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理性說服我;不然,何不饒了您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 This is a book.

2. 這是本書。

以上有四個英文字,跟四個中文字。

我們的孩子,是如何被我們教的呢?

我們花多久時間,奠定他們的學習根基?

#應該不至於逼他們一步登天吧

#學中文八年被要求會唸這四字

#學英文幾年被要求會唸這四字

我們用什麼方法,確保他們的學習信心?

#應該不至於放他們自生自滅吧

#學中文會把提醒的音標放旁邊

#學英文沒有提醒的音標放旁邊

我們拿什麼標準,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

#應該不至於叫他們苟且將就吧

#這是本書不可以唸成這十本蘇

#This_is_a_book卻能急死已死

--

先看中文,也就是母語的學習:我們細心溫柔,分三段過程。

1. 先教他們37個注音符號、各種排列組合、5個聲調符號。

2. 確定他們會唸注音後,才同時給他們看到中文字跟注音。

3. 最後,再慢慢把注音拿掉。只剩下中文字。

#別忘了這些孩子已經在母語環境

#受過整整6年的中文語音訓練了

#我們仍如此小心翼翼地牽他們的手

#一步步走過那座語音過渡到文字的橋

--

再看英文,也就是外語的學習:我們也三段過程,但簡單粗暴。

This is a book.

1. 老師唸一遍,你乖乖跟唸。

#中師唸錯你絕對跟錯

2. 頂多給音檔,回家去模仿。

#外師唸對你不見得模仿對

3. 直接看英文,沒有輔助的工具,沒有提醒的音標。

#音標我們國中才要教你

--

This is a book.

至少有 9 個發音的重要現象,

孩子要嘛就裸背、死記,

要嘛就靠自己頓悟。

--

一、Th 是吐氣無聲,像 three?還是震動有聲,像they?

二、This 的母音是雙母音,唸成「一ㄜ」,不是「一」。

三、is 的母音,雖是同一個母音,但因為是虛詞,母音會弱化,從「ㄧㄜ」的音,變成「ㄜ」的音。

四、This 跟 is 會連音,變成 Thi sis,唸成「ㄙㄜZ」。

五、is 跟 a 也會連音,變成 i sa,唸成「Zㄜ」。

六、book 的母音,也是雙母音,唸成「ㄨㄜ」,不是「ㄨ」。

七、book 的尾音,因為是 bdgptk 裡面的一個,所以「只有嘴型,沒有聲音」,相當於閩南語的入聲,例如:冬季茼蒿會大出的「出」。

以上是咬字,以下是語調,也就是「高低」跟「快慢」。

八、This is a book. 的高低:一聲、輕聲、輕聲、四聲。

九、This is a book. 的快慢:一拍、半拍、半拍、一拍。

#實詞在直述句的中間唸一聲_在句尾唸正常音

#虛詞在任何句子都唸輕聲_其快慢是實詞的一半

#這些規則都是大學象牙塔裡的基本語言學常識

#在小學則得靠孩子神蹟般的頓悟

#以上9項我們唸錯了幾項

#以上9項我們還在心裡嘀咕有幾項難道真的是這樣

#以上9項我都已經發明了解方_申請到了5項專利

#全都無償授權給非營利的組織跟個人跟家庭使用

#我們的孩子不是愛因斯坦

#他們需要在英文天書旁邊多一點發音的提醒

#他們需要被牽手走過那座語音過渡到文字的橋

--

饒了孩子吧。

您用膝蓋想也知道,他們光靠自己,光靠外師,光靠補習,是永遠不可能學得會唸出:this is a book 的。有太多太多眉眉角角了。外國孩子是花整整六年才練起來的。

其他英文句子,就更不用說了。

唯一解方:

大方帶著您的半信半疑,

姑且接受我的多項專利,

免費拿去用!

