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創傷與療癒:擺脫過去,擁抱全新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本書是生在1980年代的韓國諮詢師

生長在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普通家庭

三餐有飯、父母勤奮老實又有責任心、不酗酒、沒外遇、沒賭博等惡習

但是家庭的長期爭吵,讓作者曾有自殺的念頭


我也是1980年代出生的,對於這段特別有感

我們都是生長在「再正常不過的家庭」

但是我們的父母可能也是沿襲上一代的教養來養育我們


因為長期情感的缺乏與忽視所帶來的傷害

其實不亞於強暴或精神虐待


作者列了兩個檢查表,你也有類似的狀況嗎?

如果有3項以上,可能有童年情感缺乏或精神受創經驗。在試圖理解父母與自己過去之前,作者建議第一步先客觀回顧自己成長過程

如果有3項以上,可能有童年情感缺乏或精神受創經驗。在試圖理解父母與自己過去之前,作者建議第一步先客觀回顧自己成長過程

如果有3項以上,建議要好好觀照自己內心感受。太善良可能是一種防衛機制,為了保護脆弱的內心不受傷害。作者提醒一昧的討好他人可能會引發其他的心理疾病

如果有3項以上,建議要好好觀照自己內心感受。太善良可能是一種防衛機制,為了保護脆弱的內心不受傷害。作者提醒一昧的討好他人可能會引發其他的心理疾病


精神虐待會潛移默化,代代相傳

我們目前30~40歲的人,都是戰後嬰兒潮的下一代

戰後嬰兒潮的父母們,光是自己生存、生養孩子們就要付出非常大的心力了

可能也沒有餘力好好地照顧自己或是陪伴孩子


作者提及

因為家庭中根深柢固的問題、固定依附的關係和溝通模式通常都是代代相傳

常會在不知不覺間傷害身旁親近的人

如果不自我反省或覺察

問題就會一代傳一代


修復內心的創傷

沒有被解決的情緒和創傷不會自動消失

他們一直存在

而且會在人生的某個瞬間突然反撲


這也是這幾年我開始走上自我療癒的原因

因為受夠了😂

我們過去所有被壓抑、被忽略、沒有被滿足的情感

自己一一攤出來檢視,將自己重養一遍

每一個情緒的背後,都有它最深層的原因


有可能跟父母和解嗎

理解或同理他人是一種能力和技巧

而承認父母缺乏這種能力是寬恕的第一步

原諒是為了放過自己

我大概接近30歲,才放下我對原生家庭的恨

因為發現旁邊的人都覺得我是神經病😅

各種的不滿、各種的抱怨、各種的不甘

直到某一瞬間,發現為什麼一直把自己困在過去

其實,我已經完全可以照顧好我自己了

甚至可以讓我的家人過好一點


當我開始可以接受,他們已經盡他們最大的力氣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我就可以選擇自己面對來自成長時期的創傷

但這個過程也是漫長的

長久的褥瘡⮕切開傷口⮕清瘡⮕等肉慢慢長回來

有時在清瘡的過程還會被撒鹽,也是只能咬著牙好的把傷口顧好


原諒不等於和解

和解不是單方面的事

原諒是決定不讓對方影響我,不讓仇恨變成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

在某個契機下,我向母親表達了我的創傷與痛苦

很感謝我的母親願意聽我說

也在我的第二事業給予最大的祝福


但如果父母的觀念根深柢固,其實也不用強求

因為越嘗試和解可能只會越難過,甚至加深隔閡

或許保持適當距離,不讓傷害加深是最好的辦法


比起和解,更重要的是療癒自己

親子關係也只是其中一種人際關係

所有的關係都是雙向的

一方的心門沒打開,另一方也無計可施


把自己顧好,把自己重新養一遍

不要讓過去的創傷和痛苦阻擋了心靈成長的機會

你的心必須靠自己呵護

這麼做才能成為人生真正的主人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

不論何種情緒,都試著去理解

試著承認當下的感受,並讓情緒自然地離開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這也是我常跟我的個案分享的

