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線員工如何面對夾縫中的無力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我想做的不是老闆想要的

今天的客人因為下雨,想要提前入住;


但老闆不願破壞 Check-in 規則,拒絕。


我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 我的立場:盡可能的滿足客人要求、不要淋雨。
  • 老闆的立場:堅持原則,不願意破壞規則。
  • 客人的處境:提前到達,但沒有地方可以休息。

這讓我意識到自己沒有決策權,產生了強烈的無力感;


也讓我體會到基層人員的痛苦:


沒有掌控感,卻要面對直接的後果。

斯多葛哲學說:你想太多了

愛比克泰德說:痛苦來自於「期望」與「現實」的落差。

我「期望」自己能做決定,


但「現實」是我沒有權力這樣做,所以造成了痛苦。


所以我該如何應對?

我想了很久……什麼是我能掌控的?

我能掌控的是我的選擇,而不是結果!

選擇做正確的事:向老闆提出我的建議,盡力爭取;

放下對結果的執著:老闆不接受就算了,我已經盡力了。

做選擇,放下結果

這次的經驗讓我明白:

  1. 選擇該做的事,不管它是否會帶來好的結果。
  2. 不執著結果,因為結果不是我們能掌控的。
  3. 專注在符合價值觀的選擇,專注在選擇。

這就是我今天學到的:選擇做對的事,但不讓結果困住自己。

斯多葛日記︱如何在無法掌控的情境中做選擇︱ 002

這裡記錄的是我的個人經驗,有關學習如何過健康的生活、經歷過那些可恥的失敗,以及藉由文字的力量,撬開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渴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價值觀的實現,需要力量 2. 判斷力是帶著走的能力 3. 寫斯多葛日記來訓練 ■ 英雄,為什麼他站出來 熟悉的街道畫面、倒木、掉在地上的路牌,一位英雄在為傷者做CPR急救;這是今天瘋傳影片。 如果遇到同樣的情境,我會怎麼做? 是什麼讓我站出來,又是什麼讓我退縮?
在讀完《底層邏輯》第三篇文章之後,感覺很痛苦; 內容看起來很有道理,但讀完後卻什麼都記不住。 這讓我產生了一個疑問: 為什麼好文章讀完後讓人回味; 而更多的,讀完後只會讓人眼神呆滯?
焦慮從何而來?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我昨天發了幾篇文章,自以為寫得還不錯,結果——沒人按讚,沒人留言,觀看數也低得可憐。 這種時候,內心的焦慮感會瞬間湧上來,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文章不夠好?是不是應該換個主題?甚至,應該乾脆放棄寫作? 但我後來發現,這種焦慮感並不是來自寫作本身,
道德是天生,還是後天塑造的? 答案是:兩者皆是! 在《底層邏輯》的第二篇文章探討了人性、道德與法律的關係;作者將人性簡化為繁衍和生存的本能,把道德定義為約定成俗的規範,而法律則被視為道德的最低標準。 人性、道德與法律三者相互影響,這是不是社會衝突的根源呢?
2/5底層邏輯
快速聚焦的三步驟 睜大眼睛、四處張望,衝過去! 快速摘要 當內心動搖時,透過具體的「身體行動感」,能幫助我們迅速回到理性,集中注意力。 這三步驟如下: 睜大眼睛、判斷真假 四處張望、尋找焦點 全心投入、放棄其它 這三個步驟能夠快速切斷焦慮,讓我們的內心回到穩定。
當內心出現:「好累、想逃避、放棄了」的聲音時,試試以下幾種心態轉換的方法: 現在是經驗值加倍的鍛鍊時間 想像快滴出水來的水蜜桃 娘子!出來打大魔王了 起心動念?正好修行 說出來、記下來 1. 經驗值加倍 當你想逃避、放棄時,幻想自己正處於 「經驗值加倍」 的狀態。 這概念來自
1.價值觀的實現,需要力量 2. 判斷力是帶著走的能力 3. 寫斯多葛日記來訓練 ■ 英雄,為什麼他站出來 熟悉的街道畫面、倒木、掉在地上的路牌,一位英雄在為傷者做CPR急救;這是今天瘋傳影片。 如果遇到同樣的情境,我會怎麼做? 是什麼讓我站出來,又是什麼讓我退縮?
在讀完《底層邏輯》第三篇文章之後,感覺很痛苦; 內容看起來很有道理,但讀完後卻什麼都記不住。 這讓我產生了一個疑問: 為什麼好文章讀完後讓人回味; 而更多的,讀完後只會讓人眼神呆滯?
焦慮從何而來?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我昨天發了幾篇文章,自以為寫得還不錯,結果——沒人按讚,沒人留言,觀看數也低得可憐。 這種時候,內心的焦慮感會瞬間湧上來,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文章不夠好?是不是應該換個主題?甚至,應該乾脆放棄寫作? 但我後來發現,這種焦慮感並不是來自寫作本身,
