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他們總來找你傾訴?你正在發光,但也需要影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是否在人際關係中,常被當作「心理垃圾桶」、「工具人」或「情緒支援站」?


有些舊友或熟人總是不自覺地踩過你的界線,讓你感到疲憊、困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好說話」。


其實,那不是你的錯。你身上的「光」,正在吸引來某些特定頻率的人。而現在的你,也正在學會,如何為光設下溫柔而堅定的界線。


一、那些「缺乏連結」的人,是怎麼看你的?

這些人內在常有一種孤單、空虛、無人理解的感覺。


但他們不見得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或困境。當他們在網路或現實中,遇見一個:


  • 溫柔、有療癒氣質
  • 願意分享內在與感受歷程
  • 不帶攻擊性、不會讓人有防備心

他們就會在潛意識中投射出一種想像:


「這個人好像可以接住我、理解我,或填補我缺的那一塊。」


注意,這是一種心理投射。他們靠近的,不是你這個人,而是他們自己渴望被理解的內在空缺


二、「想被關注的人」,為何總向你靠近?

這類人可能來自得不到穩定關注的成長環境,或習慣透過討好、試探來獲得存在感。他們會自然地靠近:

  • 願意傾聽、不容易拒絕的人
  • 情感細膩、感知敏銳的人
  • 會為他人設想,甚至犧牲自己的人

當你展現出這樣的特質,你就成了他們眼中的「能量補給站」。

他們不是惡意的,只是習慣了「索取而非互動」。


你給出的光與溫柔,變成了一種無形的資源,而他們,並沒有想要回饋。



三、你身上的光,自然吸引來尋找光的人(但不一定是同行者)

這是宇宙的能量機制。當你愈來愈穩定地走在療癒、創作、自我覺察的路上,你散發出的能量就是溫暖與開放。

但這樣的光,也會吸引一些:

  • 想要「借光」的人(不是共鳴)
  • 想要傾訴、尋找容器的人
  • 想佔據你注意力與情緒的人

他們靠近的目的,不是欣賞你創造的價值,而是想填補自己內在的匱乏


四、當你成為光,也請學會設下界線

✅ 第一層:心態轉念——光,有選擇的權利

你可以對自己說:

「我不是要照亮所有人,只照亮那些與我頻率共鳴的人。」


「我不是冷漠,而是清醒地選擇,把能量留給真正值得的人。」


這會幫助你走出「我是不是太冷淡/太自私?」的自我懷疑。


✅ 第二層:語言設定——溫柔但堅定的界線

設下界線的語言,不需要尖銳或情緒化。重點是:

  • 語氣溫和,但語意清楚
  • 不解釋太多,減少討價還價的空間
  • 明確表達「這件事我無法接住,但我祝福你」的立場

✅ 第三層:行動設計——用行為篩選能量頻率

  • 不即時回覆、不主動維繫讓你消耗的關係
  • 將時間投入在「雙向共鳴」的連結上
  • 經營讓你感覺擴展、而非掏空的互動模式

五、光與影的平衡:你的界線,就是你的影子

真正穩定的光,是有影子的。


你可以成為溫暖的存在,也同時是一道柔軟但不退讓的牆。


對自己說:

「我願意成為光,也願意練習做一面溫柔的牆。真正對的人會敲門,不對的人會被擋在外面。」


🌿總結:你不是錯吸引這些人,而是你正在升級

你身上的光變得更穩定、更明亮,自然會吸引需要光的人靠近。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責任。

