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行為心理解密】07:「轉化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新聞故事:

父母離異後,小莉搬到祖父母家中,一向文靜乖巧的她突然變得很奇怪,整天動來動去,就像在跳舞,且不管怎麼制止,她就是不願停下來,也不願與阿公阿媽講話。小莉在學校也是扭來扭去,無法好好上課,經常被老師處罰,成績退步。小莉從一個乖巧用功的好學生,突然變成老師眼中的「搗蛋鬼」,狀況持續了快一年,後來祖父母帶她去看身心科,被醫師診斷為「轉化症」。

身體失去原本功能,這類異常是一種停不下來的失控,而在行為的背後藏著什麼樣的心理秘密呢?讓我們來聽聽心理師是怎麼解密的。

—-----

大家好,我是林仁廷心理師

任何一個行為都不是徒勞的,一個人的所做所為必然與他的心理、動機及情緒有關。今天要談的是「轉化症」,這是什麼樣的症狀,又有什麼樣的心理秘密呢?

#行為症狀

轉化症的名詞是什麼意思呢?指的是心理議題無力解決,卻轉化到身體症狀來了。當事人的身體會突然喪失某部分的功能,但經過詳細檢查,在生理上卻找不出任何問題。例如有人一早起來發現自己沒辦法走路、手沒力氣無法拿起物品、眼睛突然看不見任何東西等等。這些不是永久損傷,過一陣子就會逐漸恢復。

一般臨床上見到的症狀表現大致分為三類:

以「感官」為主的異常:如肢體感覺麻木、突然失明、失聰。

以「運動」為主的異常:如無法行走、站立。

以「癲癇發作」為主的表現:肢體抽搐、動來動去,類似癲癇發作的情況。案例裡小莉即屬此類。

轉化症的另一項特徵是患者對所發生的身體不適並不會特別注意,好像這些異常不是發生在他身上似的,視而不見。

#好發族群

目前確切成因不明,主要是情緒壓力,或曾有身體或性方面的虐待。轉化症女性發生率常高於男性二到五倍,也經常合併出現焦慮、憂鬱,甚至思覺失調等精神疾病。

#行為背後都是有心理意義和功能的:

在過去西方醫學,轉化症是屬於「歇斯底里」(hysteria)疾患中的一種,其形成的原因多半來自突然間的創傷或外在的、未解決的衝突事件,讓人心裡累積強烈痛苦卻又無從宣洩,為了消除這些能量大的焦慮和壓力,當心理無能處理時便會轉化成身體上的症狀,以行為表現舒緩被壓抑在潛意識的痛苦。

這些症狀不是患者故意裝出來的,如果他們說看不見,真的就是看不見;如果他們說手沒力,就是真的一點力氣也沒有。在那個當下,是真實存在的失能和困難。轉化是潛意識中的活動,患者本身也無法察覺他身體症狀和壓力的關聯,這種不知道、莫名其妙的狀態,因為不被意識發現、不被承認,本人就不會知道過得有多痛苦,以為只是身體出狀況。可是身體突然其來的症狀卻會嚇到旁人,像是肢體抽搐和吼叫,旁人就會說他「歇斯底里」,以為他發瘋、中邪了。

轉化症,藉由短暫的官能喪失或行為異常來調節壓力的累積,讓身體不致過度累積情緒能量而受傷。此外也藉由異常的舉止行為,來博取身邊人的關心或懲罰傷害自己的人,使對方感到歉疚,潛意識使身體症狀成為一種操縱或索求的非語言溝通方式。

不過在小莉的故事裡,兒童身上,我們該解釋這是「一種求助」,孩子都希望得到大人肯定,是不會故意作亂的。

#新聞故事後續

小莉看診後,醫師認為「從小莉的症狀來看,應該是屬於轉化症中的『舞蹈症』,所以她會從原本安靜的樣子,突然間變得喜歡動來動去,像是不由自主置身跳舞情境中的人。」

醫師說「由於小莉年紀還小,心思也相當單純,所以轉化症發病的前因後果也容易掌握,早發現就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健康。」原來,是小莉不願觸及、也不願梳理父母親對她的種種傷害,加上她性格文靜、痛苦無處傾訴,在父母離異無人依靠的情況下,便透過肢體不斷扭動來平衡壓力,這個失常是孩子向外界求救的訊號,幾次談話後,小莉的內心被醫師理解了,願意吐露更多心事,轉化症也會跟著減輕。

