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從世界上消失幾個月,並像重生一樣歸來(II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二次主動消失

第二次主動消失發生在2023年夏——我確定離職之後。那時網路上已經充斥著許多裸辭,開始做自媒體的博主。「裸辭開始做自媒體」似乎是個很自然而然的選項,畢竟離開正職、每月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大家都想趕快抓住一個扶木,有新的收入渠道,而自媒體因門檻較低,顯而易見是大家會先嘗試的選擇。

然而,我並沒有如大家所想的,離職後就開始做自媒體,相反的,我如法炮製第一次消失的經驗,這次跑去吉隆坡一個月、峇里島兩個月,之後再去菲律賓宿霧一個月,共四個月時間重整自己,過程中除了有幾天同學飛過來探望我、並一起旅遊,大部分時間皆是獨自旅居。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363 字、4 則留言,僅發佈於職涯發展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Eve's Salon: 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
198會員
132內容數
恭喜你發現了一個寶藏格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llie-avatar-img
2024/04/27
Hello Eve! 認同這文章裏提到的兩個點: 1)讓世人認識到我及我的價值觀,才得以吸引同類,我才能做那個「主動選擇合作夥伴」的人;2) 每天為自己安排一些時間, 我心靈沉靜下來。跟自己對話,再次確定自己的方向。前兩天跟 life Coach對話, 她說:很多人會問,我的 target audience 在哪裏? 然而,我們要問的問題是:什麼樣的人會對我有共鳴,什麼樣的人覺得我有價值? 那些「看見」我價值的人,才是值得合作的人。題外話,看到你的自我介紹,你之前在浸會大學讀書。 我是香港人,在浸會大學工作10 幾年,後在台灣旅居七年,現在回到香港。目標也是成為數位游牧。不過,我比你大20歲,哈哈。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27
Allie 哇!真的没想到這麼有緣分!感謝我發了這篇文章讓我吸引有相同信念的有緣人!看了Allie姐的文章,發現很多理念都有契合,期望哪天在世界某個角落相會!
儘管確定了方向,不再如畢業初期那般迷茫,卻面臨與上學時截然不同的壓力——背水一戰的心理壓力及社會期待的壓力。心理壓力來源於對自身的期望,面對曾經走過失敗的海外升學道路,又要再勇闖一遍,不免有質疑自己的能力,及害怕再經歷一次失敗的恐懼...
聽起來很聳動,我卻親身實踐了兩次,第一次發生在2020年——疫情元年,我也是該年的大學畢業生。疫情的打擊造成就業困難指數級上升。度過大學四年如此多風光時刻之後,我竟然在畢業找不到出路,對我而言是個致命的打擊。那麼我是如何谷底翻身的...
麥肯錫Next Generation Woman Leaders計畫旨在幫助職業女性提升領導技巧,增強創新思維,並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女性領導者能夠互相學習交流,共同成長。我有幸在2021年參加此計劃,從我的角度分享為什麼推薦參與。
關於INSEAD畢業典禮前一天,我被同學評為Top 3 「最難忘的人」,雖然當下很錯愕,但回想起來,應當是我一直以來的「直言不諱」和「做自己」翻轉了歐洲同學對亞洲女性「乖乖牌」的印象...
2023年夏,當我和身邊人說我要離開新加坡醫療管理顧問的工作去寫書,大家都覺得我瘋了。一來這是一份外人眼光人人欣羨的高薪工作,二來時下經濟環境惡劣,各類大公司裁員消息不斷,按常人思維,我應該好好苟住眼前的工作,而我居然選擇反其道而行。看似魯莽的行為,卻是深思熟慮的決策。
AI的快速發展震驚全球,每個人都焦急的希望找到未來的趨勢 — 「到底哪類職業不會被取代?」,為求自保。我認為AI最終能在所有領域輕易的透過一個指令的輸入,就能輸出一個「平均值水準的成果」。那麼如何才能超越平均值?則必須選擇自己所熱愛的領域。點擊閱讀了解為什麼。
儘管確定了方向,不再如畢業初期那般迷茫,卻面臨與上學時截然不同的壓力——背水一戰的心理壓力及社會期待的壓力。心理壓力來源於對自身的期望,面對曾經走過失敗的海外升學道路,又要再勇闖一遍,不免有質疑自己的能力,及害怕再經歷一次失敗的恐懼...
