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11/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吃開始的健康教育:《媽媽,今天吃什麼?》

我的孩子已經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工作,但是他們還是希望媽媽幫忙準備午餐;有時候媽媽太忙時,他們也一定親自下廚。因為從小吃自己帶的簡單午餐,他們早已不習慣太油膩且口味太重的外食,雖然台灣小攤子的食物真的是又便宜又好吃。
有的時候問問周邊的朋友,家裡平常日子會開伙、會一起用餐的家庭似乎愈來愈少見,甚至我太太在醫院任職營養師的同事們,雖然每天教別人飲食的選擇非常重要,但是這些營養師自己在家開伙的人也微乎其微,也如同許多上班族一樣是外食族。
我想主要原因不只是在父母親身上,而是大部分的孩子下課後都到安親班、補習班時,也只有匆匆忙忙隨意在外面買個便當或飲料就算一餐了!當孩子不在家裡吃,家裡開伙的機會當然就更低了。
在許多漫畫或日劇裡都會強調,當我們吃一頓用心煮出來的飯菜時,會湧現幸福的感覺。的確,當大人與小孩在外頭忙碌了一天之後,能夠輕鬆自在的一起吃飯,是增進親子互動與感情最好的方法。而且,當我們養成全家人一起用餐的習慣時,才有機會建立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
孩子若從小有健康的飲食習慣,會是父母效益最高的「投資」,因為孩子長大之後就有機會避免許多疾病。或許有些人會說,若是夫妻兩人都要上班,下班都七晚八晚了,怎麼來得及煮晚飯,或者會說孩子都在補習或上課,回到家都晚上九點左右了,怎麼辦?
我總覺得如果我們認為一件事重要,有心去達成的話,就能夠找到解決的方法,這也是我的信念:「只要有心,技術問題一定可以解決的。」
像我太太下班回家已經六點多,我下班回家也八點多了,所以我們全家一起用餐的時間就延後。孩子放學後在傍晚就先吃個健康的全麥麵包或水果,比如說香蕉或蘋果都是足以止飢、可以當作點心的好食物。洗完澡,作完功課,大概是八點多,這時候我太太也煮好晚餐,大家輕輕鬆鬆地交換彼此一天的工作或上課心得,吃完飯九點左右,孩子們再看一會兒小說(假日時全家會一起看部影片),然後就上床睡覺。
對於要上班的媽媽而言,晚餐不必煮得太豐盛或太複雜,也不需要吃太多,我們家除了傳統的中式菜餚,義大利式的蔬菜湯、義大利麵、焗烤都是製作簡單,孩子也百吃不厭的。假日我們經常熬煮一大鍋蔬菜湯,洋葱、鮮香菇切丁先用純奶油爆香,如果想吃葷的就加些肉品,再放入水、義大利麵醬、胡蘿蔔、洋芋、蕃茄、南瓜、西洋芹、高麗菜,熬煮半小時以上,香味就開始撲鼻,鄰居都會聞香而關切的問候。
媽媽能夠在家裡自己煮東西,自己做飲食教育,當然是最理想的。但是的確有許多家庭是做不到,這也是現在學校提供營養午餐,並且民間團體期待能像日本一樣,在學校課程中,在智育體育等傳統教育目標中,加入「食育」,除了有健康的飲食知識之外,從認識食物開始,找到自己跟土地與環境的關係,更可以從食物的烹調中,建立溫暖的親子時光。
近年台灣有些縣市也開始嘗試編訂有關食育的教材,坊間有些幼教機構或民間團體也開了一些讓孩子學烹飪的課程。看到才三、五歲的孩子,居然可以那麼認真且慎重的在廚房工作,不只是洗碗擦桌子,還能切菜煮飯,真是跌破大家眼鏡,也顛覆了長期以來家長將廚房視為禁區的想像。
這本《媽媽,今天吃什麼?》提供飲食教育的建議,也附有容易上手的食譜,提供參考。日本人至今在吃東西之前,都會合掌說出一句感謝的話,那是對讓我們可以活下來,而奉獻出生命的動植物誠摯地感謝,「我領受您的生命了!」這種感恩的心情,其實也是人生幸福感最大來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