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不一致是組織內最嚴重的損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幾年來我接收到許多企業的諮詢需求,很多老闆抱著焦急的心態來找我,告訴我公司這邊有問題,那邊也有狀況,但在深入討論後,我發現「缺乏溝通導致彼此目標不一致」這個問題廣泛的發生於各種規模的企業。

5人的小企業,老闆把員工定位為執行者,所以只會要求他們日復一日的完成重複性工作,但發現日常的各種瑣碎事務最終要由自己來收拾;

30 人的中小企業,部門開始分工,卻發現部門與部門間的 KPI 互相牽制,跨部門的協作困難,本位主義頻現,效率開始降低;

500 人以上的大型企業,組織架構複雜,上下之間目標無法貫串,老闆覺得是執行力問題,橫向之間,個部門主管各有盤算,無法站在老闆角度思考,時常要介入調解,工作上疲於奔命。

看到這些描述,你可能會想說:「這不是講我們公司嗎?」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不用意外,因為這些現象普遍的存在多數企業內,每當我聽完這些老闆的陳述後,我會問他一個簡單的問題:

「請問你為客服部門設定的KPI是什麼?」

我聽過的答案絕大多數是「電話接聽率」、「服務滿意度」、「客訴次數」等,聽到這些答案,我會跟他們分享一個小故事。

我曾輔導過某客戶的服務團隊KPI優化過程,我剛參與討論時,我曾問過服務部門主管,他們被設定的KPI是什麼,他是這麼說的。

一開始,老闆說要優化電話接聽率,希望能在半年內從 95% 提升到 98%,也就是 100 通電話從本來漏接 5 通,提升到漏接 2 通的水平。KPI 剛公佈的兩週,團隊一直無法優化這個數字,還是停留在 95% 左右的水平,但在一次的嚴格檢討的隔週,接聽率卻馬上從 95% 提升到 98%。

老闆看到數字提升了固然開心,但也想了解怎麼有辦法在短短幾天內就達到,詢問團隊成員,大家的回答都是不知道,自然就做到了。這老闆很有探究原因的精神,他要客服部門主管去聽每通客服電話,看看是哪邊優化了。

客服主管很快地完成了這件事,也找出了數字達標的原因,結果出乎意料之外,有一大堆電話的通話時間都短於 3 秒鐘,而且顯然是接起來就馬上掛掉的

他大為震驚,但還是如實上報了這件事,老闆一聽,當然大為震怒:「這些客服到底在搞什麼鬼,怎麼可以做出如此不負責任的行為,你要跟他們說這種行為不對,不能這樣。另外,你要嚴格限制每通電話的通話時長,最少要超過 15 秒鐘,而且一定要有對話才行。」

所以,客服部門的 KPI 在電話接聽率之外,又多了一個 15 秒通話時長的限制,這個故事如你所想,這個 KPI 根本毫無難度,只要接了電話,簡單的跟客戶說幾句話,然後不論問題是否解決,就急著說服客戶掛電話,所以有些明明一次就能服務好的客人,卻要多通電話才能解決他的問題,甚至因此衍生了不必要的客訴案件。

聽完這個故事,大家通常感到匪夷所思,怎麼會有員工是這樣的,這根本有問題,但我的答覆是:「員工一般只會做老闆要求跟緊盯的事情。」,並接著問他:

「所以你覺得客服部門真正的價值與目標應該是什麼?」

這個問題其實不困難,多數的老闆都回答得很好。

客服部門是公司長久經營的關鍵,因為他們將客戶服務好,客戶就有較高的機會會回流,做舊客生意還是比做新客容易的;此外,舊客因為對我們有信任感,消費週期與客單價通常都很穩定,也會幫我們介紹其他客人,這些都是服務的價值。