聽起來很聳動,我卻親身實踐了兩次,第一次發生在2020年——疫情元年,我也是該年的大學畢業生。疫情的打擊造成就業困難指數級上升。度過大學四年如此多風光時刻之後,我竟然在畢業找不到出路,對我而言是個致命的打擊。那麼我是如何谷底翻身的...
麥肯錫Next Generation Woman Leaders計畫旨在幫助職業女性提升領導技巧,增強創新思維,並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女性領導者能夠互相學習交流,共同成長。我有幸在2021年參加此計劃,從我的角度分享為什麼推薦參與。
關於INSEAD畢業典禮前一天,我被同學評為Top 3 「最難忘的人」,雖然當下很錯愕,但回想起來,應當是我一直以來的「直言不諱」和「做自己」翻轉了歐洲同學對亞洲女性「乖乖牌」的印象...
2023年夏,當我和身邊人說我要離開新加坡醫療管理顧問的工作去寫書,大家都覺得我瘋了。一來這是一份外人眼光人人欣羨的高薪工作,二來時下經濟環境惡劣,各類大公司裁員消息不斷,按常人思維,我應該好好苟住眼前的工作,而我居然選擇反其道而行。看似魯莽的行為,卻是深思熟慮的決策。
AI的快速發展震驚全球,每個人都焦急的希望找到未來的趨勢 — 「到底哪類職業不會被取代?」,為求自保。我認為AI最終能在所有領域輕易的透過一個指令的輸入,就能輸出一個「平均值水準的成果」。那麼如何才能超越平均值?則必須選擇自己所熱愛的領域。點擊閱讀了解為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繼上次發文到現在也有大半年 途中經歷過低潮、自我懷疑,甚至一度想離婚 三個月以上沒跟家人説過話,除了上下班 不然回家就是躲在房間,想東想西 然而有一天,想法突然開竅,心中有了想要完成這目標,對於,人跟人之間的相處,也不再執著 既然遇到了,就坦然面對吧!負債175萬 其實也沒什麼,重點是我
Thumbnail
在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中,我勇敢裸辭,追尋屬於自己的舞台。經過一年的沉澱與思考,我再次踏上求職之路,面對面試的緊張與不安⋯⋯
Thumbnail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Thumbnail
裸辭後,我終於擺脫了無趣的工作,開始探索自己的興趣和新生活。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焦慮和自我懷疑再次浮現。如何在這段自我探索中重新找回信心並追尋理想工作?
Thumbnail
去年3月搬完家之後,除了想跟想環境熟悉之外,我也想重新認識自己。於是我開始著手整理在疫情期間,隨手寫的童年,回當時的IG限動找感覺。每天起床先對著電腦冥想2小時,再出門工作⋯ 忘記這樣的日子多久了,我開始不再是對著電腦冥想,而是開始打字,打打刪刪⋯電腦的垃圾桶堆滿了我的胡言亂語。 七個月之後,我
Thumbnail
今天跑了好幾個地方,相較於前幾日的安逸,其實已經累到準備不省人事,但有個念頭,本來也想說服(欺騙)它明天再打出來,但直覺告訴我還是先打出來再睡(最近我很聽信自己的直覺,裸辭這件事也是直覺先行。) 至今一直還沒交代到底為何要辭職(那又是另外一篇文了),但辭職之後到底想過上什麼樣的生活,只能說有個大概
Thumbnail
離職第18天,已經比較習慣這樣的模式了。經濟上該安排的都在安排中,暫時沒有急錢需要支出。想做的事,也都慢慢起步與規劃方向。這樣的模式,已經習慣了,很安逸,甚至很平淡。 就是這樣的平淡,讓我又開始著急:想寫的文字,為了記憶只先打了標題,好幾篇的標題累積,但沒有一篇寫進內容。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們 時光飛逝,已經有一段時間我沒有在部落格更新文章了。 如今,事業上的一些轉變,給予我更多時間可以調適生活步調。我想,或許正是時候重新開始
Thumbnail
離開公職、自由工作兩年,最近準備重回職場的我,如何整理、摘錄及定義這段自由時光,我又是為何離開自由工作身分呢?
