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可以是一個化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
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於是我們開始聊起過去的他們,有的是怎麼整人,有的是怎麼好笑,有的是怎麼勇敢。還有的,是怎麼樣關上心門。
「有小孩跟我一樣有『被罵模式』嗎?」
「有啊!那時候我跟你講話,還要一直搖你說『欸!醒一醒,我是盧駿逸啊!你把我當成誰了?我沒有要罵你!』」
「有有!我還記得,哈哈哈。」
在長大的過程中,有些孩子會因為某些原因,決定要關上門,躲進內心世界裡。我的工作之一,是去敲這些孩子的門,一而再、再而三,像是把「鍥而不捨」刻在額頭上那般,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在這樣的情境裡,我有時覺得自己彷彿看到敏感易碎的心靈悄悄地將心門打開一絲隙縫,打探外面的狀況。當他看見我仍等在那裡,有時我像是聽見鬆一口氣的嘆息,「啊,你真的還在那裡」,像是這樣的感情,從門後面傳來。
通常我就是等在那裡,偶而說一些無關緊要的話,或者刻意發出一些聲音,讓門裡的孩子知道「我還在這裡」。
建築(土地公廟)後方隆起的土地即是「化胎」

心門裡的混沌

那一天,有個我在門外等了好一陣子的孩子說,他要來我的營隊擔任助教。這個營隊其實不缺人力了,除了我之外,我已經有一個全職的教育者、一個來幫忙的大人、三個大小孩。除此之外,我知道這個孩子還沒有完全走出來、還在「對世界時不時有敵意」的狀況裡,不但可能幫不上什麼忙,反倒會佔去我的時間跟力氣。
我在考慮要不要答應的時候,想到哈雷彗星。我想著他好不容易要試著從門裡走出來了,我真的要錯過嗎?這種機會就像彗星一樣,要是錯過了這一次,下一次會是什麼時候呢?
我答應了。然後開始心裡準備。
那一天,他來了,一開始仍然是笑的。但快節奏的工作氣氛對他來說是全新的環境,加上他是中途加入,很多情況搞不清楚。我試著交派工作給他,他做了一些,拒絕一些。
一件一件工作持續地進行著,看著我不斷交派工作給其他孩子,他跑來問我「我要做什麼?」我說了一個工作,他拒絕。我又說了一個工作,他還是拒絕。
我知道他還在「想要幫忙」跟「不想要被命令」中間迷失方向,於是不打算太勉強他。我說:「那你就看自己想做什麼吧。」
但他光是待在那裡,壓力就不斷重疊累積上來。其他大孩子助教(看起來)都知道自己在幹嘛,他卻不太知道。報名參加營隊的小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東西,他卻沒有。
累積太久的能量終於爆發,他喊著「你對我不公平」,牽了腳踏車就要走。我擋住他,不讓他離開。我們開始爭執,爭辯助教的工作範圍、爭辯公平。他詞窮了,轉而哭著嘶喊「你就是覺得我很爛,我爛我走可以吧」。
我沒有退讓,我從頭開始,一次次算出我對他的支持與接納,也一次次算出我長久以來看見的、他的才能、智慧與寬容。
但我知道這一切討論都不是真的,他只是在面對這個殘酷的、不如己意的世界時,耗盡了當下所有的力量,又沒有能夠坦然無畏地尋求支持的依靠,而想要躲回內在世界裡去。
他想要證明他果然不值得被愛,而我果然不會如我承諾地那般愛他。
他放下腳踏車,往另一個方向跑。我跟著他過去,隔著兩三步的距離。他一直走,我就跟著。他說「你不要跟著我」,我說「不要」。

等待生機

我在心裡想像,把「鍥而不捨」刻在額頭上。
我們在鄉間小路裡繞著,一圈一圈,大概到了第三圈,他走到堤防邊,靠著堤防,蜷縮在一起,像是回到那個全然被接納的子宮裡。
還好,有個同事來探班,我知道那裡有值得信任的年輕教育者,還有我陪著長大的大孩子們。於是我讓自己安心地待在這裡。
