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4|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從求職的激烈競爭,看產業發展的未來機會/程天縱

剛畢業的年輕人,尤其是軟體工程專業的,在美國找工作非常困難;但是,又常常聽到這個專業領域的人才非常搶手,這兩件事情聽起來似乎有點矛盾,不是嗎?
我大兒子Jerry也是CSE專業,他於2007年拿到UCLA的電腦工程博士學位;也經過了幾個月痛苦的求職過程,才進入了Yahoo。六年後被獵頭公司挖到Coupons.com,三年前又被挖角到了Atlassian
這十幾年來,Jerry一直專注在行動終端的應用軟體開發,他特別會訓練、培養、管理、帶領軟體開發團隊,因此他部門的人員流動率都特別低。
但是,因為在行動應用方面的軟體人才供不應求,所以只要在他部門待過一、兩年的人,立即會有獵頭公司來挖角,提供的年薪約11至15萬美元不等。
既然如此,為什麼Jerry和Jimmy的求職,競爭這麼激烈、過程這麼痛苦?因為,大家都希望找已經有工作經驗的人,而不想花時間訓練剛畢業的學生。
幸好美國的大企業都會顧及「社會責任」,所以在用人方面體現在這兩點上:
  1. 每年新招聘人員會有相當大的比例,留給學校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的年輕人。
  2. 每年提供在校學生暑期實習的機會。
大公司一方面都想僱用有經驗、在職場上磨練過的人才,另一方面又必須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於是求職的競爭就由「畢業前」,提早到暑期實習期間。

暑期實習的競爭
在美國的高科技公司,除了百人以下的新創外,都會提供暑期實習的機會給排名比較前面的大學在學學生,碩博士學生更佳;除了善盡社會責任外,更多是為了提早爭取人才。
暑期實習生的招募,通常在年底或是年初啟動,才趕得上暑假開始實習;實習期間大約是10週到12週。由於軟體工程師的人才競爭激烈,所以薪水大約以年薪6到8萬美元為基礎,依實際實習時間來給付。
企業通常會安排該校畢業的工程師,回母校與在校學生演講或座談;隨後會有一些社交活動,當場回答問題、並收集有興趣者的履歷。同時,也會開放暑期實習的網路報名,以便給學生更多時間考慮和上傳履歷。
即便是實習工作,競爭程度和面試難度,也不比畢業後的正式求職輕鬆。

第一步:履歷審查
企業的招募人員首先會審查履歷,先刷掉一些不符要求或資格的人。
極少數對於人力資源有長遠規劃的企業,會接受非應屆畢業生的申請;但大部分企業都會偏好即將畢業的大四、或是碩博士生的申請。
為了避免麻煩,通常招募企業不會明文規定,但「只選擇應屆畢業生」的偏好,就成了業界的一個潛規則。因為,只要是實習期間的表現和績效優良的,部門主管就會直接發聘用信,畢業之後就可以到公司來報到了。
接著,申請人就讀的學校、在學成績GPA、榮譽奬項、學校社團的參與、志願者工作的經歷等等,都是簡歷裡面審查的重點。
對於軟體工程師職缺而言,是否參加過GitHubBitBucket的開源軟體專案、或是Stack Overflow之類的技術交流社群,甚至是比以上更重要的條件。

第二步:技術測試
規模比較小的公司,暑期實習名額有限,所以經常是由工程師直接與申請人進行電話面試和技術測試。
而規模大的、實習名額多的企業,通常會使用一些像是HackerRank之類由電腦出題、評分的程式相關網站,來進行軟體編製測試,以避免電話面試需要投入的大量人力、時間、和資源。
這一個階段,視各別公司的要求,可以多達三輪不同技術領域的測試。

第三步:遠距視訊或現場面試
雖然美國企業對人的信任,比東方企業來得高,但也避免不了申請人在第二步時投機取巧。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尤其來自亞洲的學生,在電話面試和線上測試時會有「親友」或「智囊團」在旁指導和幫忙。
因此,最後的一個步驟必定是透過網路視訊、或將應徵者邀請到辦公室,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與測試;一方面避免作弊,另一方面可以觀察在受控制(duressed)和面臨壓力時,申請人對於面試和技術測試的表現和反應。
在比較慎重的企業中,這個階段的面試可以長達兩三個小時。

