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畫專為以結構失衡Form 1中精細動作(Dexterity Worker)主要工作性質的人群設計,目的是透過針對上肢、肩胛與核心區域的功能性訓練,改善體態、增強穩定性,並協助修正長期久坐或單一動作模式帶來的肌肉失衡問題。以下各項動作皆採用“90-90中性背部”姿勢作為基本起始位置,確保動作在解剖學上達到最佳對位,並能有效促進肌群協同作用。
1. 反向臥推(Reverse Bench Press in 90-90 Neutral Back)

執行方式
- 仰臥於椅子或矮凳上,雙腿自然搭掛在其上。
- 雙臂放置在地面,與肩同高;彎曲手肘至90度,使手腕正對於手肘,雙手張開,掌心向前。
- 從此位置輕輕向下按壓,再放鬆,重複動作,過程中應避免聳肩。
- 此動作可促使肩胛骨向中間靠攏,進而改善上背部與中背部的肌肉協同及姿勢。
建議組數與次數
- 3 組,每組 15 次
- 若執行過程中感覺頸部參與過多,可稍微將手肘向身體兩側下移,以避免頸部肌肉過度負荷。
訓練目的
- 激活肩胛骨之間以及中上背部的肌群,有助於改善肩部後縮,進而達到更符合解剖學的正確體態。
2. 90-90中性背部雪天使(Snow Angels in 90-90 Neutral Back)

執行方式
- 仰臥於椅子或矮凳上,雙腿懸掛其上,雙臂放在身體兩側。
- 保持手指、手腕與手肘伸直,僅以小指側輕觸地面。
- 緩慢抬起雙臂沿地面向上移動,直至手肘達到肩高;於該位置時,將整個手臂向後旋轉,使拇指側觸地。
- 再以同樣的軌跡將雙臂向前帶過並越過頭頂,直至回到起始位置;動作需保持手肘始終伸直。
- 反向執行動作回到起始狀態,再重複進行。
建議組數與次數
- 3 組,每組 10 次
修正建議
- 若因手肘彎曲造成困難,可限制手部抬升的幅度,或在手肘保持伸直的情況下延續動作至手掌觸地。
訓練目的
- 此動作有助於激活上背部伸展肌群,並訓練肩胛骨與手臂之間的協同動作,強化上肢與中背的穩定性,同時帶動肩部整體活動。
3. 搭配繩帶的踝關節擺動(Ankle Rocking with Strap)

執行方式
- 仰臥,膝蓋彎曲,雙腳保持直指前方,確保腳、膝及臀呈一直線。
- 將一條非彈性帶或繩子繞於大腿上方(靠近膝部位置),並保持持續的輕微壓力。
- 於此姿勢下,同時抬起雙腳的腳跟,保持腳掌前部貼地,隨後再降低腳跟,抬起腳掌前部,反覆擺動。
建議組數與次數
- 3 組,每組 15 次
修正建議
- 無特殊修正,依個人體能狀態調整動作幅度即可。
訓練目的
- 模擬行走時足部的擺動動作,同時激活下肢穩定肌群及髖部肌群,強化下肢與髖關節協調性。
4. 上背旋轉(Upper Spinal Rotation)


執行方式
- 側臥呈胎兒姿勢,雙髖與膝蓋彎曲至90度,堆疊排列。
- 下側手臂伸直放於地面,與軀幹呈90度;上側手放置於下側手上。
- 緩慢將上側手沿著下側手向後旋轉,直至觸碰地面,過程中保持雙膝緊貼;動作中應隨呼吸放鬆,讓重力輕輕拉動上臂。
- 保持此動作一段時間後,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並換側重複。
建議持續時間
- 每側 1 至 2 分鐘
修正建議
- 若難以保持雙膝靠攏,可用下側手輔助固定雙膝。
訓練目的
- 改善脊柱獨立於髖部和骨盆的旋轉能力,同時伸展胸部及側腹肌群,有助於提升上背與下背的靈活性及協調性。
5. 貓牛式動作(Cat and Dog)