每個情緒都有它背後的原因

尤其是負向的情緒

感到憤怒,可能是無能為力想要武裝自己

感到焦慮,可能是行動跟不上自己的想法

感到忌妒,因為覺得自己也可以辦得到

透過覺察,將這些情緒為我們所用

你的舒適圈、能力圈便會一點點的擴大


作者分享了管理情緒的6個技巧

  1. 維持良好體力
  2. 仔細觀察分體反應
  3. 理解自己的自卑與創傷
  4. 先確認事實,再採取行動
  5. 仔細觀察情緒細微變化
  6. 以健康方式表達情緒


療癒的開始

審視自己,才是療癒的開始

如果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內心

療癒或修復都是天方夜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觸發點

當被觸發時,正視自己的感受

不用急著想為什麼會出現或是否定這些情緒

接受它、與它共處

然後好好的去對待未被滿足的內在原因


人生一直在走

每個階段的價值觀也會隨著際遇而不同

因此,療癒是一輩子的課題

好好的正視自己、善待自己


本書作者因孩子出生後

才驚覺自己也用上一代對待她的方式傳給下一代

因此走入了內心並踏上修復之路

理解了自己的內在小孩

也學會了與傷害自己的家人和解


書中作者還剖析了許多情緒、夫妻互動與親子互動的議題

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翻閱

應該都會從中獲得一點啟發


#原生家庭

#內在小孩

#如有諮詢需求可來信lifestepforward3943@gmail.com

avatar-img
2會員
6內容數
Hi~我是Ann 具有英國TQUK國際心理諮詢師證照 擅長問題分析、目標設定、NLP與潛意識改寫 因緣際會下接觸了正念、靈氣與牌卡療癒等靈性的知識 希望透過這個頻道 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喜歡的方法 透過科學方法與靈性療癒 陪伴大家自我重生 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步向理想生活 的其他內容
沒有所謂的對與錯、好與壞 都是當下你這個靈魂要體驗的󠀠 一件事情是吉是凶,是福是禍 通常取決於當事者的人生觀 換個角度,轉個念頭吉凶往往就有不同的解釋󠀠
瞭解豐盛不僅僅是財富,更重要的是內心感受和行動。 這篇文章分享了實踐吸引力法則的五個簡單步驟,讓人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更多豐盛。 透過培養豐盛心態、明確目標,以及積極的正向循環,讓讀者從現在開始,透過正面行動和能量,打造自己真正渴望的生活。
金錢靈氣,可透過加持人脈、資源、物質等,使得事業、收入意想不到的驚喜! 透過金錢靈氣療癒和祝福他人,更可使自己吸引財富和豐盛,為新的一年展開新的開始。 祝大家新年快樂、金龍翱翔!
文章分享了靈氣的使用和效果,包括靈氣的基本概念、對醫療的作用、個人的靈氣體驗,以及靈氣的靈活性。作者提到金錢靈氣和臼井靈氣的使用場景和效果,並表示個人靈氣強項因人而異。最後還提到作者提供靈氣和金錢靈氣療癒服務。文章長度適中,相對詳細分享了作者的靈氣體驗、見解和提供的服務。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面對疫情壓力和生活壓力時,透過正念、改寫人生課程以及靈氣療癒,逐步克服過去的限制性想法和心理壓力,實現身心靈的平衡和療癒。
沒有所謂的對與錯、好與壞 都是當下你這個靈魂要體驗的󠀠 一件事情是吉是凶,是福是禍 通常取決於當事者的人生觀 換個角度,轉個念頭吉凶往往就有不同的解釋󠀠
瞭解豐盛不僅僅是財富,更重要的是內心感受和行動。 這篇文章分享了實踐吸引力法則的五個簡單步驟,讓人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更多豐盛。 透過培養豐盛心態、明確目標,以及積極的正向循環,讓讀者從現在開始,透過正面行動和能量,打造自己真正渴望的生活。
金錢靈氣,可透過加持人脈、資源、物質等,使得事業、收入意想不到的驚喜! 透過金錢靈氣療癒和祝福他人,更可使自己吸引財富和豐盛,為新的一年展開新的開始。 祝大家新年快樂、金龍翱翔!
