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績效考核結束後,最讓人緊張的時刻就是「回饋面談」。
很多人一聽到要進主管辦公室,心裡立刻浮現:「完了,是不是要被罵?」 但其實,績效回饋面談並不是要找麻煩,而是主管和員工之間一個很重要的溝通機會。只要方法正確,它不但能解開誤會,還能幫助你找到職涯成長的方向!
那麼,到底怎麼樣的回饋面談才算有效呢?以下7個原則,主管和員工都值得參考。
1. 選對場所,氣氛很重要
面談不一定要在主管辦公室進行。過於正式的場合容易讓人壓力山大,反而難以交流。
換個輕鬆的地方,像是會議室、茶水間旁的小空間,都能讓氣氛更自在,員工也比較願意敞開心房。
2. 先請員工做自我評估
在面談前,讓員工先對自己的表現打分數,不一定要作為正式依據,但能讓大家提早思考,也降低「怎麼跟我想的不一樣」的意外感。
主管也可以針對自評與實際差距,進一步討論核心問題。
3. 鼓勵員工多說,主管少說
一場好的回饋面談,不應該是主管「單方面的宣判」。
研究指出,當員工有更多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會更滿意整個回饋過程。 一個簡單的比例是:主管講30%,員工講70%。
4. 正面回饋先行,但別用「三明治」技術
大部分人都希望先聽到肯定,這能降低防衛心理。
不過要注意的是,不要刻意用「先誇獎 → 再批評 → 再誇獎」的三明治法。因為員工一旦察覺,就會對「讚美」失去信任,反而更抗拒。
5. 聚焦在問題解決,而不是責怪
很多時候,績效不好並不完全是員工的問題,可能也受到外部因素影響。
與其糾結責任,不如把重點放在「如何改善」,提出明確的解決方案,才能真正有幫助。
6. 評論行為與結果,而不是「人」
舉例來說,不要說:「你太慢了,所以專案拖延。」
這種話容易讓人覺得被針對。 換個方式說:「這個專案需要在兩週內完成,但目前進度落後。」 這樣聚焦在「事實」與「結果」,員工更容易接受。
7. 設定具體的改善計畫
面談的目標,不只是聊一聊就算了,而是要落實到行動上。
原則很簡單:
- 突顯員工的優勢,而不是只盯著缺點
- 選擇少量、可行的目標
- 訂定明確的行動計畫,並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
面對員工的「防衛心理」怎麼辦?
聽到負面回饋,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否認」或「生氣」,這很正常。
主管這時候要記得:
- 接受防衛行為是人性反應,不要急著批評
- 給員工一些冷靜時間,讓情緒沉澱後再談
- 明白自己不是心理學家,不需要解決所有心理問題,該專業的交給專業
🌱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願景
花果山成長基地秉持著推動每間企業落實 RBA 社會責任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友善、具社會貢獻與負責任的企業環境,並以創新管理策略促進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 給你的三個思考問題
- 你參加過的績效面談,讓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 如果你是主管,你會怎麼設計一場「讓員工願意開口」的面談?
- 你覺得績效回饋,應該更重視「過去表現」還是「未來改善」?
👉 想要學習更多實用的職場溝通技巧?快加入我們的 @LINE 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