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後》—瀕死經驗讓人更能擁抱人生、活在當下、慈悲、內心平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布魯斯.葛瑞森(Bruce Greyson)是精神科醫師,
他提到早期從事「瀕死經驗」這方面研究時,
上司曾警告他,再研究下去別想再升等,
甚至他後來將研究結果投稿到國際期刊時,也遭到同行的反對,
認為瀕死經驗是鄉野傳奇,沒有研究價值。


raw-image


我看完這段敘述才恍然大誤,
之前我看Netflix 原創紀錄片《死而未亡:彼岸的世界》,
那時還很疑惑,怎只有「維吉尼亞大學感知研究中心」的說法?
還認為製作單位不用心,
卻沒想到,正因為醫學界根本排斥這件事,當然沒人研究。
而且在美國,說出瀕死經驗這樣的經歷,只會被送到精神病院,誰敢說?
也使得找尋個案不是那樣容易。
是我誤會了!錯怪了!
想來也是,畢竟現實世界中,還是有壓力,
像我很少寫國內書籍的閱讀心得,我也怕得罪人啊!


書中蒐集了很多案例,沒有什麼恐怖的鬼怪之說,
畢竟作者是醫生,還是講求科學證據,
就是列出很多真人真事。
簡單說,這些瀕死經驗者有了「被愛包圍住的滿滿幸福感」,
重回人間之後,人人都變成大善人。
看了覺得很溫暖、對死後有盼望。
大力推薦這本書。


我本來很期待「死後世界」,到底有沒有天堂地獄之類,
書中沒有寫,
因為這些瀕死經驗者都被「退件」,回來了啊!


作者提到:

@跟瀕死經驗之前相比,當事人變得更有慈悲心、並願意幫助別人
這就是各宗教宣揚的「以你希望別人對你的方式,來對待別人」。


@家人朋友經常難以理解和適應當事人在態度、信念、價值觀和行為上的轉變。
但瀕死經驗似乎能在社會中引發漣漪效應,
幫助人們解決對死亡的擔憂,提升享受人生和同理的能力。帶來撫慰、希望、啟發。



@瀕死經驗的資訊可以舒緩悲傷者的痛苦,
減少焦慮、憤怒、苛責,幫助他們重新生活。
(PS:這我可以作證,
我因為心疼剴剴等虐兒案的孩子,
想知道死後的世界,無意間才發現這本書,看了得到很大的安慰!)



@瀕死經驗讓人更能活在當下


@有人比喻,瀕死經驗像是走在下雨的夜裡,
原本伸手不見五指,
突然一道閃電照亮天空,他們看到道路、樹木,
一霎那間,所有東西又回到黑暗中,
但他們依然記得亮光揭示的一切。


@(PS:我覺得最有趣的是「果凍說」)
凱薩琳說:
「我看到的宗教就像架上一罐罐的果凍,
只是標籤不一樣,
天堂裡沒有宗教,只有『果凍』。」



@有1/ 4的人在自殺後經歷的瀕死經驗,
有瀕死經驗的人,比沒有瀕死經驗的自殺未遂者,再度自殺的可能性降低,
他們說,因為瀕死經驗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世界和宇宙的一部分,
他們現在看重自己是誰,而不是自己的處境。
認為人生比自殺前更有意義、更珍貴。


@鮑比在手術前對媽媽說,
耶穌告訴他,手術會成功,
還對他說,雙手不用合十,只要在內心祈禱,上帝就會聽到。


@兩者比較:
接近死亡但沒有瀕死經驗的人,
雖然會更加珍惜人生,
但通常變得比較焦慮和憂慮,遠離社交生活,
可能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因為曾經到過鬼門關,通常變得比較謹慎、不愛冒險。


有瀕死經驗的人卻會擁抱人生、擁抱自然和友情,
享受當下,不擔心別人眼中的自己。



書名:
死亡之後:一個長達五十年的瀕死經驗科學臨床研究

原文書名:
After: A Doctor Explores What Near-Death Experiences Reveal About Life and Beyond

