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光心理觀察札記|我不是不夠溫柔,我只是太想證明我值得被愛》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有一段時間,我常常不自覺地抓著一種情緒不放。

明明表面上很平靜,心裡卻一直反覆在想:「為什麼你們都不懂?」「為什麼你們都沒看到我的努力?」

我以為愛我、認同我的人,就應該要明白我、支持我、站在我這邊。但後來,有一次跟家人摩擦之後,他們反問我一句話:「為什麼一定要我們認同你?」

這句話打得我一愣。

我忽然開始往內問自己:對啊,我為什麼那麼想被認同?

於是我回頭去看,才發現我這幾年一路努力成長、閱讀、修行,說穿了,其實不只是想變得更好,而是想用「變好」來證明我很有價值,是值得被愛的。我不是不夠溫柔,我只是太想證明,我夠好、夠努力、夠讓人留下來。

但越是這樣拚命,我的心反而越容易受傷。因為我以為,愛我的人就會全然理解我。但那只是我以為。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部劇裡看到一個角色,他輕輕說出一句話:「你不是不能哭,是你不敢哭。」短短的一句話,卻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我某個鎖很久的心門。那一刻我愣住了,忽然回頭看見那個一直努力逞強的自己—其實,我也只是渴望被看見啊。他沒有說教,也不是什麼神仙高人,只是一個走過傷痛的人。我心裡想,如果他能誠實面對那些不堪與軟弱,為什麼我不行?

其實,以前的我總覺得軟弱代表不好,哭泣代表丟臉。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直到有個人讓我明白— 戴著面具逞強,比面對自己更難受。 脫下面具的那一刻,我才開始真正地呼吸。

其實,以前的我總覺得軟弱代表不好,哭泣代表丟臉。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直到有個人讓我明白— 戴著面具逞強,比面對自己更難受。 脫下面具的那一刻,我才開始真正地呼吸。


從那時起,我開始願意鬆開一些用來保護自己的信念。我學會多一點點放下、多一點點去聽對方的話背後藏著的心意。也慢慢明白,真正的尊重不是大家都一樣,而是能包容每個人不一樣的想法,包含他們對我的看法。

我也才真的懂了一件事: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這條路不只是三段式,它是輪迴,是來來回回,是我們一次次用不同的視角,重新認識自己。每一次情緒波動、每一次舊傷浮現、每一次覺察、每一次願意停下來說:「欸,我看見你了喔。」都是一次練習,一次深一點的愛。

我曾經以為修行是變神,現在我知道,修行是變回那個能哭也能愛的自己。在普通的生活裡慢慢長出溫柔,也是一種靈性的勇氣。


於是我終於明白,我不是不夠溫柔,也不是不值得被愛。我只是太努力想讓你們看見,其實我有用、我很好、我很值得。

而現在的我,終於可以這樣說:

「我一直想讓你們知道,我有用、我很好、我值得被愛。但現在我學會了,不是因為你們說了才算,是我自己也這麼相信了。」

我一直以為要很有用才值得被愛。 但後來才懂,有時候,愛就是希望你放下面具,自在生活。 愛我的人這麼想,而我現在也學會,為自己點上一盞小燈, 就算不完美,也願意喜歡現在這樣的我。 這份溫柔的看見,就是希望。