文章分享了靈氣的使用和效果,包括靈氣的基本概念、對醫療的作用、個人的靈氣體驗,以及靈氣的靈活性。作者提到金錢靈氣和臼井靈氣的使用場景和效果,並表示個人靈氣強項因人而異。最後還提到作者提供靈氣和金錢靈氣療癒服務。文章長度適中,相對詳細分享了作者的靈氣體驗、見解和提供的服務。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面對疫情壓力和生活壓力時,透過正念、改寫人生課程以及靈氣療癒,逐步克服過去的限制性想法和心理壓力,實現身心靈的平衡和療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最近兩年,因著家中長輩的身體健康狀況,讓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生活形態。對於長年處在對原生家庭產的的矛盾與恐懼中,如何慢慢發展出一套方式與長輩溝通。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來自母親的辱罵和厭惡造成了內心的痛苦和孤獨感,導致了自傷和精神創傷。這篇文章探討了受到家庭暴力所引發的精神疾病與心靈創傷,描述了對於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心靈創傷以及精神疾病的影響和困境。文章中描述了作者如何嘗試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但無法獲得理解和幫助,希望引起社會的重視和關注。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雖然以嚴謹的心態看待這樣的議題,卻不輕易認為這是種「病」,很多時候只是人生路途上或有磕磕絆絆、或有塵土濛濛,於是越走越遲疑,總懷疑是不是在哪裡遺落了什麼,以至於步步都深陷,且再看不見明媚風光。這時候若有個專業力量,引領你回溯、爬梳,並適時提供力量,也未嘗不是件壞事!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本書籍著重探討家庭是如何影響個人成長與心理狀態的,並提供助人者對於心理治療的思考與見解。書中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關於如何從問題中獲得力量以及建立自信的過程。
我曾有過很黑暗的過去 跟父母還有兄弟姊妹的關係很差 從小就憂鬱有心理問題跟控制不了脾氣 當一個人搞不定自己的內心 就會搞不定外界的人際關係 不過那些都過去了 現在只想寫一些光明面&短篇讓人看了開心的文字 昨天回去探望父母 又知道他們想回去山上老家搬東西 我立馬就說我要一起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最近兩年,因著家中長輩的身體健康狀況,讓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生活形態。對於長年處在對原生家庭產的的矛盾與恐懼中,如何慢慢發展出一套方式與長輩溝通。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來自母親的辱罵和厭惡造成了內心的痛苦和孤獨感,導致了自傷和精神創傷。這篇文章探討了受到家庭暴力所引發的精神疾病與心靈創傷,描述了對於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心靈創傷以及精神疾病的影響和困境。文章中描述了作者如何嘗試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但無法獲得理解和幫助,希望引起社會的重視和關注。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雖然以嚴謹的心態看待這樣的議題,卻不輕易認為這是種「病」,很多時候只是人生路途上或有磕磕絆絆、或有塵土濛濛,於是越走越遲疑,總懷疑是不是在哪裡遺落了什麼,以至於步步都深陷,且再看不見明媚風光。這時候若有個專業力量,引領你回溯、爬梳,並適時提供力量,也未嘗不是件壞事!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本書籍著重探討家庭是如何影響個人成長與心理狀態的,並提供助人者對於心理治療的思考與見解。書中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關於如何從問題中獲得力量以及建立自信的過程。
我曾有過很黑暗的過去 跟父母還有兄弟姊妹的關係很差 從小就憂鬱有心理問題跟控制不了脾氣 當一個人搞不定自己的內心 就會搞不定外界的人際關係 不過那些都過去了 現在只想寫一些光明面&短篇讓人看了開心的文字 昨天回去探望父母 又知道他們想回去山上老家搬東西 我立馬就說我要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