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推薦-彼得原理】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老實說,這本書來的沉悶,如果你是屬於容易睡著的那種類型,非常不建議你看,看看心得分享就可以了。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彼得原理陳述職場的不適任性,跟大多數的職務適任觀點完全相反,提出各種不適任的現象、不合理的職場狀況,不斷的提出證明與案例去解析彼得原理,如果你是一個追根究柢的人,會不自覺的一直看下去,企圖找到其中的破綻,最後會發現自己似乎就走在這個原理的路上。
「不適任」,是普遍的現象,而每個人都終究會到達不適任的職位,直到無法升遷為止。升遷,是職場認同的一個重要形式,當在職務上表現特別突出、符合公司期待就有機會帶領屬於自己的團隊,而當你表現的越好、升遷的越快,「彼得原理」就越快發生在你身上,直到你開始不適任為止,就不會再次變動你在組織中的位置,不愉快的職場狀況就會持續到你離開的那一天。
很奇妙的說法,但不得不承認這種現象真實存在,雖然很想反駁這個理論,提出的觀點自己卻走過好幾回。要如何避免這種不適任的狀態出現,最好的方式就是「拒絕升遷」,拒絕達到職場的最後位階,如此就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樂與成就感,但人是貪婪的、是不知足的,爭奪權位、掠奪資源是天性,當有更好的機會自然會往上爬,最終還是要來到不適任的環境,無止盡的循環。
如果你在職場上有著不明確的方向,或者你的不快樂已經超越職務所帶來的成就感,可以嘗試用這種不適任的現象去評估自己的狀態,重新調整生活與工作中兩者的平衡,快樂的生活著才會有動力持續向前,擁有著高位卻無法再有往前的動力,不論公司績效與自己的成長都會停滯,你的下班後人生會因此跟著不快樂。
工作與成就的目的,是讓自己的生活有更充實的內容,如果你的職場環境負面來源已超過成就帶給你的快樂,是時候好好評估這個職位帶給你的是否已經不適任,更或者是你選錯了職場。
我是葛捷思,如果你喜歡請按讚+分享。如果你有推薦的書籍,也歡迎私訊分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職場嘛,就是一個賺錢生活的地方,沒這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說服我們該怎麼做,決定要怎麼做的只有自己。 老闆的思維在我們身上不一定有效,誰說每個人都嚮往當著大老闆的生活,其實你的日子通常比這些人更精采,我們,只是不想炫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個團隊的特質取向,在主管的身上就可以窺探大概的樣貌,團隊就等於主管的放大版。GOOGLE後就會有很多人告訴你怎麼挑選主管、怎麼分辨主管的好壞,要怎麼去應對各種不同特質的上司,讓自己在職場過得更舒適一點。
我們一直認為初出職場後,只要努力工作、努力達到公司營運目標,終有一天會有嶄露頭角的那個時刻,接受眾人的掌聲,享受成功後鎂光燈的關注以及更好的薪資待遇。 經過幾年的洗禮之後,好像不是我們認為的那回事,做事,反而成了職場上最簡單的事,無論你多麼努力得到市場回饋,最大的受益者往往不是自己,而是上頭那些人
Netflix你肯定認識,就是那個電視常看到賣影集賣頻道的品牌。這個號稱線上串流影音的龍頭,曾經淪落到低價賣給百視達,曾經在影片出租的年代將商品誤寄成人錄影帶,曾經與日本東芝、索尼銷售DVD合作案,而亞馬遜也曾考慮將Netflix作為踏入影音平台的跳板。 能與各個巨大的企業體合作,讓銷售硬體的品牌
職場打滾多年後,你會明白一件事,「不能說實話」。 實話這件事,通常來的傷人、顯得不通人情,無論在同事之間的交談、合作上,或是在提案場合、會議室上,大多數的結果都顯現這件事是自討苦吃的苦差事。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正義的那一方,就跟無敵鐵金剛一樣,莫名的會想跟惡勢力宣戰,保護我們認為對的理念與正確的價
身處職場多年,總是會有需要幫助同事、協助下屬的時候,如果挑錯時間,將會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噩夢。  當專案的團隊合作需要相互幫忙的時候,表錯情可就不太妥當,太熱情,會把所有工作攬在身上,其他人就自然認為這是正確的分配,大多數的工作內容就會在你身上。太過冷漠的回應,也會讓人感到只在意自身的成效,個人英
