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內容淺顯易懂,我認為很適合當作時間管理的入門書,而且講的不僅是時間,也講了一些小工具或是與人相處的道理,追根究底都是為了要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適合想開始閱讀的人。
1. 專注與效率
• 在能專心工作的環境下,工作時間能大幅縮短。
• 鍛鍊「決斷力」可從小事開始(例如今天午餐吃什麼),能避免把時間浪費在猶豫上。
• 透過快速決斷日常事務,就能解放更多心力去處理真正重要的事情。
在檢討效率過後,我們可以看出思考的決斷力也是一個可以精進的地方,從小事情的思考鍛鍊,其思考的肌肉也會隨著不斷思考而增快速度。
2. 時間管理的智慧
• 緊急案件不會只是寄封電子郵件就了事,真正重要的任務往往會有更直接的溝通方式。
• 善用能夠「視覺化時間流逝」的工具,能幫助自己把握時間感。
• 看清楚自己「真正浪費在哪些地方」,才能有效調整。
時間之所以浪費掉了,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我們沒有注意到,所以需要指針型手錶之類的方式,你才會感覺到時間一點一滴流逝。
我們區分緊急跟非緊急的任務,因為專注的時間是很稀缺的資源,一旦注意力放鬆了,要恢復就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以番茄鐘的工作方式是很適合我們的。
3. 人際關係與工作分配
• 技能可以訓練,但「好不好相處」卻難以改變。
• 主管在分配任務時,往往更傾向於選擇「好合作的人」,而不是單純「能力強但難相處的人」。
• 這提醒我們:職場上不僅是專業能力,合作態度也是核心價值。
我後面有發現,職場上需要能力,但如何做人也是相同重要的事情。
本身較難相處的話,在交辦事情上,你會選擇給好相處的做,即使這個人能力比較差,但至少他聽話,但若是能力差到任何任務都無法完成,根本就不用待目前的崗位了。
4.閱讀與自我成長
• 每天只要閱讀六分鐘,就能降低七成壓力。
• 有閱讀習慣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較低。
• 「記錄式方法」有效,例如每天量體重的減肥法,能讓自己更清楚行為與成果的關聯。
有研究指出在閱讀及動腦的人,會降低失智的風險,我們會隨著年紀增長,很多衝勁及動力都會逐漸喪失,但其實遇到事情已經無法處理時,這已經不算是活著了。
我覺得複盤這個行為,可以通用到生活的各個面向,不管是飲食還是習慣或是運動,方方面面的調整,人生會變成你喜歡的樣子,這也是我們該追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