道德是天生,還是後天塑造的? 答案是:兩者皆是! 在《底層邏輯》的第二篇文章探討了人性、道德與法律的關係;作者將人性簡化為繁衍和生存的本能,把道德定義為約定成俗的規範,而法律則被視為道德的最低標準。 人性、道德與法律三者相互影響,這是不是社會衝突的根源呢?
2/5底層邏輯
快速聚焦的三步驟 睜大眼睛、四處張望,衝過去! 快速摘要 當內心動搖時,透過具體的「身體行動感」,能幫助我們迅速回到理性,集中注意力。 這三步驟如下: 睜大眼睛、判斷真假 四處張望、尋找焦點 全心投入、放棄其它 這三個步驟能夠快速切斷焦慮,讓我們的內心回到穩定。
當內心出現:「好累、想逃避、放棄了」的聲音時,試試以下幾種心態轉換的方法: 現在是經驗值加倍的鍛鍊時間 想像快滴出水來的水蜜桃 娘子!出來打大魔王了 起心動念?正好修行 說出來、記下來 1. 經驗值加倍 當你想逃避、放棄時,幻想自己正處於 「經驗值加倍」 的狀態。 這概念來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在倒數新的工作即將開始,有點緊張,怕被期望太高?怕被排擠?天性不喜歡在工作場所當風雲人物,希望躲在角落,但不小心露出鋒芒就會被眼紅。 近期接案終於軟硬兼施拿到一點點費用了,感覺自己好像有點廉價感?在業主最大的世界(還沒達到專業的水準,感覺很難被好好對待,特別對於那種
Thumbnail
讓「不做事」的人留任,等於在暗示「做事」的人該離職了
Thumbnail
「嘿,明天中午有空嗎?想找你聊聊」Line 不尋常地跳出老闆訊息,隱約透露著不祥。隔天鬧鐘一響,鈴聲異於平常,如警鈴一般。 中午。拉開椅子,與老闆面對面坐下。
Thumbnail
空服員的工作壓力不僅來自於勞力付出,還要應付乘客的種種需求。本文呈現了組員內心的掙扎和不易,對於業內外的壓力和家人的期望,有時感到無力和無奈。
Thumbnail
還記得在【引發大家不滿的「愛請假」同事,是誰的錯?】那篇文章中,提過的那位愛請假同事就是客服A同事。  就在昨天,更進一步惹毛大家。 其實在前一陣子,她就很常臨時早上打來請假或line客服同事說她要請假,原因永遠都是不舒服,但都沒有想過客服部門人手有沒有不夠,永遠都是那是你們的事,老娘就是要請的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被客人千錘百煉後,我已經放下對客人的執著,公告就是一個因緣,業障深的就是會看不見/懂。 成為優質客人守則四:覺得店家恣意妄為前先為自己修點福報。
Thumbnail
:創業難不難? :難 :所以才會很多人打退堂鼓! :每個人都當老闆,誰來服務我們啊?
Thumbnail
在職重服務中,不見得每個人一開始就準備好就業的狀態,而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準備好就業的狀態。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在倒數新的工作即將開始,有點緊張,怕被期望太高?怕被排擠?天性不喜歡在工作場所當風雲人物,希望躲在角落,但不小心露出鋒芒就會被眼紅。 近期接案終於軟硬兼施拿到一點點費用了,感覺自己好像有點廉價感?在業主最大的世界(還沒達到專業的水準,感覺很難被好好對待,特別對於那種
Thumbnail
讓「不做事」的人留任,等於在暗示「做事」的人該離職了
Thumbnail
「嘿,明天中午有空嗎?想找你聊聊」Line 不尋常地跳出老闆訊息,隱約透露著不祥。隔天鬧鐘一響,鈴聲異於平常,如警鈴一般。 中午。拉開椅子,與老闆面對面坐下。
Thumbnail
空服員的工作壓力不僅來自於勞力付出,還要應付乘客的種種需求。本文呈現了組員內心的掙扎和不易,對於業內外的壓力和家人的期望,有時感到無力和無奈。
Thumbnail
還記得在【引發大家不滿的「愛請假」同事,是誰的錯?】那篇文章中,提過的那位愛請假同事就是客服A同事。  就在昨天,更進一步惹毛大家。 其實在前一陣子,她就很常臨時早上打來請假或line客服同事說她要請假,原因永遠都是不舒服,但都沒有想過客服部門人手有沒有不夠,永遠都是那是你們的事,老娘就是要請的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被客人千錘百煉後,我已經放下對客人的執著,公告就是一個因緣,業障深的就是會看不見/懂。 成為優質客人守則四:覺得店家恣意妄為前先為自己修點福報。
Thumbnail
:創業難不難? :難 :所以才會很多人打退堂鼓! :每個人都當老闆,誰來服務我們啊?
Thumbnail
在職重服務中,不見得每個人一開始就準備好就業的狀態,而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準備好就業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