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魯斯.葛瑞森(Bruce Greyson)是精神科醫師,
他提到早期從事「瀕死經驗」這方面研究時,
上司曾警告他,再研究下去別想再升等,
甚至他後來將研究結果投稿到國際期刊時,也遭到同行的反對,
認為瀕死經驗是鄉野傳奇,沒有研究價值。

我看完這段敘述才恍然大誤,
之前我看Netflix 原創紀錄片《死而未亡:彼岸的世界》,
那時還很疑惑,怎只有「維吉尼亞大學感知研究中心」的說法?
還認為製作單位不用心,
卻沒想到,正因為醫學界根本排斥這件事,當然沒人研究。
而且在美國,說出瀕死經驗這樣的經歷,只會被送到精神病院,誰敢說?
也使得找尋個案不是那樣容易。
是我誤會了!錯怪了!
想來也是,畢竟現實世界中,還是有壓力,
像我很少寫國內書籍的閱讀心得,我也怕得罪人啊!
書中蒐集了很多案例,沒有什麼恐怖的鬼怪之說,
畢竟作者是醫生,還是講求科學證據,
就是列出很多真人真事。
簡單說,這些瀕死經驗者有了「被愛包圍住的滿滿幸福感」,
重回人間之後,人人都變成大善人。
看了覺得很溫暖、對死後有盼望。
大力推薦這本書。
我本來很期待「死後世界」,到底有沒有天堂地獄之類,
書中沒有寫,
因為這些瀕死經驗者都被「退件」,回來了啊!
作者提到:
@跟瀕死經驗之前相比,當事人變得更有慈悲心、並願意幫助別人,
這就是各宗教宣揚的「以你希望別人對你的方式,來對待別人
」。
@家人朋友經常難以理解和適應當事人在態度、信念、價值觀和行為上的轉變。
但瀕死經驗似乎能在社會中引發漣漪效應,
幫助人們解決對死亡的擔憂,提升享受人生和同理的能力。帶來撫慰、希望、啟發。
@瀕死經驗的資訊可以舒緩悲傷者的痛苦,
減少焦慮、憤怒、苛責,幫助他們重新生活。
(PS:這我可以作證,
我因為心疼剴剴等虐兒案的孩子,
想知道死後的世界,無意間才發現這本書,看了得到很大的安慰!)
@瀕死經驗讓人更能活在當下
@有人比喻,瀕死經驗像是走在下雨的夜裡,
原本伸手不見五指,
突然一道閃電照亮天空,他們看到道路、樹木,
一霎那間,所有東西又回到黑暗中,
但他們依然記得亮光揭示的一切。
@(PS:我覺得最有趣的是「果凍說」)
凱薩琳說:
「我看到的宗教就像架上一罐罐的果凍,
只是標籤不一樣,
天堂裡沒有宗教,只有『果凍』。」
@有1/ 4的人在自殺後經歷的瀕死經驗,
有瀕死經驗的人,比沒有瀕死經驗的自殺未遂者,再度自殺的可能性降低,
他們說,因為瀕死經驗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世界和宇宙的一部分,
他們現在看重自己是誰,而不是自己的處境。
認為人生比自殺前更有意義、更珍貴。
@鮑比在手術前對媽媽說,
耶穌告訴他,手術會成功,
還對他說,雙手不用合十,只要在內心祈禱,上帝就會聽到。
@兩者比較:
接近死亡但沒有瀕死經驗的人,
雖然會更加珍惜人生,
但通常變得比較焦慮和憂慮,遠離社交生活,
可能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因為曾經到過鬼門關,通常變得比較謹慎、不愛冒險。
有瀕死經驗的人卻會擁抱人生、擁抱自然和友情,
享受當下,不擔心別人眼中的自己。
書名:
死亡之後:一個長達五十年的瀕死經驗科學臨床研究
原文書名:
After: A Doctor Explores What Near-Death Experiences Reveal About Life and Bey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