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像迷航,你不是懶,而是沒看到那面「小旗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習慣是你說自己沒在努力時,偷偷訓練的肌肉。
raw-image


我第一次發現自己其實不是懶惰,是在一個很奇怪的早晨。

那天我起得很早,洗好臉、泡杯了咖啡、把方格子沙龍 打開........

然後,就坐在那裡。我沒在休息,也沒在工作。

只是盯著螢幕,偶爾切到 YouTube,看了一支又一支影片。 直到時間默默過了兩小時,我突然心裡冒出一句話:

「我是不是…根本沒有方向?」

那一刻我才明白,拖延不是因為我懶,而是因為我看不到我要去哪。

🌀 拖延,其實是心理的一種「甜蜜自保」

有些人會說拖延是「沒紀律」,但老實說,那根本不公平。

我拖延的時候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內心完全沒有方向感。

那感覺就像,你站在海中央,船在漂,前面一片霧,根本看不見岸。 不是你不願意划,是你不知道該往哪裡划。

拖延是你在保護自己,因為你的大腦還沒看見「安全的起點」。

心中會升起一中逃避感,又會有一種我就是想這樣的小任性。

這時候的我會去畫畫心智圖,工作計劃圖或是靜下來的想想我應該做什麼?然後寫下一堆待辦事項。重點是為什麼我會這樣做?

raw-image


🧠 為什麼你會拖延?其實是「預期疲勞」作怪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預期疲勞」。當大腦無法預估任務的邊界、結束時間、回饋感時,它就會自動把系統切換成「待命模式」

不是你沒用,是你根本不知道這件事「要花多久?會不會失敗?值得嗎?」

簡單來說就是:CP值不夠高,或是這東西感覺可有可無,晚一點也無妨,但當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那個不安跟壓力卻又會一直增加。。
那種不確定感,會讓我們選擇滑手機、逛蝦皮、泡杯茶……不是拖,其實是不安。

🌊 拖延像一艘迷航的船,看不見岸,就不想划

用一個小故事比喻來說:拖延的本質,就像一艘在大海上漂流的船。

你站在船頭,望著無盡的海平線,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甚至不知道「哪裡才是陸地」。

結果?你選擇停下來、不動、放空,甚至原地打轉。

但如果有一天,你看到遠方出現一面小小的旗子。它不大,但明確。它不近,但靠得見。你會發現,全船的人都開始動了起來。

因為我們終於知道,有地方可以靠岸。

raw-image


🚩 破解拖延:不是逼自己,而是「立一面小旗子」

我後來發現,我只要先做一件超小的事,就會動起來。

不是什麼宏偉的大目標,只是一面「小旗子」。

✅ 一頁書✅ 一句話 ✅ 一個詞 ✅ 一分鐘的深呼吸 ✅ 打一句標題草稿

這些不起眼的小旗子,就是我從「懶」惰這個坑裡面爬出來的階梯。

習慣不是從改變開始,而是從「可開始」開始。

raw-image


✍️我的拖延翻轉點:從小貼文開始

我以前超容易拖延寫文章。常常打開電腦,盯著空白畫面一整個小時,然後乾脆開始掃地、看影片、吃東西……你懂的,那種「什麼都做,就是不做該做的」狀態。

直到我改了一個小習慣:

我不再要求自己「一次寫完一篇」,我只做一件事:先寫出一篇小短文

我想,不需要完美,也不一定馬上要發出去,先把靈感寫下來。

這個小短文,就是我的小旗子。後來我發現,只要有這個起點,第二句、第三段就會自然冒出來。因為,行動本身會回饋能量,不用等「動力來了」才開始。

📌 小旗子任務表(我親測有效)

📖 寫作 → 想一個主題、不管好壞先丟出第一句

👟 運動 → 換上運動服、深蹲5下也算

📚 閱讀 → 讀一頁就停,不勉強

💰 理財 → 打開銀行App看看今天花多少

☕ 健康 → 把第一杯飲料換成白開水

我覺得這些不起眼的小動作,就是習慣的起跑線。
真正能累積的,不是靠爆發,而是靠方向明確的小開始。

🧪 任務練習|你的第一面小旗子是什麼?