2020是很辛苦的一年,許多線下產業被迫逼著轉成線上模式,一大堆中小企業沒有準備好就跟風矇著頭做,套版網站買了、社群平台建立了、媒體公司建議的廣告也丟了,就是不見業績起色,甚至連詢問的訊息都沒有,到底哪裡有問題。  線下與線上最大的不同在於「人」,人情味可以拉近三分的距離,我們可以主動去解說、去推
一個團隊的特質取向,在主管的身上就可以窺探大概的樣貌,團隊就等於主管的放大版。GOOGLE後就會有很多人告訴你怎麼挑選主管、怎麼分辨主管的好壞,要怎麼去應對各種不同特質的上司,讓自己在職場過得更舒適一點。
我們一直認為初出職場後,只要努力工作、努力達到公司營運目標,終有一天會有嶄露頭角的那個時刻,接受眾人的掌聲,享受成功後鎂光燈的關注以及更好的薪資待遇。 經過幾年的洗禮之後,好像不是我們認為的那回事,做事,反而成了職場上最簡單的事,無論你多麼努力得到市場回饋,最大的受益者往往不是自己,而是上頭那些人
Netflix你肯定認識,就是那個電視常看到賣影集賣頻道的品牌。這個號稱線上串流影音的龍頭,曾經淪落到低價賣給百視達,曾經在影片出租的年代將商品誤寄成人錄影帶,曾經與日本東芝、索尼銷售DVD合作案,而亞馬遜也曾考慮將Netflix作為踏入影音平台的跳板。 能與各個巨大的企業體合作,讓銷售硬體的品牌
職場打滾多年後,你會明白一件事,「不能說實話」。 實話這件事,通常來的傷人、顯得不通人情,無論在同事之間的交談、合作上,或是在提案場合、會議室上,大多數的結果都顯現這件事是自討苦吃的苦差事。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正義的那一方,就跟無敵鐵金剛一樣,莫名的會想跟惡勢力宣戰,保護我們認為對的理念與正確的價
身處職場多年,總是會有需要幫助同事、協助下屬的時候,如果挑錯時間,將會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噩夢。  當專案的團隊合作需要相互幫忙的時候,表錯情可就不太妥當,太熱情,會把所有工作攬在身上,其他人就自然認為這是正確的分配,大多數的工作內容就會在你身上。太過冷漠的回應,也會讓人感到只在意自身的成效,個人英
2020是很辛苦的一年,許多線下產業被迫逼著轉成線上模式,一大堆中小企業沒有準備好就跟風矇著頭做,套版網站買了、社群平台建立了、媒體公司建議的廣告也丟了,就是不見業績起色,甚至連詢問的訊息都沒有,到底哪裡有問題。  線下與線上最大的不同在於「人」,人情味可以拉近三分的距離,我們可以主動去解說、去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彼得原理」,指出職場升遷制度導致人才被升到不適任的位置。文中舉例說明,一位能力強的同事升遷為主管後,卻因要求過高使下屬壓力大,反映出職場常見的現象。主管決定員工升遷,拍馬屁者可能比能力強者更易升遷。升遷關鍵在於「拉力」而非「推力」,找對貴人比自身努力重要。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彼得原理 (原文:The Peter Princicple) 副標題:揭露公司充滿無能人物的理由(原文: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 作者:勞倫斯•彼得&雷蒙德•霍爾(Laurence J. Peter & Raymond Hull) 出版:樂金
Thumbnail
如何避免再次陷入職業倦怠的泥沼?透過分析現況、注意小技巧,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
Thumbnail
前言 世界需要的是「你」,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成為」的人 在職涯轉換之際,這本書正是我在翻閱的書籍。 作者是一名美國的職涯規畫師,曾經從公司助理成為了五角大廈中的年輕主管,是她的夢幻職業。然而當她開始工作之後,感受到的種種痛苦和不協調,迫使她思考這是否真為她所追求的。 也因為這段經歷,使他成了
Thumbnail
