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伴孩子進入網路世界?(二):孩子應該擁有「不必上網」的權利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如何陪伴孩子進入網路世界?(二):孩子應該擁有「不必上網」的權利〉2025-08-02

 

  在我和朋友的討論當中,我們(至少)有一個彼此完全不同的立場,那就是他認為使用網路、乃至於使用手機是孩童應該擁有的基本人權。他認為網路完全已經是現實的一部分了,不把手機視為基本人權,相當於在說小孩沒有走入世界的權利,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然而,在我看來,去將網路、尤其是手機使用視作一種基本人權是一件很無理的事情,網路當然是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要從這裡過渡到人權,顯然是跳得太快了。

 

  我們有人身自由、表達自由、居住與遷徙的自由,這些都是受到憲法保護的基本權利。但國家應該要保障一個人「隨時都能使用網路」嗎?至少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我不認為我們有充足的理由這樣規定。

  

上網不是人權,「免於網路傷害」才是

   我們都知道網路有多麼方便,但那就像鐵路、航空一樣,它能夠拓展我們能抵達的領域,卻不是有尊嚴地活著的必需品。在我們所處的台灣,或者其他已開發的先進國家中,網路的普及率相當高。但在很多經濟發展並未如此理想的國家與地區,網路依然是一種奢侈品。

 

  就像我們不會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能夠隨時乘坐飛機到世界各地遨遊,網路使用如此方便,是我們這些處於叫優渥地區的人得到的「特權」,而非基本人權。

 

  我認同「數位平權」的重要性,但「獲取資訊與可能性的權利」與「無條件擁有私人上網設備」是兩回事。若真的要討論「上網權利」,我們應該優先做的事情是弭平城鄉與區域間網路普及的落差,而不是以人權之名,逃避對未成年人的積極教育責任。

 

  同時,就像其他的交通工具,因為其危險性,人們需要擁有駕照才能上路一樣,我們不會說「禁止無照駕駛」是對人權的剝奪。當一個人缺乏安全使用網路的能力時,先不給他使用網路的設備,也完全不該稱之為剝奪。

 

  我需要強調的事情是,當我說「上網不是基本人權」時,說的並不是「孩童無權上網」或「不知道如何安全使用網路的人都無權上網」。我說的是:沒有人一生下來就自然而然地擁有得到一台可以自己掌控的上網設備,如果你明明知道這個人尚無安全使用網路的能力,你還給它一台設備,你的行為非但不是幫助他,更有可能其實是在傷害他。

 

  進一步來說,相較於「並未被認定是人權」的所謂「網路使用權」,「受保護免於不可逆危險」才是我們已知的未成年人權益。所以這甚至不是兩種權益相互衝突的狀態,我們有很明確且強力的理由,在充分溝通與確保孩童知道如何安全使用網路之前,不提前將個人設備給他。

 

  事實上,申辦手機門號,在台灣的法律規範中,本就是屬於滿18歲(過去是20歲)才能夠做的行為。未成年人要使用自己的手機,本就需要法定代理人的同意,這意味著,在我們的法律與文化規範中,這就是成年家長需要負擔的責任。

 

  換句話說,比起「使用網路作為一種權利」,去保護未成年人,在他還無法安全使用網路的時候,讓他可以不必屈從同儕壓力或流行文化,不知不覺陷入網路漩渦,免於網路對他的傷害,才是對未成年人權益的守護。

  

「保護」與「自主權」並非對立,不被網路綁架,才有真正的自主權

   在相關的討論裡面,支持對孩童全面開放手機與網路的人,經常將保護放在自主權的對立面,認為「限制使用手機」就是「侵害孩童自主權」。當然,如果是毫無理由的獨斷禁止,確實是一種對自主權的傷害。但在沒有經過充分溝通與確認的情況下,隨意給予孩童手機,讓他無限制地使用,對孩童自主權的傷害只會更大。

 

  我相信在這個時代裡面,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見過那些沉迷於手機的孩童,他們把大量的時間耗在短影音、網路聊天以及免洗手遊上面。這種行為已經足以讓一個成年人變得毫無生氣、對一切麻木,當如此行為的人是個孩童,他的未來就更加堪憂。

 

  即便你並未和我一樣在教育現場接觸到很多已經過分依賴手機的孩童,你一定也能夠想像到手機成癮將會如何嚴重影響孩童在學校與家庭中的表現:在一切領域上愈來愈難集中的專注力以及愈來愈脫節的真實人際關係……,這些都是從數年前就已經開始,並且在世界範圍內都愈來愈嚴重的社會問題。

 

  當一個孩童因為手機上高速的、具刺激性的內容而養成速食的認知結構之後,包含閱讀、傾聽、以及一切需要集中注意力十分鐘以上的事情,對他來說都成為了再也無法忍受的無聊事。

 

  他無法滑掉或快轉老師的講課,也無法記住家人幾分鐘前告訴他的事情,他的目光凝滯在小小螢幕中閃爍的短影音,外在世界發生了什麼事,彷彿都與他無關。

 

  相較於任何其他活動,這名孩童總是優先選擇繼續滑手機,在這樣的時候,我並不認為這叫做「實行自主權」,他的選擇並不是他自己的選擇,而是演算法的選擇,是現代消費社會對一整個世代施行的可怕剝削。

