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可能很厲害的你其實什麼也沒做|十年大學談 Ep.2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沒錢還是可以生小孩的原因在於,有多少錢就做多少錢的運用

就我的意思是說,有錢只是增加養好一個人的概率

上一代因為沒錢的焦慮從一些人的口中,我還是感覺對方被傳承到;沒錢跟能不能做一件事好像也不是 100% 關聯,但如果沒錢會影響到一個人灌輸給小孩,甚至是剝奪他的童趣,那確實是可以緩緩。

因為我覺得現代人的毛病,有些事是替自己想的太少,然後為一些人,想得太多

換言之為了能不能養好小孩這個命題,大部分人算是做得太少;有一詞叫觀察學習,所以我們會透過發生在身旁的事情,推敲去如何養出優秀的小孩,並預測他的結果,但那些是零星個案,沒有對養兒概念再有多的投入跟一套系統的了解 (缺乏教養專業)。

假如我們其實很吐槽上一代的「幻想養兒」方針,現代人可能是真沒有好到哪去的。

raw-image


...


問題再現

一方面我想說的是,極端的要跟極端的不要都是在同一個天秤的二端。

因為一個想法的濃度,去決定要或不要:讀者如果會反覆落入對一個命題決定要不要的時候,你的人本質上是沒有離開這個問題的;意思是,如果只是因為受傷造成的拒絕,長期的拒絕其實就是沒有突破這個題目。

雖然上一代演示的結果大半失敗,但我們這一代人可是連做都沒有做的

更甚生活成就,並沒有因為減少負擔有更顯著的突破,這才是問題所在,和「不讀書之後的自己要幹嘛」一樣,當年我們用多元工作的理由搪塞過去,如今可能是因為自己不夠立足安穩;這代表同樣的問題,即使是進入職場的階段也已經開始在複製

書讀不好卻去談不讀書、沒有生過小孩卻去談養兒,有著說不上來的相似。



檢視自我

社群現象則是很多都是說,歐我看到別人這樣子對小孩,果然我不生才是對的。

額,這其實預設 2 件事:一個是小孩子如我們內在那般,應對的時候這些人覺得他不會再長大了,一個則是變相承認能力不足,他們很可能找藉口在沒錢不如意的時候,一樣的傷害這個孩子;在有能力的年紀卻表現出無能的樣子,這個其實是很弔詭。

與我們平常聲稱新世代多有能力的這件事來看,明顯產生矛盾。

沒有把自己過好的事實,造就我們沒有那個能耐承擔起別人的人生責任,是何時讓我們產生自己比較明智厲害的錯覺,對不對,事實就是我們沒有東西值得傳承欸;或說拿出職場專業,生出「產品孩子」延續我們的智慧,但那些東西在哪裡。

就是說工作的自己可以過得很好,到要孩子的時候我就爛,這狀態不是很奇怪嗎


...


當然我並不是替什麼世道背書

澄清一下,我是認為「相似的想法模具」在不同階段被複製過來影響決定的這件事,才是本集關注的重點。

因為世代焦慮複製下來,我們想拒絕一些不好事情的發生,是試圖鬆動結果沒錯,但它沒有促成現代人實質進步的原因,是因為大半人只是持續地拒絕下去,卻什麼也沒做,變成說上一代開始有了「承擔失敗」勇氣的同時,這一代人真的,沒有比較厲害。

問題還是存在,我們只知道有些父母霸凌孩子現場很糟糕,對正確教養還是一頭霧水

這種容易迴避問題的思考核心,有沒有可能已經不是只有展現在育兒議題,比方說現代人為了讓自己能過的順心遂意,委屈過多少東西;稍早只是過上一個勉強能看的生活,委屈自己的自尊,現在還要委屈那個想像中未來很好的自己嗎。

