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化的「非對即錯」,正確嗎?(心智系列-10)

更新於 2024/10/2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非黑即白」思維,是一種將事情簡單化、絕對化的思維模式。我們常以「對或錯」、「黑或白」來看待世界,不容許中間地帶或變化的存在。這樣的思維模式可能帶來暫時的控制感,但長期下來卻容易增加心理壓力,並讓我們難以適應生活和職場中的變化。這種思維與「完美主義」有相似之處,都是基於一種想要追求絕對標準的心態。然而,這種追求往往讓我們無法真正成長。

raw-image

「非黑即白」思維的危害

1. 限制自我成長

「非黑即白」思維會讓我們忽視那些介於成功和失敗之間的學習機會。我們可能只看到了結果的好壞,卻沒有注意到過程中的成長和變化。

  • 避免嘗試新事物:害怕失敗的心理會讓我們停留在舒適圈中,不願意挑戰未知領域。我們可能擔心一旦犯錯,這些錯誤就會被視為全盤失敗。事實上,每個錯誤都是學習的機會,是我們進一步成長的踏腳石。
  • 錯失學習機會:當我們只關注最終結果時,很容易忽略過程中的價值。成長往往來自於不完美和錯誤中,但「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會讓我們認為只有達到「完美」的結果才算成功。當我們學會欣賞每一次的小進步,我們才能更好地接受變化,適應新的挑戰。

2. 增加心理壓力

「非黑即白」思維會讓我們處於高壓狀態,因為它強調「非對即錯」,並將任何偏差視為失敗。這樣的標準其實對我們非常苛刻,特別是在職場或人際關係中。

  • 對失敗過度恐懼:如果我們將每一個錯誤都視為「全盤失敗」,那麼面對挑戰時,我們就會感到焦慮和壓力。這樣的思維模式讓我們不敢嘗試新事物,因為害怕出現錯誤或失敗。學習如何接受和面對錯誤,是壓力管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部分。
  • 追求完美標準:這類思維常和完美主義相連,我們可能對自己設下過高的標準,期望自己能達到絕對的「正確」。然而,這樣的完美主義心態會讓我們無法輕鬆享受過程,也容易陷入長期的壓力和焦慮之中。

3. 影響人際關係

「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也會影響我們的社交互動,特別是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我們可能難以理解他人的處境,也容易對他人產生過高的期待。

  • 難以接受批評或建設性反饋:當我們用絕對的標準來評判自己或他人時,我們很容易將別人的批評視為對整個人的否定,而不是一種幫助我們成長的建議。這樣的防禦心態會讓我們錯過改進的機會,也會影響我們與他人的信任關係。
  • 缺乏包容性和同理心:當我們習慣用「對錯」來判斷事物時,會讓我們難以接受不同的觀點和行為。這樣的態度可能導致我們在社交場合中與他人發生衝突,並影響職場中的團隊合作。

4. 阻礙創新和適應變化

創新和成長往往需要我們願意冒險和嘗試新事物,但「非黑即白」思維讓我們過於擔心犯錯,從而限制了我們探索的可能性。

  • 壓抑創意:如果我們總是認為只有一種正確的方法,那麼新的點子和創意可能就會被壓抑。即使我們有新的想法,也可能因為害怕失敗而選擇放棄,因為這些想法不符合「安全」或「正確」的標準。
  • 缺乏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在面對複雜問題或變化時,我們需要靈活的思維和適應力。然而,「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讓我們僅限於既定的標準和方法,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和挑戰。

「非黑即白」思維的心理學基礎

1. 認知扭曲

「非黑即白」思維屬於認知扭曲的一種。這種思維模式將複雜的情境簡化為二元選擇,看似能給予我們控制感,但事實上忽略了生活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積極心理學指出,接受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和多樣性是促進心理健康的重要步驟。

2. 固定型思維 vs. 成長型思維

在心理學家Carol Dweck的理論中,「非黑即白」思維屬於固定型思維的表現。固定型思維者相信能力是固定不變的,因此害怕犯錯,因為錯誤代表他們不夠好。而成長型思維則強調能力可以透過努力和學習來提升,並視錯誤為學習的機會。培養成長型思維有助於我們打破對「非黑即白」的執著,接受成長的過程。

如何克服「非黑即白」思維?

1. 具體練習方法

  • 接受灰色地帶:我們可以試著將問題分解成多個層面,不急於得出結論,而是問自己:「有哪些不同的解決方案?」或「是否有我尚未考慮的可能性?」這樣的練習可以讓我們培養更開放的心態。
  • 自我反思:每天反思自己的思維模式,觀察哪些情境中出現了「非黑即白」的思維,並思考是否存在其他更靈活的解決方案。這樣的反思有助於我們識別和調整思維中的認知扭曲。
  • 嘗試新事物:定期挑戰自己去嘗試不同的活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給自己設下過高的標準。這樣可以幫助我們逐漸打破僵化的思維模式,增加適應變化的能力。

2. 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你發現「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已經嚴重影響你的心理健康或職場表現,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是非常有益的選擇。認知行為療法(CBT)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人們識別和調整認知扭曲,逐漸培養更加靈活和健康的思維模式。

「真正的錯誤是那些我們沒有從中學到任何東西的錯誤。」

生活和職場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真正的錯誤,是我們選擇忽視或不願從中學習的那些。「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讓我們過度恐懼失敗,將每一次的偏差視為無法承受的錯誤。實際上,每一次的錯誤和不完美都是我們學習、成長的契機。