拖延不是偷懶,而是心裡沒地圖時的停擺。
小旗子不是終點,但它會讓你重新願意出發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練習立旗子。別管終點多遠,也別想一步到位。

📥 歡迎你在留言區寫下:「我今天的小旗子是:

📖 寫作 👟 運動📚 閱讀💰 理財☕ 健康(擇一)」

這個留言,不是承諾,而是一種啟動。是你對自己說:「我願意往前一點點。」

📚 延伸閱讀推薦:

《把學習變成糖,把成長變成癮:用多巴胺上癮好習慣》

《你不是專注力差,而是沒學會讀懂「分心」這封『情緒寫的信』》

👋 加入《日積月累研究室》,一起累積你的升級人生

如果你喜歡這種「把自我提升變成生活實驗」的風格,歡迎追蹤我、訂閱我的方格子專欄
也歡迎到我Portaly個人頁面,有我其他平台的連結,更有我新出的電子書


📘 《日積月累21天:讓習慣幫你升級人生》正式上囉!

這不是一本要你爆發、燃燒意志力的書,而是一本溫柔又實用的行動手冊,幫你在日常中,一步步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

你會學到怎麼:

✔ 用微習慣取代自責焦慮✔ 設計做得到的每日行動

✔ 在工作忙、生活亂的情況下,也能慢慢升級自己

如果你也常對自己說「我想改變,但老是做不到」,那這本書就是為你寫的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日積月累研究室
74會員
69內容數
**日積月累研究室**是一個探索習慣力量的部落格作品集,從健康、成長到工作效率,分享易行的小習慣,幫助讀者逐步拼湊出理想生活。透過實用建議和真實故事,我們相信每一小步都能讓生活向著理想前進。
日積月累研究室的其他內容
2025/07/01
為什麼人生不能只演別人給的劇本? 你一直以為自己沒什麼故事,或許只是因為,從來沒拿回寫劇本的那支筆。這篇文章從《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一句話出發,透過沙和尚的對話、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帶你重新思考:你,是不是也活成了別人寫的劇本?故事,不一定要驚天動地,但一定要屬於你。現在,拿回筆吧。
Thumbnail
2025/07/01
為什麼人生不能只演別人給的劇本? 你一直以為自己沒什麼故事,或許只是因為,從來沒拿回寫劇本的那支筆。這篇文章從《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一句話出發,透過沙和尚的對話、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帶你重新思考:你,是不是也活成了別人寫的劇本?故事,不一定要驚天動地,但一定要屬於你。現在,拿回筆吧。
Thumbnail
2025/06/21
你努力生活,卻總覺得卡關、倒楣、運氣差?其實不是你不夠好,是你磁場發錯了頻率!這篇文章告訴你,如何用簡單的語言、行動與思維轉換,調整自己的能量場,從低頻脫身、吸引順流人生。內附《7日頻率轉換 Reset 表》,每天一個小動作+一句覺察語,幫你重啟你的命運頻道。
Thumbnail
2025/06/21
你努力生活,卻總覺得卡關、倒楣、運氣差?其實不是你不夠好,是你磁場發錯了頻率!這篇文章告訴你,如何用簡單的語言、行動與思維轉換,調整自己的能量場,從低頻脫身、吸引順流人生。內附《7日頻率轉換 Reset 表》,每天一個小動作+一句覺察語,幫你重啟你的命運頻道。
Thumbnail
2025/06/15
運用鐘擺理論、課題分離和不反應練習,找回人生掌控權。文章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如何透過覺察情緒、釐清責任,以及練習延遲反應,來提升「清醒力」,並提供「清醒日誌」的行動步驟與範例,幫助讀者逐步實踐。文末附上作者相關線上課程及電子書資訊。
Thumbnail
2025/06/15
運用鐘擺理論、課題分離和不反應練習,找回人生掌控權。文章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如何透過覺察情緒、釐清責任,以及練習延遲反應,來提升「清醒力」,並提供「清醒日誌」的行動步驟與範例,幫助讀者逐步實踐。文末附上作者相關線上課程及電子書資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你覺得自己容易有拖延的毛病嗎?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卻經常半途而廢,想要徹底擺脫容易拖延的標籤,你需要來瞭解這些簡單實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你覺得自己容易有拖延的毛病嗎?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卻經常半途而廢,想要徹底擺脫容易拖延的標籤,你需要來瞭解這些簡單實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想與大家分享一個重要主題:如何增加執行力。 會想分享主題是有些人問過我,覺得我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到底怎麼管理時間,到底怎麼那麼有執行力的,其實我是一個蠻懶的人,但也因為這樣我喜歡研究怎麼更有效完成事情,這樣才能做更多事情或是有時間偷個懶。