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近一次更新是再2023/11/21)
作者:陳華夫
一個國家的
大戰略 是如何利用手段推進和實現國家利益的
戰略 ,包括戰爭中主要和次要
戰場 的選擇、各軍種之間的資源分配、武器製造的一般類型以及與結盟哪些國際聯盟,往往是與
外交政策 重疊,其發展可能跨越多年甚至幾代人。
總體來說,
美國霸權 對中國
大戰略 是執行美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
杜如松 2021年出版了在美暢銷的《
長期博弈:中國取代美國秩序的大戰略 》中所說的,因為中國的相對規模已大於美國,美國就不應該對中國進行「美元對美元」、「船艦對船艦」,或「貸款對貸」的
對稱競爭 ,而應該對中國進行
非對稱競爭 (Asymmetric competition)─即所謂的
不對稱鈍化 (Asymmetric blunting),也就是以較低成本的小規模針對特定範圍之騷擾與阻礙,遂行破壞中國已建立的世界秩序。
布熱津斯基 在
蘇聯解體 (1991年)後,把世界的格局分成俄羅斯、中國、法國、德國、印度等五個「地緣
戰略 棋手」大國,及烏克蘭、亞塞拜然、韓國、土耳其、伊朗等五個「地緣政治支軸國家」,為什麼要這麼分呢?
布熱津斯基 認為前者:「有能力、有民族意志在其國境之外運用力量或影響去改變現有地緣政治狀況,以致影響美國的利益的國家。」而後者:「地緣政治支軸國家的重要性不是來自它們的國力和動機,而是來自它們所處的敏感地理位置以及它們潛在的脆弱狀態對『地緣
戰略 棋手』行為造成的影響。」(
《大棋局》 55頁)
但
布熱津斯基 這個解釋並不充分;世界上「有能力、有民族意志」的國家絕不只「俄中法德印」5國,為何只挑選出這5個大國呢?
我認為深入的解釋可以來自
約翰·弗裡德曼 (John Friedmann)
核心邊緣理論 。簡而言之,在一片區域內,因為政治經濟發展的差異,核心國家掌握較先進的科技、獨佔生產資源及金融資本,可以有效的吸取、封鎖周邊國家的資源與發展,而將之邊緣化─即「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
核心-邊緣 的兩極化。例如中國在40年前
改革開放 之初,其人均GDP才百來美元,比非洲的沙漠國家還窮,屬於典型的邊緣國家。如今,中國GDP躍居世界第二,才成為東亞的核心國家。
布熱津斯基 在其2012年出版的
《戰略遠見》 中的第一章標題是:衰落中的西方(10─35頁),第二章標題是:美國夢的消逝(36-70頁),這兩章佔全書164頁的38%。換句話說,
布熱津斯基 深刻的體會美國及西方(白人)已是跌落陡峭的邊坡,國力迅速下滑,根本無力遏止
中國崛起 挑戰
美國霸權 。而拯救
美國霸權 之道是團結聯合美國、歐洲(德法)、及俄羅斯這三個西方大國的「讓西方再偉大」
戰略 ,這可比日後川普總統的
讓美國再偉大 ,宏大遠見何止百倍。
布熱津斯基 為此寫道:「如果美國能成功地擴大西方,使之成為世界上最穩定、最民主的地區,美國就有能力把實力與原則相結合。擴大了的西方是個謀求合作的大西方,這個大西方的地盤將從北美一直延伸到歐洲,然後再進入歐亞大陸擁抱俄羅斯和土耳其,接著跨越地理距離到達亞洲第一個成功實現民主制度的國家日本,然後是韓國。如此廣闊的延伸,肯定能增強西方核心原則對其他文化的吸引力,從而促進在未來幾十年裡逐漸在世界各地出現多種形式的民主政治文化」(
《戰略遠見》 156頁)
杭亭頓 在《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訂版) 》也呼應了
布熱津斯基 所強調的西方之衰落,
杭亭頓 寫到:「關於西方的第二幅圖畫與這第一幅畫面大不相同。那是一個衰落的文明,相對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的權力正在下降。西方在冷戰中獲勝帶來的不是勝利,而是衰竭。西方越來越關注其內部問題和需求,因為它面臨著經濟增長緩慢、人口停滯、失業、巨大的政府赤字、職業道德下降、儲蓄率低等問題;此外在許多國家,包括美國,面臨著社會解體、吸毒、犯罪等問題。經濟權力正在迅速轉移到東亞,軍事權力和政治影響開始向東亞轉移....中國正逐漸成為最有可能在全球影響方面向西方挑戰的國家。這種文明間的權力轉移正在並將繼續導致非西方社會的復興和日益伸張其自身文化,並摒棄西方文化。」(第73頁)