當我們放下完美主義的標準,允許自己在錯誤中找到經驗和啟發,我們會發現自己變得更有韌性,更能適應變化。我們可以用開放和同理心的態度來面對自己和他人,不僅減輕壓力,還能在這些經歷中找到真正的成就感。

avatar-img
5會員
129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有個主管總是要求極高的標準,不論你做得多好,他總是擔心你會因此自滿,於是給你設定更高的目標,讓你追逐那些卓越的榜樣,不留任何喘息的空間。反之,當你遭遇失敗或挫折時,他會毫不留情地批評你,讓你感到內疚與自責。對於新挑戰,他總覺得你準備不足,要求你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無法讓你真正去嘗試。他就是你的完美主義
前言:STAR原本是個面試工具,我在學習教練技巧時發現它也可以作為教練輔導的利器。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應用,我認為STAR模式不僅結構清晰,更能靈活應對各種情境,成為最好用、最強大的心智模式工具,幫助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精準的決策。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做決策,從簡單的點菜選擇到複雜的職場發展和長期目標設定,每一個決策都需要我們找到平衡。有時,我們依靠直覺快速反應;有時,則需要理性思考來仔細分析和計劃。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其實就是心理學和腦科學中提到的「推」與「拉」的互動,或者說是「系統一」和「系統二」的分工。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為了提升自己,看到一本好書、想學的新技能或熱門的TED演講,總覺得自己應該馬上涉獵,生怕落後於人;在工作上,聽說OKR可以幫助提升工作效率,就馬上制定起來;聽到專案管理要有WBS,就花時間去規劃。然而,忙碌了這麼久後,你是否發現,這些手段和工具看起來很專業,但最終卻沒有帶來你期
有個主管總是要求極高的標準,不論你做得多好,他總是擔心你會因此自滿,於是給你設定更高的目標,讓你追逐那些卓越的榜樣,不留任何喘息的空間。反之,當你遭遇失敗或挫折時,他會毫不留情地批評你,讓你感到內疚與自責。對於新挑戰,他總覺得你準備不足,要求你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無法讓你真正去嘗試。他就是你的完美主義
前言:STAR原本是個面試工具,我在學習教練技巧時發現它也可以作為教練輔導的利器。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應用,我認為STAR模式不僅結構清晰,更能靈活應對各種情境,成為最好用、最強大的心智模式工具,幫助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精準的決策。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做決策,從簡單的點菜選擇到複雜的職場發展和長期目標設定,每一個決策都需要我們找到平衡。有時,我們依靠直覺快速反應;有時,則需要理性思考來仔細分析和計劃。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其實就是心理學和腦科學中提到的「推」與「拉」的互動,或者說是「系統一」和「系統二」的分工。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為了提升自己,看到一本好書、想學的新技能或熱門的TED演講,總覺得自己應該馬上涉獵,生怕落後於人;在工作上,聽說OKR可以幫助提升工作效率,就馬上制定起來;聽到專案管理要有WBS,就花時間去規劃。然而,忙碌了這麼久後,你是否發現,這些手段和工具看起來很專業,但最終卻沒有帶來你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人會不會常常就會有先入為主觀念,或者做法跟你不同時,覺得另一個人做的就是不對 是不是越在意就越不看不慣,是慣性影響了我們,還是另一個人突破了,而我們還是照舊的方式來進行
如果有件事情是錯的,有人做過之後,後方來者皆會做一樣的事,這樣一來錯的事即是對的嗎? 這世界是誰定的規則呢?
當你使用數學這種非黑即白的邏輯, 搭配反證法, 你總是可以「快速」得到結論。 但這種用非黑即白邏輯做出來的快速結論, 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的「意義」都相當有限。 他或許對你個人很有意義, 因為世界太複雜, 非黑即白可以避免討論灰色地帶, 你還可以形成自洽的對世界的理解。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執著是非對錯,並不能為你帶來內在的和平,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觀點, 既然是觀點,就是主觀的, 爭論是非,執著對錯,會讓你失焦,專注在問題與結果,而導致內在的失衡與衝突。
面對了一個假設 卻也只是個假設 裝載了不可思議的幻想 加入誰才可以實現 如果一切成真 那些念頭 要努力的想要讓自己快樂 從黑變成白的超能力 攤開手掌 空無一物 卻也擁有了世界 像是這樣的話語 掌握了腦海 沒有比對想像中的快樂 只是比想像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人會不會常常就會有先入為主觀念,或者做法跟你不同時,覺得另一個人做的就是不對 是不是越在意就越不看不慣,是慣性影響了我們,還是另一個人突破了,而我們還是照舊的方式來進行
如果有件事情是錯的,有人做過之後,後方來者皆會做一樣的事,這樣一來錯的事即是對的嗎? 這世界是誰定的規則呢?
當你使用數學這種非黑即白的邏輯, 搭配反證法, 你總是可以「快速」得到結論。 但這種用非黑即白邏輯做出來的快速結論, 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的「意義」都相當有限。 他或許對你個人很有意義, 因為世界太複雜, 非黑即白可以避免討論灰色地帶, 你還可以形成自洽的對世界的理解。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執著是非對錯,並不能為你帶來內在的和平,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觀點, 既然是觀點,就是主觀的, 爭論是非,執著對錯,會讓你失焦,專注在問題與結果,而導致內在的失衡與衝突。
面對了一個假設 卻也只是個假設 裝載了不可思議的幻想 加入誰才可以實現 如果一切成真 那些念頭 要努力的想要讓自己快樂 從黑變成白的超能力 攤開手掌 空無一物 卻也擁有了世界 像是這樣的話語 掌握了腦海 沒有比對想像中的快樂 只是比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