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是不變的真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是老生常談了,可真的要做到好難。為什麼把自己放在優先順序的第一位如此困難。以前我沒發現原來自己很習慣將自己的需要放在最後,到懷孕生小孩的歷程我才察覺自己的卑微。

結婚之前我是很坦誠地告訴先生,擔心遺傳基因,我希望不要有小孩,可是婚後先生和婆婆卻仍是希望我們能傳宗接代。當時諮詢醫生意見,他很客觀分析了各種狀況,其中他提醒我們最多的就是我的產後憂鬱症。果不其然,我在月子中心的那段日子,想來後怕。

可能因為荷爾蒙失調的緣故,那些時間我想起來都是灰暗的顏色。最難忘的是當時回診醫生看到我的眼神,彷彿我的人生似乎無法很難撐過這一關。當時我無暇顧及我的孩子,只要護理師一說孩子有什麼狀況,我就會默默掉淚。那時我只有種自己是自私的媽媽,根本沒有任何生小孩的喜悅。因為月子沒有將身體顧好,又因為產後昏倒摔傷,連抱小孩這個最基本的互動我都做不到。雖然醫生建議我餵母乳,因為小孩已經長期在我體內跟著我服用孕期安全的藥物,怕他會有戒斷症狀,但我不希望他身上一直有藥物殘留,所以我一滴也不想餵。拒絕了醫生的提議,我又開始自責,沒能餵營養的母乳是否代表我是個不負責任的母親?

這樣痛苦的折磨持續到開始為尾椎做復健,去治療的時間是必須和孩子分開的,出門呼吸新鮮空氣再回到家,整個感覺都不一樣了。那一刻我清楚的感受到有些不一樣的東西進入我的生活,能暫時抽離只照顧自己,是一件充滿幸福的事,當我出去的途中喝杯咖啡、在外逛一逛都能提升個人的正向情緒。

孩子永遠是我的底線,過了這些年,我回頭看,當時糾結的事都好小,而且完全不影響我們的親子關係,我看重自己的這個能力反而是現在我最想與孩子分享的一塊。很多時候,道理都清楚明白,但反射動作還是不經意就又開始為他人著想,忽略自身的感受。這個練習很必要,愈社會化後愈難開口,體貼別人總是比體貼自己更容易。

現在,我就算是打掉重練,那個處處為他人付出的女孩成為一個真正能為自己發聲的女人,什麼事的前提都是在我先照顧好自己,有餘力再多做一些,我好喜歡這樣的改變。你必須要先照顧好自己,一切順心也會慢慢降臨於你。