 

  作為一個意識到問題的成年人,你應該做的事情是,在他變成這樣之前拉住他,讓他看到世界上的更多東西,讓他真正在每一刻擁有選擇自己要做什麼的能力。唯有在這個時候,他才擁有他完整的自主權。才有可能自由地選擇、自由地發展。

 

  當他知道什麼事情是他想要做的,知道自己什麼情況下想要使用網路,網路與上網設備才開始對他而言是有益的。這個時候,網路充滿可能性的一面才會以良善的方式向他展開,讓他使用網路才首次成為增進他權益的行為。

 

  在後續的文章裡面,我們會接著討論親子間如何進行溝通,建立設備使用共識,並說明為什麼「禁止」雖然令人反感,我依然認為家長有責任保有這項避免更糟糕後果的「最後手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9會員
968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1
  對我來說,重點不是在「家長該不該看訊息」、「該不該阻止小孩見網友」,而是我們必須確保孩子在使用手機、社交軟體之前,已經透過溝通建立起對人際交往的充分認知,並且與家長保持足夠的溝通關係與信任機制。
Thumbnail
2025/08/01
  對我來說,重點不是在「家長該不該看訊息」、「該不該阻止小孩見網友」,而是我們必須確保孩子在使用手機、社交軟體之前,已經透過溝通建立起對人際交往的充分認知,並且與家長保持足夠的溝通關係與信任機制。
Thumbnail
2025/07/30
  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育者,我們本來就應當要有更多的耐心,本就該不論結果地接納孩子。然而,作為一個人,我們不可能完全不對「難以有效溝通」這件事情產生挫折,仍需要有正向回饋的存在,整個教育與陪伴的循環才能更順暢地運轉。
2025/07/30
  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育者,我們本來就應當要有更多的耐心,本就該不論結果地接納孩子。然而,作為一個人,我們不可能完全不對「難以有效溝通」這件事情產生挫折,仍需要有正向回饋的存在,整個教育與陪伴的循環才能更順暢地運轉。
2025/07/29
  要真正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認識到:失去家園的人不只是一些新聞畫面與數據,而是活生生的人、與你相關的人。當這個人是與你相關的人時,你對這些敘事的理解就不會僅限於「科學知識」,而能夠開始從具實踐關懷的角度進行思考。
2025/07/29
  要真正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認識到:失去家園的人不只是一些新聞畫面與數據,而是活生生的人、與你相關的人。當這個人是與你相關的人時,你對這些敘事的理解就不會僅限於「科學知識」,而能夠開始從具實踐關懷的角度進行思考。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對於兒子使用網路社群軟體這件事情,我一直在「放手」跟「關心」之間學習。 ​ 孩子平時不是跟我生活,與前伴侶教養不同理念,如果介入,反而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所以通常我的優先選擇是以關心孩子為主,除非孩子想說,否則我不太會過問他在社群媒體上的事情。 ​ 最近兒有建立IG帳號,之前我有追蹤他。最近我
Thumbnail
對於兒子使用網路社群軟體這件事情,我一直在「放手」跟「關心」之間學習。 ​ 孩子平時不是跟我生活,與前伴侶教養不同理念,如果介入,反而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所以通常我的優先選擇是以關心孩子為主,除非孩子想說,否則我不太會過問他在社群媒體上的事情。 ​ 最近兒有建立IG帳號,之前我有追蹤他。最近我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有些觀念必須對孩子一說再說,比如「身體自主權」。 議題熱度會退,但新聞事件觸動的警鈴,在家長心中還是不斷嗡嗡作響,不曾停止。 因為有些傷害,必須用一輩子的笑容做為療傷的代價,做父母的,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孩子的笑容因為壞人而被凍結。
Thumbnail
有些觀念必須對孩子一說再說,比如「身體自主權」。 議題熱度會退,但新聞事件觸動的警鈴,在家長心中還是不斷嗡嗡作響,不曾停止。 因為有些傷害,必須用一輩子的笑容做為療傷的代價,做父母的,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孩子的笑容因為壞人而被凍結。
Thumbnail
本文闡述自2020年以來的兒童肖像權與隱私權保護觀念,提出網路上兒童照片曝光應獲得兒童本人同意的重要性,並強調尊重孩子意願的關係建立。希望能引起更多單位重視兒童在網路上的照片曝光議題,推進兒童於網路世界的身體保護。
Thumbnail
本文闡述自2020年以來的兒童肖像權與隱私權保護觀念,提出網路上兒童照片曝光應獲得兒童本人同意的重要性,並強調尊重孩子意願的關係建立。希望能引起更多單位重視兒童在網路上的照片曝光議題,推進兒童於網路世界的身體保護。
Thumbnail
家長如何評估孩子使用手機的適當時機與方式是一個常見的困惑。這篇文章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思考,提出了一些觀察和建議,同時呼籲建立明確的規範和準則。文章中還提到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以及一些值得參考的觀點,幫助家長更好地應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相關問題。
Thumbnail
家長如何評估孩子使用手機的適當時機與方式是一個常見的困惑。這篇文章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思考,提出了一些觀察和建議,同時呼籲建立明確的規範和準則。文章中還提到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以及一些值得參考的觀點,幫助家長更好地應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相關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