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85:《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專案思維的溫柔力量》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一、序章:光影下的啟程

午後的錄音室裡,陽光透過百葉窗斜斜灑落,映照在木質桌面上。桌上一杯溫熱的黑咖啡,氤氳著微苦的香氣。

主持人郝哥笑著迎向今日的來賓——游舒帆。這位曾是工程師出身的學院院長,如今被稱為「商業思維布道者」,他走進錄音室時,神情沉穩,帶著一種「看過風浪,依舊溫和」的氣質。

錄音紅燈一亮,故事緩緩展開。

這不僅是一場關於專案管理的對談,更是一段探尋「如何在變動時代中,找到自己的主導力」的心靈旅程。


二、工程師的困惑:會議桌上的沉默

年輕時的游舒帆,總是坐在會議室角落,電腦螢幕上的數據與程式碼是他的語言,但在討論中,他的聲音卻總被淹沒。

raw-image


業務部門的同事振振有詞:「這功能不急,先做能接到單子的案子吧!」

老闆點頭附和,眼裡只有訂單與營收。

那一刻,他心裡浮現一個疑問:

「為什麼我解決了一個重要的技術問題,卻沒有人在乎?」

工程師的價值,被數字掩蓋了。

在公司看來,bug的數量、程式的優雅,遠遠比不上「客戶是否滿意」與「訂單能否成交」。

這是第一個撞擊:價值的單位不一致

游舒帆慢慢意識到,如果工程師只用「技術」來說話,那麼永遠無法與老闆對焦。

於是,他開始學著將「bug解決」翻譯成「降低退貨率」、「提升客戶滿意度」、「減少營收損失」。

語言一旦對齊,聲音便能被聽見。

三、折磨中的覺醒:老闆的連環追問

那時的主管,常常在會議上忽然丟下一個問題:

「你覺得,我們該不該進軍大陸市場?」

游舒帆脫口而出:「應該要啊,市場很大!」

「那為什麼不去美國?」老闆追問。

「……」年輕的他一時語塞。

這樣的場景不只一次。

每一次,他都帶著挫敗感回到辦公桌前。

但不同於許多人選擇抱怨,他選擇了翻書。那一年,他啃下了五十多本商管書,只為了找到答案。

raw-image


漸漸地,他聽懂了老闆的焦慮:

1%毛利率的變動,對工程師來說是「誤差範圍」,但對老闆而言,卻是「公司生死」。

原來,所謂的「折磨」,是一種推動思維升級的催化劑。

十年後回望,那些讓他夜不能寐的問題,竟成了最珍貴的禮物。

「看問題,不要只看表面。表面很輕鬆,但長期會很痛苦。」

 這是他從老闆身上學到的第一課。


四、創業的轉折:從顧問到學院

三十六歲那年,他毅然離開人人稱羨的高位。

raw-image


「再蹲一下,未來就是你的!」朋友們勸他。

但他心裡清楚,那並不是他要的人生。

離職後的第一個月,他試著閒下來。

每天在家看書、發呆,卻覺得渾身不自在。

「人就是閒不住啊。」他笑著回憶。

於是他開始做顧問,接案、講課。

但當同一個主題重複講到厭煩時,他明白——他要找的不是「舞台」,而是「影響力」。

訂閱制的學習社群,是他第一個實驗。

兩百名學員,在一年的陪伴中,陸續換了工作、找到方向。

那股「能看見別人因自己而改變」的力量,讓他確定:

「我要創立一所學院,幫助更多人,學會用商業思維看世界。」

五、專案的真義:不只是如期如質如預算

在後來的課程中,他常常挑戰傳統定義:

「專案成功=如期、如質、如預算」——真的是這樣嗎?

有一次,他提前完成專案,還省下20%成本。

結果上層評語卻是:「規劃不精準。」

那一刻,他忍不住苦笑:「我做得更好,卻被定義為失敗?」

這讓他看清:

專案的核心,不是時間與金錢的精準,而是——

「問題是否被解決,價值是否被創造。」

這是一種觀念上的革命。

也因此,他將專案管理重新定義為:

「把問題解決,並在過程中創造價值的能力。」

六、生活即專案:從Podcast到旅行

錄音室裡,他舉了個例子:

「今天我們錄這集Podcast,就是一個專案。」

需要喬時間、擬大綱、確認場地、剪輯音檔,最後上架。

如果目的是「錄完」,那專案就到此為止。

但如果目的是「影響更多人」,那專案就延伸到行銷、反饋、持續優化。

同樣的道理,家庭旅行也是專案。

一旦有小孩,住宿選擇、景點安排、交通方式,全都要重新規劃。

旅行的「利害關係人」,從伴侶延伸到父母、小孩,每個人都得被照顧。

他笑著說:

