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年前,我受邀一場短講,原因是原本的講師 COVID-19 確診,我成了天選之人。
接到電話的時刻,是週五晚上 19:30,我正在 Louisa 外帶一杯小農鮮乳特製 Flat White,對方說,他們需求的演講時間,是「隔週二的下午 3-4 點」,地點在蘆洲,一個非蘆洲人幾乎不會去的地方。而我那時工作的地點,在內湖,單趟車程約莫 45 分鐘,意味著,答應邀約,就要請半日特休。但,我不以為意。
隔週二,為了提前到場,反正都請了特休而且路徑不熟,我乾脆 1 點就從內湖出發那也是,我第一次把精心準備的「職場溝通」的題目,搬到台上。因為是一小時短講,我特地把 70 幾頁的 Deck,濃縮再濃縮。
客戶當天的會議行程臨時變動,而因為我提前到場,被要求提早上陣。
但,我不以為意。
現在想起來,那個下午,我的心態、心情跟狀態都很好,幾個進入「心流」的瞬間,自己清楚、明白。
我在舞台上與人群間自由穿梭;
講具體性感的故事與慘不忍睹的溝通失敗教訓;
引用數據與研究資料,讓聽眾全神貫注;
拿出最擅長的笑料與幽默,爆笑聲與掌聲不絕於耳;
我也不忘適時跟老闆、老闆娘、學員互動,讓他們更有參與感。
原本談妥的一個小時,講了 100 分鐘,台上台下依然欲罷不能,全場掌聲不斷,老闆娘說這是她「聽過最精彩的演講」。
你好奇我賺了多少?講師費維持原本談好的 6,000 元,並沒有增加。
但,我不以為意。
後來,怎麼了?
隔週的星期一,老闆親自聯繫我,希望我幫忙規劃一系列的「內部講師訓練」,總時數一口氣定下 12 個小時,鐘點費也提高 15%。
跟魔術一樣,將原本的 6,000 元,放大了 14 倍。
後來,怎麼了?
許多晚上,我跟這位「老闆」經常在 Line 上徹夜長談 - 經營哲學、公司願景、IPO 規劃、人員管理、頂尖服務與門市裝潢。
隔年,這次換老闆從蘆洲開車到內湖找我,開出了一紙 196 萬年薪的 Offer Letter。
跟幻術一樣,將原本的 6,000 元,放大了 327 倍。
196 萬年薪是多是少,每人自有判斷;但時隔多年想起來,起初僅僅是提供一小時的真摯演講,最後卻演變成將近 200 萬的「大場面」,真的十分有趣。
這件事送給我的啟發是:
▍目光放遠,關係拉長,你不必在第一次就計較太多
▍選題正確,明白客戶需求,你的價值,在於你能夠提供合作對象什麼價值
▍準備十分,你的底氣來自於備戰的時數
▍火力全開,上了場,你就是當天的王者,你要告訴自己,在那個片刻,你是在場最懂的那個人
說把好話,把話說好,表達帶來的正面影響力,超乎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