而服務的目標,就是想辦法把客戶服務好,提高滿意度,進而讓客戶願意回流與口碑推薦。

「但為何我們在設計客服 KPI 時,從來不告訴他們這些事,也不朝這方向去設定指標?」

這個問題或許不是那麼好回答,但卻是問題的核心所在,我們習慣告訴員工做什麼(What),但很少告訴他們為什麼(Why)。

raw-image

同時,Why 到 What 的脈絡,我們有義務要講得更清楚一些,舉例來說,提高電話接聽率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滿意度,而提高滿意度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客戶流失,進而提高客戶回購與推薦,而降低流失與提高回購的目的則是為了提升營業收入

當客服知道,不漏接電話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滿意度,進而改善客戶留存,最終達到營業收入的成長,這是 What 到 Why 的脈絡,按理來說,人人都應該被清楚的告知,而不是只存在老闆的腦袋裡。

當老闆對高階主管解釋目標的過程,沒有描述的足夠清楚,高階主管僅理解了 90%,而高階主管向中階主管轉達目標的過程,也忽略了一些必須講清楚的要點,導致中階主管的理解僅有 80%,一層層下來,基層員工的執行,最終會大大偏離了原本目標,目標偏誤發生的原因,多數不在執行過程,而在溝通與認知過程。

以 OKR 來說,它確實解決了傳統 KPI 的一大問題,那就是在跟團隊談論量化指標時(OKR 叫 KR)時,有將目標說清楚,這個差異看似輕微,實則有重大影響,當團隊知道自己最終的目標時,它們會更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價值,也更清楚努力背後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更積極一點來思考,當我告訴客服團隊,提高接聽率的目標是提高服務滿意度,團隊成員可能會提出「如果我沒有做到 98% 的電話接聽率,但服務滿意度能提升到 8.8 分,可以嗎?」,按目標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可以」,但若我們為曾溝通過目標,只要求指標,團隊就沒有機會去提出這個問題,我們也失去了一個改善的機會。

過去曾在一次討論目標時,我曾提出「用人工智慧來改善學習體驗」,此時就有團隊成員提出疑問「一定要用人工智慧嗎?我用其他方法可以嗎?」,我說當然可以,改善學習體驗是目的,人工智慧是手段,手段不該凌駕於目的之上,除非人工智慧本身是當下的技術發展重點,那它才會從手段成了目的。

