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盡柑來遇見你》因為是家人,所以最不設防?—從心理動力看我們對親人的語言暴力

Peter Hung-avatar-img
發佈於時事影視雜談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情境——對外人溫柔、周到,話語字字斟酌;但面對親人,卻常常脫口而出一句傷人的話,甚至沒想太多?《苦盡柑來遇見你》那句:「面對不是家人的人,我把講話當成寫情書;面對我該感激千百萬倍的人,我卻像在廢紙上塗鴉。」深深敲擊了我們的心。


這句話不只說中了金明,也說中了我們的日常。


【那些「廢紙上的塗鴉」:其實是潛意識在傾訴】

在心理動力理論中,我們常常提到潛意識的投射與原始情緒的轉移。面對外人時,我們啟動了自我(ego)的社會面具;但面對家人,這個面具可以放下,於是那些被壓抑、未處理的情緒,便像熔岩般從安全地帶噴發。


就像你提到米阿嬤——她只是因為沒有念書,面對世界的不確定感讓她多問了一句路名,卻常常遭到不耐煩的回應。這是一種情緒防衛機制,我們不自覺地把自己的焦躁、疲憊轉嫁到她身上——因為我們知道,她不會離開、會默默承受。


【被忽略的家庭語言暴力:那一句「妳又不知道」】

當阿嬤想煮大頭菜湯,卻被一句句「你不知道就不要亂煮」打斷時,她所承受的,其實不只是語言上的否定,更是一種存在價值的被貶低。


她明明是想參與、想貢獻,卻因為不符「家人預設的角色期待」,被否決。這也和心理動力中的原始母親形象破碎經驗有關——當我們在小時候學會壓抑自己、迎合他人,就可能在長大後對親近的人無法放心表達需求,因為害怕再次受傷。


【為什麼我們對家人發脾氣比對外人更容易?】

心理動力學家認為,家人是一面移情的鏡子。我們在他們身上看見自己不願面對的脆弱與不足。當我們自己感到焦躁、無能時,反而更容易對這面鏡子發火,好讓自己獲得短暫的心理釋放。


但這釋放並非真正的修復。


【「你辛苦了」這幾個字,勝過一百句傷人的氣話】


米阿嬤並沒有反駁,也沒有責怪,只是靜靜地說「不要煮啦,不好吃」。這句話背後,是一位長輩的自尊退場,一位母親的情感傷痕。


真正成熟的情感,不是在外人面前斟酌話語,而是在面對最親近的人時,依然保有溫柔與尊重。我們以為家人可以承受,但事實上,他們往往是最容易受傷的一群人,因為他們從未為自己築起防備。


【用心說話,是對親人最深的愛】

回想你家中是否也有這樣的片段——一個被打斷的問題,一道未被認可的菜,一次因不耐煩而冷淡的對話。那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間,對方卻可能記了很久。


