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霸凌後: 自己的情緒,還要自己消化和吸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曾經霸凌我的主管,突然跑到新公司來找我 (當然是另有目的),一臉哭喪委屈的說,不知道為什麼我離職後,就一直躲著他?

不知道他之前是否有對我做過了什麼傷害,讓我這麼討厭他,連透過別人找到我,我仍拒絕聯絡。

他希望我能給他一個解答。


我說:「如果你完全沒有意識到對我的傷害,那我們接下來的對話,還有意義嗎?」

他說:「我知道在妳決定離職前的那段時間,有對妳緊迫盯人,一直在關注妳的一言一行,一直在挑妳的毛病,導致妳壓力過大。妳說因此去做了兩次員工諮商輔導。但我那樣做,是希望能改善妳的態度問題啊!」

天啊!又來了,又是這句。就是你不斷的扣這頂帽子在我身上,一直貶低我,羞辱我,讓我到最後都開始自我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那麼差勁?


但我要告訴你,以及告訴我自己:

我的態度沒有問題,是你〝自己認為〞我有問題。

那是你的價值觀認定,並非客觀事實的判定


我說:「所以你已經對我造成霸凌的傷害,你的行為導致我的精神壓力急遽上升,嚴重到影響我工作上的行為能力。」

他一臉不敢相信,我居然說是被他霸凌!

我繼續說:「其他同事為了不想跟我一起上班,刻意聯合耍手段要更改班表,說我排班不公平而提出質疑。我反問對方是哪個順序有問題,我可以解釋說明。反之也請他說明覺得不公平的地方,但是對方卻回答不出來。這件事的背後故事,你也知道吧!這還是你告訴我的。」

「對,沒錯。因為他們覺得跟你上班的壓力很大。」主管說。

他又想把「態度問題」的帽子扣在我頭上了。


同事的工作壓力大,這個問題的責任也要歸咎在我身上嗎?干我什麼事呢?

為何不深入探究,他們覺得壓力大的背後因素是什麼?

會不會是因為能力不足又不願上進學習,卻又不甘心被比下去,所以乾脆把我搞到分公司,以此來減低他們自己的壓力?因為沒比較就沒有傷害?

跟我上班的壓力大,就都是我的錯了?

別人自身的問題,就一定要找一個人來背鍋?這操作的背後邏輯,也太奇怪了!


我接著往下說:「那你覺得他們這樣的行為是對的嗎?而我自始至終都沒見過、或聽過你對他們聯手設局對付我的事情,有過任何的責備?」

「這表示你也認同他們的做法。你們這是聯手在對我進行霸凌。」

他沉默不語。

我做了最後總結:「你片面的相信了別人的說詞,放大檢視我的言行舉止;你受到別人的言語煽動,造成對我印象的改觀。這就是你們對我造成的傷害。」

他沉著臉低著頭不語,無法反駁。


爾後突然地,他站了起來,伸出雙手想要一個〝和解擁抱〞。

「我對於之前的行為,向妳說聲對不起。妳願意接受我的道歉嗎?」

又來這招。

又想用這種 "一笑泯恩仇" 的方式,來化解 "他"內心產生的愧疚感。

我仍坐在椅子上,拒絕了他的和解邀請。搖了搖雙手說:「不用了,我不想要擁抱。」

「那握個手好嗎?」他鍥而不捨,把兩掌心向上,希望我能搭上,接受他的道歉。

「那也不必了,不用這樣。你請坐下吧!」我仍舊拒絕,並擺手請他坐下,以化解他呆立站著的尷尬。


以前團隊間在溝通上如果有衝突,他總是用這樣的方式在處理,以為只要雙方擁抱過了,握過手了,事情就此解決了。其實,兩方的情緒根本就沒有被處理到。當時會同意擁抱和握手,也是礙於之後還要繼續一起工作,不想讓場面變得難看而已。

但現在,真的不必了。

跟你擁抱、握手,只是讓你自己的心裡覺得好過,讓你覺得有被原諒了,讓你沒有罪惡感了。那我呢?

我心裡並不覺得好過、我也沒有想要原諒你。至於你有沒有罪惡感,那是你的事情。

我花了一年的時間,好不容易把自己再次重建起來,你只想用一個擁抱、一個握手就要我跟你和解?我覺得這樣很對不起以前那個受傷脆弱的我。


他最後還是尷尬地收回雙手,坐下了。說道:「我真的很抱歉,讓妳有這樣不好的感受經驗,我在此跟妳鄭重的道歉。」

我回答:「你也不必跟我道歉。情緒是我自己的,我會自己消化和吸收,我會好好的再次重建我自己,並告訴自己,我沒有那麼糟糕。」

他突然顯露出一絲驚訝的神情,但意義不明。

「你對我的觀感是屬於你的,我不會要求你改變,但那並不代表真實的我。而今天拒絕和解,你可能會出現一些情緒,也請你自己去消化和吸收,我是不會因此感到愧疚或跟你道歉的。」