過去近 20 年擔任管理職務,到後來擔任顧問職務或者成為創業者,我一直覺得將目標講清楚是管理過程非常關鍵的一件事,有太多的誤解與溝通落差都是發生在目標不清晰與不一致,然而目標是所有事情的源頭,身為老闆或管理者的各位,一定要多花點時間去闡述,也一定要多給點耐性去溝通,當團隊的目標一致時,你會感受到不一樣的士氣與戰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ipi的沙龍
89會員
36內容數
這是 Gipi 的沙龍
Gip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0
今天早上聽了一本書《為什麼偉大不能被計畫》,英文書名是"Why Greatness cannot be planned",這本書是由兩位 OpenAI 的科學家一同撰寫。 這本書提到的概念與我過去幾年在思考的議題很相近,所以我聽得非常有共鳴。
Thumbnail
2024/12/10
今天早上聽了一本書《為什麼偉大不能被計畫》,英文書名是"Why Greatness cannot be planned",這本書是由兩位 OpenAI 的科學家一同撰寫。 這本書提到的概念與我過去幾年在思考的議題很相近,所以我聽得非常有共鳴。
Thumbnail
2024/12/06
昨天早上在台北跟 Happy 聊天,其中我們也聊到未來企業發展跟管理的可能趨勢,以下兩點的內容我覺得交流的很愉快,也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4/12/06
昨天早上在台北跟 Happy 聊天,其中我們也聊到未來企業發展跟管理的可能趨勢,以下兩點的內容我覺得交流的很愉快,也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4/12/06
當職業發展走到一定階段,去到什麼公司都是要直接帶團隊打仗,「空降」這件事是怎麼樣也避不開的,專業經理人能做的事就是盡可能地做好空降的準備,本文我便以我過去空降的經驗來與大家分享-空降主管如何迅速掌握現況,並平穩落地。
Thumbnail
2024/12/06
當職業發展走到一定階段,去到什麼公司都是要直接帶團隊打仗,「空降」這件事是怎麼樣也避不開的,專業經理人能做的事就是盡可能地做好空降的準備,本文我便以我過去空降的經驗來與大家分享-空降主管如何迅速掌握現況,並平穩落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職場上最棘手的不是業務本身,而是溝通問題。記得去年參加人資論壇,有位資深主管分享了他們部門的案例:專案組長和設計師因為一個重要專案的時程起了嚴重衝突。
Thumbnail
職場上最棘手的不是業務本身,而是溝通問題。記得去年參加人資論壇,有位資深主管分享了他們部門的案例:專案組長和設計師因為一個重要專案的時程起了嚴重衝突。
Thumbnail
這幾年來我接收到許多企業的諮詢需求,很多老闆抱著焦急的心態來找我,告訴我公司這邊有問題,那邊也有狀況,但在深入討論後,我發現「缺乏溝通導致彼此目標不一致」這個問題廣泛的發生於各種規模的企業。
Thumbnail
這幾年來我接收到許多企業的諮詢需求,很多老闆抱著焦急的心態來找我,告訴我公司這邊有問題,那邊也有狀況,但在深入討論後,我發現「缺乏溝通導致彼此目標不一致」這個問題廣泛的發生於各種規模的企業。
Thumbnail
1. 缺乏明確的公司願景 這兩個半月,大概2-3天開一次會,頻繁要求我們提出解決方案,而不是提供領導力,這樣的氛圍不僅讓團隊士氣低落,也使得公司缺乏一致性的目標,導致效率低下、看不見未來。 2.工作環境缺乏正向氛圍 當員工提出建議或問題時,會說一些情緒用語「那我請你來幹麻」,開會的目的常常
Thumbnail
1. 缺乏明確的公司願景 這兩個半月,大概2-3天開一次會,頻繁要求我們提出解決方案,而不是提供領導力,這樣的氛圍不僅讓團隊士氣低落,也使得公司缺乏一致性的目標,導致效率低下、看不見未來。 2.工作環境缺乏正向氛圍 當員工提出建議或問題時,會說一些情緒用語「那我請你來幹麻」,開會的目的常常
Thumbnail
最近,任職於企業的資深工作者來找我諮詢,不懂每次為什麼主管或老闆,每次都不把話說清楚,還朝夕令改,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不說,還造成團隊間的衝突。 你也遇到這些問題嗎?或許,可能是雙方的需求或關注不同,我們先來看看雙方的立場: 【主管立場】 靈活性:面對的情況複雜多變,模糊的指令,可因應不同
Thumbnail
最近,任職於企業的資深工作者來找我諮詢,不懂每次為什麼主管或老闆,每次都不把話說清楚,還朝夕令改,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不說,還造成團隊間的衝突。 你也遇到這些問題嗎?或許,可能是雙方的需求或關注不同,我們先來看看雙方的立場: 【主管立場】 靈活性:面對的情況複雜多變,模糊的指令,可因應不同