《苦盡柑來遇見你》讓我們明白:愛不能是理所當然,也不能只是宣洩情緒的出口。

我們都可以提醒自己——因為是家人,更要好好說話。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給你心中想要好好說話的人,讓我們一起,把「說話」這件事,變成家庭裡最溫柔的習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尖上的遇見|PETER的打工筆記
132會員
340內容數
七年北漂寒窗,寄居木柵邊陲,牧養後山森林,也靜靜與自然為伍。深夜裡,我時常獨自漫跑於山徑,與星光與靜默對話。 學成之後,幸運踏上心理師之路,歸隱已七年。成為學生的玩伴、鄉間的旅人,在多元民情與人心間遊走,慢慢學會以平凡的眼睛看見不凡。 寫作,記住與每個生命交會時的激盪與激昂,也試著在字句之間與彼此產生漣漪,共振、相映。
2025/04/28
第一集的開頭,Jamie 衝動地打破社會規範——打架、挑釁、拒絕對話——但其實這些行為背後潛藏的,是他對「被看見」的強烈渴望。而這個「凝視」應該屬於誰?本該來自父親——這位在劇中幾近隱形卻影響深遠的角色。
2025/04/28
第一集的開頭,Jamie 衝動地打破社會規範——打架、挑釁、拒絕對話——但其實這些行為背後潛藏的,是他對「被看見」的強烈渴望。而這個「凝視」應該屬於誰?本該來自父親——這位在劇中幾近隱形卻影響深遠的角色。
2025/04/26
在《苦盡柑來遇見你》第13集中,金明即將披上嫁衣,準備展開她人生的新章節。劇情原先讓我們以為,這段故事中的「不對等的愛」,是來自金宣虎飾演的朴畫家,對金明深情但無法回應的傾心。 然而,劇情的真相逐漸揭露,最深刻、最讓人動容的不對等,是父母對子女那份毫不保留、卻從不要求回報的愛。
Thumbnail
2025/04/26
在《苦盡柑來遇見你》第13集中,金明即將披上嫁衣,準備展開她人生的新章節。劇情原先讓我們以為,這段故事中的「不對等的愛」,是來自金宣虎飾演的朴畫家,對金明深情但無法回應的傾心。 然而,劇情的真相逐漸揭露,最深刻、最讓人動容的不對等,是父母對子女那份毫不保留、卻從不要求回報的愛。
Thumbnail
2025/04/26
「我不是不想說話,只是不知道怎麼說,說了你們也不會懂。」 這句台詞在第一集的尾聲,像一記悶雷打在心頭。 Netflix 原創影集《混沌少年時》甫一播出就以其真實殘酷又細膩的青春描寫引起共鳴,第一集開場即讓觀眾陷入一個少年掙扎於家庭、學校與自我邊界的混亂狀態。
2025/04/26
「我不是不想說話,只是不知道怎麼說,說了你們也不會懂。」 這句台詞在第一集的尾聲,像一記悶雷打在心頭。 Netflix 原創影集《混沌少年時》甫一播出就以其真實殘酷又細膩的青春描寫引起共鳴,第一集開場即讓觀眾陷入一個少年掙扎於家庭、學校與自我邊界的混亂狀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透過各種案例探究為什麼他人言行會造成自身痛苦,解析其心理狀態,進而維繫健全的人際互動。 生活中最難熬的往往都是人際關係,正確洞察他人內心,就能提升所有人的生存能力。
Thumbnail
透過各種案例探究為什麼他人言行會造成自身痛苦,解析其心理狀態,進而維繫健全的人際互動。 生活中最難熬的往往都是人際關係,正確洞察他人內心,就能提升所有人的生存能力。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遇過這種人,當你心情不好時,他看起來感覺想安慰你,但是說出來的話聽起來就像是挖苦、嘲諷你,讓你心裡感覺更難受。讓你有種想要痛扁他,把他的嘴縫起來的想法。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遇過這種人,當你心情不好時,他看起來感覺想安慰你,但是說出來的話聽起來就像是挖苦、嘲諷你,讓你心裡感覺更難受。讓你有種想要痛扁他,把他的嘴縫起來的想法。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一書的內容,重點討論了語言暴力對創傷的影響,以及創傷導致的症狀。文章希望讀者能夠重新發展自我,進一步瞭解及處理過去的創傷。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一書的內容,重點討論了語言暴力對創傷的影響,以及創傷導致的症狀。文章希望讀者能夠重新發展自我,進一步瞭解及處理過去的創傷。
Thumbnail
討好別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委屈 關係中的愛恨衝突,總讓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傷痕累累,未化解的童年創傷,直到我們步入社會,進入婚姻殿堂,仍舊持續影響著我們。 戰、逃或僵住是重大壓力之下,常見的創傷反應,但其實「討好」他人,將別人的要求擺在第一順位,也是一種創傷,一種來自「內心的警訊」。
Thumbnail
討好別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委屈 關係中的愛恨衝突,總讓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傷痕累累,未化解的童年創傷,直到我們步入社會,進入婚姻殿堂,仍舊持續影響著我們。 戰、逃或僵住是重大壓力之下,常見的創傷反應,但其實「討好」他人,將別人的要求擺在第一順位,也是一種創傷,一種來自「內心的警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