Team Matching
如果申請人通過了以上三個步驟的審查、面試和測試,就會得到一個標準的聘用條件。如果是同樣的職務,例如工程師,條件內容都會是一樣的。
實習一開始的時候,企業會根據實習生的興趣和部門的需求,將實習生分派到不同的軟體開發項目組裡去。
在大企業裡,並非所有的部門都喜歡用實習生;尤其是非常熱門、壓力大的部門,通常沒有多餘的資源和人力來指導實習生。雖然實習生也是一個幫手,但花時間指導還是必須的;然而以實習生的能力和績效而言,投資回報是否可以預期,就不確定了。
因此,有許多部門不見得願意使用實習生;在這個前提下,實習任務的分派就叫做「team matching」(團隊媒合)。

實習就是學習
實習生在參與項目開發的過程中,會有資深的工程人員帶領和指導;這些經驗是學校學不到的,非常寶貴。
在實習接近尾聲時,所有實習生會聚在一起,介紹他們參與的項目,分享他們的學習心得。
對於實習生工作的安排與生活的照顧,企業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實習期間除了工作之外,還會安排各種社交活動、團隊建設、黑客松、座談會等,務必使實習生對於企業文化、工作環境,留下深刻印象;讓他們在畢業之後,願意積極爭取回到企業,成為正式員工。
當實習結束時,部門主管會為實習生進行績效考核與評估。對於表現優異的人,也會給人資部門建議,直接提供實習生約聘;一旦實習生畢業,就可以直接回到企業上班。
許多表現優異的實習生,回到學校不久之後就接到實習企業的正式約聘;如此一來,就可以輕鬆愉快度過畢業前的最後學生日子,免去像我兒Jimmy的痛苦求職過程

幸與不幸
Jimmy在USC有一位從中國大陸來的同學,為了進入夢想中FLAG之一的企業工作,又沒有把握能夠成為正職員工,因此在去年底去申請「暑期實習」的機會。
為了能夠符合資格,他還特別延畢一個學期。經過了層層面試與測試,在完成並且通過第三步驟視訊面試之後,他接到人資部門的通知,必須再跟5個用人部門分別做team matching。
大部分企業都是先通知聘用申請人,然後在內部討論決定team matching,唯獨這家企業是在聘用之前做;如果在這個階段,通過面試考核的申請人還沒有任何部門願意接受,那麼就沒有實習機會。
很不幸的,這位同學沒有得到任何一個部門的青睞,因此等於被拒絕了;結果延畢一個學期以後,還是要面臨求職的戰場。

教訓
Jimmy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在學時並沒有體會到美國大企業暑期實習經驗對求職的影響,因此暑假期間都選擇返台陪伴父母,然後在台北找到實習機會。
固然在台北實習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但對於將來在美國求職畢竟沒有直接幫助;他更不瞭解,其實暑期實習就是求職。面臨畢業就是失業的壓力下,不如提早加入求職的競爭;暑期實習即使失敗,仍然有機會再嘗試。
對於畢業前進入求職的年輕人而言,競爭更加激烈;因為有許多新聘名額早就保留給暑期實習表現優異的實習生了。
受到教訓,就要知道反省。雖然Jimmy也順利找到了理想企業的工作,但我們還是把「暑期實習」的重要性和面試過程瞭解清楚,藉這篇文章分享給即將畢業的年輕人、和他們的父母。

台灣軟體產業的發展
台灣的政府、電子代工業、傳統產業等,都面臨著產業轉型的壓力;不管是「互聯網+」、工業4.0、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等,都需要大量軟體開發的人才。
這些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大部分還是在美國。從我這兩篇有關美國軟體工程畢業生實習和求職的文章,就可以看到其競爭激烈的程度。
產業發展靠人才,人才的培育與競爭從學校就開始了。
即使在這些領域執牛耳的美國,需求大於供給的軟體開發人才,仍然有畢業即失業的風險存在。
台灣的電腦科學和工程系大學生、碩博士生們,在學校時除了上課之外,是否已經開始準備加入求職競爭了?暑假期間是去渡假、還是在實習?
台灣大企業對於人才的需求和競爭,是否如美國企業一樣的重視?是否願意為頂尖人才付出最吸引人的薪資待遇?政府的產業和教育政策,是否能夠吸引、培育人才?
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話,那麼這些高科技產業,就如同海市蜃樓一樣,漂浮在空中,永遠落不了地。
編按:關於國內大學生畢業後的實習、求職、甚至創業的討論,請參閱以下幾篇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