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心理學】正念覺察練習(Mindful awareness)帶來的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raw-image


正念呼吸練習,要你專注在呼吸,但你更想知道,專注在呼吸到底有什麼用?


坊間不少課程,都會帶一些正念吃葡萄乾、正念呼吸的練習。(你可能有上過這些課?)

沒錯,在那專注的當下,是放鬆的。(對,我有當過這些課的學員。)

課程練習沒什麼問題,但很多人下課後回去練習,想再次體驗那專注美好的當下,問題就來了——專注在一粒小葡萄乾、專注在呼吸,然後呢?能幹嘛?

而且其實也很難專注。

要不就是街道一個車聲、手機一個簡訊,拉走你的注意力。要不就是開始想午餐要吃什麼、誰上次說了什麼話、我下次要怎麼回(才能讓對方啞口無言)(覺得怒之類的)......然後思緒就越飄越遠。

當分心的事物慢慢散去,你才突然發現自己原本要練習正念呼吸的!此時你會不會告訴自己:

「這根本就是一個失敗的練習?」


其實你要把正念練習,當成是在學一個新的運動或能力


你不會第一次在高爾夫球場揮竿,就想要一竿進洞。

你不會第10次穿冰刀鞋,就獲選進入國家隊打曲棍球比賽。

你不會第100次彈鋼琴,就成為神童莫札特。

(你也不會深蹲100下,就變成一拳超人。)


那要練習幾次、練習多久?

達賴.喇嘛 80歲的時候說,他每天清晨三點起來,冥想5個小時。

南非前聖公會大主教 戴斯蒙.屠圖 在84歲的時候,謙虛地說,他真的沒辦法像達賴.喇嘛那麼早起、坐那麼久。他會睡到......清晨四點「才」起來,為黎民百姓祈禱4個小時。


呃,也一樣很驚人。

那我們也要用那麼多時間練習冥想或祈禱才有效嗎?

說真的,我們通常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也不是神職人員,我們就是那黎民百姓、那芸芸眾生。不管我們學習的是瑜伽、靜坐、冥想、呼吸練習、祈禱、正念覺察、正念走路或是正念洗澡......我們其實想要改善的是自己的狀態。


要練習幾次這個問題,要先回到正念覺察練習的神經科學才能回答。


很多人失去耐心,懶得再執行正念呼吸練習,是因為常常受環境影響、受內心思緒影響,覺得執行不下去、覺得練習根本沒有用。

反正就算不練習,也是會呼吸啊......有差嗎?(丟筆~)


然而這件事情的奧秘,就像園藝治療的學員三不五時會問我:「植物的葉子都沒有在生長怎麼辦?」

我是這樣回答的:

「你要看的是土壤底下的根!你輕輕撥開土壤,如果看到新長出來白白嫩嫩的根系,它就是正在努力紮根。當植物的能量忙著紮根,你就讓它專心紮根,等根長好了,植物的生命力就更強了!」

我們總不會說根都爛了沒關係,葉子還沒掉光就好吧?當然要讓根長得強壯呀!


正念練習也是一樣。

正念練習的時候,是大腦的神經迴路在活化。當你一次一次從分心狀態,回到你所專注的客體,例如正念呼吸的客體就是呼吸,在這個過程你的大腦活化的是那個持續專注的迴路。

只是就像土壤裡正在生長的根,你看不到。

你很清楚就算看不到根,也不代表植物沒有在長根。

所以你應該也能理解,雖然我們看不到神經的迴路發生什麼事,並不代表正念練習沒有用。


幸運的是,科學家用腦波和大腦造影做研究,可以「看得見大腦」。科學家可以告訴我們,長期的正念覺察練習(Mindful awareness)如何改變我們的大腦。



raw-image



正念覺察練習與大腦的改變


正念覺察練習是在大量使用高等認知功能,活化許多神經迴路。我們常說用進廢退,也就是有在使用的大腦迴路就會變得越來越強。

科學研究顯示,長期的正念覺察練習(Mindful awareness)確實能夠改變大腦的結構與功能,包括特定區域大腦皮質的增厚,以及改善注意力和執行功能等高級認知功能。


正念覺察練習會練習用到哪些神經迴路、哪些大腦區域呢?


重點來了!