我坐在堤防邊,看著對岸的樹,陽光,風。我已經很久不帶錶了,我也不打算拿出手機。我要忘記時間,子宮裡面沒有時間。我也要忘記營隊,子宮裡面沒有營隊。
孩子坐了起來,拿出背包裡的麵包,開始吃。像是艱難地再生出來一次之後,身體感到飢餓。
「欸,你竟然有吃的。」我笑著說。他沒有回應。
吃完後,他回到了營隊裡,慢慢跟其他人互動,慢慢笑了出來。
吃著點心,氣氛好的時候,他又笑著來問我:「我要做什麼?」
我說:「你去陪那幾個小孩做蔥抓餅?」
「我不要。」他笑著說。
「……等一下蔥抓餅做完你幫忙擦桌子?」
「我不要。」他笑著說。
「……等一下擦完桌子你幫忙把桌子復原?」
「我不要。」他笑著說。
「……你說說看助教是要幹嘛的?」
「陪小孩做事、幫忙收拾東西。」他笑著說。
「……好喔。」
客家人有一種以子宮為比喻的風水造景,叫做化胎,通常在建築物前後,可以集天地之靈氣,育化建築物裡的人或靈。
我生來沒有子宮,但我想我可以是一個化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60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盧駿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騎士團(我所屬的在家自學社群)的低年級裡有排擠的情況。為什麼人會排擠人?為什麼人會被排擠? 有別於好人/壞人、成熟/幼稚的二分法,在這次的事件裡,牽涉其中的成員們有各自複雜的樣子。 事情的面貌,我覺得要從孩子們的組成開始說起。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對於「人會對親密對象特別超過」這種現象,心理學家溫尼考特認為,是因為當事人把親密對象一方面當成內在世界通往外在世界的橋樑,另一方面又當成外在世界的象徵。當外在世界不如己意時,原初的「幼稚」自我就會無意識地對著親密對象猛烈攻擊……
生硬的知識對許多孩子來說(其實大人也是),很難提得起興致去瞭解,為了讓孩子有多一個聽下去的理由,我們常使用了一個作法:遊戲化。 但在我看來,太成功的遊戲化設計有時會削弱參與者對議題的瞭解,我會用我們的活動設計來說明,遊戲化可能造成的一種風險。
導師制度是騎士團最核心的概念,也是我認為其中最值得堅持的概念。雖然對許多人來說,這個提案可能有點新奇,但它其實不是什麼新的提案。
我對「高年級」孩子們的期待,是他們要開始試著回答這些問題:「我想要做什麼?」「我想要成為什麼人?」「我想要具有什麼樣的技能?」「我想要跟誰誰誰一樣?」
最近騎士團(我所屬的在家自學社群)的低年級裡有排擠的情況。為什麼人會排擠人?為什麼人會被排擠? 有別於好人/壞人、成熟/幼稚的二分法,在這次的事件裡,牽涉其中的成員們有各自複雜的樣子。 事情的面貌,我覺得要從孩子們的組成開始說起。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對於「人會對親密對象特別超過」這種現象,心理學家溫尼考特認為,是因為當事人把親密對象一方面當成內在世界通往外在世界的橋樑,另一方面又當成外在世界的象徵。當外在世界不如己意時,原初的「幼稚」自我就會無意識地對著親密對象猛烈攻擊……
生硬的知識對許多孩子來說(其實大人也是),很難提得起興致去瞭解,為了讓孩子有多一個聽下去的理由,我們常使用了一個作法:遊戲化。 但在我看來,太成功的遊戲化設計有時會削弱參與者對議題的瞭解,我會用我們的活動設計來說明,遊戲化可能造成的一種風險。
導師制度是騎士團最核心的概念,也是我認為其中最值得堅持的概念。雖然對許多人來說,這個提案可能有點新奇,但它其實不是什麼新的提案。