執行方式
- 四肢著地,雙手位於肩下、雙膝位於臀下,保持身體呈正方形,腳背平貼地面。
- 緩慢捲曲背部(貓式):收縮腹部,將背部向上拱起,頭部低垂,下巴靠向胸部。
- 隨後反向動作(牛式):放鬆腹部,讓背部向下塌陷,胸部向前,頭部仰起。
- 動作需連續流暢進行,呼吸配合:當頭部抬起時呼氣,當頭部低垂時吸氣。
- 執行過程中保持肘部固定,避免臀部或肩部過度擺動。
建議次數
- 15 次完整動作
修正建議
- 如有任何不適,可減少動作幅度以降低不適感。
訓練目的
- 此動作能改善整個脊柱在屈伸方向的活動性,並溫和拉伸脊柱屈肌與伸肌,有助於促進脊柱及核心的協調性和穩定性。
6. 仰臥單側髖屈肌(Isolated Hip Flexion Supine)

執行方式
- 仰臥,膝蓋彎曲,雙腳直指前方,確保腳、膝與臀在同一直線。
- 雙臂置於身體兩側,掌心向上。
- 分別抬起單側腳約4至6吋,確保抬起時腳仍保持與膝、臀對齊,並避免背部抬離地面;使用腹部力量穩定下背。
- 完成一側建議次數後,再換側交替進行。
建議組數與次數
- 3 組,每側各15 次
修正建議
- 若下背感到不適,可在下背下方放置捲起的毛巾作為支撐。
訓練目的
- 此動作主要用以強化髖屈肌與上大腿肌群,並提醒腹肌在步行等日常動作中的穩定作用,進而協助髖部與膝關節保持正確運動軌跡。
7. 側前臂拉伸(Side Forearm Stretch)

執行方式
- 身體側向牆面站立,將一手的掌心放置於與肩平高的牆面上,手指指向天花板。
- 身體與牆面保持垂直,並確保該側手臂保持伸直,形成90度角。
- 維持此姿勢約45秒至1分鐘,然後換側重複。
建議持續時間
- 每側45秒至1分鐘
修正建議
- 無特別修正建議,可依個人體能狀況調整持續時間。
訓練目的
- 此拉伸動作有助於延展從手指至腋下的肌肉與結締組織,改善肩部及手部姿態,減少因長時間操作細微動作造成的緊繃感。
8. 牆面肩胛推壓(Scapular Wall Presses)

執行方式
- 背靠牆站立,腳跟與牆面保持約2至4吋距離,臀部、肩膀及頭部緊貼牆面。
- 將雙臂伸直,背部打直貼於牆面,雙手背側接觸牆面,手的位置大約位於腰與肩膀之間的中點。
- 輕輕將手背向牆面推壓,然後放鬆回原位,重複此動作。
- 執行過程中需保持臀部、肩膀及頭部不離牆,並避免頸部用力參與。
建議組數與次數
- 3 組,每組 10 次
修正建議
- 若感覺肩膀或頸部不適,可適當將手臂下移至腰 部附近,以減輕負荷。
訓練目的
- 此動作主要目的是結合加強脊柱伸肌與肩胛骨內收肌群,透過牆面作為參考,幫助重塑正確的上背部姿勢,改善由於不良坐姿或操作習慣導致的肩部前傾及圓肩現象。
本計畫針對form1精巧工作者的特殊需求,設計了一系列動作以改善上肢、肩胛及核心區域的穩定性與功能。透過反向臥推、雪天使、脛骨帶擺動、上背旋轉、貓牛式、仰臥單側髖屈、側前臂拉伸以及牆面肩胛推壓等動作,旨在:
- 改善因長時間精細工作而導致的肩部、頸部及背部肌肉失衡;
- 強化肩胛區與核心肌群的協同穩定功能;
- 提升日常動作的效率與安全性。
各動作均提供了建議組數與次數、修正選項以及具體訓練目的,協助使用者根據個人體能與身體狀況進行適當調整。此訓練計畫不僅能幫助改善工作中常見的不良姿勢,亦有助於提升整體運動表現及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