瘋狂無意義的內耗,回過頭才發現自己什麼也沒有

avatar-img
23會員
325內容數
致力打造質量創作,涵蓋「人際關係、自我覺察、生涯規劃」等深刻觀察主題:註明作者與原文連結方可文句引用,轉載不讓著作權,未盡事宜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類量測事務所 的其他內容
我頭一次感到這種社會期待,是很具象改變自己外貌的時候有一陣暈,醜到讓我跟頭貼是二個人。
很多人那套做好自己的界線實在是放的太低了,活的不像個人要如何被禮遇。
後輩在變好的過程如果長輩都沒在涉入,何來的後福。
機會總量是固定的,與他人同樣層次的人越多,就不存在機會越多一說。
你所潑出去的對話時間心力,全部源於與事實之間的角力校正。
所以其實過就好的終極問答是長這樣:那麼要換成什麼東西,你願意積極生活。
我頭一次感到這種社會期待,是很具象改變自己外貌的時候有一陣暈,醜到讓我跟頭貼是二個人。
很多人那套做好自己的界線實在是放的太低了,活的不像個人要如何被禮遇。
後輩在變好的過程如果長輩都沒在涉入,何來的後福。
機會總量是固定的,與他人同樣層次的人越多,就不存在機會越多一說。
你所潑出去的對話時間心力,全部源於與事實之間的角力校正。
所以其實過就好的終極問答是長這樣:那麼要換成什麼東西,你願意積極生活。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本文探討如何透過「習慣黃金迴路」、「習慣堆疊法」、「環境設計」及「小步法則」等策略,養成好習慣並改變人生。文章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搭配生活化的例子與寓言故事,說明如何將好的習慣融入生活中,並強調持續性及環境佈署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如何透過「習慣黃金迴路」、「習慣堆疊法」、「環境設計」及「小步法則」等策略,養成好習慣並改變人生。文章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搭配生活化的例子與寓言故事,說明如何將好的習慣融入生活中,並強調持續性及環境佈署的重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只要有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迷思,扎根在我的腦海裡。或許是因為長期以往自己的收入都處在「從未達標,甚至低於基本工資」的狀態,有時在想「這樣的我,為什麼還能繼續存活下去?」主要原因是,愛我的人都在為我負重前行,以及生活在臺灣。沒有經歷重大傷病或一無所有.....
Thumbnail
透過重新評估自己的信念和態度,我們可以建立新的神經通路,並找到內在綻放的喜悅。 同時,讓自己平靜下來,經歷每一刻的滿足,將會使你與內在財富連接,創造自由的生活。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賺錢意義與人生觀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賺錢對他的意義與成就感,以及賺錢背後的目的。文章中提到了對於賺錢的滿足感,自主、專精和目的的影響,以及賺錢不僅是為了照顧自己,更大的力量在於回饋與貢獻。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反思,以及對未來的努力方向。
Thumbnail
很多人都非常渴望賺錢,嘗試各種不同的管道,汲汲營營,拼了命地想賺更多錢。無論是被動收入還是追求財富自由,他們都不遺餘力。然而,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到,其實人一生並不需要賺太多錢。 錢夠用就好,過於追求金錢只會讓人陷入無休止的追逐,失去更多寶貴的東西。錢是有價的,而時間才是無價的。我們應該
Thumbnail
本文介紹如何提升自己的時間價值,包括投資、學會銷售、談判加薪、創作內容分享、聯盟行銷、購買他人的時間等方法。
曾以為謀生就會發財~~ 其實不是的 我以為有賺,其實我花"更多"了~~ 所以還是需要"理財" 你說,根本就沒有餘裕可以"理財" 是的,沒有剩餘可以理財 那就理"才" 增加自己的能力 增加自己對財務的"信心" 在"理財"與"理才"之間游移~~ 我算是養得起自己,
Thumbnail
別說錢不重要,當你離職時會深深明白有錢真好的道理,「錢到用時方恨少」,而且你的家人朋友可能比你還在意。 #有人認為,人生中有70%的煩惱來自於上班。 #可是不上班,會發現100%的煩惱都來自於沒錢。 沒錯,對於我有深刻的體會,金錢焦慮感會不自覺包覆生活。
Thumbnail
去年前 我覺得我的心態很崩 為何別人父母有很錢? 為何別人有黨政 隨便94林9萬? 為何別人販毒詐騙 隨便94E來E去? 為何高鐵別人就隨便現金3百萬的袋子? 我傻傻地靠勞力賺錢 像玩暴自己的智商 甚至主管言語帶髒 你很不會運用女性優勢 我被騷擾就應該? 連學開車 教練也吃個豆
Thumbnail
聚焦你能聚焦、預判你能預判;何不承認,你其實很不會賺錢,而非人家不給。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只要有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迷思,扎根在我的腦海裡。或許是因為長期以往自己的收入都處在「從未達標,甚至低於基本工資」的狀態,有時在想「這樣的我,為什麼還能繼續存活下去?」主要原因是,愛我的人都在為我負重前行,以及生活在臺灣。沒有經歷重大傷病或一無所有.....
Thumbnail
透過重新評估自己的信念和態度,我們可以建立新的神經通路,並找到內在綻放的喜悅。 同時,讓自己平靜下來,經歷每一刻的滿足,將會使你與內在財富連接,創造自由的生活。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賺錢意義與人生觀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賺錢對他的意義與成就感,以及賺錢背後的目的。文章中提到了對於賺錢的滿足感,自主、專精和目的的影響,以及賺錢不僅是為了照顧自己,更大的力量在於回饋與貢獻。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反思,以及對未來的努力方向。
Thumbnail
很多人都非常渴望賺錢,嘗試各種不同的管道,汲汲營營,拼了命地想賺更多錢。無論是被動收入還是追求財富自由,他們都不遺餘力。然而,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到,其實人一生並不需要賺太多錢。 錢夠用就好,過於追求金錢只會讓人陷入無休止的追逐,失去更多寶貴的東西。錢是有價的,而時間才是無價的。我們應該
Thumbnail
本文介紹如何提升自己的時間價值,包括投資、學會銷售、談判加薪、創作內容分享、聯盟行銷、購買他人的時間等方法。
曾以為謀生就會發財~~ 其實不是的 我以為有賺,其實我花"更多"了~~ 所以還是需要"理財" 你說,根本就沒有餘裕可以"理財" 是的,沒有剩餘可以理財 那就理"才" 增加自己的能力 增加自己對財務的"信心" 在"理財"與"理才"之間游移~~ 我算是養得起自己,
Thumbnail
別說錢不重要,當你離職時會深深明白有錢真好的道理,「錢到用時方恨少」,而且你的家人朋友可能比你還在意。 #有人認為,人生中有70%的煩惱來自於上班。 #可是不上班,會發現100%的煩惱都來自於沒錢。 沒錯,對於我有深刻的體會,金錢焦慮感會不自覺包覆生活。
Thumbnail
去年前 我覺得我的心態很崩 為何別人父母有很錢? 為何別人有黨政 隨便94林9萬? 為何別人販毒詐騙 隨便94E來E去? 為何高鐵別人就隨便現金3百萬的袋子? 我傻傻地靠勞力賺錢 像玩暴自己的智商 甚至主管言語帶髒 你很不會運用女性優勢 我被騷擾就應該? 連學開車 教練也吃個豆
Thumbnail
聚焦你能聚焦、預判你能預判;何不承認,你其實很不會賺錢,而非人家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