我對「高年級」孩子們的期待,是他們要開始試著回答這些問題:「我想要做什麼?」「我想要成為什麼人?」「我想要具有什麼樣的技能?」「我想要跟誰誰誰一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那個和媽媽一起來的孩子應該也是如此。他是以一個小孩的身分進來的,與他巧遇的兩位同學不一樣。他也會有他需要煩惱的事情,譬如說球賽、譬如說電玩的積分和階級、又或者說不定這兩名同學裡面有他暗戀的對象,「與媽媽一起出現」或許因此讓他感到困窘尷尬。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有人說過,一個小孩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他的個性,是安穩、是狂野。是守序、是破壞。是安逸、是挑戰。內心住著對曠野嚮往的野狼,被關在籠子裡,真的能澆熄牠想回奔曠野的夢想嗎?如果我可以寫一篇故事,結局我一定會寫成:野狼回歸到屬於牠的地方,「曠野」。
Thumbnail
一個富有的小男孩在寄宿學校中感到孤獨,他發現那裡的競爭激烈,人心不單純。他的家庭環境複雜,父親忙於工作。他渴望得到真正的愛和關懷。
因為父母要時常工作,沒有人管我,小學時代的我根本是個野小子。有慧眼的父母,見到我接近他們的孩子,會把自己的孩子關起來不和我玩。他們的眼神,現在我回想起來,就像問我:你為什麼不讀書?好好學習。 小學時代,我認識了一個朋友、同學,是男孩子,他父親是當警察的,很少華人當警察。他帶我到他家玩,是在警察局裡
深山 跟野比大雄一样,我的家有一座后山。 十二岁,对他而言是什么样的慨念?四岁的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喜爱,他试图走出他的家门,坐在沙发上一半身体中风的残疾人对他大骂道:”不行!十二岁才可以出去,不然会被坏人抓走。”坐在它旁边正在看报纸的散工也附和道:“被人抓走会被人割心脏,分尸”。六岁的他坐在加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那個和媽媽一起來的孩子應該也是如此。他是以一個小孩的身分進來的,與他巧遇的兩位同學不一樣。他也會有他需要煩惱的事情,譬如說球賽、譬如說電玩的積分和階級、又或者說不定這兩名同學裡面有他暗戀的對象,「與媽媽一起出現」或許因此讓他感到困窘尷尬。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有人說過,一個小孩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他的個性,是安穩、是狂野。是守序、是破壞。是安逸、是挑戰。內心住著對曠野嚮往的野狼,被關在籠子裡,真的能澆熄牠想回奔曠野的夢想嗎?如果我可以寫一篇故事,結局我一定會寫成:野狼回歸到屬於牠的地方,「曠野」。
Thumbnail
一個富有的小男孩在寄宿學校中感到孤獨,他發現那裡的競爭激烈,人心不單純。他的家庭環境複雜,父親忙於工作。他渴望得到真正的愛和關懷。
因為父母要時常工作,沒有人管我,小學時代的我根本是個野小子。有慧眼的父母,見到我接近他們的孩子,會把自己的孩子關起來不和我玩。他們的眼神,現在我回想起來,就像問我:你為什麼不讀書?好好學習。 小學時代,我認識了一個朋友、同學,是男孩子,他父親是當警察的,很少華人當警察。他帶我到他家玩,是在警察局裡
深山 跟野比大雄一样,我的家有一座后山。 十二岁,对他而言是什么样的慨念?四岁的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喜爱,他试图走出他的家门,坐在沙发上一半身体中风的残疾人对他大骂道:”不行!十二岁才可以出去,不然会被坏人抓走。”坐在它旁边正在看报纸的散工也附和道:“被人抓走会被人割心脏,分尸”。六岁的他坐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