作者: 布魯斯.葛瑞森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簡單說,這些瀕死經驗者有了「被愛包圍住的滿滿幸福感」, 重回人間之後,人人都變成大善人。 +1 我本身就有3次的瀕死經驗~~的確會! 然後......天堂跟地獄 我把它寫成小說了 在五維空間的最後 我相信有一天它會引起注意的! 怎麼說呢 天堂跟地獄在於你生前的認知 你覺得天堂是甚麼樣子 那就是那個樣子 而地獄一直是人們賦予它的稱號 我不覺得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地獄 這部芬我也寫盡了小說了 在魂瓶的最後 那是一個得了憂鬱症的靈魂 也是我少數感應到的靈魂 ㄟ 說太多了 再說下去我要變靈媒了!
時堂-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林燃(創作小說家) 我相信你!因為我看你的文字,就感覺到你很率真、勇敢,特別是你遭遇過一些爛事,但你還是很熱情,對人很nice,這很難得! 我馬上來找你的大作來拜讀!感謝告知! 我有一堆問題想請教你,哈哈哈~我太好奇了! 1.那些受虐而死的小孩(其實很多含冤而死的大好人也是),真能到天堂嗎?我們對他們的思念,他們知道嗎?所以法會等宗教儀式,對他們有幫助嗎? 2.作奸犯科的人,我不太相信他們死後會承認自己的錯耶?他們不是都有一堆理由辯解? 3.有類似「審判」這種公平正義的機制嗎?因為壞人實在太可惡!
avatar-img
時堂(花。酒。香)的沙龍
44會員
132內容數
闖過生死關、走過創傷的我,感恩所有善待我的小天使!用文字寫下我的心情及療癒筆記。 另有電影 、影集、閱讀的心得。 在痞客邦的「花。 酒。 香」主站,還有品酒、日本線香、香皂的心得文。 https://cafe25.pixnet.net/blog
2025/05/13
去世親友早已不是瀕死時的痛苦狀態了, 他們受的苦已經過去了, 他們的生命全貌,遠比死前那幾天受的苦還要大上許多許多。 我想要案主們能夠明白, 他們和過世親友在過了那個可怕的時刻之後, 都還有未來。 人們會告訴我,他們的親友現在在天堂裡,和上帝在一起
Thumbnail
2025/05/13
去世親友早已不是瀕死時的痛苦狀態了, 他們受的苦已經過去了, 他們的生命全貌,遠比死前那幾天受的苦還要大上許多許多。 我想要案主們能夠明白, 他們和過世親友在過了那個可怕的時刻之後, 都還有未來。 人們會告訴我,他們的親友現在在天堂裡,和上帝在一起
Thumbnail
2025/03/19
培理醫生提到如何幫助受過創傷的人(包括自己)? 你也許沒前去看貴貴的心理醫生, 但「陪伴」,跟好友講電話訴苦, 就是最好的方式。 另外,散步、舞蹈、按摩都有助於調節。 培理醫生最後提到: 如果沒有經歷過真實人生磨難,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智慧, 如果沒有熬過去,就無法發展出「創傷後智慧」。
Thumbnail
2025/03/19
培理醫生提到如何幫助受過創傷的人(包括自己)? 你也許沒前去看貴貴的心理醫生, 但「陪伴」,跟好友講電話訴苦, 就是最好的方式。 另外,散步、舞蹈、按摩都有助於調節。 培理醫生最後提到: 如果沒有經歷過真實人生磨難,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智慧, 如果沒有熬過去,就無法發展出「創傷後智慧」。
Thumbnail
2025/02/19
找到天命的秘密是, 誠實回答一個問題:你最喜歡的「衰事三明治」是什麼口味?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你對什麼有熱情?」 而是「你對什麼有熱情到,願意忍受當中最不堪的一面?」
Thumbnail
2025/02/19
找到天命的秘密是, 誠實回答一個問題:你最喜歡的「衰事三明治」是什麼口味?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你對什麼有熱情?」 而是「你對什麼有熱情到,願意忍受當中最不堪的一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文章內容探討了從生病後對生命的體悟,以及對幸福感的探索。提醒人們珍惜當下,好好照顧自己,並感恩所擁有的一切,並邀請讀者共學練習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文章內容探討了從生病後對生命的體悟,以及對幸福感的探索。提醒人們珍惜當下,好好照顧自己,並感恩所擁有的一切,並邀請讀者共學練習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簡短但實際的方式,從不同角度來看待「想死」、「負片思考」、「消極」等詞彙和後面衍伸的意義。通過與作者的腳步,你可能會發現不同的意義,並感受到自己被包容、溫暖。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簡短但實際的方式,從不同角度來看待「想死」、「負片思考」、「消極」等詞彙和後面衍伸的意義。通過與作者的腳步,你可能會發現不同的意義,並感受到自己被包容、溫暖。
Thumbnail
最近的網路上瀰漫著一種言論,就是「生活的從容感」,大家都在「追求」可以活得鬆弛一點、從容一點,我也試過,但總是覺得做不到 後來我才發現「從容」這件事不是「追求」而來的,而是一個人到了某種年紀、經歷或擁有了某些基本生存的條件後,慢慢滋養而成的
Thumbnail
最近的網路上瀰漫著一種言論,就是「生活的從容感」,大家都在「追求」可以活得鬆弛一點、從容一點,我也試過,但總是覺得做不到 後來我才發現「從容」這件事不是「追求」而來的,而是一個人到了某種年紀、經歷或擁有了某些基本生存的條件後,慢慢滋養而成的
Thumbnail
近日有位年輕讀者來信說,看了我的文章,不相信這世間有人不怕死,也不相信死後還有更高層次的世界,要我莫妖言惑眾。 他說,人會怕死才是正常的。 而且,他說自己看過幾位親人過世後,面容都是平靜安詳,哪來的罣礙和恐怖呢? 說實在的,這年輕讀者會有如此之知見,我並不感到意外。 畢竟...
Thumbnail
近日有位年輕讀者來信說,看了我的文章,不相信這世間有人不怕死,也不相信死後還有更高層次的世界,要我莫妖言惑眾。 他說,人會怕死才是正常的。 而且,他說自己看過幾位親人過世後,面容都是平靜安詳,哪來的罣礙和恐怖呢? 說實在的,這年輕讀者會有如此之知見,我並不感到意外。 畢竟...
Thumbnail
讓自己感覺受傷的,都是自己的個性。
Thumbnail
讓自己感覺受傷的,都是自己的個性。
Thumbnail
在我處於瀕死狀態時,這一切顯得何其清楚而容易。但在那之後,當我試圖整合我的嶄新體會,並將之應用到人生中時,卻一直碰到阻礙,尤其當我要和其他人溝通交流或往來互動時。我對「現實」是由什麼構成的觀念已經大大改變,而我的觀念並不符合多數人視為常態的世界觀。
Thumbnail
在我處於瀕死狀態時,這一切顯得何其清楚而容易。但在那之後,當我試圖整合我的嶄新體會,並將之應用到人生中時,卻一直碰到阻礙,尤其當我要和其他人溝通交流或往來互動時。我對「現實」是由什麼構成的觀念已經大大改變,而我的觀念並不符合多數人視為常態的世界觀。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