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想與大家分享一個重要主題:如何增加執行力。 會想分享主題是有些人問過我,覺得我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到底怎麼管理時間,到底怎麼那麼有執行力的,其實我是一個蠻懶的人,但也因為這樣我喜歡研究怎麼更有效完成事情,這樣才能做更多事情或是有時間偷個懶。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我也是拖延症患者嗎?激勵自己、強化動機、建立紀律能夠長久維持生產力嗎?《高效原力》提出了另一個解法,在激勵與紀律失效前後,或許,我們都該嘗試疏通內心。
Thumbnail
我也是拖延症患者嗎?激勵自己、強化動機、建立紀律能夠長久維持生產力嗎?《高效原力》提出了另一個解法,在激勵與紀律失效前後,或許,我們都該嘗試疏通內心。
Thumbnail
不要把時間花一直盯著網路看,網路世界不會因為你三十分鐘空下來去做別的事而有什麼太大的改變;不要把時間花在「抗拒」的情緒裡,先停下抗拒的情緒,去做那些你喜歡也不抗拒的事,情緒上想逃避、萬分抗拒的情緒被自己喜歡的事給安撫了,那些你抗拒不去做其他事的情緒就會少了,你就會起身去做了!
Thumbnail
不要把時間花一直盯著網路看,網路世界不會因為你三十分鐘空下來去做別的事而有什麼太大的改變;不要把時間花在「抗拒」的情緒裡,先停下抗拒的情緒,去做那些你喜歡也不抗拒的事,情緒上想逃避、萬分抗拒的情緒被自己喜歡的事給安撫了,那些你抗拒不去做其他事的情緒就會少了,你就會起身去做了!
Thumbnail
透過閱讀《理想的簡單生活》,我們發現拖延其實是一種臨時緩解壓力的方式。即將要做的事情通常會讓我們感到煩心與厭惡,因此拖延是一種逃避的反應。然而,有時候暫時的拖延可以讓我們釐清事情的順序,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服從自己的節奏,也是過上舒心慢悠的生活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透過閱讀《理想的簡單生活》,我們發現拖延其實是一種臨時緩解壓力的方式。即將要做的事情通常會讓我們感到煩心與厭惡,因此拖延是一種逃避的反應。然而,有時候暫時的拖延可以讓我們釐清事情的順序,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服從自己的節奏,也是過上舒心慢悠的生活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最近看了《向上生長》這本書,讓我對處理拖延的事有感。對於拖延,常常很容易犯的毛病是責備自己為什麼這麼懶惰?但實際上,大家或許也知道拖延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懶惰。 在說明克服拖延的方法之前,先來說作者對訓練技能的看法。對於訓練技能,作者認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為:舒適區,訓練區和挑戰區。所
Thumbnail
最近看了《向上生長》這本書,讓我對處理拖延的事有感。對於拖延,常常很容易犯的毛病是責備自己為什麼這麼懶惰?但實際上,大家或許也知道拖延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懶惰。 在說明克服拖延的方法之前,先來說作者對訓練技能的看法。對於訓練技能,作者認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為:舒適區,訓練區和挑戰區。所
Thumbnail
琳瑯滿目的廣告都在告訴我們如何可以毫不費力又能輕鬆達到目的,原因在於現代人的時間太過瑣碎又寶貴,所以我們很容易被所有標榜「速效」的標語給吸引,因此過去一步一腳印的方式被視為過時並加以鄙視,彷彿還在土法煉鋼的人是全世界最愚昧且無法因應時代潮流的稀有動物。 就如同我曾經收到讀者的留言表示:「看
Thumbnail
琳瑯滿目的廣告都在告訴我們如何可以毫不費力又能輕鬆達到目的,原因在於現代人的時間太過瑣碎又寶貴,所以我們很容易被所有標榜「速效」的標語給吸引,因此過去一步一腳印的方式被視為過時並加以鄙視,彷彿還在土法煉鋼的人是全世界最愚昧且無法因應時代潮流的稀有動物。 就如同我曾經收到讀者的留言表示:「看
Thumbnail
1.前半段都是在說一些拖延會造成人生什麼影響,不拖延的人,人生又有什麼幫助;但是看這本書就是想學該如何避免拖延,好像沒什麼必要。 2.作者剛好提到一個可以應用的行銷方式,在文案中,同時去強調利益及損失,讓人感受到比較後的落差會更有效果,此也稱為"對比效應";例如:只強調利益的說法:這是優惠活動的最
Thumbnail
1.前半段都是在說一些拖延會造成人生什麼影響,不拖延的人,人生又有什麼幫助;但是看這本書就是想學該如何避免拖延,好像沒什麼必要。 2.作者剛好提到一個可以應用的行銷方式,在文案中,同時去強調利益及損失,讓人感受到比較後的落差會更有效果,此也稱為"對比效應";例如:只強調利益的說法:這是優惠活動的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