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正在快速變化,尤其是當 80 後、90 後逐漸成為主力,他們帶來的不只是新的觀念,還改變了傳統管理模式。
這群人被稱為「最難管理的一代」——有人覺得他們像草莓一壓就爛,也有人覺得他們驕傲、不吃傳統威權那套。 但換個角度想,他們其實是史上最懂科技、最敢挑戰權威,也最渴望自我實現的一代。那麼,企業要怎麼激勵、甚至留住這群人才?

為什麼新世代「難搞」?
80、90後與上一代最大的不同在於價值觀:- 他們不相信「聽話就會升官」這種規則。
- 他們要的是公平、彈性、還有人生和工作的平衡。
- 他們的知識背景與科技敏感度,遠遠高於過去的世代。
所以,傳統的「升遷、加薪」雖然還重要,但已經不足以讓他們留下來。
企業的新挑戰:留才比找才更難
很多公司已經發現,真正的難題不是招聘,而是「如何留住菁英」。
像 Facebook 就在實習階段就祭出高額薪水,讓年輕人才願意進來;台灣的拜耳(Bayer)則設計完整的實習專案,給學生實戰經驗與資源,讓他們一畢業就對公司有歸屬感。
不只搶人,還要讓他們願意留下。
新世代要什麼?
跨界學習與成長機會
富邦金控就發現,新世代員工要的不只是錢,而是「成長空間」。因此他們開課程、請專家來教語言學、藝術鑑賞,甚至神經科學,滿足年輕人對知識的渴望。
彈性與挑戰
像 IBM 的「學習帳戶」計畫,讓員工自己選擇學什麼,公司再補助經費。這種自主權,會讓聰明人更願意投入。
國際與多元體驗
許多外商公司,會透過輪調或海外派任,讓年輕人才有冒險與挑戰的機會。這對渴望多元刺激的 80、90 後來說,比單純的升遷更有吸引力。
如果他們真的要走?
就算企業做足努力,也可能留不住菁英。但別急著「撕破臉」。
新世代的流動很快,但和他們保持良好關係,有時反而能成為外部合作夥伴,甚至未來再度回流。像 Facebook、Google 收購小公司(acq-hire)背後的核心,也是「為了人才」。
結語:新世代不是難搞,而是未來的關鍵
或許在傳統主管眼中,他們自戀、難管、不願妥協;但換個角度,他們正是讓世界加速變動的力量。
從社會運動到創新科技,許多改變都是這群人帶來的。只要企業願意調整思維,接上這群人的頻率,他們不只是員工,而是帶你衝向未來的最佳夥伴。
🌱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願景
花果山成長基地秉持著推動每間企業落實 RBA 社會責任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友善、具社會貢獻與負責任的企業環境,並以創新管理策略促進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 給你的三個思考問題
- 你覺得 80、90 後真的比較難管嗎?還是只是他們要的東西不同?
- 如果你是主管,你會怎麼設計激勵制度來留住新世代?
- 你所在的公司,最缺乏的激勵元素是什麼:薪水、學習、還是挑戰?
👉 想獲得更多職場與管理新觀點?快加入我們的 @LINE 官方帳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