「以前兩個人旅行,說走就走;現在帶孩子出門,行程得像開專案一樣。」


七、人際槓桿:利害關係人的經營

在課程的第二部分,他談到最核心的一點:

專案不是工具的堆疊,而是人心的整合。
「有時候,你十句話不如某人一句話。」「有時候,你的努力,不如別人一句支持。」

因此,他更喜歡用「經營」取代「管理」。

人不是資源,而是關係。

他分享過一個故事:

某位主管因為每天要接送孩子,總是希望能準時下班。

於是他主動替對方分擔部分任務,確保對方能安心離開。

結果對方在往後的專案裡,成了最堅定的盟友。

他說:

「把同事當人,而不是當工具。你重視他的需求,他自然願意成為你的支持。」

八、AI時代的專案:從人力到智慧

過去,專案經理最常抱怨的就是:

「人不夠。」

「跨部門協作太痛苦。」

但AI的出現,改變了一切。

有人跑步前錄下需求,回來後AI已經幫他寫好程式。

這不是未來,而是現在。

專案經理要問的,不再是「我需要多少人」,而是——

「我能借助多少智慧?」

當AI替代掉繁瑣工作,專案經理能有更多時間,專注在真正需要創造價值的地方。

這是第三次思維的升級:

「與其只管人力,不如善用智能。」

九、主導力:專案之外的人生隱喻

專案管理,其實是一種隱喻。

它不只是工作,而是人生的縮影。

旅行是專案、錄音是專案、甚至「自我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專案。

在這些專案裡,游舒帆不斷提醒:

「不要把主導權交給別人。」

因為當你總是等待老闆、家人或命運替你決定,你永遠只能被動接受。

而真正的成長,就是一次次把主導權收回自己手中。

十、結語:變動時代的溫柔力量

錄音結束時,錄音室裡的燈光已轉為昏黃。

郝哥合上筆記本,靜靜看著眼前的來賓。

raw-image


游舒帆微微一笑,語氣溫和卻堅定:

「專案管理,不是關於數字,而是關於人,關於價值,關於你能否在混亂的世界裡,創造秩序,帶來希望。」

這句話,像是一記深深的回音,久久縈繞不散。


📌 精選金句

  1. 「價值單位不一致,溝通就註定失敗。」
  2. 「看問題不要看表面,表面很輕鬆,長期卻很痛苦。」
  3. 「專案管理,就是把問題解決、把價值創造。」
  4. 「把同事當人,而不是工具。」
  5. 「真正的主導力,是把決定權收回自己手中。」
  6. 「AI不是未來,是現在,它讓專案經理更專注於價值。」
  7. 「人際經營比工具更能決定專案的成敗。」
  8. 「折磨有時是最珍貴的禮物。」
  9. 「不要在別人身上找問題,要在自己身上找答案。」
  10. 「專案不只是工作,而是人生的一種隱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26會員
265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8/28
幸福不是答案,而是一道推理題。我們常以為幸福在終點——房子、金錢、成就,但哲學家提醒我們:幸福在當下、在流動的生命裡。本專欄透過一個人的生活故事,帶你看見如何從比較到覺察、從終點到過程、從恐懼到熱愛,逐步推理出屬於自己的幸福。
Thumbnail
2025/08/28
幸福不是答案,而是一道推理題。我們常以為幸福在終點——房子、金錢、成就,但哲學家提醒我們:幸福在當下、在流動的生命裡。本專欄透過一個人的生活故事,帶你看見如何從比較到覺察、從終點到過程、從恐懼到熱愛,逐步推理出屬於自己的幸福。
Thumbnail
2025/08/28
每天醒來,你面對的第一個敵人會不會就是鏡子裡的自己?從早晨的猶豫到深夜的自責,我們日復一日與自己交戰,內心的能量在無形中被消耗殆盡。本專欄透過一個故事帶你看見內耗如何發生,又該如何一步步與自己和解,找回前進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8/28
每天醒來,你面對的第一個敵人會不會就是鏡子裡的自己?從早晨的猶豫到深夜的自責,我們日復一日與自己交戰,內心的能量在無形中被消耗殆盡。本專欄透過一個故事帶你看見內耗如何發生,又該如何一步步與自己和解,找回前進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8/28
努力,本是為了實現夢想與價值,但當努力變成無止境的自我綁架,它帶來的不是成就,而是孤獨與耗竭。本篇專欄透過一個職場人的故事,揭示「過度努力」的隱形代價,以及如何從恐懼走向愛,從燃燒殆盡轉向適度長久的努力。
Thumbnail
2025/08/28
努力,本是為了實現夢想與價值,但當努力變成無止境的自我綁架,它帶來的不是成就,而是孤獨與耗竭。本篇專欄透過一個職場人的故事,揭示「過度努力」的隱形代價,以及如何從恐懼走向愛,從燃燒殆盡轉向適度長久的努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商周的編輯瑋鴻問我,為什麼Landy會有這麼多職場的故事可以寫? 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我年紀大,經歷難免多些。而又心思敏感,大多數人習以為常、或能瀟灑以對的喜怒「過場」,對我而言就像恩怨「過節」一樣難以消化。
Thumbnail
商周的編輯瑋鴻問我,為什麼Landy會有這麼多職場的故事可以寫? 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我年紀大,經歷難免多些。而又心思敏感,大多數人習以為常、或能瀟灑以對的喜怒「過場」,對我而言就像恩怨「過節」一樣難以消化。
Thumbnail
專案經理在專案管理中與不同角色進行溝通和談判的藝術。通過定期會議和主動傾聽建立團隊信任,定期更新和展示同理心管理客戶期望,雙贏思維和充分準備協調三方合作夥伴,以及數據驅動的簡潔匯報獲得高層支持。案例展示靈活應用這些策略,確保專案按時按質完成。
Thumbnail
專案經理在專案管理中與不同角色進行溝通和談判的藝術。通過定期會議和主動傾聽建立團隊信任,定期更新和展示同理心管理客戶期望,雙贏思維和充分準備協調三方合作夥伴,以及數據驅動的簡潔匯報獲得高層支持。案例展示靈活應用這些策略,確保專案按時按質完成。
Thumbnail
分享從創業到經營的實用智慧,涵蓋了人才招募、營運壓力、正面思考、管理智慧等方面,並探討了市場上最棘手的問題。
Thumbnail
分享從創業到經營的實用智慧,涵蓋了人才招募、營運壓力、正面思考、管理智慧等方面,並探討了市場上最棘手的問題。
Thumbnail
介紹敏捷式管理的專案管理概念,以及對團隊成員潛力發揮的啟發。內容包括敏捷式領導的三個重要事項、自我管理與同仁間的信任建立,以及敏捷式管理對自己的幫助。分享在專案管理、客戶關係管理與員工管理上運用敏捷式管理的個人見解和體悟。
Thumbnail
介紹敏捷式管理的專案管理概念,以及對團隊成員潛力發揮的啟發。內容包括敏捷式領導的三個重要事項、自我管理與同仁間的信任建立,以及敏捷式管理對自己的幫助。分享在專案管理、客戶關係管理與員工管理上運用敏捷式管理的個人見解和體悟。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組織文化、知識管理、部門目標和策略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各種建議和策略,讓您更好地理解並應對組織中的各種挑戰。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組織文化、知識管理、部門目標和策略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各種建議和策略,讓您更好地理解並應對組織中的各種挑戰。
Thumbnail
在這小品故事中,邀您一起探索如何在情緒火爆的對話場景中脫穎而出,化解衝突,並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挑戰。
Thumbnail
在這小品故事中,邀您一起探索如何在情緒火爆的對話場景中脫穎而出,化解衝突,並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挑戰。
Thumbnail
專案經理與工程師在工作上面對的挑戰和需求截然不同。專案經理需具備溝通、督促、認知及行政等四種核心能力,以便成功轉型。文章中舉例以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這四種能力的重要性,並強調從工程師升遷為專案經理並非易事,需要不斷學習與努力。
Thumbnail
專案經理與工程師在工作上面對的挑戰和需求截然不同。專案經理需具備溝通、督促、認知及行政等四種核心能力,以便成功轉型。文章中舉例以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這四種能力的重要性,並強調從工程師升遷為專案經理並非易事,需要不斷學習與努力。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Thumbnail
深度思考在職場中至關重要,尤其當面臨挑戰時,僅處理表面問題難以根本解決。本文以產品經理的視角分享了產品上市計劃中的深度思考經驗。透過重新定義目標、強調臨床有效性和創新解決方案,成功調整了計劃,確保了產品成功上市。深度思考不僅提升解決問題能力,更讓我們找到工作的深度和意義,建議在職場中培養這種習慣。
Thumbnail
深度思考在職場中至關重要,尤其當面臨挑戰時,僅處理表面問題難以根本解決。本文以產品經理的視角分享了產品上市計劃中的深度思考經驗。透過重新定義目標、強調臨床有效性和創新解決方案,成功調整了計劃,確保了產品成功上市。深度思考不僅提升解決問題能力,更讓我們找到工作的深度和意義,建議在職場中培養這種習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