彼得原则指出,人会因其某种特质或特殊技能,令他被擢升到不能胜任的高阶职位,他们将停留在当前职位而不再得到提升。这个概念由劳伦斯彼得提出。 想想看:一个出色的员工可能会在零售环境中被提升为主管。如果他们缺乏成为有效经理的能力,他们将无法进一步晋升,使他们在当前职位上变得不称职。如果他们在这个角色中表
Thumbnail
彼得原理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不斷升遷,遲早會到達他無法適任的位置」,這本《彼得處方》是作者收集了許多提問而來,他從這些彼得原理受害者的提問中,歸納出兩大類型的問題,並提出了他的解方。避免不恰當的升遷,導致人們工作不快樂,企業也淪為毫無效率的恐龍。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主管不會考慮提拔你的五大原因,包括能力不足,恃才傲物,態度不積極的耍油頭,與主管接觸不多,愛管閒事愛抱怨,和性格固執心直口快。文章最後邀請讀者繼續閱讀作者的其他相關文章。
近期思考職涯的主因,不太正面,主要是不太喜歡聒噪的同事, 這樣的出發點,而讓我非常困擾與覺得這個環境不是我想要的, 讓我每天出發上班都相當不舒服。而目前看起來,我應該謝謝自己發現這個困難點。 所以跟先生也開始討論,我真的適合做什麼? 也才發現自己並沒有專業,專業的定義是,老闆願意高薪聘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彼得原理」,指出職場升遷制度導致人才被升到不適任的位置。文中舉例說明,一位能力強的同事升遷為主管後,卻因要求過高使下屬壓力大,反映出職場常見的現象。主管決定員工升遷,拍馬屁者可能比能力強者更易升遷。升遷關鍵在於「拉力」而非「推力」,找對貴人比自身努力重要。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彼得原理 (原文:The Peter Princicple) 副標題:揭露公司充滿無能人物的理由(原文: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 作者:勞倫斯•彼得&雷蒙德•霍爾(Laurence J. Peter & Raymond Hull) 出版:樂金
Thumbnail
如何避免再次陷入職業倦怠的泥沼?透過分析現況、注意小技巧,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
Thumbnail
前言 世界需要的是「你」,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成為」的人 在職涯轉換之際,這本書正是我在翻閱的書籍。 作者是一名美國的職涯規畫師,曾經從公司助理成為了五角大廈中的年輕主管,是她的夢幻職業。然而當她開始工作之後,感受到的種種痛苦和不協調,迫使她思考這是否真為她所追求的。 也因為這段經歷,使他成了
Thumbnail
彼得原则指出,人会因其某种特质或特殊技能,令他被擢升到不能胜任的高阶职位,他们将停留在当前职位而不再得到提升。这个概念由劳伦斯彼得提出。 想想看:一个出色的员工可能会在零售环境中被提升为主管。如果他们缺乏成为有效经理的能力,他们将无法进一步晋升,使他们在当前职位上变得不称职。如果他们在这个角色中表
Thumbnail
彼得原理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不斷升遷,遲早會到達他無法適任的位置」,這本《彼得處方》是作者收集了許多提問而來,他從這些彼得原理受害者的提問中,歸納出兩大類型的問題,並提出了他的解方。避免不恰當的升遷,導致人們工作不快樂,企業也淪為毫無效率的恐龍。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主管不會考慮提拔你的五大原因,包括能力不足,恃才傲物,態度不積極的耍油頭,與主管接觸不多,愛管閒事愛抱怨,和性格固執心直口快。文章最後邀請讀者繼續閱讀作者的其他相關文章。
近期思考職涯的主因,不太正面,主要是不太喜歡聒噪的同事, 這樣的出發點,而讓我非常困擾與覺得這個環境不是我想要的, 讓我每天出發上班都相當不舒服。而目前看起來,我應該謝謝自己發現這個困難點。 所以跟先生也開始討論,我真的適合做什麼? 也才發現自己並沒有專業,專業的定義是,老闆願意高薪聘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