Thumbnail
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商業模式都會有績效衰退的時候。 尤其身為一個職場的中階管理者,最常碰到的就是上頭(老闆)覺得績效不如預期,想檢討各個團隊跟專案環節,把每一個螺絲都轉到最緊的狀態,只要能多擠出一點獲利,就是當年度最重要的KPI指標。
Thumbnail
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商業模式都會有績效衰退的時候。 尤其身為一個職場的中階管理者,最常碰到的就是上頭(老闆)覺得績效不如預期,想檢討各個團隊跟專案環節,把每一個螺絲都轉到最緊的狀態,只要能多擠出一點獲利,就是當年度最重要的KPI指標。
Thumbnail
有時候在職場上面沒辦法做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我們會以為是自己的溝通技巧不足,但是其實溝通能做到的事情真的太少了。因為大部分的人,也在職場上面走跳了不少的時間,其實都能聽得懂你說的話,只是因為你開的條件不符合他的需求而已。 如果我們只是一昧的增加溝通能力的話,就有可能會落入這種認真錯方向的陷阱,我們可
Thumbnail
有時候在職場上面沒辦法做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我們會以為是自己的溝通技巧不足,但是其實溝通能做到的事情真的太少了。因為大部分的人,也在職場上面走跳了不少的時間,其實都能聽得懂你說的話,只是因為你開的條件不符合他的需求而已。 如果我們只是一昧的增加溝通能力的話,就有可能會落入這種認真錯方向的陷阱,我們可
Thumbnail
當無數的窗口、訊息湧進來想找你時,你默默的看到你的member也丟了一個訊息說「我可以找你談談嗎?」 這絕對是管理職的人需要警惕的一句話。 但同時我也認為組員願意和你分享真實的想法,這是一件很難得、很珍貴的事情,當雙方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才能找出更適合合作的方向(指導比指揮更有效)。
Thumbnail
當無數的窗口、訊息湧進來想找你時,你默默的看到你的member也丟了一個訊息說「我可以找你談談嗎?」 這絕對是管理職的人需要警惕的一句話。 但同時我也認為組員願意和你分享真實的想法,這是一件很難得、很珍貴的事情,當雙方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才能找出更適合合作的方向(指導比指揮更有效)。
Thumbnail
每間公司都有他難處理的痛點,每個職務角色也都有他難以跨越的障礙。 當組織規模愈來愈成長、成員愈來愈多,如果領導者無法在這個發展階段就先預作準備,等到人員本質學能、獎懲標準不一、介面協調出現狀況時,往往為時已晚。 如果換作是我,我會怎麼做? 要怎麼嘗試修正或避免很多目前看到的問題。
Thumbnail
每間公司都有他難處理的痛點,每個職務角色也都有他難以跨越的障礙。 當組織規模愈來愈成長、成員愈來愈多,如果領導者無法在這個發展階段就先預作準備,等到人員本質學能、獎懲標準不一、介面協調出現狀況時,往往為時已晚。 如果換作是我,我會怎麼做? 要怎麼嘗試修正或避免很多目前看到的問題。
Thumbnail
在職場上要處理好三種關係才能立足:你和客戶之間的關係,你和老板的關係,你和同事的關係。在「得到APP」的一個市場抽樣調查:什麼樣的溝通令你最頭痛?52%的人說,最想解決的是與主管溝通的難題。中間的溝通障礙是什麼?到底問題出在那裡?我認為:有溝,沒有通!
Thumbnail
在職場上要處理好三種關係才能立足:你和客戶之間的關係,你和老板的關係,你和同事的關係。在「得到APP」的一個市場抽樣調查:什麼樣的溝通令你最頭痛?52%的人說,最想解決的是與主管溝通的難題。中間的溝通障礙是什麼?到底問題出在那裡?我認為:有溝,沒有通!
Thumbnail
產業經營變化迅速,該如何協助組織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需要管理階層的支持還有面對問題的勇氣與果斷的決策.支持是不分檯面上下的,還需要表裡如一.幕僚可以百分百忠誠,背後是需要跟到好的“老闆”(領導者),並且管理層都是充分支持並尊重專業的前提下. 表面功夫人人會,當古幹實幹跟踏實在工作的職員越來越少,
Thumbnail
產業經營變化迅速,該如何協助組織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需要管理階層的支持還有面對問題的勇氣與果斷的決策.支持是不分檯面上下的,還需要表裡如一.幕僚可以百分百忠誠,背後是需要跟到好的“老闆”(領導者),並且管理層都是充分支持並尊重專業的前提下. 表面功夫人人會,當古幹實幹跟踏實在工作的職員越來越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