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霸凌我的主管,突然跑到新公司來找我 (當然是另有目的),一臉哭喪委屈的說,不知道為什麼我離職後,就一直躲著他?
不知道他之前是否有對我做過了什麼傷害,讓我這麼討厭他,連透過別人找到我,我仍拒絕聯絡。
他希望我能給他一個解答。
我說:「如果你完全沒有意識到對我的傷害,那我們接下來的對話,還有意義嗎?」
他說:「我知道在妳決定離職前的那段時間,有對妳緊迫盯人,一直在關注妳的一言一行,一直在挑妳的毛病,導致妳壓力過大。妳說因此去做了兩次員工諮商輔導。但我那樣做,是希望能改善妳的態度問題啊!」
天啊!又來了,又是這句。就是你不斷的扣這頂帽子在我身上,一直貶低我,羞辱我,讓我到最後都開始自我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那麼差勁?
但我要告訴你,以及告訴我自己:
我說:「所以你已經對我造成霸凌的傷害,你的行為導致我的精神壓力急遽上升,嚴重到影響我工作上的行為能力。」
他一臉不敢相信,我居然說是被他霸凌!
我繼續說:「其他同事為了不想跟我一起上班,刻意聯合耍手段要更改班表,說我排班不公平而提出質疑。我反問對方是哪個順序有問題,我可以解釋說明。反之也請他說明覺得不公平的地方,但是對方卻回答不出來。這件事的背後故事,你也知道吧!這還是你告訴我的。」
「對,沒錯。因為他們覺得跟你上班的壓力很大。」主管說。
他又想把「態度問題」的帽子扣在我頭上了。
同事的工作壓力大,這個問題的責任也要歸咎在我身上嗎?干我什麼事呢?
為何不深入探究,他們覺得壓力大的背後因素是什麼?
會不會是因為能力不足又不願上進學習,卻又不甘心被比下去,所以乾脆把我搞到分公司,以此來減低他們自己的壓力?因為沒比較就沒有傷害?
跟我上班的壓力大,就都是我的錯了?
別人自身的問題,就一定要找一個人來背鍋?這操作的背後邏輯,也太奇怪了!
我接著往下說:「那你覺得他們這樣的行為是對的嗎?而我自始至終都沒見過、或聽過你對他們聯手設局對付我的事情,有過任何的責備?」
「這表示你也認同他們的做法。你們這是聯手在對我進行霸凌。」
他沉默不語。
我做了最後總結:「你片面的相信了別人的說詞,放大檢視我的言行舉止;你受到別人的言語煽動,造成對我印象的改觀。這就是你們對我造成的傷害。」
他沉著臉低著頭不語,無法反駁。
爾後突然地,他站了起來,伸出雙手想要一個〝和解擁抱〞。
「我對於之前的行為,向妳說聲對不起。妳願意接受我的道歉嗎?」
又來這招。
又想用這種 "一笑泯恩仇" 的方式,來化解 "他"內心產生的愧疚感。
我仍坐在椅子上,拒絕了他的和解邀請。搖了搖雙手說:「不用了,我不想要擁抱。」
「那握個手好嗎?」他鍥而不捨,把兩掌心向上,希望我能搭上,接受他的道歉。
「那也不必了,不用這樣。你請坐下吧!」我仍舊拒絕,並擺手請他坐下,以化解他呆立站著的尷尬。
以前團隊間在溝通上如果有衝突,他總是用這樣的方式在處理,以為只要雙方擁抱過了,握過手了,事情就此解決了。其實,兩方的情緒根本就沒有被處理到。當時會同意擁抱和握手,也是礙於之後還要繼續一起工作,不想讓場面變得難看而已。
但現在,真的不必了。
跟你擁抱、握手,只是讓你自己的心裡覺得好過,讓你覺得有被原諒了,讓你沒有罪惡感了。那我呢?
我心裡並不覺得好過、我也沒有想要原諒你。至於你有沒有罪惡感,那是你的事情。
我花了一年的時間,好不容易把自己再次重建起來,你只想用一個擁抱、一個握手就要我跟你和解?我覺得這樣很對不起以前那個受傷脆弱的我。
他最後還是尷尬地收回雙手,坐下了。說道:「我真的很抱歉,讓妳有這樣不好的感受經驗,我在此跟妳鄭重的道歉。」
我回答:「你也不必跟我道歉。情緒是我自己的,我會自己消化和吸收,我會好好的再次重建我自己,並告訴自己,我沒有那麼糟糕。」
他突然顯露出一絲驚訝的神情,但意義不明。
「你對我的觀感是屬於你的,我不會要求你改變,但那並不代表真實的我。而今天拒絕和解,你可能會出現一些情緒,也請你自己去消化和吸收,我是不會因此感到愧疚或跟你道歉的。」
的確,所有的情緒都是「個人」感受,我的喜怒哀樂都是我自己的。可能會感染給別人,讓別人也感受到我的百分之幾的心情,但我的情緒,還是屬於我的。
即使主管跟我道歉了,可是在這一連串過程當中所產生的情緒,有氣憤、不滿、羞愧、悲傷,這些最終還是得要靠自己去消化和吸收。爭贏了又怎樣?跟我道歉了又如何?自己心裡的傷,還是得靠自己去療癒。你的道歉並不能撫慰我的創傷。
而你依然還是那麼自私。
你跟我道歉,想跟我和解,這當中處理的是你的情緒,而不是我的。
做這個動作會感覺好過一點的人,是你,而不是我。
然而,受傷的人是我,而我的情緒卻沒有被處理到。你依然忽略了我的感受。
所以,做這個虛偽的假動作,對我而言,何必呢?有必要嗎?
你不再是我的主管,我也不是你的下屬了,我們關係兩清。
彼此珍重,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