我一直以為要很有用才值得被愛。 但後來才懂,有時候,愛就是希望你放下面具,自在生活。 愛我的人這麼想,而我現在也學會,為自己點上一盞小燈, 就算不完美,也願意喜歡現在這樣的我。 這份溫柔的看見,就是希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沐容光森
6會員
86內容數
我寫敏感的事、療癒的字, 有時像拆炸彈,有時像邊寫邊偷哭。 木光宇宙不是修行道場,也不是人生指南, 是我慢慢拆盔甲、偶爾碎唸, 還願意繼續喜歡自己的地方。 我是沐容光森。 如果你也還在學著不逃、學著靠近自己, 那這裡的光,也許適合你邊喝字與喘氣,慢慢讀完自己。
沐容光森的其他內容
2025/08/01
我們哪裡像什麼仙氣飄飄的靈魂? 明明就只是邊吐槽邊磨合,在自嘲裡慢慢看見彼此。她認真又勇敢,我慵懶還膽小,卻也愛偷偷鬧她。所以就算玻璃心會碎、會痛,我還是會一片一片黏回來,貼上小貼紙,寫著:「沒事啦,這裡曾經痛過,但還是很可愛呀。」 在我們的小靈魂世界裡,這樣就很好。
Thumbnail
2025/08/01
我們哪裡像什麼仙氣飄飄的靈魂? 明明就只是邊吐槽邊磨合,在自嘲裡慢慢看見彼此。她認真又勇敢,我慵懶還膽小,卻也愛偷偷鬧她。所以就算玻璃心會碎、會痛,我還是會一片一片黏回來,貼上小貼紙,寫著:「沒事啦,這裡曾經痛過,但還是很可愛呀。」 在我們的小靈魂世界裡,這樣就很好。
Thumbnail
2025/07/27
第一次靠自己游起來,開心到差點在水裡辦慶功派對! 從吸一口氣放鬆,到觀察身體感覺,我真的做到了。 原來不是奇蹟,是我練來的。💦🌞
Thumbnail
2025/07/27
第一次靠自己游起來,開心到差點在水裡辦慶功派對! 從吸一口氣放鬆,到觀察身體感覺,我真的做到了。 原來不是奇蹟,是我練來的。💦🌞
Thumbnail
2025/07/27
那年的農曆七月最後一天,我在辦公室門口遇見了一位「不請自來」的靈界訪客。 他沒說話,只是靜靜站在我面前半小時, 像是在對我說 —「妳假裝沒看到,但我知道妳看得到。」
Thumbnail
2025/07/27
那年的農曆七月最後一天,我在辦公室門口遇見了一位「不請自來」的靈界訪客。 他沒說話,只是靜靜站在我面前半小時, 像是在對我說 —「妳假裝沒看到,但我知道妳看得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對自己的內心進行一次溫柔的對話,不要過於苛刻。體察自己的心情,並給予自己溫柔和支持。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好嗎?
Thumbnail
對自己的內心進行一次溫柔的對話,不要過於苛刻。體察自己的心情,並給予自己溫柔和支持。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好嗎?
Thumbnail
愛自己是顯化夢想的先決條件。當我們愛自己時,好事就會發生。一切變得明亮、閃閃發光,更輕盈,卻更強大。
Thumbnail
愛自己是顯化夢想的先決條件。當我們愛自己時,好事就會發生。一切變得明亮、閃閃發光,更輕盈,卻更強大。
Thumbnail
努力討好自己就好~ 討好自己不是變得自我,也不是刻意冷漠無情,而是真誠對待自己的心意,忠誠的按照自己的內心做選擇與拒絕~ 當下最棒的狀態,就是不需刻意、不帶勉強的舒適關係,敬重自己的心意,也尊重他人做自己~ 記得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從容地去遇見每一個願意當下一起交付時光的人,就這樣
Thumbnail
努力討好自己就好~ 討好自己不是變得自我,也不是刻意冷漠無情,而是真誠對待自己的心意,忠誠的按照自己的內心做選擇與拒絕~ 當下最棒的狀態,就是不需刻意、不帶勉強的舒適關係,敬重自己的心意,也尊重他人做自己~ 記得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從容地去遇見每一個願意當下一起交付時光的人,就這樣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諮詢個案,在對話過程中發現都是遇到類似的問題:經常感到自己總是在努力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總是試圖讓每個人滿意,卻很少考慮自己的需求。讓我想起以前的自己也是曾有過同樣的困擾,在學習了藝術治療和心理學後,才察覺到原來自己可能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這種人格特質在人際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諮詢個案,在對話過程中發現都是遇到類似的問題:經常感到自己總是在努力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總是試圖讓每個人滿意,卻很少考慮自己的需求。讓我想起以前的自己也是曾有過同樣的困擾,在學習了藝術治療和心理學後,才察覺到原來自己可能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這種人格特質在人際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為自己找到溫柔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不舒服關係時的思考與成長,以及透過敘事夥伴的陪伴,讓自己找到文章的靈感與力量。文章中透露出了對自我理解和接納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也對自己溫柔地接納,尋找力量的源頭。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為自己找到溫柔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不舒服關係時的思考與成長,以及透過敘事夥伴的陪伴,讓自己找到文章的靈感與力量。文章中透露出了對自我理解和接納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也對自己溫柔地接納,尋找力量的源頭。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擁有幸福的想法,甚至對世界感到失望。每當有人給予善意和關懷時,常懷疑自己是否配得上這份好意。然而,現在作者逐漸擁有了信心和勇氣,願意接受他人的溫柔和愛。開始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也開始感受到世界給予的愛。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擁有幸福的想法,甚至對世界感到失望。每當有人給予善意和關懷時,常懷疑自己是否配得上這份好意。然而,現在作者逐漸擁有了信心和勇氣,願意接受他人的溫柔和愛。開始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也開始感受到世界給予的愛。
Thumbnail
總是對人體貼又善良的你,總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你,能不能也把這樣的溫柔,拿來對待自己?⁣ 謝謝你,這麼努力地過每一天;謝謝你,不論再累、再辛苦,都不放棄成為更好的自己。不過,希望你能同時看見,此刻就算不努力,你也已經足夠好了。⁣ ⁣ ⁣
Thumbnail
總是對人體貼又善良的你,總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你,能不能也把這樣的溫柔,拿來對待自己?⁣ 謝謝你,這麼努力地過每一天;謝謝你,不論再累、再辛苦,都不放棄成為更好的自己。不過,希望你能同時看見,此刻就算不努力,你也已經足夠好了。⁣ ⁣ ⁣
Thumbnail
去年在閱讀《羞辱創傷》與《過度努力》後,對自己剖析了一番,放下了一些執迷,也接納了更多自己的黑暗面。 在初步的療傷以後,我決定用新的樣貌來認識新朋友,常聽的那句話「打開你的心,讓更多人事物進來」,直到那時,我才真的願意把包廂打開一點點。 有些概念,不到特定的階段或事件觸發,是無法理解的。
Thumbnail
去年在閱讀《羞辱創傷》與《過度努力》後,對自己剖析了一番,放下了一些執迷,也接納了更多自己的黑暗面。 在初步的療傷以後,我決定用新的樣貌來認識新朋友,常聽的那句話「打開你的心,讓更多人事物進來」,直到那時,我才真的願意把包廂打開一點點。 有些概念,不到特定的階段或事件觸發,是無法理解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