正念覺察練習會活化大腦的執行控制網絡 (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 ECN),這是一個許多腦區會互相溝通連結的複雜網絡。與 ECN 相關的腦區一般會包括:


1. 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 PFC)


前額葉皮質是掌管高級認知功能的指揮官,包括注意力、計劃、決策、自我調節和抑制衝動行為。

當我們意識到思緒已經分散並將注意力重新帶回呼吸時,前額葉皮質,尤其是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會負責控制注意力的轉移、抑制分心,並促進專注於目標任務,幫助我們有意識地將注意力引導回到當前目標(呼吸)。

在正念覺察練習中時常活化 DLPFC,那麼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更不費力地使用 DLPFC 的功能。


2. 前扣帶回皮質(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


ACC 負責注意力控制、錯誤偵測和情緒調節。這個區域在轉移注意力和糾正注意力偏離時特別重要。

當雜念或批判性思維升起時,ACC 負責監控和偵測這些注意力偏離的情況,並發出信號,讓人意識到自己的注意力已經轉向雜念。隨後,ACC 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調整注意力,把注意力帶回呼吸。

ACC 的強化,可以幫助我們從分心回到專注、以及調節情緒,有助於提升注意力的穩定性和減少情緒波動。


3. 海馬迴(Hippocampus)


海馬迴與記憶形成、情緒處理和學習有關。

滿多人知道海馬迴的功能跟記憶有關,工作記憶和短期記憶會經由海馬迴儲存成長期記憶。

但是比較少人知道,海馬迴和情緒處理中樞杏仁核緊密相連,海馬迴可以調節杏仁核的戰逃反應。

更少人知道的是,在長期的焦慮壓力之下,海馬迴會受損、體積減小,導致調節杏仁核的能力變差、情緒調控更差、記憶力也受損,形成惡性循環。

正念覺察練習可以改善海馬迴的結構和功能,因此可能有助於改善記憶功能,並減少與壓力相關的負面情緒。


4. 島葉皮質(Insula Cortex)


島葉負責覺察身體的內在狀態,與自我覺察、情緒覺察和內省有關。

當注意力重新轉回呼吸時,島葉皮質的活動增加,尤其是與內在身體狀態覺察有關的部分。島葉幫助我們覺察呼吸的細微變化,如空氣進出鼻腔、胸腹部的起伏等,並幫助我們在身體感知上保持專注,從而遠離頭腦中的雜念。

正念練習者的島葉皮質增厚,特別是前島葉,這強化了個體對身體感受、情緒變化和內在狀態的敏感度,有助於更好地進行自我調節。


也因為這樣,在正念呼吸的過程中,非常適合進行身體掃描的練習。

我們可以隨著呼吸,將注意力擴展到身體的各個部位,覺察身體的各種感覺,例如肌肉的緊張、疼痛或舒適感。這種身體掃描有助於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增強對身體感知的敏銳度,並促進身心整合。


5. 頂葉皮質(Parietal Cortex)


頂葉皮質與空間感知、感覺處理以及注意力的分配有關。正念練習中專注於當下的訓練,會增強這個區域的功能,改善注意力控制和感知能力,幫助練習者在多任務環境中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


6. 顳頂交界區(Temporo-Parietal Junction, TPJ)


TPJ 與同理心、社會認知、自我覺察有關。它能幫助個體理解他人情感,並從自我相關的思維中抽離。正念練習中的非批判性接納和對他人情緒的敏感性提升,會增厚這個區域,進一步促進同理心和情緒智慧。


這些區域的增厚都與注意力、認知彈性、情緒穩定性、抗壓能力的改善密切相關。


raw-image


正念覺察練習的過程,又會抑制哪些大腦區域呢?


正念覺察練習不是只會活化大腦,也會抑制大腦的「預設模式網絡」 (Default Mode Network, DMN)。

DMN 的活動通常在大腦休息狀態或內在思維狀態下變得活躍,DMN是在我們不專注於外界任務或刺激時,默默活動的大腦網絡。


DMN 活躍時,讓我們能夠進行內心的對話、回憶過去、規劃未來。DMN 幫助我們理解他人,建立社會關係。DMN 與我們的自我意識密切相關,讓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然而 DMN 過於活躍時,和過度的自我思維(Self-absorbed)、焦慮和憂鬱相關,可能會沈浸在過去的思緒、重複想同一件事情,或是過度追求跟自己有關的訊息,進入一種執著的狀態。


7. 後扣帶回皮質(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 PCC)


PCC 與自我反省、記憶整合、自我意識有關,這個區域是預設模式網絡(DMN)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念練習可以降低 PCC 的過度活躍,從而減少內在反芻(rumination)和游離的白日夢狀態,促使一個人更專注於當下的覺察。