尋到病灶後,醫師透過一次次心理會談來提醒小莉,母親離家的既定事實「錯不在妳」,不需背負不必要的壓力與責任,讓她慢慢接受自己,專注在眼前願意關心她的人,發揮自己長處。此外也透過藝術治療,用繪畫表達小莉的內心、釋放負面情緒;透過心理諮商,讓小莉更了解自己,學習處理壓力的正面態度,減少無助和憂慮。

#改善的方向

轉化症的治療並不容易,首要需建立患者對疾病的病識感。從建立關係開始,別急著否定或譴責他的身體行為,被接納後患者才有意願也看看自己,從潛意識面到意識面,將原因串連起來,當患者面對壓力的能力增加了,轉化症狀才會自然消退,不再需要這些戲劇性的表現來告訴外界「他們還陷於無法消化的痛苦之中」。

建立病識感後,在心理治療部分,過去方式有:催眠、夢的解析,如今則多採用藝術治療、心理諮商、認知行為治療和行為放鬆訓練等。

家人的支持態度也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若能理解患者的困難,知道他不是裝病,就不會強化他的行為,並促使他學習用較成熟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小結:心病還需心藥醫

通常在生理檢查一切正常的情況下,身體功能是不可能突然喪失的,失功能是短暫的而已,因此若身邊親友出現類似情形,不妨先回想他們是否曾受過重大刺激。先帶他們尋求精神科的診斷,家屬則擔任鼓勵與支持的角色,讓當事人專心面對自己。