avatar-img
175會員
377內容數
躁鬱症又稱雙相情感疾患,它剝奪了生命中許多美好,但也同時在絕望中看見許多人性光輝。想分享自己十多年來用如何藉著一些實用的方式,讓自己感覺好一些,尤其在面對自殺議題時,該如何自處。願患者都能更自在、平靜的面對這場生命風暴,也知道就算生病了,還是可以有很多不一樣的選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玄玄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三十三、從睡個好覺開始 觸覺對我而言是入睡時的加分項目。從前花費大筆金錢添購昂貴的床架、床墊卻沒仔細挑選適合自己的寢具,太可惜了。有研究指出高敏的人即使是對小小的衣服標籤都很容易感到不適。我自認非這類族群。倘若你覺得換這些太大費周章,不如從一個舒適的抱枕或-個舒服的玩偶入手或許也能對你有所幫助唷。
三十二、人終將一死,出生就走向死亡 有時候很累、好像人生也走進死胡同,很多負面情緒的累積讓人窒息、喘不過氣。有一陣子我的焦慮狀況已經影響到我連走路都不穩,我必須十分集中注意力看著腳下的臺階,留意每一步,但不時仍會有踩空的情形發生,發生後我更加焦慮,好像一切都要失控了。
三十一、用視覺化提醒,別仰賴大腦記憶 一旦疾病呈現慢性化的趨勢,也意味著在某些功能注定會比之前更差。但即使身體健康的人也會因為年紀的增加而常忘東忘西,所以別太苛責自己,想辦法改善,會讓我們的生活品質更好通常我會按照工作分析,將一件事拆解成很多步驟。
三十、沒有「錯」的生活方式 每當我看見別人勤奮努力而有所得時,心生羨慕。我也好想振作起來,像大部分的人一樣,每天都很踏實的工作,很努力生存。我也好想有人肯定,可以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那種企盼會不會只是一種奢求?
二十九、別卯足全力抗病 在情緒上有很大困擾的人通常生活也很投入。這當然不是疾病而是習慣,最記得醫生明確在剛開始就告訴我:「別想再用過去意志力那套硬撐,對這個病沒什麼用。」可是我也確實不信。過去我堅信努力一定可以克服難關的信念是不會輕易被疾病擊垮,我可以戰勝病魔。
二十八、畫出情緒曲線圖 你知道自己的地雷嗎?還是總是隱忍後又不甘心。雖然躁鬱症和基因有極大相關,但通常復發仍有其脈絡可尋。環境和壓力是很大的觸發點。就我而言,若要舉出很明確的觸發點,那就是混亂 。 最明顯的就是氣溫的驟變,無論是忽然升高還是降低,都會讓我很難受,另外就是噪音的轟炸會使我情緒崩潰。
三十三、從睡個好覺開始 觸覺對我而言是入睡時的加分項目。從前花費大筆金錢添購昂貴的床架、床墊卻沒仔細挑選適合自己的寢具,太可惜了。有研究指出高敏的人即使是對小小的衣服標籤都很容易感到不適。我自認非這類族群。倘若你覺得換這些太大費周章,不如從一個舒適的抱枕或-個舒服的玩偶入手或許也能對你有所幫助唷。
三十二、人終將一死,出生就走向死亡 有時候很累、好像人生也走進死胡同,很多負面情緒的累積讓人窒息、喘不過氣。有一陣子我的焦慮狀況已經影響到我連走路都不穩,我必須十分集中注意力看著腳下的臺階,留意每一步,但不時仍會有踩空的情形發生,發生後我更加焦慮,好像一切都要失控了。
三十一、用視覺化提醒,別仰賴大腦記憶 一旦疾病呈現慢性化的趨勢,也意味著在某些功能注定會比之前更差。但即使身體健康的人也會因為年紀的增加而常忘東忘西,所以別太苛責自己,想辦法改善,會讓我們的生活品質更好通常我會按照工作分析,將一件事拆解成很多步驟。
三十、沒有「錯」的生活方式 每當我看見別人勤奮努力而有所得時,心生羨慕。我也好想振作起來,像大部分的人一樣,每天都很踏實的工作,很努力生存。我也好想有人肯定,可以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那種企盼會不會只是一種奢求?
二十九、別卯足全力抗病 在情緒上有很大困擾的人通常生活也很投入。這當然不是疾病而是習慣,最記得醫生明確在剛開始就告訴我:「別想再用過去意志力那套硬撐,對這個病沒什麼用。」可是我也確實不信。過去我堅信努力一定可以克服難關的信念是不會輕易被疾病擊垮,我可以戰勝病魔。
二十八、畫出情緒曲線圖 你知道自己的地雷嗎?還是總是隱忍後又不甘心。雖然躁鬱症和基因有極大相關,但通常復發仍有其脈絡可尋。環境和壓力是很大的觸發點。就我而言,若要舉出很明確的觸發點,那就是混亂 。 最明顯的就是氣溫的驟變,無論是忽然升高還是降低,都會讓我很難受,另外就是噪音的轟炸會使我情緒崩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關注自己的需求,藉此來提高你的快樂、幸福和心理健康。” 是不是有這樣的時候呢,低迷到什麼都不想做,自我懷疑,自我批評,自暴自棄。明明知道不應該這樣,但就是提不起勁,想著乾脆擺爛躺平好了,讓自己掉進了谷底好幾天。 我後來猜可能是因為太急於想要更進一步,心態有點走鐘了,再加上家庭方面出了點問題,讓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產後憂鬱症就醫比率不高,許多罹患產後憂鬱症的媽媽,因為不敢就醫而錯失治療機會。產後憂鬱症越早治療,復原的機會就越大,治療不僅能減輕媽媽個人的痛苦,亦能減少對養育孩子與家庭生活的長期影響。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是最重要的人,應該愛自己並對自己好一點。文章中強調了對自己的正面思考和自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照顧者與當事人的經歷都充滿著壓力與挑戰,這篇分享了一位照顧者的親身經歷,以及書籍《你可以喘口氣》中的心路歷程。文章中探討了情緒的掙扎、負面情緒的應對,以及自我照顧的重要性,提供了許多實用建議。
Thumbnail
成為一個母親後,生活有了許多改變,包括精神上的試煉和身體上的挑戰。這篇文章探討了成為母親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育兒和自我照顧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透過敘述治療的方式,作者陪伴朋友克服了女兒憂鬱症的初期症狀,讓朋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與智慧,並充滿了信心。文章中主要敍述作者如何陪伴朋友變化,透過敘事溫柔的問句去引導朋友看見他的獨特結果和支線故事。最後提到,研究指出幸福感的得指由自己掌握,並歡迎讀者一同來共學活出幸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關注自己的需求,藉此來提高你的快樂、幸福和心理健康。” 是不是有這樣的時候呢,低迷到什麼都不想做,自我懷疑,自我批評,自暴自棄。明明知道不應該這樣,但就是提不起勁,想著乾脆擺爛躺平好了,讓自己掉進了谷底好幾天。 我後來猜可能是因為太急於想要更進一步,心態有點走鐘了,再加上家庭方面出了點問題,讓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產後憂鬱症就醫比率不高,許多罹患產後憂鬱症的媽媽,因為不敢就醫而錯失治療機會。產後憂鬱症越早治療,復原的機會就越大,治療不僅能減輕媽媽個人的痛苦,亦能減少對養育孩子與家庭生活的長期影響。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是最重要的人,應該愛自己並對自己好一點。文章中強調了對自己的正面思考和自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照顧者與當事人的經歷都充滿著壓力與挑戰,這篇分享了一位照顧者的親身經歷,以及書籍《你可以喘口氣》中的心路歷程。文章中探討了情緒的掙扎、負面情緒的應對,以及自我照顧的重要性,提供了許多實用建議。
Thumbnail
成為一個母親後,生活有了許多改變,包括精神上的試煉和身體上的挑戰。這篇文章探討了成為母親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育兒和自我照顧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透過敘述治療的方式,作者陪伴朋友克服了女兒憂鬱症的初期症狀,讓朋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與智慧,並充滿了信心。文章中主要敍述作者如何陪伴朋友變化,透過敘事溫柔的問句去引導朋友看見他的獨特結果和支線故事。最後提到,研究指出幸福感的得指由自己掌握,並歡迎讀者一同來共學活出幸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