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好痛苦,提不起勁...《早起習慣養成》六機制立即起床法、五大高效維持注意力訣竅,迎接美好早晨

早起好痛苦,提不起勁...《早起習慣養成》六機制立即起床法、五大高效維持注意力訣竅,迎接美好早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早起對許多人來說是件痛苦的事情,但對這本書作者來說是改變人生的關鍵要素。

作者塚本亮在高中時期功課不好,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會成功、學力測驗偏差值只有三十也考不上什麼好大學,就開始打架鬧事。某天打架太過火,遭到學校停課兩週在家禁足,讓他開始擔心:這樣下去我的人生要完蛋了!因此在禁足期間到書店買書來看,讓他成績直直上升,考上同志社大學,隨後也考進劍橋大學。會有這麼大的轉變,全是從早起開始做起。
本書以心理學為基礎,說明如何建立自動早起模式、早起觸發機制為何、聰明利用早晨時光,最後是如何建立高效的早起習慣

全書191頁,每篇內容明確表達重點,好閱讀與理解。

書內第一章:早晨是大腦第一天最清晰的時段

書內第一章:早晨是大腦第一天最清晰的時段

想利用下班時間做副業與學習但太累不想做、想早起時但又起不來,可以練習書內的習慣養成法,實際操作並實驗調整自己最舒適的早起學習法。

學習新東西如何牢記?

學生時期,老師在台上教的內容當下能快速理解,但隔幾天同個內容再次出現這題卻想不太起來,出社會也是如此,看到新的想說找時間做複習,結果越拖越久,也是忘的一乾二淨,想牢記學習新知識,最好馬上複習。依據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理論,人學習到的新知識,二十分鐘後會忘掉四二%,一天後會遺忘七四%。人一天不可能只學一件事情,我們大腦也不像電腦擁有存放記憶空間,須不停輸入輸出才會記得。但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扣掉工作和睡覺時間,真正能用的時間只剩二至三個小時,這短短時間雖然夠用,但大半精神都在工作上耗盡,要提起精神學習是難上加難...

六機制立即起床法

下班時間太勞累沒辦法在將精神放在想做的事情上,那就利用早晨時間吧!晨間時段是大家還在睡覺時間,也是最安靜的時刻,不會有過多的干擾,可以好好做自己的事,但許多人早起是靠意志力撐起並在心裡想著:我必須要早起!第一天也許容易達成,但可能只有三分鐘熱度,覺得早起好痛苦。因此早起關鍵就是讓自己發自內心渴望早起。但只光用想還不夠,還要有「儀式感」,作者提出六個早起機制,這些效果也已獲得許多科學研究實證,包含:

  1. 準備喜歡的飲料
    準備喜歡的飲品,營造晨間愉悅氣氛。
  2. 規劃早起行事曆
    不倚靠大腦,記錄每一天行為,成果看得到。
  3. 設計起床後的晨間儀式
    可以是打開窗戶,吸早晨空氣;可以是沖澡、準備飲品,或舒展筋骨,任何能讓大腦開機活動都可以。
  4. 睡前訂定明天的目標
    目標內容要讓自己打從心底覺得「好想嘗試」而不是「不得不做」。
  5. 嘗試新事物
    利用嘗試新事物湧現的新鮮感,讓你期待早起,抱著愉快的心情睜開眼。
  6. 睡前拉筋舒展
    做伸展有助於穩定情緒。睡前活動,就是早起準備的開始。

晨間儀式除了在家執行,作者推薦一個方法對我來說很有幫助,就是提前一小時出門。因為我到上班地點得花四十分鐘的時間,因此我會先思考哪些事情是必須先做,梳洗、準備早午餐與出門上班必須得先做,之後在到公司附近的便利商店執行閱讀和寫作,這樣讓我不在趕時間,也能有餘裕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

維持高強度注意力五訣竅

我們大腦最清晰黃金時段是起床的兩三小時,這段時間就算閱讀有點難度的書籍,也能很快理解。但有時看了書卻還是會立刻睡去該怎辦?作者提出五大訣竅,包含:

  1. 設定時間限制
    長時間集中精神重點不是不停做,而是盡可能將時間分段切割,避免注意力渙散。像跑全程馬拉松也不是一次跑完,而是拆多個短程區間,進行分配。
  2. 每天早上確認當日行程
    決定目標,在分割成小小目標,以一週為單位逐一排進。
  3. 提前決定好出門時間
    和上面提前一小時相同,提早出門,到達目的地先在附近做自己的事情。
  4. 適時改變環境
    在家充滿許多容易分散的東西,可以到咖啡廳或者圖書館自修室執行。
  5. 入夜後就好好休息
    平日與假日睡眠早起時間要規律,生產力能大幅提升。

第一個祕訣我很認同,剛開始充滿熱血想完成作品,會做到忘記時間,雖然結束的疲勞感到充實,但長期累積也產生了壓力,就像減肥不停做高強度運動、不休息,想說這樣瘦比較快,結果沒看到體重下降、身材也沒變化,反而還受了傷,變得本末倒置。因此將事情分段進行也是持續的關鍵因素

人不是鐵做的,適時做下改變吧

執行目標久了難免會有「剛開始充滿熱血,但慢慢提不起勁,覺得好累」、「昨天有早起,懶個幾天應該沒關係吧」的想法,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出現這樣的狀況就不在要勉強自己,改變環境、做簡單的工作,以及活用社群媒體,想辦法置身於能激勵自我的環境,重回當初。其中活用社群媒體搜尋關鍵字早起,就會出現各地有早起習慣的網友帳戶和照片,就像找志同道合朋友一樣,看到別人努力,自己也會想跟著一起。學會克服低潮期,一切習慣便能船到橋頭自然直

平日與假日作息需相同

不少人會用周末補眠,消除平日睡眠不足問題,但用周末補眠生理時鐘會更加大亂,生活作息不同,生理時鐘就必須花大把精力去適應節奏,反而是越補越糟。這部分我很有感,平日上班時間在11點前睡覺,但到了假日,就會來個報復性熬夜,禮拜一就會非常的累,假日與平日作息規律,才是消除睡眠不足的最根本問題。入夜後所有事情做完,就停止追劇滑手機,好好讓身體休息下吧!
市面上許多休息書籍提倡規律睡眠、午休睡眠的重要性,但我們往往是點頭如搗蒜、執行三分鐘熱度,這世上有太多的紛擾不停干擾著我們,唯有行動,才會有所習慣

沒記錄感覺,記錄才發現自己的時間都在別人身上?

在行事曆寫下與自己的約定篇章說道,扣掉睡覺時間,其他可利用時間有五o%以上都是由別人決定怎麼安排,或是必須配合別人使用,看到這句不禁發毛,人們說人生主導權是在自己身上但我們大多時間卻都是在別人身上,所以必須盡可能削減自己無法控制的時間,例如:想辦法減少加班時間。行事曆除了記錄安排預先工作、與別人有約,自己的專屬時間納入也很重要

一旦預留了時間要履行與自己的約定,就不要輕易放棄,請頑強地堅持到底。
這是為自己創造個人時間的最佳方式。

行動是自信重要來源

早起不只效率變好,也能帶來自信。作者說以前的他認為自己是個做什麼都無法成功的人,長期相信自己是這樣的人,不斷減損自信心。想擁有自信,必須不斷累積我能夠掌控自我的正向經驗。於是,他就開始培養早起習慣,讓自己不在被時間追著跑,或是過著瞎忙的日子。

無論養成哪種習慣,關鍵就在於動機與睡眠品質,書內最後也說道,一天下來在花個五分鐘時間回顧自己的一天。想睡好覺除了口頭講,記錄睡眠也能知道自己每天幾點上床睡覺來做調整;想維持身材,記錄飲食也能知道這週吃了哪些東西。

剛開始學新習慣會感到痛苦、手癢想滑手機,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也曾發生過,因此可以邊執行邊記錄狀態。人喜歡親眼證實事物,記錄每一天狀況在回頭看發覺自己已成長不少,成就感滿滿。

