的傷害,也同時學會反霸凌的技能。
我國教師長期以來在追求「穩定」的狀況下,早已失去保護自己的能力,當自己面對不公平的待遇時,往往以「抱怨」和「當駝鳥」的方式面對。事實上,這種做法只會讓外界認為老師是好欺負的族群,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處事態度將難以處理校園霸凌問題。因此,老師應學會保護自己,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反霸凌。
南韓教師在一名23歲的老師因為不堪恐龍家長騷擾而輕生後,勇敢站出來向政府抗議恐龍家長對教育的危害,也因此取得法案對教育權的保障。在我國,許多老師也深受恐龍家長之苦,因此,南韓教師的做法可供我國教師借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個學生揍老師,被罰端臉盆跪在教室走廊,學生來來往往,照道理說,應該沒有人會去鬧他,因為個人受罰跟其他學生無關。然而,調皮的學生越來越多,有的人在他的臉盆裡加水加石頭,有的人搔他腋下,有的人拿羽毛搔他鼻孔,有的人踢他一下屁股,種種惡搞,讓這名受處罰的學生心情雪上加霜,加重內心的瞋恨。 有一個
Thumbnail
兒子在學校因為調皮愛講話,被老師體罰處理多次,手舉高不准放下、罰站都有,但兒子就是「態度堅強」,所以直接進入「黑名單」,被貼上名為「搗蛋鬼」的標籤🥲。 有時候搗蛋行為只是孩子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這裡的學習很無聊。」可惜不容易發現這一點,也就更難做出教學的改變或有耐心陪伴
Thumbnail
高中生活中當數是點滴學習和生活瑣事的堆疊,你的好運可能在哪個瞬間就被點燃。「學校校慶」這個詞讓人聯想到的除了濃濃的熹微歡樂氣息外,也伴隨著些微妙的邀人思索。
班上有個過動加情障的學生,某一天他從早自修開始就不對了,同學提醒他,手不要伸進褲子內那動作很噁,他聽了生氣對女孩說威脅要揍她的話。 接著上我的國語課,整節課拿著一隻紅筆,拆開筆拿出筆芯折彎,我要求他跟上抄寫筆記,他就用那隻紅筆在筆記本上畫,書寫成草字飛舞,這在平時不曾出現這樣學習態度。 下課了同
Thumbnail
去年年底,臺灣發生國中生割頸殺死同校同學的悲劇,震驚社會。涉案的女學生多次在網路上嗆聲「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一條無辜的生命消失了,卻沒有任何悔過之心。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未成年人是不是成為犯罪的三不管地帶呢?如何杜絕校園暴力?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最近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的臺北高中生打老師影片,在學生與老師的衝突中,反映了師生之間的矛盾及情緒燃燒,對話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Thumbnail
我任教的學校是高職商業類科,除了資料處理科之外,大多數班級都是女學生多於男學生,導師班上有小團體,是司空見慣的事,只要不影響到班級事務運作,我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有些小女生的心眼小,就會踩到我的界線,記得有次帶高一國貿班,有7、8個女孩自成一個團體,不僅排外,氣焰也相高張,推選班級幹部時,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個學生揍老師,被罰端臉盆跪在教室走廊,學生來來往往,照道理說,應該沒有人會去鬧他,因為個人受罰跟其他學生無關。然而,調皮的學生越來越多,有的人在他的臉盆裡加水加石頭,有的人搔他腋下,有的人拿羽毛搔他鼻孔,有的人踢他一下屁股,種種惡搞,讓這名受處罰的學生心情雪上加霜,加重內心的瞋恨。 有一個
Thumbnail
兒子在學校因為調皮愛講話,被老師體罰處理多次,手舉高不准放下、罰站都有,但兒子就是「態度堅強」,所以直接進入「黑名單」,被貼上名為「搗蛋鬼」的標籤🥲。 有時候搗蛋行為只是孩子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這裡的學習很無聊。」可惜不容易發現這一點,也就更難做出教學的改變或有耐心陪伴
Thumbnail
高中生活中當數是點滴學習和生活瑣事的堆疊,你的好運可能在哪個瞬間就被點燃。「學校校慶」這個詞讓人聯想到的除了濃濃的熹微歡樂氣息外,也伴隨著些微妙的邀人思索。
班上有個過動加情障的學生,某一天他從早自修開始就不對了,同學提醒他,手不要伸進褲子內那動作很噁,他聽了生氣對女孩說威脅要揍她的話。 接著上我的國語課,整節課拿著一隻紅筆,拆開筆拿出筆芯折彎,我要求他跟上抄寫筆記,他就用那隻紅筆在筆記本上畫,書寫成草字飛舞,這在平時不曾出現這樣學習態度。 下課了同
Thumbnail
去年年底,臺灣發生國中生割頸殺死同校同學的悲劇,震驚社會。涉案的女學生多次在網路上嗆聲「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一條無辜的生命消失了,卻沒有任何悔過之心。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未成年人是不是成為犯罪的三不管地帶呢?如何杜絕校園暴力?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最近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的臺北高中生打老師影片,在學生與老師的衝突中,反映了師生之間的矛盾及情緒燃燒,對話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Thumbnail
我任教的學校是高職商業類科,除了資料處理科之外,大多數班級都是女學生多於男學生,導師班上有小團體,是司空見慣的事,只要不影響到班級事務運作,我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有些小女生的心眼小,就會踩到我的界線,記得有次帶高一國貿班,有7、8個女孩自成一個團體,不僅排外,氣焰也相高張,推選班級幹部時,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