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災難預言」造成恐懼,陪孩子從小練習媒體識讀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別讓「災難預言」造成恐懼,陪孩子從小練習媒體識讀〉2025-07-04

 

  幾個小時後,就是這陣子許多人謠傳日本會發生大災難的時間了。我自己是不太喜歡這種災難預言的東西,除了覺得無須理會這類沒有實質證據的說法之外,也覺得如果有些人因此感到恐慌,是件很不好的事情。所以雖然一兩年前就聽過這種說法,也完全不會想把它當一回事。

 

  前幾天在帶活動的時候,其中一個參加的小孩說到這個預言,他的語氣比較當真,想要知道其他人對這件事的看法。雖然他並沒有流露出特別擔憂的樣子,但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預言中的事件發生在日本而不是台灣。可以想像,如果他生在日本,以相同的相信程度,今晚說不定會擔心到睡不著覺。

 

  這個孩子平常就比較喜歡在網路上看一些都市傳說、鬼故事之類的內容,對這些神秘題材既害怕又感興趣。活動期間經過廢棄醫院時他也說自己在網路上看過跟這間醫院有關的影片,知道有條路可以進去,想要進去看看。(結果那條路被堵起來了,應該是真的有人闖進去探險過)

 

  這種包含了不安與期待的刺激感,使得這類神秘、超自然內容成為網路上相當受歡迎的主題。從孩童、青少年到成人,許多人都為這類故事著迷,也催生出了更多講述這類主題的YouTuer和短影音製作者。

  

當神秘主題混淆了真實

   當然,這類神秘的主題從古至今都很受歡迎,從《西遊記》、《封神榜》到《哈利波特》、漫威電影,它們的流行都說明了這些不可思議的、超越於常人的力量能乘載人類無窮的創意與好奇。

 

  然而,與這些作品不同的是,這類「都市傳說」、「災難預言」非但沒有清楚地告知受眾它們只是故事,還會用更多似是而非、先射箭後畫靶的「證據」,讓人們對號入座,相信這些事情真正發生在這個世界上。

 

  對於孩童或較為迷信的人來說,當這些資訊大量出現在網路上時,他們很難一一判斷真偽。其中,這種可能引發恐慌的災難預言尤其危險,長期暴露於這種資訊底下,就好像處於一種時刻有風雨的糟糕氣候,如果被惡意人士瞄準,就有可能進一步受到操控、傷害。

 

  譬如一些詐騙集團或偽宗教組織,就可能利用這類災難預言或末日恐慌心理詐取錢財,或要求受害者做其他對自身有危害的行為。這可能不是那些製作災難預言影片的人原來的目的,但他們確實為那些惡意分子創造了更好的環境,篩選出容易被欺騙的人群。

  

資訊時代更要能夠辨別真偽:和孩子一起練習媒體識讀

   我認為,無論是平台還是創作者,他們應該要對這類可能造成危害的內容做出相應處理。就像廣告內容需要標註,這類建築在真實世界觀的都市傳說,也應該明確標示,讓過於輕信的閱聽人也能很快意識到這些故事的虛構性。

 

  就像有些平台會在關於選舉、疫情或氣候問題的資訊下加上警語或查核聯結,這種災難預言,或許也可以適用相關的措施。除了增加透明度外,也讓受眾可以更方便地觸及到能抵銷危害的正確資訊。

 

  另一方面,當我們注意到孩子們在談論這些話題時,也需要多加詢問孩子從哪裡得知這些資訊,並找時間陪他們一起觀看、討論影片內容的真實性。一邊搜尋相關資訊、練習分析內容合理與否、培養批判思考與媒體識讀的能力。

 

  在這個資訊爆炸且設備如此方便、普及的時代,我們不可能一輩子幫孩子把關所有資訊。但反過來說,只要能夠讓他們養成事實查核的習慣與能力,身處這個時代的孩子能夠比我們更快地學到大量的知識。

 

