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每一位正在職場奮鬥的你
當你在職場中面臨巨大壓力,感覺每天都在與業績目標搏鬥時,你是否曾經問過自己:「我還能找回工作的快樂嗎?」當你已經達到某種成就,卻發現內心依然空虛時,你是否想過:「成功之後,快樂在哪裡?」如果你正面臨這樣的困惑,我強烈推薦你閱讀哈佛大學前教授、正向心理學專家Tal Ben-Shahar(塔爾・班夏哈)的著作Happier, No Matter What: Cultivating Hope, Resilience, and Purpose in Hard Times《更快樂的選擇:在困難時期培養希望、韌性和目標》。

📈為什麼職場工作者需要這本書?
現代職場充滿挑戰:無止境的截止日期、激烈的競爭、經濟不確定性,以及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掙扎。許多人誤以為只要達到下一個目標—升職、加薪、買房—就會快樂,但現實往往並非如此。班夏哈教授在書中指出,真正的幸福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他提出的SPIRE模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實用的框架,幫助我們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培養內在的快樂與韌性。
🛑SPIRE模型:五個幸福維度的實踐指南
✅S - 精神上的幸福(Spiritual Wellbeing):尋找工作的意義
精神幸福涉及培養生活的意義、目標,以及與超越自我事物的連結。這不一定需要宗教信仰,而是要找到你工作背後的深層價值。
🎯我的實踐經驗: 在補教界服務三十年,我深刻體會到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財富自由。每當我看到學生因為我的英文教學而突破學習瓶頸,我就感受到「傳道、授業、解惑」的深層意義。這種「渡人亦渡己」的體驗,讓我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達到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self-actualization(自我實現)境界。
🙆給職場工作者的建議: 重新審視你的工作價值。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可以思考:你的工作如何為他人創造價值?如何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即使是看似平凡的工作,也可能蘊含著深刻的意義。
✅P - 身體上的幸福(Physical Wellbeing):建立情緒韌性的基石
身體健康是所有其他幸福形式的基礎。定期運動、充足睡眠和有效的壓力管理,不僅關乎健康,更是情緒韌性的根本。
🎯我的實踐經驗: 每當工作壓力或外在環境變化讓我感到焦慮時,我會更堅定地維持每週上健身房運動三次的習慣。在六公里慢跑的過程中,我常能釐清煩惱的根源,並以更理智冷靜的態度處理棘手問題。運動不僅強化我的身體,更成為我情緒管理的有效工具。
🙆給職場工作者的建議: 將運動視為提升工作表現的投資,而非時間的浪費。即使是每天15分鐘的快走,也能顯著改善你的心情和專注力。記住,照顧好身體就是延長你的職業生涯。
✅I - 智力上的幸福(Intellectual Wellbeing):保持學習的熱忱
智力幸福涉及持續學習、保持好奇心、解決問題,以及透過新知識和技能的獲得來刺激心智成長。
🎯我的實踐經驗: 我堅持每日閱讀歐美雜誌和時事新聞,不僅保持英文專業水準,更嘗試融合東西方文化觀點,培養獨特的見解。每次出國旅遊前,我都會深入研讀目的地的歷史文化背景,讓自己成為有深度的文化探索者,而非匆忙的觀光客。
🙆給職場工作者的建議: 在快速變化的職場環境中,持續學習不是選擇,而是必需。設定每日的學習小目標,無論是新的軟體技能、行業趨勢,或是完全不同領域的知識。這種智力刺激會為你的工作帶來新的視角和創意。
✅R - 關係上的幸福(Relational Wellbeing):建立真正的人際連結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對抗壓力、維持快樂不可或缺的要素。透過同理心、互助與真誠的交流,我們能建立有意義的職場和個人關係。
🎯我的實踐經驗: 進入中年後,我選擇將社交重心轉向真正有意義的關係。我避開了許多不必要的應酬,而是專注於與認識超過三十年的摯友定期聚餐、分享讀書心得。這些深度的情感連結帶給我更多快樂和滿足感。
🙆給職場工作者的建議: 區分「人脈建立」與「關係培養」。前者可能有助於職業發展,但後者才是真正幸福的源泉。投資時間在少數幾個真誠的職場友誼上,學會傾聽、表達關懷,建立互相支持的關係網。
✅E - 情緒上的幸福(Emotional Wellbeing):學會與情緒共處
情緒幸福不是要壓抑負面情緒,而是學會接納和處理怒哀樂貪嗔癡等負面情緒,培養情緒復原力和內在力量。
🎯我的實踐經驗: 我發現睡前進行十分鐘的正念冥想,或是回想當天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是恢復正面情緒最有效的方法。老子《道德經》中「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智慧也幫助我以長遠眼光看待職場中的起伏,不再對短暫的挫折錙銖必較。
🙆給職場工作者的建議: 建立情緒管理的日常練習。這可能是寫感恩日記、冥想打坐、深呼吸,或是與信任的人分享感受。學會辨識自己的情緒觸發點,發展健康的應對策略。記住,承認脆弱不是弱點,而是成長的開始。
🛑整合實踐:讓SPIRE成為你的生活方式
SPIRE模型最大的特色在於這五個面向相互支撐、彼此影響。當你在一個領域有所突破時,其他領域也會隨之改善。作為職場工作者,你不需要完美地實踐每個面向,而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開始時,你可以選擇一個最吸引你或最需要改善的面向作為起點。比如,如果你經常感到身心俱疲,可以從身體幸福開始,建立運動習慣。如果你覺得工作缺乏意義,可以先從精神幸福著手,重新思考你的職業價值。
🛑寫在最後:黑暗中的一線光
如果你現在正深陷職場困境,感覺成功遙不可及,或者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工作的快樂,請記住:幸福不是一個你需要到達的地方,而是一種你可以學會的技能。正如班夏哈教授所說,快樂不是終點,而是旅程。現在就開始你的SPIRE實踐之旅吧,在黑暗中為自己點亮一盞明燈,照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