Thumbnail
這不是第一次裸辭,但這一次就是有那麼一點不一樣。我第一次裸辭是21年末,我因為被職場霸凌而身心崩潰。那一年我決定轉職,也用了3個月時間讓自己從抑鬱中走出來。在休息期後期也有接一些自由業的入門級工作,為自己轉職作準備。這一次我是為了給自己反思期。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繼上次發文到現在也有大半年 途中經歷過低潮、自我懷疑,甚至一度想離婚 三個月以上沒跟家人説過話,除了上下班 不然回家就是躲在房間,想東想西 然而有一天,想法突然開竅,心中有了想要完成這目標,對於,人跟人之間的相處,也不再執著 既然遇到了,就坦然面對吧!負債175萬 其實也沒什麼,重點是我
Thumbnail
在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中,我勇敢裸辭,追尋屬於自己的舞台。經過一年的沉澱與思考,我再次踏上求職之路,面對面試的緊張與不安⋯⋯
Thumbnail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Thumbnail
裸辭後,我終於擺脫了無趣的工作,開始探索自己的興趣和新生活。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焦慮和自我懷疑再次浮現。如何在這段自我探索中重新找回信心並追尋理想工作?
Thumbnail
去年3月搬完家之後,除了想跟想環境熟悉之外,我也想重新認識自己。於是我開始著手整理在疫情期間,隨手寫的童年,回當時的IG限動找感覺。每天起床先對著電腦冥想2小時,再出門工作⋯ 忘記這樣的日子多久了,我開始不再是對著電腦冥想,而是開始打字,打打刪刪⋯電腦的垃圾桶堆滿了我的胡言亂語。 七個月之後,我
Thumbnail
今天跑了好幾個地方,相較於前幾日的安逸,其實已經累到準備不省人事,但有個念頭,本來也想說服(欺騙)它明天再打出來,但直覺告訴我還是先打出來再睡(最近我很聽信自己的直覺,裸辭這件事也是直覺先行。) 至今一直還沒交代到底為何要辭職(那又是另外一篇文了),但辭職之後到底想過上什麼樣的生活,只能說有個大概
Thumbnail
離職第18天,已經比較習慣這樣的模式了。經濟上該安排的都在安排中,暫時沒有急錢需要支出。想做的事,也都慢慢起步與規劃方向。這樣的模式,已經習慣了,很安逸,甚至很平淡。 就是這樣的平淡,讓我又開始著急:想寫的文字,為了記憶只先打了標題,好幾篇的標題累積,但沒有一篇寫進內容。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們 時光飛逝,已經有一段時間我沒有在部落格更新文章了。 如今,事業上的一些轉變,給予我更多時間可以調適生活步調。我想,或許正是時候重新開始
Thumbnail
離開公職、自由工作兩年,最近準備重回職場的我,如何整理、摘錄及定義這段自由時光,我又是為何離開自由工作身分呢?
Thumbnail
這不是第一次裸辭,但這一次就是有那麼一點不一樣。我第一次裸辭是21年末,我因為被職場霸凌而身心崩潰。那一年我決定轉職,也用了3個月時間讓自己從抑鬱中走出來。在休息期後期也有接一些自由業的入門級工作,為自己轉職作準備。這一次我是為了給自己反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