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42:停止內耗:為什麼我們總是在腦中跟自己過不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夜深人靜,燈關了,房間安靜得只剩下心跳聲。

但腦子卻停不下來,像是開了無限重播的電影院。

raw-image

白天的畫面一幕幕湧上心頭:

「剛剛開會時,我是不是講錯話?主管臉色怪怪的,他是不是對我不滿意?」

「和朋友聚會時,我是不是太直接?他們會不會覺得我很奇怪,不想再找我了?」

這些想法,就像擾人的小劇場,一次又一次重播。

明明一天已經很累了,卻還要在腦中「加班」跟自己過不去。

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劇場,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我們常常嘴上說要休息,心卻像被卡住,無法放過自己。


內耗的本質:假性保護

有個年輕人,下班後坐在咖啡館的角落,桌上放著筆記本。

raw-image

他低頭一頁一頁地寫著:「下次簡報要少講話,不要冒險。」

「以後一定要更小心,才不會被挑剔。」

他的眉頭緊鎖,背也駝著。

路過的人可能會以為他在努力「進步」,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心口像被石頭壓著。

這就是內耗,看似在「自我檢討」,其實只是腦中的假安全。

它讓人誤以為,只要不斷檢查、不斷警惕,就能避免下次出錯。可是真相是,這種假安全只會偷走我們的平靜,把注意力困在焦慮裡。

👉 內耗不是保護,而是一種消耗。


文化與家庭的影響

如果你仔細回想,這種聲音可能從小就存在了。

課堂上,一個小女孩鼓起勇氣舉手回答問題。

raw-image

老師皺著眉,冷冷地說:「你怎麼會答錯?這樣全班都丟臉了。」她的臉頰瞬間通紅,心裡暗暗發誓:「以後不要亂講話了,不然會被笑。」

另一個小男孩寫功課時,爸爸嚴肅地提醒:

「你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要出錯,別讓人覺得你不認真。」男孩點頭,但心裡卻默默想:「如果我不完美,就不值得被喜歡。」

這些話,隨著時間不斷內化,變成了我們腦中的審判官。

長大後,即使老師和父母不在身邊,那些批評仍在腦中迴響,像是一個永遠盯著你的法官。


內耗的代價

內耗就像一個黑洞,慢慢吞噬能量。

它讓人看似忙碌,其實什麼都沒完成。

一位年輕的上班族,下班後癱在沙發上,手機拿著卻滑不下去。

腦子很吵,但身體卻動不了。「今天是不是又表現不好?同事會不會在背後笑我?」

「剛剛開會時,我是不是講得很爛?大家會不會覺得我沒用?」

raw-image


外人看來,他什麼事都沒做,但他的腦袋已經跑了一場馬拉松。

這就是內耗的代價:

  • 奪走行動力
  • 讓人無法專注當下
  • 一點一點侵蝕自我價值感

👉 內耗不是小題大作,而是生命能量的流失。


職場裡的內耗

想像一個場景:你剛完成一場簡報。

台下掌聲響起,同事點頭稱讚,主管甚至笑著說「講得不錯」。可是你的腦袋卻停不下來:「那張投影片是不是排版太亂?」

「剛剛那句話會不會讓人覺得外行?」

你開始反覆檢討,甚至懊惱自己沒做到更好。

久而久之,你會害怕再次站上台,開始拖延,甚至逃避機會。

這就是內耗的可怕:

它讓外表看似完美的人,內心卻一點一點被勇氣掏空。

raw-image

人際中的內耗

在一場聚會裡,她總是笑容滿面,拼命迎合大家的話題。

「這個我也覺得很好!」「對啊對啊,我也超贊同!」

她怕冷場,怕別人覺得她不合群。

可回到家,她倒在床上,心裡充滿懊惱:「為什麼我又答應了那些我根本不想做的事?」

「為什麼我不敢拒絕?為什麼我不敢做自己?」

她的笑容,是用壓抑自己換來的。

但代價是,心越來越累。

👉 內耗,就是對自己不忠誠的代價。


走出內耗的三步驟

要走出內耗,不是靠「逼自己不要想」,而是靠練習。

1️⃣ 覺察

當腦中又開始編小劇場時,先提醒自己:「啊,我現在又在內耗了。」光是這一步,就能讓你和思緒拉開一點距離。

2️⃣ 轉念

接著,問自己:「這真的是我的需求,還是別人的期待?」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為自己而焦慮,而是為了滿足別人的眼光。

