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真好?】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隨著智慧型手機與網際網路的普及,生活真的越來越方便了。遇到任何問題,立刻拿起手機,上網查詢,問題很快就可以得到解決方法。不過,「方便」,真好嗎?

raw-image

    我喜歡看一個節目—「一字千金」。每次看節目的時候,除了看參賽者如何作答之外,順便也挑戰一下腦力,考驗一下自己到底對國字的正確寫法與用法還記得多少。不得不說,每一次看完節目,都有著與那些中途被淘汰的參賽者一樣的感想,就是太少拿筆寫字了,不但很多字都忘記怎麼寫了,而且打字的時候還會自動選字,更不記得有些語詞的正確寫法了。

    用電腦打字還要能正確的拼音,用手機打字就更方便了,連正確拼音都不用,只要打出開頭的注音,就會出現常用的語詞或普遍用語,甚至不用打字,只要說出來,手機就會自動校正,然後出現那些文字。

    只是,如此的方便,真的只有好處嗎?

    因為自己是一個非常急性子的人,對於拿筆寫字,總是覺得很沒有效率,而且兩隻手打字的速度,比一隻手寫字的速度實在快很多又輕鬆很多,所以除非必要,大多數的工作都會選擇盡可能的用電腦處理比較快。相信很多人也是這樣的工作模式。

    不過開始寫字之後,慢慢發現,雖然寫字的效率低很多,而且寫字總是讓手又酸又累,,寫錯時,修該還很不方便。但是有些收穫,卻是電腦打字或手機打字怎樣都無法替代的。

    例如:作筆記時,透過手寫的過程,腦袋能更深入思考書中的內容,並且會不斷的用不同角度看書中的觀點,再透過手寫將這些觀點記錄下來。一本書看完書後,不是得到了作者的書中智慧,也有了自己的感想省思。這樣的閱讀速度雖然慢,但很扎實。

    所以,最近到圖書館借書的時候就發現,過去只喜歡借一些文字淺白的小說看,因為總覺得動腦思考很累、很煩,所以太有內涵的書,頭腦完全無法接受。不過,現在可以對於一些理論性的書籍感到興趣,閱讀不再像過去那麼偏食了。

    當所有的事情越來越方便時,大腦是不需要動的,它只需要做反射性的反應就好了。通常什麼時候會有反射性動作的出現呢?保護生命的時候,因為做這些動作時,神經傳導的速度很快,也沒有經過大腦,瞬間就可以做出反應。另外,當我們的身體可以很流暢的做一件事時,大腦也會自動產生捷徑。

   例如,彈奏樂曲時,如果可以非常流暢的演奏出來,大腦中一樣創造出一條捷徑。所以,一旦習慣做某一件事時,身體會自然而然會照著所有步驟順序,將整件事完成,所有的過程大腦並不需要思考。

    這些捷徑,對大腦來說是很重要的,想想,如果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經過大腦思考後再行動,這結果不是腦袋很快就當機,不然就是效率太差,一整天下來完成不了幾件事。而且,萬一遇到生死交關的事,等腦袋繞過一圈思考完再行動,小命大概也說掰掰了。

    如此說來,反射性思考很好啊,做事可以有效率,又不會太累。不是這樣喔!所有的事有利就有弊,任何一件事發展到極致的時候,就一定會有問題出現。

    當所有的一切都非常方便,只需要反射思考就可以完成,會有什麼狀況發生呢?首先,腦袋的思考就會鈍化,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狀況,常常可以在教學現場見到。

    有些學生從小被照顧得太好,通常這樣的學生不只生活自理能力不好,表達能力也有可能不好。因為,孩子從小沒有表達的機會,他只要一個動作,照顧他的大人立刻明白他的需求,然後立即給予滿足。所以不要以為這樣無微不至的照顧對孩子很好,這種照顧法只是辛苦了大人,但是孩子卻是慢慢壞掉。

    通常,這樣的孩子進入到小學會需要比較長的適應期,而且年級越大越遇到的問題會越多,因為學校中沒有人會如此細微的幫助他,多數的事情是必須自己動手處理的。

    另外,如果一個人總是習慣反射思考時,他很容易只憑著自己的喜惡感覺行事,不太管別人的感受,同時當他在陳述事情時,或聽別人說話時,也很容易堅持在自己的角度,完全無法與人溝通。這樣的孩子,教學現場也常常出現,而且這樣的孩子,人際關係是比較容易出現狀況的。

    我就遇過這樣的學生,三不五時就會有同學來告狀說他打人;同時他也常常來跟我抱怨同學打他,而且,他粽是覺得自己沒有朋友,同學都不和他玩。可是,細究原因後發現,他常常因為同學的一點刺激就會有很大的反應,例如同學的笑聲、或者同學的一個舉動。這些刺激大多數的時候,都跟他沒有關係,但是他卻總是一聽到或一看到就立即有行為反應。

    反過來說,他卻對自己的行為無感。例如,當他碰撞到別人時,自己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行為造成別人的困擾。而且,只要一聽到別人的告狀,就會用「大聲公」說話,自以為大聲就是有理,大聲就會贏。讓原本優雅的本人不得不使出「獅吼功」,請他先閉嘴。每次這種狀況一發生,我心中的OS是:可憐的孩子,難怪沒有朋友,唉〜

    碰到上述這兩種小孩怎麼辦?對照顧太好的小孩,就不斷的創造各式各樣的事情給他做,但是步驟要拆解,一步一步看著他完成,直到他可以獨立作業為止,而且這種孩子,絕對不給予任何實際的協助,只用眼睛看和嘴巴說,動手的部分,請他自己來,就是要為他創造不方便,讓他的腦袋去思考要如何做才會順暢。

    另一種小孩,就會先晾著,不立即處理他的事,等到他恢復平靜後再說。因為平靜了之後,他的小腦袋才不會像一隻在轉輪上跑跑跑的倉鼠。開始可以聽見別人說的話,開始可以思考自己的問題,這樣他才能從過程中學習到人際交往的技巧。

    「方便」確實可以幫助人們做事時,減少許多時間的耗費,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方,就會讓腦袋只是安安然的擺在脖子上,沒有發揮到它最好的作用,這不是很可惜嗎?所以,適當的在生活中創造一點點的不方便,給腦袋一點刺激,讓它可以運轉一下,雖然做事的效率會慢一點,但是卻是一件可以幫助自己維持腦力不鈍化的好事。

喜歡我的作品嗎? 歡迎按讚分享與加入 "改造人生事務所"!
FB: https://www.facebook.com/changelifesolutio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changelifesolution/
部落格:https://changelifesolution.org

生活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發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