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是你說自己沒在努力時,偷偷訓練的肌肉。

我第一次發現自己其實不是懶惰,是在一個很奇怪的早晨。
那天我起得很早,洗好臉、泡杯了咖啡、把方格子沙龍 打開........然後,就坐在那裡。我沒在休息,也沒在工作。
只是盯著螢幕,偶爾切到 YouTube,看了一支又一支影片。 直到時間默默過了兩小時,我突然心裡冒出一句話:
「我是不是…根本沒有方向?」
那一刻我才明白,拖延不是因為我懶,而是因為我看不到我要去哪。
🌀 拖延,其實是心理的一種「甜蜜自保」
有些人會說拖延是「沒紀律」,但老實說,那根本不公平。
我拖延的時候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內心完全沒有方向感。
那感覺就像,你站在海中央,船在漂,前面一片霧,根本看不見岸。 不是你不願意划,是你不知道該往哪裡划。
拖延是你在保護自己,因為你的大腦還沒看見「安全的起點」。
心中會升起一中逃避感,又會有一種我就是想這樣的小任性。
這時候的我會去畫畫心智圖,工作計劃圖或是靜下來的想想我應該做什麼?然後寫下一堆待辦事項。重點是為什麼我會這樣做?

🧠 為什麼你會拖延?其實是「預期疲勞」作怪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預期疲勞」。當大腦無法預估任務的邊界、結束時間、回饋感時,它就會自動把系統切換成「待命模式」。
不是你沒用,是你根本不知道這件事「要花多久?會不會失敗?值得嗎?」
簡單來說就是:CP值不夠高,或是這東西感覺可有可無,晚一點也無妨,但當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那個不安跟壓力卻又會一直增加。。
那種不確定感,會讓我們選擇滑手機、逛蝦皮、泡杯茶……不是拖,其實是不安。
🌊 拖延像一艘迷航的船,看不見岸,就不想划
用一個小故事比喻來說:拖延的本質,就像一艘在大海上漂流的船。
你站在船頭,望著無盡的海平線,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甚至不知道「哪裡才是陸地」。
結果?你選擇停下來、不動、放空,甚至原地打轉。
但如果有一天,你看到遠方出現一面小小的旗子。它不大,但明確。它不近,但靠得見。你會發現,全船的人都開始動了起來。
因為我們終於知道,有地方可以靠岸。

🚩 破解拖延:不是逼自己,而是「立一面小旗子」
我後來發現,我只要先做一件超小的事,就會動起來。
不是什麼宏偉的大目標,只是一面「小旗子」。
✅ 一頁書✅ 一句話 ✅ 一個詞 ✅ 一分鐘的深呼吸 ✅ 打一句標題草稿
這些不起眼的小旗子,就是我從「懶」惰這個坑裡面爬出來的階梯。
習慣不是從改變開始,而是從「可開始」開始。

✍️我的拖延翻轉點:從小貼文開始
我以前超容易拖延寫文章。常常打開電腦,盯著空白畫面一整個小時,然後乾脆開始掃地、看影片、吃東西……你懂的,那種「什麼都做,就是不做該做的」狀態。
直到我改了一個小習慣:
我不再要求自己「一次寫完一篇」,我只做一件事:先寫出一篇小短文。
我想,不需要完美,也不一定馬上要發出去,先把靈感寫下來。
這個小短文,就是我的小旗子。後來我發現,只要有這個起點,第二句、第三段就會自然冒出來。因為,行動本身會回饋能量,不用等「動力來了」才開始。
📌 小旗子任務表(我親測有效)
📖 寫作 → 想一個主題、不管好壞先丟出第一句
👟 運動 → 換上運動服、深蹲5下也算
📚 閱讀 → 讀一頁就停,不勉強
💰 理財 → 打開銀行App看看今天花多少
☕ 健康 → 把第一杯飲料換成白開水
我覺得這些不起眼的小動作,就是習慣的起跑線。
真正能累積的,不是靠爆發,而是靠方向明確的小開始。
🧪 任務練習|你的第一面小旗子是什麼?
拖延不是偷懶,而是心裡沒地圖時的停擺。
小旗子不是終點,但它會讓你重新願意出發。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練習立旗子。別管終點多遠,也別想一步到位。
📥 歡迎你在留言區寫下:「我今天的小旗子是:
📖 寫作 👟 運動📚 閱讀💰 理財☕ 健康(擇一)」
這個留言,不是承諾,而是一種啟動。是你對自己說:「我願意往前一點點。」
📚 延伸閱讀推薦:
《把學習變成糖,把成長變成癮:用多巴胺上癮好習慣》
《你不是專注力差,而是沒學會讀懂「分心」這封『情緒寫的信』》
👋 加入《日積月累研究室》,一起累積你的升級人生
如果你喜歡這種「把自我提升變成生活實驗」的風格,歡迎追蹤我、訂閱我的方格子專欄
也歡迎到我Portaly個人頁面,有我其他平台的連結,更有我新出的電子書
📘 《日積月累21天:讓習慣幫你升級人生》正式上囉!
這不是一本要你爆發、燃燒意志力的書,而是一本溫柔又實用的行動手冊,幫你在日常中,一步步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
你會學到怎麼:
✔ 用微習慣取代自責焦慮✔ 設計做得到的每日行動
✔ 在工作忙、生活亂的情況下,也能慢慢升級自己
如果你也常對自己說「我想改變,但老是做不到」,那這本書就是為你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