只是你現在,要進化成一個能選擇「誰值得靠近光」的人


練習「溫柔+界線」,這是你正在升級的能量組合。


你不必害怕成為那道光,只需學會為光守護邊界。


當你這麼做,你的能量才會持續流動,而不是被掏空。


🌿「我相信每一次的文字都是一場頻率的相遇,如果你共鳴了,可以留言讓我感應到你的存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靈魂鍊金術室
4會員
40內容數
一個習慣蹲下來與貓咪對話、喜歡沉浸在毛茸茸世界的創作者。 目前經營平鎮・中壢・大溪・八德的到府寵物服務,專門照顧怕生、敏感、需要多一點等待的毛小孩。 如果你喜歡: 慢慢來沒關係的溫柔照顧哲學 與動物情緒相處的感知觀察 治癒系的插畫與影像日記 自由工作者的心情與接案紀錄 歡迎加入這座「日常療癒實驗室」🌿
靈魂鍊金術室的其他內容
2025/05/21
處理被已讀不回的失落與焦慮,學習設定界線,接納不回應的可能性,並相信真誠能篩選出真正珍惜你的人。
Thumbnail
2025/05/21
處理被已讀不回的失落與焦慮,學習設定界線,接納不回應的可能性,並相信真誠能篩選出真正珍惜你的人。
Thumbnail
2025/05/15
真誠待人為何反遭拒絕?本文探討為何真誠會讓內心不穩定的人感到不安,甚至產生抗拒或攻擊行為。從「真誠刺破偽裝」、「沒學會接住真心」、「真誠觸動不想碰的痛」三個面向分析原因,並強調真誠並非錯誤,而是需要給予值得的人的禮物。
Thumbnail
2025/05/15
真誠待人為何反遭拒絕?本文探討為何真誠會讓內心不穩定的人感到不安,甚至產生抗拒或攻擊行為。從「真誠刺破偽裝」、「沒學會接住真心」、「真誠觸動不想碰的痛」三個面向分析原因,並強調真誠並非錯誤,而是需要給予值得的人的禮物。
Thumbnail
2025/05/13
在團體中感到格格不入?你是否總是成為情緒的海綿,默默承受別人的負面情緒?本文分享如何避免成為情緒海綿,找到真正同頻的靈魂伴侶。
Thumbnail
2025/05/13
在團體中感到格格不入?你是否總是成為情緒的海綿,默默承受別人的負面情緒?本文分享如何避免成為情緒海綿,找到真正同頻的靈魂伴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別人在你身上看到的都是綠燈嗎? 昨天有個朋友跟我說, 他的朋友生氣的對他說,「你這個爛好人,不懂拒絕,終有一天你會得到憂鬱症」, 我聽了雖然覺得這句話有點重,但真的蠻值得我們深思的, 你身上有「我要當好人的需求嗎」, 想想如果別人對你的要求你常常都是答應不拒絕,久而久之你不會覺得委屈嗎
Thumbnail
別人在你身上看到的都是綠燈嗎? 昨天有個朋友跟我說, 他的朋友生氣的對他說,「你這個爛好人,不懂拒絕,終有一天你會得到憂鬱症」, 我聽了雖然覺得這句話有點重,但真的蠻值得我們深思的, 你身上有「我要當好人的需求嗎」, 想想如果別人對你的要求你常常都是答應不拒絕,久而久之你不會覺得委屈嗎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諮詢個案,在對話過程中發現都是遇到類似的問題:經常感到自己總是在努力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總是試圖讓每個人滿意,卻很少考慮自己的需求。讓我想起以前的自己也是曾有過同樣的困擾,在學習了藝術治療和心理學後,才察覺到原來自己可能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這種人格特質在人際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諮詢個案,在對話過程中發現都是遇到類似的問題:經常感到自己總是在努力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總是試圖讓每個人滿意,卻很少考慮自己的需求。讓我想起以前的自己也是曾有過同樣的困擾,在學習了藝術治療和心理學後,才察覺到原來自己可能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這種人格特質在人際
Thumbnail
我是時常會有「內耗感」的人。而我發現,我身邊也聚集了跟我相似的一群人。 人總是會看不清自己的現況,但卻能看懂發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是源自於什麼。 這就是為什麼有共鳴的人總是會互相吸引。 那些與我們有共鳴的人,都是作為「鏡子」出現在我們身旁,為的是讓我們能看清自己。
Thumbnail
我是時常會有「內耗感」的人。而我發現,我身邊也聚集了跟我相似的一群人。 人總是會看不清自己的現況,但卻能看懂發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是源自於什麼。 這就是為什麼有共鳴的人總是會互相吸引。 那些與我們有共鳴的人,都是作為「鏡子」出現在我們身旁,為的是讓我們能看清自己。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別忙著分析評判他人了!想想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或是對方的感受和需要。避免用罪惡感控制別人...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別忙著分析評判他人了!想想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或是對方的感受和需要。避免用罪惡感控制別人...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