8. 內側前額葉皮質(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


當我們注意到自己陷入批判性思維或自我反芻(rumination,例如對雜念的批判或自我責備)時,可能是 DMN 當中的 mPFC 活動增強了。透過正念覺察練習,DLPFC 逐漸抑制 mPFC 的過度活動,使整體 DMN 的活性減弱,讓注意力從陷入虛妄的自我反芻回到當下的身心狀態。


9. 杏仁核(Amygdala)與情緒反應的調節


當我們在練習中批判或評價自己時,杏仁核可能會活躍,因為它與情緒反應、壓力和焦慮有關。

然而,隨著我們將注意力重新帶回呼吸、在專注呼吸中副交感神經的活化,杏仁核的活動通常會降低,身心狀態會逐漸放鬆下來。

正念呼吸練習能有效地減少杏仁核的過度活躍,從而緩解負面情緒反應,使我們能夠更平靜地進行練習,有助於我們減輕壓力、焦慮和憂鬱等負面情緒。



神經可塑性與持續練習的長期影響


當我們的注意力每次從雜念、批判心態,回到專注呼吸時,我們正在鍛鍊的是 ECN 迴路中的背外側前額葉皮質 DLPFC、扣帶回 ACC、內側前額葉皮質 mPFC、島葉皮質 insula 與海馬核 hippocampus 等神經迴路共同協作,重新調整注意力、對雜念的非批判性覺察、抑制自我相關的反芻思維,以及調節情緒反應。

每次分心拉回、重複練習的過程,都是在促進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持續的正念練習會加強這些迴路的功能,這些神經迴路會變得更有效率,使我們更有效地覺察分心並快速將注意力帶回當下。


而另一條迴路 DMN,和 ECN 在大腦中有著相對互補的關係。

當 DMN 活躍時,我們通常是在自我反省、思緒漫遊或回憶過去,這些都是需要的;但 DMN 過度活躍時,我們會被內在思維佔據。

在正念呼吸練習中,當我們察覺到自己開始進入這些無關當下的內在思維(例如:突然想到未來的計畫或回憶過去的事件),其實正是 DMN 的活動增強了。我們通常不會刻意啟動 DMN,而是它自動啟動,尤其在注意力分散時。


而當 ECN 活躍時,我們專注於執行任務、解決問題以及活在當下。尤其是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LPFC)和前扣帶回皮質(ACC)會啟動,協助抑制 DMN 的過度活動,並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呼吸的感知上。

每次我們發現注意力分散並重新專注在呼吸,都是 ECN 在抑制 DMN 的活動。

隨著練習變得熟練,這個過程變得更加流暢,ECN 對注意力的調控能力增強,使得我們能夠更快地察覺分心並將注意力回到當下。研究也發現,持續的正念冥想訓練可以長期減少 DMN 的基線活動(baseline),從而減少做白日夢和自我反芻的頻率。

這些結構性與功能性的變化,顯示正念覺察練習帶來的神經可塑性,對大腦產生長期正面的影響。


光是專注在呼吸這麼簡單的行動,就能活化高等認知功能的迴路。這麼好的事,我認為值得努力嘗試看看。


免費訂閱我的心身健康電子報:https://bit.ly/AFNBlog


閱讀更多:


1. 《喜悅的腦:大腦神經學與冥想的整合運用》(The mindful brain: reflection and attunement in the cultivation of well-being)

2. 《當下,繁花盛開》(Wherever you go, wherever you are: Mindfulness meditation in everyday life)

3.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The book of joy: Lasting happiness in a changing world)

4. 《心腦奇航》(Mind: A journey to the heart of being human)

