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人際關係中,常被當作「心理垃圾桶」、「工具人」或「情緒支援站」?
有些舊友或熟人總是不自覺地踩過你的界線,讓你感到疲憊、困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好說話」。
其實,那不是你的錯。你身上的「光」,正在吸引來某些特定頻率的人。而現在的你,也正在學會,如何為光設下溫柔而堅定的界線。
一、那些「缺乏連結」的人,是怎麼看你的?
這些人內在常有一種孤單、空虛、無人理解的感覺。
但他們不見得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或困境。當他們在網路或現實中,遇見一個:
- 溫柔、有療癒氣質
- 願意分享內在與感受歷程
- 不帶攻擊性、不會讓人有防備心
他們就會在潛意識中投射出一種想像:
「這個人好像可以接住我、理解我,或填補我缺的那一塊。」
注意,這是一種心理投射。他們靠近的,不是你這個人,而是他們自己渴望被理解的內在空缺。
二、「想被關注的人」,為何總向你靠近?
這類人可能來自得不到穩定關注的成長環境,或習慣透過討好、試探來獲得存在感。他們會自然地靠近:
- 願意傾聽、不容易拒絕的人
- 情感細膩、感知敏銳的人
- 會為他人設想,甚至犧牲自己的人
當你展現出這樣的特質,你就成了他們眼中的「能量補給站」。
他們不是惡意的,只是習慣了「索取而非互動」。
你給出的光與溫柔,變成了一種無形的資源,而他們,並沒有想要回饋。
三、你身上的光,自然吸引來尋找光的人(但不一定是同行者)
這是宇宙的能量機制。當你愈來愈穩定地走在療癒、創作、自我覺察的路上,你散發出的能量就是溫暖與開放。
但這樣的光,也會吸引一些:
- 想要「借光」的人(不是共鳴)
- 想要傾訴、尋找容器的人
- 想佔據你注意力與情緒的人
他們靠近的目的,不是欣賞你創造的價值,而是想填補自己內在的匱乏。
四、當你成為光,也請學會設下界線
✅ 第一層:心態轉念——光,有選擇的權利
你可以對自己說:
「我不是要照亮所有人,只照亮那些與我頻率共鳴的人。」
「我不是冷漠,而是清醒地選擇,把能量留給真正值得的人。」
這會幫助你走出「我是不是太冷淡/太自私?」的自我懷疑。
✅ 第二層:語言設定——溫柔但堅定的界線
設下界線的語言,不需要尖銳或情緒化。重點是:
- 語氣溫和,但語意清楚
- 不解釋太多,減少討價還價的空間
- 明確表達「這件事我無法接住,但我祝福你」的立場
✅ 第三層:行動設計——用行為篩選能量頻率
- 不即時回覆、不主動維繫讓你消耗的關係
- 將時間投入在「雙向共鳴」的連結上
- 經營讓你感覺擴展、而非掏空的互動模式
五、光與影的平衡:你的界線,就是你的影子
真正穩定的光,是有影子的。
你可以成為溫暖的存在,也同時是一道柔軟但不退讓的牆。
對自己說:
「我願意成為光,也願意練習做一面溫柔的牆。真正對的人會敲門,不對的人會被擋在外面。」
🌿總結:你不是錯吸引這些人,而是你正在升級
你身上的光變得更穩定、更明亮,自然會吸引需要光的人靠近。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責任。
只是你現在,要進化成一個能選擇「誰值得靠近光」的人。
練習「溫柔+界線」,這是你正在升級的能量組合。
你不必害怕成為那道光,只需學會為光守護邊界。
當你這麼做,你的能量才會持續流動,而不是被掏空。
🌿「我相信每一次的文字都是一場頻率的相遇,如果你共鳴了,可以留言讓我感應到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