正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都別被千變萬化的行為症狀迷惑了,如果你發現自己也有不能理解的行為、症狀,那就從此表現回推自己生命是否也有匱乏和未解決的傷口,趁這個機會學習面對、接受現實,就能讓人生更完整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36會員
255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2025/01/18
擁抱「內在小孩」,在孤寂中以學習與成長為導向, 自我救贖,重新尋回自信與熱情, 實現內在渴望並發光發熱。
Thumbnail
2025/01/18
擁抱「內在小孩」,在孤寂中以學習與成長為導向, 自我救贖,重新尋回自信與熱情, 實現內在渴望並發光發熱。
Thumbnail
2024/12/04
個案說:我敏感他人情緒,他需要幫助我都會積極幫忙,只要他感到開心,我也會快樂,我不求回報。如果有他因此真的回報了,我會感激感動不己,覺得他怎麼這麼好。我該不會是討好型人格吧?
Thumbnail
2024/12/04
個案說:我敏感他人情緒,他需要幫助我都會積極幫忙,只要他感到開心,我也會快樂,我不求回報。如果有他因此真的回報了,我會感激感動不己,覺得他怎麼這麼好。我該不會是討好型人格吧?
Thumbnail
2024/09/26
故事裡的史顧己花了大半輩子囤積財產,晚年也緊守它們,是個標準的守財奴。為了錢他斤斤計較、拒絕關係,結果就像孤單老人一樣,時間怎麼虛度的都不知道。聖誕夜裡三位幽靈對他提問人生的意義,他是否能從這些回應把握自己的生命呢? 我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一生是什麼的呢,讓我們來聽聽心理師對童話的分析。
Thumbnail
2024/09/26
故事裡的史顧己花了大半輩子囤積財產,晚年也緊守它們,是個標準的守財奴。為了錢他斤斤計較、拒絕關係,結果就像孤單老人一樣,時間怎麼虛度的都不知道。聖誕夜裡三位幽靈對他提問人生的意義,他是否能從這些回應把握自己的生命呢? 我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一生是什麼的呢,讓我們來聽聽心理師對童話的分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作者吳蕙名女士,單親撫養同時有妥瑞、注意力缺失、強迫症及疑似亞斯伯格症的兒子。當兒子進入青春期,各種火爆脾氣襲來,警察三天兩頭登門關切,甚至通報社會局。到了這時,作者才開始苦苦尋求各種能幫助孩子的療法。
Thumbnail
作者吳蕙名女士,單親撫養同時有妥瑞、注意力缺失、強迫症及疑似亞斯伯格症的兒子。當兒子進入青春期,各種火爆脾氣襲來,警察三天兩頭登門關切,甚至通報社會局。到了這時,作者才開始苦苦尋求各種能幫助孩子的療法。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我們愛你,包括所有凌亂不堪、美麗的部分。」——《腦筋急轉彎2》 簡介 接續上集的故事,萊莉年滿13歲,正式從兒童成為青少年。她在學校交到知心好友,也成為曲棍球校隊中的主力,更獲得高中校隊教練的賞識,邀請她跟朋友參加訓練營。殊不知,當她開心踏上旅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青春期風暴使一切偏離軌道…
Thumbnail
「我們愛你,包括所有凌亂不堪、美麗的部分。」——《腦筋急轉彎2》 簡介 接續上集的故事,萊莉年滿13歲,正式從兒童成為青少年。她在學校交到知心好友,也成為曲棍球校隊中的主力,更獲得高中校隊教練的賞識,邀請她跟朋友參加訓練營。殊不知,當她開心踏上旅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青春期風暴使一切偏離軌道…
Thumbnail
故事講述小依是個小學三年級的女孩,但因為數學障礙對數字及計算有困難。文中描述小依在學習過程中的挑戰、反應與挫折感等情況。同時提出數學障礙的問題以及對應的教學挑戰。文章涵蓋了小依面對困難的過程和堅持完成作業的故事...
Thumbnail
故事講述小依是個小學三年級的女孩,但因為數學障礙對數字及計算有困難。文中描述小依在學習過程中的挑戰、反應與挫折感等情況。同時提出數學障礙的問題以及對應的教學挑戰。文章涵蓋了小依面對困難的過程和堅持完成作業的故事...
Thumbnail
  以下是一位師姐來信分享故事,來文照登:    在此概述自己本身感應,跟大家分享。小兒子從三年級開始在校情緒突然大失控,對於師長說的話完全不聽,只要一不高興就大吼大叫,使整班都不能上課,最後我就辭去工作,跟校陪讀,在他情緒上來時,我就安撫他,才不至於影響其他同學.......
Thumbnail
  以下是一位師姐來信分享故事,來文照登:    在此概述自己本身感應,跟大家分享。小兒子從三年級開始在校情緒突然大失控,對於師長說的話完全不聽,只要一不高興就大吼大叫,使整班都不能上課,最後我就辭去工作,跟校陪讀,在他情緒上來時,我就安撫他,才不至於影響其他同學.......
Thumbnail
現在的人都有病。 不知怎麼的,因為大家用心交陪的習慣變了,現在都用滑手機交陪,所以沒什麼交集,所以沒什麼情感,就像機器人般的生活著,毫無感情,甚至可以是冷血。 小朋友,哭鬧,正常,大人都會發瘋了,憑什麼小孩不能耍脾氣? 於是,你動了殺機。 這種事層出不窮,一個看起來正常的人,居然可以
Thumbnail
現在的人都有病。 不知怎麼的,因為大家用心交陪的習慣變了,現在都用滑手機交陪,所以沒什麼交集,所以沒什麼情感,就像機器人般的生活著,毫無感情,甚至可以是冷血。 小朋友,哭鬧,正常,大人都會發瘋了,憑什麼小孩不能耍脾氣? 於是,你動了殺機。 這種事層出不窮,一個看起來正常的人,居然可以
Thumbnail
在那些事發的情緒當下,我的確是只想到以自己的立場出發,去定義別人。 也因此,引發了自己更多的焦躁與擔憂,更多的是不必要的負能量。 如果我能記得,單純用孩子的眼睛去看這整個世界的運作, 也許每一個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沒有任何多餘的意義, 只有當下孩子們之間的笑臉和哭臉才是真的,但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
Thumbnail
在那些事發的情緒當下,我的確是只想到以自己的立場出發,去定義別人。 也因此,引發了自己更多的焦躁與擔憂,更多的是不必要的負能量。 如果我能記得,單純用孩子的眼睛去看這整個世界的運作, 也許每一個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沒有任何多餘的意義, 只有當下孩子們之間的笑臉和哭臉才是真的,但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