3️⃣ 行動

最後,把能量拉回眼前能做的事。可能是一個深呼吸、一段快走、一頁筆記,甚至是完成今天的小任務。

👉 內耗不需要被消滅,而是被引導。

當能量回到行動,生命才會重新流動。


界線的力量

有一次,一通電話響起。

朋友在電話那頭說:「週末幫我搬家好嗎?」過去,她一定立刻答應,心裡卻滿是掙扎。

這一次,她停了一下,深吸一口氣,溫柔卻堅定地回覆:

「抱歉,這週我需要休息,可能幫不上忙。」

掛掉電話後,一股久違的輕鬆感湧上心頭。

她發現,設立界線不是拒絕愛,而是把自己也放進愛裡。

👉 說不,不是拒絕別人,而是選擇忠於自己。

raw-image

結語:把專注還給自己

夜晚,城市燈火閃爍。

有人還在腦中反覆檢討,像困在迴圈裡出不來。但也有人,開始學會把心收回來,專注當下。

嘉玲的聲音在錄音室裡響起:「停止內耗,不是要把它趕走,而是學會與它共處。」

玉婷補充:「當你把專注力還給自己,才會真正感覺到自由。」

最後的旁白落下:

🌱 「少一點在意他人,多一點在意自己,能量才會用來活出真實。」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金句摘錄

  1. 內耗不是保護,而是假安全。
  2. 沉默的批評者,常常不是別人,而是腦中的自己。
  3. 內耗,就像一個黑洞,慢慢吞掉能量。
  4. 表面看似完美,內耗卻在背後偷走了勇氣。
  5. 內耗,是對自我不忠誠的代價。
  6. 說不,不是拒絕別人,而是選擇忠於自己。
  7. 內耗不需要被消滅,而是被引導。
  8. 覺察、轉念、行動,是走出內耗的三把鑰匙。
  9. 少一點在意他人,多一點在意自己。
  10. 能量,應該用來活出真實,而不是討好腦中的小劇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23會員
247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9/12
愛,不只是交換。 不是「我應該」,而是「我願意」。 ✨ 自由:不勉強自己 ✨ 尊重:接納彼此有限 ✨ 覺察:知道自己要什麼 真正的愛,會讓彼此更自由。💚
Thumbnail
2025/09/12
愛,不只是交換。 不是「我應該」,而是「我願意」。 ✨ 自由:不勉強自己 ✨ 尊重:接納彼此有限 ✨ 覺察:知道自己要什麼 真正的愛,會讓彼此更自由。💚
Thumbnail
2025/09/12
愛情裡的爭執,常常來自「需求不被滿足」的失落。可是,愛真的只是為了彼此滿足嗎?心理師嘉玲提醒我們:愛不是交換,而是選擇並肩。這篇專欄帶你看見需求背後的孤單與恐懼,學會在愛裡找到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2025/09/12
愛情裡的爭執,常常來自「需求不被滿足」的失落。可是,愛真的只是為了彼此滿足嗎?心理師嘉玲提醒我們:愛不是交換,而是選擇並肩。這篇專欄帶你看見需求背後的孤單與恐懼,學會在愛裡找到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2025/09/12
生悶氣的人,不吵不鬧,卻用沉默築起高牆。他們的冷淡,往往不是因為不在乎,而是因為心裡的話沒有找到出口。本文將帶你走進那些「悶在心裡的情緒」,看懂背後隱藏的需求與渴望,學會在關係中,用理解而非指責,打開一扇真正的對話之門。
Thumbnail
2025/09/12
生悶氣的人,不吵不鬧,卻用沉默築起高牆。他們的冷淡,往往不是因為不在乎,而是因為心裡的話沒有找到出口。本文將帶你走進那些「悶在心裡的情緒」,看懂背後隱藏的需求與渴望,學會在關係中,用理解而非指責,打開一扇真正的對話之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Thumbnail
直視精神萎靡、身體乏力的狀態,清洗身心靈的乏力感受。
Thumbnail
直視精神萎靡、身體乏力的狀態,清洗身心靈的乏力感受。
Thumbnail
因為身邊愈來愈多不同的人事物,連帶著影響我們的想法,總是有太多想法不停出現,導致內心光要應付這些就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常常覺得好像很多事都做不好,或者生活愈活愈累,光是這樣想就已經很累了,哪還有精力去好好過生活。 作者是一名諮商心理師,以她的經驗和故事,希望可以讓有需要的人停止情緒內耗。書裡的小
Thumbnail
因為身邊愈來愈多不同的人事物,連帶著影響我們的想法,總是有太多想法不停出現,導致內心光要應付這些就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常常覺得好像很多事都做不好,或者生活愈活愈累,光是這樣想就已經很累了,哪還有精力去好好過生活。 作者是一名諮商心理師,以她的經驗和故事,希望可以讓有需要的人停止情緒內耗。書裡的小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