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11/2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跨世代董事會」是協助新創成長的一臂之力/林富元

多年來,前來跟我洽談投資的創業家,多數對於董事會的意義與價值十分模糊。過早將董事會席次胡亂封官,後來會有「請神容易送神難」的問題;等真正開始成長、需要以董事席位吸引產業大老進入公司時,就沒有空間了。
因為許多人對董事會的意義與價值觀念模糊不清,所以我經常看到一個不好的現象:為數不少的創業家在草創初期,很快就開始「加官晉爵」;將珍貴有用的董事會席次快速分發給朋友同學、家人親戚、或是初期提供一小撮資金的小天使。
於是,有些小公司甚至在還沒有成形以前,就已經擁有龐大的董事會;小一點的有5位成員,誇張一點的7位、9位都有;在正常成長的公司裡,這應該是公司股票上市前後才需要的規模。

董事會是企業的治理核心,但初創期容易被濫用錯用
這種像是遊戲一般,將董事會席位草率放送的心態,大概有兩種:
  1. 創業家自己缺乏安全感,於是在初創時就建立一個「安全地帶」,將公司的核心治理單位,也就是董事會,分發給像是家人、朋友、同學之類,或是任何他自己覺得容易相處的人。 也就是説,創業家一開始就在身邊,為自己用籬笆築起了一道圍牆,然後天天在籬笆裡跟自己人、一言堂瞎混。這些人之中或許有強者;但多數憑著感情進入公司的人,都不會是太強的治理者、更不會是敢於堅持與老闆不同意見的人。
  2. 因為創業家不理解董事會的價值,所以隨隨便便將席位給了在初期幫助他的人;最多的是那些一開始給了點小錢,但卻意見特別多的所謂天使(後來往往變成了魔鬼)。 這聽起來沒有錯,但讀者們得想想:一家公司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成功,是一段何等漫長的過程?如果一開始就將高貴的董事會席次都給了親朋好友、將有意義的位子封給初期施予小惠的人,那麼後面陸續抱著大錢,想進來陪你打仗、真正可以幫你大刀闊斧向前邁進的金主或能人,不就擠不進來了? 更糟的是,公司有幸進步了,但卻請神容易送神難;那些一開始就竄入的小董事們不會輕易讓位,最後反而導致公司董事會的力量無法提升。
典型的董事會組成,總不外乎創辦人與經營團隊、投資人代表、以及特殊關係人或盟友;也可以是專家,或是並非專家、但德高望重的獨立董事。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並經本站重新編輯,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本站文章提供付費授權轉載或出版,請參閱授權說明、或來信 ask@tuna.to 洽詢。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喜愛」圖像、也歡迎分享到社群網站上!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