的確,所有的情緒都是「個人」感受,我的喜怒哀樂都是我自己的。可能會感染給別人,讓別人也感受到我的百分之幾的心情,但我的情緒,還是屬於我的。

即使主管跟我道歉了,可是在這一連串過程當中所產生的情緒,有氣憤、不滿、羞愧、悲傷,這些最終還是得要靠自己去消化和吸收。爭贏了又怎樣?跟我道歉了又如何?自己心裡的傷,還是得靠自己去療癒。你的道歉並不能撫慰我的創傷。


而你依然還是那麼自私。

你跟我道歉,想跟我和解,這當中處理的是你的情緒,而不是我的。

做這個動作會感覺好過一點的人,是你,而不是我。

然而,受傷的人是我,而我的情緒卻沒有被處理到。你依然忽略了我的感受。

所以,做這個虛偽的假動作,對我而言,何必呢?有必要嗎?


你不再是我的主管,我也不是你的下屬了,我們關係兩清。

彼此珍重,不見。

avatar-img
2會員
36內容數
走了18年護理臨床,現在才發現不適合,會不會太晚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可能不適合護理 的其他內容
本篇文章探討了糖尿病足病患傷口的管理過程,分析了傷口再發的原因及其與鞋具選擇的關聯。藉由適當的傷口處理與專業的鞋具調整,改善足底壓力是促進傷口癒合的關鍵。特別是對於經歷多次創傷癒合的病患,必須注重源頭管理,確保減壓鞋具的適合性與專業技術的運用,以有效減少潰爛風險。
面對傷口問題,許多人容易被誤導,依賴非專業人士的建議而忽略了邏輯思維的建立。專業的傷口護理不僅需要了解症狀,還要能夠辨析問題根源,選擇合適的敷料來促進癒合。只有透過正確的問題判斷和專業的知識,才能有效改善傷口情況,避免不必要的誤解與影響。
我一直都認為,護理和醫療是「並行」的兩個專業,是平等的,而非從屬關係。 護理環境要改善,除了合理薪資、合理的護病比,還需要有合理的工作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國小時期的作文課上,如何透過創意發想設計出能改善生活的小工具,並反思了老師對學生想法的影響。作者回憶起自己設計的一款早上起床輔助機器人,雖然一開始被老師批評為懶惰,但隨著時間推移,原本的創意是否有可能成真也成為思考的焦點。文章強調了創意與科技發展的關聯,並鼓勵讀者勇於追尋自己的想法。
3/5創意發想
傷口的癒合分為出血期、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塑期。傷口必須經歷這些過程才會完全癒合。炎症期需要免疫系統與細菌病原體戰鬥。增生期需要濕潤的環境才會生長肉芽組織。傷口最終會以疤痕形式癒合,並且經過重塑期使疤痕組織變得整齊和柔軟。
小時候家裡或是阿嬤家的冰箱門,都會有一瓶神奇的藥膏。 這個神奇的藥膏,治癒了許多日常發生的小傷口。 然而,這瓶神奇藥膏的成分到底是什麼呢? 長大之後,不知何時開始,冰箱門不再出現那瓶藥膏了。 今天,終於又見到了這瓶許久不見,卻又異常熟悉的藥膏罐子。
本篇文章探討了糖尿病足病患傷口的管理過程,分析了傷口再發的原因及其與鞋具選擇的關聯。藉由適當的傷口處理與專業的鞋具調整,改善足底壓力是促進傷口癒合的關鍵。特別是對於經歷多次創傷癒合的病患,必須注重源頭管理,確保減壓鞋具的適合性與專業技術的運用,以有效減少潰爛風險。
面對傷口問題,許多人容易被誤導,依賴非專業人士的建議而忽略了邏輯思維的建立。專業的傷口護理不僅需要了解症狀,還要能夠辨析問題根源,選擇合適的敷料來促進癒合。只有透過正確的問題判斷和專業的知識,才能有效改善傷口情況,避免不必要的誤解與影響。
我一直都認為,護理和醫療是「並行」的兩個專業,是平等的,而非從屬關係。 護理環境要改善,除了合理薪資、合理的護病比,還需要有合理的工作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國小時期的作文課上,如何透過創意發想設計出能改善生活的小工具,並反思了老師對學生想法的影響。作者回憶起自己設計的一款早上起床輔助機器人,雖然一開始被老師批評為懶惰,但隨著時間推移,原本的創意是否有可能成真也成為思考的焦點。文章強調了創意與科技發展的關聯,並鼓勵讀者勇於追尋自己的想法。
3/5創意發想
傷口的癒合分為出血期、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塑期。傷口必須經歷這些過程才會完全癒合。炎症期需要免疫系統與細菌病原體戰鬥。增生期需要濕潤的環境才會生長肉芽組織。傷口最終會以疤痕形式癒合,並且經過重塑期使疤痕組織變得整齊和柔軟。
小時候家裡或是阿嬤家的冰箱門,都會有一瓶神奇的藥膏。 這個神奇的藥膏,治癒了許多日常發生的小傷口。 然而,這瓶神奇藥膏的成分到底是什麼呢? 長大之後,不知何時開始,冰箱門不再出現那瓶藥膏了。 今天,終於又見到了這瓶許久不見,卻又異常熟悉的藥膏罐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在旁觀一場朋友被迫離職,並在離職面談中受到主管的排擠,提問,懷疑與折磨後,思索自身在職場的角色,得出放下自我,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更為重要的結論。
你終於下定決心遞上了辭呈,準備展開新的人生篇章。然而,離職後的日子並不如你想象的那麼平靜。很快,你發現曾經和你並肩作戰的同事和主管開始對你造謠污衊。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該如何應對這樣的情況。