古人說:「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句源自於清.李文炤〈勤訓〉意思是一天之中最寶貴的時間是清晨,可見在古代早已知道早起的重要性,我認為早起不一定只建立在高生產力,若想每天擁有充沛的活力,早起也是能開啟你活力來源。

早起不能光靠想像,而是要行動。一天時間大多在工作上,利用早晨時光,擁有更多餘裕的時間,也能幫助你每天起床精神飽滿迎接每一天。

凡事都必須知識加上親身體驗,才有辦法「學會」
京瓷創辦人-稻盛和夫
avatar-img
閱讀閱書服
7會員
45內容數
閱讀閱書服,書服每一天。哈囉,我是史迪棋。 學生時期很不愛翻書,一看到書是「嚕踏嚕ㄘㄟˋ」。 離開學校的庇護,出社會後,才了解到有許多是學校所學不到。 無論是感情、心理以及時間管理都可從書內發掘新天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閱讀閱書服 的其他內容
《死線患者的自救書》提供一套克服拖延症的實用方法,核心概念是專注於一件事,並透過刪除法、時間管理技巧、睡前儀式及策略性休假等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及生活品質。
本書探討高效閱讀方法,並提供提升閱讀理解與記憶的技巧,包含主動閱讀、批判性思考、筆記技巧(列點式、心智圖)、不同書籍類型閱讀策略(論說性、虛構類、歷史類、科學類、哲學類),以及如何與作者「對話」等,最終目標在於幫助讀者從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學習,並將知識內化與應用。
《原子習慣》教你如何養成好習慣,並持續進步。文章重點在於透過「提示、渴望、回應、獎賞」四步驟習慣迴路,循序漸進地達成目標,並強調選擇適合自己的習慣比跟風重要,也以喜劇演員史提夫.馬丁的故事說明持續與進步的重要性,以及「難度恰到好處」的任務設定能維持動力。最後提醒讀者,養成習慣需要耐心,切勿操之過急。
《死線患者的自救書》提供一套克服拖延症的實用方法,核心概念是專注於一件事,並透過刪除法、時間管理技巧、睡前儀式及策略性休假等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及生活品質。
本書探討高效閱讀方法,並提供提升閱讀理解與記憶的技巧,包含主動閱讀、批判性思考、筆記技巧(列點式、心智圖)、不同書籍類型閱讀策略(論說性、虛構類、歷史類、科學類、哲學類),以及如何與作者「對話」等,最終目標在於幫助讀者從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學習,並將知識內化與應用。
《原子習慣》教你如何養成好習慣,並持續進步。文章重點在於透過「提示、渴望、回應、獎賞」四步驟習慣迴路,循序漸進地達成目標,並強調選擇適合自己的習慣比跟風重要,也以喜劇演員史提夫.馬丁的故事說明持續與進步的重要性,以及「難度恰到好處」的任務設定能維持動力。最後提醒讀者,養成習慣需要耐心,切勿操之過急。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商場江湖上,會計這門內功常被誤認為只有財務長、會計師那種老骨頭才需要修煉。但真相是不懂會計,就像拿著破銅爛鐵去闖天下,怎麼跟別人比劍?
在2022年的某個夜晚,我送走了陪伴我18年的貓咪 那一夜,他靜靜地離開了人世,當時我潰堤落淚,哭到無法站立 這份情感至今仍深藏心底,時而浮現 愛與陪伴的重量,讓人懂得珍惜當下,也讓人學會,帶著思念繼續前行
表達對已逝父親深沉的愛與感謝,以及未能及時表達的遺憾。
在商場江湖上,會計這門內功常被誤認為只有財務長、會計師那種老骨頭才需要修煉。但真相是不懂會計,就像拿著破銅爛鐵去闖天下,怎麼跟別人比劍?
在2022年的某個夜晚,我送走了陪伴我18年的貓咪 那一夜,他靜靜地離開了人世,當時我潰堤落淚,哭到無法站立 這份情感至今仍深藏心底,時而浮現 愛與陪伴的重量,讓人懂得珍惜當下,也讓人學會,帶著思念繼續前行
表達對已逝父親深沉的愛與感謝,以及未能及時表達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