Wen Hsiao - 【請用理性說服我;不然,何不饒了您孩子?】 1. This is a book. 2. 這是本書。... | Facebook

雙語的定義:雙語=母語+外語 外語的定義: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是美語。 雙語的教改:我的主張就是SoR。 SoR, 是 Science of Reading, 意即「腦科學實證的英文學習步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臺灣英文教育現場,有位大說謊家,叫「自然發音法」。 它的兩大謊言,已害死千萬孩子,至今還天天造孽到處造孽。 那兩句謊言是:看字就會唸;聽字就會拼。
腦海中潮來湧去的,都是那首遙呼舊憶的〈I dreamed a dream〉,當然還有安海瑟薇即便焦黃缺齒凌髮亂剪還是正到不行的芳甜扮相。於是我先用若合符節的步格,譯出達意可唱的中文;再用漢語的手法,去押英語的韻腳,追祭一起過去的那些年……。
我父親是位美農人:美濃的農人。 家裡太窮,索性,也所幸,考臺南師專,當個公費生小學老師。也因此,他不但會縫紉跟彈風琴,最主要是寫了一手端正娟秀的毛筆字。 而這種對書寫線條跟書寫工具的興趣跟講究,很不經意地,影響了我。而認真品嚐過的都知道,生命中最難磨滅的影響,往往都是不經意的那種。 時
我非狡兔,但有三窟。 從小就住在臺北市三處,從時間分佈到情感親疏,難分軒輊。 吉林國小對面、建成圓環林三益旁邊、劍潭的堤防跟鐵路交叉口。分別是家、阿姨家、阿嬤家。 劍潭最久,算起來,從阿嬤算起來,早超過五十年了。
音、形、義,是三件事,是大腦需要處理的三項「工」作。 臺灣師長的心目中,所謂的背單字, 就是要求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的小孩, 超齡地,逆天地,同時完成三件事。 正解:先音;再形;再音形;再音義;再音形義。
六字訣:練好;連好;鏈好 先把聲音「練好」 再把聲音跟字母「連好」 最後把單字、文法、庶民文化、經典文采,透過背誦經典這條鐵鍊,一勞永逸地「鏈好」
臺灣英文教育現場,有位大說謊家,叫「自然發音法」。 它的兩大謊言,已害死千萬孩子,至今還天天造孽到處造孽。 那兩句謊言是:看字就會唸;聽字就會拼。
腦海中潮來湧去的,都是那首遙呼舊憶的〈I dreamed a dream〉,當然還有安海瑟薇即便焦黃缺齒凌髮亂剪還是正到不行的芳甜扮相。於是我先用若合符節的步格,譯出達意可唱的中文;再用漢語的手法,去押英語的韻腳,追祭一起過去的那些年……。
我父親是位美農人:美濃的農人。 家裡太窮,索性,也所幸,考臺南師專,當個公費生小學老師。也因此,他不但會縫紉跟彈風琴,最主要是寫了一手端正娟秀的毛筆字。 而這種對書寫線條跟書寫工具的興趣跟講究,很不經意地,影響了我。而認真品嚐過的都知道,生命中最難磨滅的影響,往往都是不經意的那種。 時
我非狡兔,但有三窟。 從小就住在臺北市三處,從時間分佈到情感親疏,難分軒輊。 吉林國小對面、建成圓環林三益旁邊、劍潭的堤防跟鐵路交叉口。分別是家、阿姨家、阿嬤家。 劍潭最久,算起來,從阿嬤算起來,早超過五十年了。
音、形、義,是三件事,是大腦需要處理的三項「工」作。 臺灣師長的心目中,所謂的背單字, 就是要求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的小孩, 超齡地,逆天地,同時完成三件事。 正解:先音;再形;再音形;再音義;再音形義。
六字訣:練好;連好;鏈好 先把聲音「練好」 再把聲音跟字母「連好」 最後把單字、文法、庶民文化、經典文采,透過背誦經典這條鐵鍊,一勞永逸地「鏈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有些時候,孩子就是教不會。 無論你用什麼方式, 就是...教不會、教不會、教不會! 那不是身為父母的您們的問題 用盡方法,努力過了,還是不管用怎麼辦 只要相信 「孩子會長大的」 就夠了。 然後跟隊友說聲「辛苦了!」 足以 #高小露的阿薩母教養 #高佳均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老師,我覺得我的孩子很容易看不懂課本裡的內容耶~」 每當這種狀況發生時,我們都會以為是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好, 但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有些時候,孩子就是教不會。 無論你用什麼方式, 就是...教不會、教不會、教不會! 那不是身為父母的您們的問題 用盡方法,努力過了,還是不管用怎麼辦 只要相信 「孩子會長大的」 就夠了。 然後跟隊友說聲「辛苦了!」 足以 #高小露的阿薩母教養 #高佳均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老師,我覺得我的孩子很容易看不懂課本裡的內容耶~」 每當這種狀況發生時,我們都會以為是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好, 但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