阿 是的 結果今天又不小心跟主管爭執了
Thumbnail
在職場中,遇到人身攻擊的情況並不罕見。本篇文章分享了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從被攻擊者、攻擊者和上層主管的角度出發,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方法包括與上司溝通、改變建議的方式、尊重他人的觀點、並學會平靜地面對無法改變的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新手主管在被部屬提離職時的情緒管理及應對方式,通過描述不同的想法和情緒,以及提供了面對員工提離職時的一些方法和建議,幫助讀者更好地應對這樣的情況。
Thumbnail
我在公司三年,從實習生到正式員工,部門顛簸換主管,直到被推派處理重要專案,這段時間獨自面對高層的會議,希望上天派好主管。某天輕熟齡女主管來,對公司文化持不同看法,參與晨會勉勵活動遭批評,專案回覆問題遭誤解被罵。情勢不妙,主管罩著新進主管,使我侷促不安。後來我被眾說紛紜的是非打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和部屬之間的關係,主管常常害怕犯錯,但其實錯誤是成長的機會。文章分享瞭如何勇於承認錯誤、誠實面對自己、提升專業和以身作則。通過這些觀念,主管可以避免強勢驅離團隊,並建立一個正向的工作文化。文章內容豐富,並且涉及工作環境中常見的問題。
Thumbnail
提起這次約聘工作遇到職場霸凌,如果是年輕時鐵定又會當作沒發生過,不停地在腦中安慰自己這種事不算什麼,傷不了我,甚至當作沒這回事,可是自從去年開始學習身心靈之後,就知道這麼做只會讓傷害在心底留下痕跡,而且駐足不去,感覺到受傷是種正常的情緒,不需要逞強和壓抑,所以回到家趁洗澡時,坐在熱水中放聲大哭,
Thumbnail
在職場中,不公平待遇是一個令人沮喪的現象。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情緒勒索,或者冷漠不友善的語言對待, 這讓我們感到無助和受傷。尤其是遇到溝通不良的直屬主管, 就像親密關係中一樣令人受傷, 如何可以轉換逃離這種負面情緒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在旁觀一場朋友被迫離職,並在離職面談中受到主管的排擠,提問,懷疑與折磨後,思索自身在職場的角色,得出放下自我,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更為重要的結論。
你終於下定決心遞上了辭呈,準備展開新的人生篇章。然而,離職後的日子並不如你想象的那麼平靜。很快,你發現曾經和你並肩作戰的同事和主管開始對你造謠污衊。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該如何應對這樣的情況。
阿 是的 結果今天又不小心跟主管爭執了
Thumbnail
在職場中,遇到人身攻擊的情況並不罕見。本篇文章分享了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從被攻擊者、攻擊者和上層主管的角度出發,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方法包括與上司溝通、改變建議的方式、尊重他人的觀點、並學會平靜地面對無法改變的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新手主管在被部屬提離職時的情緒管理及應對方式,通過描述不同的想法和情緒,以及提供了面對員工提離職時的一些方法和建議,幫助讀者更好地應對這樣的情況。
Thumbnail
我在公司三年,從實習生到正式員工,部門顛簸換主管,直到被推派處理重要專案,這段時間獨自面對高層的會議,希望上天派好主管。某天輕熟齡女主管來,對公司文化持不同看法,參與晨會勉勵活動遭批評,專案回覆問題遭誤解被罵。情勢不妙,主管罩著新進主管,使我侷促不安。後來我被眾說紛紜的是非打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和部屬之間的關係,主管常常害怕犯錯,但其實錯誤是成長的機會。文章分享瞭如何勇於承認錯誤、誠實面對自己、提升專業和以身作則。通過這些觀念,主管可以避免強勢驅離團隊,並建立一個正向的工作文化。文章內容豐富,並且涉及工作環境中常見的問題。
Thumbnail
提起這次約聘工作遇到職場霸凌,如果是年輕時鐵定又會當作沒發生過,不停地在腦中安慰自己這種事不算什麼,傷不了我,甚至當作沒這回事,可是自從去年開始學習身心靈之後,就知道這麼做只會讓傷害在心底留下痕跡,而且駐足不去,感覺到受傷是種正常的情緒,不需要逞強和壓抑,所以回到家趁洗澡時,坐在熱水中放聲大哭,
Thumbnail
在職場中,不公平待遇是一個令人沮喪的現象。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情緒勒索,或者冷漠不友善的語言對待, 這讓我們感到無助和受傷。尤其是遇到溝通不良的直屬主管, 就像親密關係中一樣令人受傷, 如何可以轉換逃離這種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