  哪怕是這些誇張的超自然故事,也有機會成為孩子想像力的養分。只要他們能夠明白這些故事大多都是虛構的,以此作為娛樂、練習和朋友分享有趣故事,也可以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延伸閱讀:
〈大災變:末日追求與災後思考〉
〈「他們」在騙你:陰謀論與認知作戰〉
〈末日時鐘,與一直還未被毀滅的我們〉
〈演算法鼓勵我們憤怒,民粹惡棍因此受益〉
〈真實世界的「電幕」:短影音與被重塑的認知框架〉
〈抬頭看一下,房間裡自始至終存在著的大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9會員
975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18
  你不會希望自己孩子對手機與媒體的認識,來自於缺乏媒體識讀能力的人。所以,你必須在那之前,先和他一起建立對這些數位產品的正確認識。你需要讓孩子知道,這些數位產品可以是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工具,也有可能讓我們受到嚴重的傷害。
2025/06/18
  你不會希望自己孩子對手機與媒體的認識,來自於缺乏媒體識讀能力的人。所以,你必須在那之前,先和他一起建立對這些數位產品的正確認識。你需要讓孩子知道,這些數位產品可以是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工具,也有可能讓我們受到嚴重的傷害。
2025/06/17
  我認為有必要更深入去探討的兩大問題是:一、當孩子陷入那種無助的處境時,父母有沒有給與她足夠的支持?還是任由她感到孤立無助,甚至站在其對立面;二、在尊重其自由與個體性之際,有沒有在必要之處給予她充分的教育,陪伴她建立正確的媒體識讀觀念?還是過早地把手機給她之後,就隨她愛怎麼用就怎麼用?
Thumbnail
2025/06/17
  我認為有必要更深入去探討的兩大問題是:一、當孩子陷入那種無助的處境時,父母有沒有給與她足夠的支持?還是任由她感到孤立無助,甚至站在其對立面;二、在尊重其自由與個體性之際,有沒有在必要之處給予她充分的教育,陪伴她建立正確的媒體識讀觀念?還是過早地把手機給她之後,就隨她愛怎麼用就怎麼用?
Thumbnail
2025/06/16
  這名孩童確實犯錯了,她說謊、出現偏差行為也是鐵錚錚的事實。然而,她需要的是受教育、面對應負的法律責任,而不是「給她嚐點苦頭」。但我們實際看到的是,警方與家長都把這一連串後果--包括諸多大人圍著她的訊問、被銬上手銬帶到警局拍照押手印、在青少年拘留中心過夜等候後續處理等--當作一種她應得的「教訓」。
Thumbnail
2025/06/16
  這名孩童確實犯錯了,她說謊、出現偏差行為也是鐵錚錚的事實。然而,她需要的是受教育、面對應負的法律責任,而不是「給她嚐點苦頭」。但我們實際看到的是,警方與家長都把這一連串後果--包括諸多大人圍著她的訊問、被銬上手銬帶到警局拍照押手印、在青少年拘留中心過夜等候後續處理等--當作一種她應得的「教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自述近年因為兒子的熱痙攣而歷經的急難情況,我們從中學習與成長,希望這樣的經驗可以讓更多父母得到一些幫助和啟發。
Thumbnail
自述近年因為兒子的熱痙攣而歷經的急難情況,我們從中學習與成長,希望這樣的經驗可以讓更多父母得到一些幫助和啟發。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還是孩子時對閃電和打雷的恐懼,並引述心理學學者的育兒意見,分享父母可以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讓小孩了解這種對大自然的害怕是可以追溯至人類的遠祖,和用科學角度去克服這驚恐。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還是孩子時對閃電和打雷的恐懼,並引述心理學學者的育兒意見,分享父母可以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讓小孩了解這種對大自然的害怕是可以追溯至人類的遠祖,和用科學角度去克服這驚恐。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如果課堂上來了一個奇裝異服的轉學生,或是職場上來了一個明顯氣場與公司氛圍不同的人,你會以什麼眼光看待呢? 相信一開始大家都會感到好奇,但也有人會心中警鈴大響而展開排拒的行動,其實都是基於心中對於未知的恐懼使然,雖然看似是正當的防衛,但有沒有可能是我們的偏見誤解了對方呢? 《我們一起》
Thumbnail
如果課堂上來了一個奇裝異服的轉學生,或是職場上來了一個明顯氣場與公司氛圍不同的人,你會以什麼眼光看待呢? 相信一開始大家都會感到好奇,但也有人會心中警鈴大響而展開排拒的行動,其實都是基於心中對於未知的恐懼使然,雖然看似是正當的防衛,但有沒有可能是我們的偏見誤解了對方呢? 《我們一起》
Thumbnail
我們要以良善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但也不要小看了可能存在人心中的惡意…
Thumbnail
我們要以良善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但也不要小看了可能存在人心中的惡意…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網路世界,存在很多陷阱,價值觀很容易被影片影響,小孩在無法獨自判斷對錯前,請大人留意小孩觀看的內容,並一起討論影片內容。刀槍、暴力內容,常埋藏在兒童頻道中,不得不慎重。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網路世界,存在很多陷阱,價值觀很容易被影片影響,小孩在無法獨自判斷對錯前,請大人留意小孩觀看的內容,並一起討論影片內容。刀槍、暴力內容,常埋藏在兒童頻道中,不得不慎重。
Thumbnail
害怕是一種感受,所以我們直接叫孩子「不要害怕」是無效的,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對他說:「沒什麼好怕的!」更會讓孩子覺得無能。
Thumbnail
害怕是一種感受,所以我們直接叫孩子「不要害怕」是無效的,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對他說:「沒什麼好怕的!」更會讓孩子覺得無能。
Thumbnail
每天打開手機,叮叮咚咚各式的訊息蜂擁而至,有的是問候或廣告訊息,有的則是一眼就能辨識出的轉傳訊息,此時,你會毫不猶豫地再分享給其他人嗎?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通常轉傳訊息有絕大部分都是不實訊息,偏偏內容有許多還牽涉到錯誤的健康資訊,藉著社群軟體之便而快速流竄,很容易因為一時不察而輕信,甚至聽到他
Thumbnail
每天打開手機,叮叮咚咚各式的訊息蜂擁而至,有的是問候或廣告訊息,有的則是一眼就能辨識出的轉傳訊息,此時,你會毫不猶豫地再分享給其他人嗎?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通常轉傳訊息有絕大部分都是不實訊息,偏偏內容有許多還牽涉到錯誤的健康資訊,藉著社群軟體之便而快速流竄,很容易因為一時不察而輕信,甚至聽到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