5. 《改變大腦的靈性力量》(How God changes your brain: breakthrough findings from a leading neuroscientis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花園裡的心理師 Ann 身心療癒筆記
6會員
15內容數
|理工女出身轉醫療人員,失去健康與自由又重拾回來的故事|臨床心理師|園藝治療師|健康體重管理師|媽媽|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上週三晚上到臺大的博雅館聽北醫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吳昌衡教授講《正念解壓說》,身為心理師我雖然熟悉正念,但「累積知識」和「累積經驗」兼具的現身說法,仍在有限約一小時裡傳遞了新的印象: 先說結論:每天數分鐘的「專注於呼吸」的正念的活動,有助於滋養大腦、清心解壓。 1. 介紹了大腦的「預設模式(簡
Thumbnail
上週三晚上到臺大的博雅館聽北醫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吳昌衡教授講《正念解壓說》,身為心理師我雖然熟悉正念,但「累積知識」和「累積經驗」兼具的現身說法,仍在有限約一小時裡傳遞了新的印象: 先說結論:每天數分鐘的「專注於呼吸」的正念的活動,有助於滋養大腦、清心解壓。 1. 介紹了大腦的「預設模式(簡
Thumbnail
坊間不少課程,都會帶一些正念吃葡萄乾、正念呼吸的練習。(你可能有上過這些課?)沒錯,在那專注的當下,是放鬆的。(對,我有當過這些課的學員。)課程練習沒什麼問題,但很多人下課後回去練習,想再次體驗那專注美好的當下,問題就來了——專注在一粒小葡萄乾、專注在呼吸,然後呢?能幹嘛?
Thumbnail
坊間不少課程,都會帶一些正念吃葡萄乾、正念呼吸的練習。(你可能有上過這些課?)沒錯,在那專注的當下,是放鬆的。(對,我有當過這些課的學員。)課程練習沒什麼問題,但很多人下課後回去練習,想再次體驗那專注美好的當下,問題就來了——專注在一粒小葡萄乾、專注在呼吸,然後呢?能幹嘛?
Thumbnail
在現代喧囂生活中,正念就像一片寧靜的綠洲。它被定義為有意識地關注當下,它在促進精神和情緒健康方面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認的。這篇專為初學者介紹了八種變革性的正念練習,每一種練習都提供了獨特的方式來理解當前的生活藝術。 了解正念 在我們揭示初學者的 8 個正念練習之前,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這個概念。正念不僅
Thumbnail
在現代喧囂生活中,正念就像一片寧靜的綠洲。它被定義為有意識地關注當下,它在促進精神和情緒健康方面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認的。這篇專為初學者介紹了八種變革性的正念練習,每一種練習都提供了獨特的方式來理解當前的生活藝術。 了解正念 在我們揭示初學者的 8 個正念練習之前,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這個概念。正念不僅
Thumbnail
正念領導力是近年國外開始興盛的熱門議題之一,無論是Google、臉書、麥肯錫或高盛集團均紛紛引進相關課程。正念並非單純正向思考,它是一種能力實踐,究竟實踐正念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力量?而這個力量又能為渾沌現在的我們帶來什麼?最後,正念要如何練習與實踐呢?此本書的概念涉及神經語言學(Neuro-Lingu
Thumbnail
正念領導力是近年國外開始興盛的熱門議題之一,無論是Google、臉書、麥肯錫或高盛集團均紛紛引進相關課程。正念並非單純正向思考,它是一種能力實踐,究竟實踐正念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力量?而這個力量又能為渾沌現在的我們帶來什麼?最後,正念要如何練習與實踐呢?此本書的概念涉及神經語言學(Neuro-Lingu
Thumbnail
大家對冥想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幾年前我還沒接觸到冥想的時候,有一次上爵士鼓課,爵士鼓老師稍微跟我提到了冥想,跟我說他已經冥想很久了,冥想讓他的感官變得更敏銳,帶給他很多好處之類的。當時我完全不知道冥想在幹嘛,只覺得聽起來好神奇喔,所以回家稍微查了一下有關冥想的資料。
Thumbnail
大家對冥想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幾年前我還沒接觸到冥想的時候,有一次上爵士鼓課,爵士鼓老師稍微跟我提到了冥想,跟我說他已經冥想很久了,冥想讓他的感官變得更敏銳,帶給他很多好處之類的。當時我完全不知道冥想在幹嘛,只覺得聽起來好神奇喔,所以回家稍微查了一下有關冥想的資料。
Thumbnail
慈悲喜捨,再度回到慈心的練習,過去的靜坐練習中,遭遇的困難也在此堂課一一解答。
Thumbnail
慈悲喜捨,再度回到慈心的練習,過去的靜坐練習中,遭遇的困難也在此堂課一一解答。
Thumbnail
喜歡獨處、關愛自己、看見內在的轉變。
Thumbnail
喜歡獨處、關愛自己、看見內在的轉變。
Thumbnail
新店一名攻讀博士的丁小姐,報名張振興老師的八週正念減壓工作坊,明白正念不必刻意,將日常工作轉變為察覺的片刻,重新認識潛意識的自己,改變自己焦慮又不斷鞭策自己的性格,緩解壓力,強化自身能量。我們來看看她還有哪些轉變?
Thumbnail
新店一名攻讀博士的丁小姐,報名張振興老師的八週正念減壓工作坊,明白正念不必刻意,將日常工作轉變為察覺的片刻,重新認識潛意識的自己,改變自己焦慮又不斷鞭策自己的性格,緩解壓力,強化自身能量。我們來看看她還有哪些轉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