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值得」這句洗腦的廣告台詞,可能很多人都聽過吧?很多創傷個案很難充分感受到「因為我值得」這句話的涵義。即便在他們生命中,也會出現好人、並且對他們好,但他們常常會心懷愧疚或罪惡感,不太確定自己是否值得別人好好對待,甚至還會拒絕他人的善意。之所以會有以上的現象,主要是因為他們過往的創傷經驗會打擊他們的自信、破壞他們的自我價值感,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不夠好/沒那麼好」或「不好/糟糕」的人,既然自己是不好的,那怎麼值得自己善待自己,或讓別人照顧自己、對自己好呢?
更遺憾的是,有些遭受到C-PTSD(詳見備註一)或嚴重創傷的人,很可能很難辨識出善待自己的人,就算別人對他們好,也因為他們活了過往十幾年或幾十年來被善待的經驗太少,所以他們「認不出來」這個人對我好、這個人是好人,甚至會誤會對方是在欺負自己,錯把好人當壞人,因而攻擊善待自己的人。舉個我最常在諮商室中跟個案舉的例子。如果過往小時候你曾經被父母打到大,你看到別人舉起手來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抱頭、身體蜷縮或退後甚至躲起來,因為過往你被打的時候,第一個反射動作就是要保護自己;但是,有可能別人舉起手來,只是想要摸摸你的頭,稱讚你做得好,或者拍拍你的肩膀,表達:你辛苦了,希望給予你支持。如果每當別人舉起手來,你都太過反射性地想要防禦、保護自己,你就避開或逃跑,那很可能就會錯過了那些想要稱讚你、鼓勵你或給予你支持、善待你的那些人,然後,誤以為世界上所有你遇到的人都是壞人,就跟過往你遇到的那些不好的經驗一樣。
每次想到這些嚴重受創的個案,我都會有點眼眶泛紅、鼻子微酸。好心疼這些個案!
在諮商室中,不曉得看過多少受創的個案在我面前難過地大哭。每次看個案哭,我心裡多少也覺得難過。當自己深刻地同理個案的情緒,跟個案的情緒同步時,個案哭,我也會同時在眼角泛淚。
每次個案在我面前哭,我一方面對於他經歷的過往傷痛感到難過;另一方面,我也會欣慰他現在可以在我面前放心地哭,就代表他願意讓我陪伴他一起經歷這些難受的情緒。我想我的陪伴,對個案來說,就是一個他可以被善待、他也值得被善待的經驗,也幫個案建立起一個好的人際連結,讓他能夠被人好好照顧,也讓他練習更能夠自在地接受別人的照顧與協助。
如果個案過往很少被善待,甚至他認為自己從未被善待過,那麼,我在諮商室中對他的接納、關懷、理解、陪伴與支持,很可能就是他人生中少數的好的、被善待的經驗。或許個案一開始會覺得諮商師這樣對待我的方式好陌生,會因為這個經驗他幾乎從未經歷過,太過陌生,所以他會害怕我要傷害他,或者他會害怕我現在對他好,只是因為我收了他的錢,並非真心地關心他,但隨著一次次與我的接觸,他就會不斷地感受到這個好的、被善待的經驗都會持續的、穩定的發生,終有一天,個案就會相信:沒錯!我的確是一個還不錯的人,所以,世上才會有人願意這樣不離不棄地善待我、對我好,持續接納我的所有黑暗面,願意這樣給我關懷、理解、陪伴與支持。因為我,值得被善待,值得被愛。
當諮商室中這樣好的、被善待的經驗建立起來之後,個案就可以逐漸辨認出:「原來被別人好好的對待是這種感覺啊」,然後漸漸有能力辨認出諮商室外,也有人跟諮商師一樣,是好的人,是會好好地對待自己的人。那麼,他就可以跟更多好的人、會善待他的人持續互動、連結並相處,開啟他在人際關係、伴侶關係、家庭關係中的正向連結的循環,更能夠享受與人相處的快樂,體會更多活著的幸福。
走筆至此,覺得有點小感動!不知不覺,【創傷治療札記】系列文章也寫到第十篇、也是最後一篇了!很榮幸可以陪伴這麼多個案與讀者經歷傷痛。
如果現在的你已經有能力辨別出誰是對你好的人,並清楚知道、感受到他做了什麼是對你好的,雖然很害怕這個人可能未來某一天就會對你不好,害怕有一天這個好人會離開你、棄你而去,但是,不要因為你過往曾受過傷,就忽略了世界上真的有懂得怎麼好好愛你、不會惡意傷害你的人;也不要因為擔心未來對方會傷害你或離開你,就忘記活在當下,不去享受當下的美好。多去跟這個對你好的人相處吧!浸泡在這個美好的經驗多一點、久一點,久而久之,你就會越來越相信:這個人對我好,是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很棒的人,也是一個值得被愛、被好好對待的人。相信自己值得被善待,並且充分體會當下的幸福吧!未來會發生什麼,就等未來再說。這一刻的你,即便害怕過往創傷會在未來重演,但仍舊可以鼓起勇氣,把注意力放在當下,仔細地觀察現在與你相處的人是不是值得信任或依靠的人。如果當下這一刻你判斷他是,那就擁抱當下,充分體會當下的幸福與美好就好。
如果你能在每一次好人來到你面前時,都辨識出「他是好人」,每一次好的經驗發生時,都好好地活在當下、享受當下,沉浸在當下的美好,幸福的未來就離你不遠了!
*備註一:「C-PTSD」指的是多次、複雜的(Complex)創傷引發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白話一點的說,就是一個人經歷不只一種類型或單次性的創傷經驗,引發後續多種壓力的反應與症狀。舉例來說,有個案從小到大同時經歷了家暴、性侵、被霸凌等複合性的創傷,後續的自我就很破碎,對現實世界的感知力也變得很薄弱,缺乏現實感;或者有個案不斷經歷被家人或另一半忽略他的感受的經驗,因而覺得自己的感覺不重要,後續就會關閉自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