1)美國遏止俄羅斯的 大戰略 博弈:
布熱津斯基 認為
: 「最理想的情況是俄羅斯既加入歐盟也加入北約,條件是俄羅斯確實開展真正全面的基於法律的民主變革,這種變革同時還要滿足歐盟和北約的標準。」(
《戰略遠見》 132頁)
但他知道實際情況絕不可能:「許多俄羅斯富豪(特別是聖彼德堡和莫斯科的富豪)希望俄羅斯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歐洲式的社會,因為這樣他們能獲得經濟好處。但是,許多政治精英希望俄羅斯能迫使美國離開歐洲,從而使俄羅斯成為歐洲占主導地位的國家,甚至希望俄羅斯成為與美國對等的世界強國。還有一些俄羅斯人似乎沉醉於幾個迷人的概念,譬如“歐亞主義”“斯拉夫聯盟”“俄中反西方同盟”。
」 (
《戰略遠見》 125頁)
於是,
布熱津斯基 早在10年前就預言了
俄烏戰爭 :「仍然有一些俄羅斯人懷抱著斯拉夫聯盟的夢想,在這個聯盟中,克裡姆林宮是庇護者,參加國包括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那種建議與具有統治地位的俄羅斯建立“共同經濟空間”的想法,無法掩蓋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俄羅斯所謂的經濟好處只是個虛構,根本無法壓制住擁有獨立民族和獨立政治帶來的自豪感。所以,如果俄羅斯施壓讓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加入“斯拉夫聯盟”,就有可能使俄羅斯陷入與鄰國的長期矛盾之中。」(《戰略遠見125頁)
這又呼應了
杭亭頓 在《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訂版) 》所寫的:「國家主義的研究方法突出了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爭,而文明的研究方法卻對發生這種戰爭的可能性作了最低的估計,它突出了烏克蘭分裂為二的可能性,這是文化因素可能導致人們預測的分裂,它可能比捷克斯洛伐克的分裂更猛烈,但遠不及南斯拉夫的分裂血腥。」(第24頁)
布熱津斯基 也更清楚的指出俄羅斯無法融入西方的致命傷:「俄羅斯一直頑固地漠視法治原則,這也許是俄羅斯與西方進行明智的交往中最大的障礙。如果不給予法律制度上的最高權力,雖然俄羅斯可以採用西方式的民主形式,但只不過是膚淺的模仿而已。這樣的法律現實助長了腐敗和侵害公民權利的行為。這實際上是俄羅斯的傳統,因為俄羅斯歷史上一直要求社會服從國家。」(
《戰略遠見》 124頁)
俄烏戰爭 爆發後,西方發起了包括停用
SWIFT 在內的多輪金融制裁及石油禁運,媒體一般都認為這將促進“俄中反西方同盟”。但
布熱津斯基 卻持相反看法:「信奉“歐亞主義”的俄羅斯人,被俄羅斯巨大的地理疆界迷惑,認為俄羅斯是個偉大的歐亞國家,嚴格來說既不是歐洲國家,也不是亞洲國家,命中註定要與美國和中國平起平坐。這些人沒有意識到俄羅斯巨大的跨歐亞國土實際上是杳無人煙的曠野,仍然處於未開發的狀態,他們的戰略只是幻想而已。把這個概念稍微改動一下就形成了“俄中同盟”的概念,其實質就是與美國對抗,但它依然是個逃避現實的概念。事實有可能讓許多俄羅斯人感到痛苦,即使中國真的願意,該同盟中的俄羅斯也只能扮演次要角色,而且很可能要喪失國土給中國。」(
《戰略遠見》 125頁)及「衰敗的俄羅斯沒能成功地實現西方化和現代化,可能會怨恨越來越成功的中國擴張進入蒙古和中亞新國家獲取自然資源。」(
《戰略遠見》 137頁)
布熱津斯基 更清楚認識到無法切斷俄歐之間的政經鈕帶,他寫道:「美國變得越來越需要獨立地擔負起歐洲安全的主要責任,同時美國還要打消歐洲人的疑慮,答應保留“歐洲一體化和自由化”的邊界。但是,這些邊界是可以被逾越的,因為德國和俄羅斯的特殊關係正在形成之中,德國的商業精英簡直無法抵禦俄羅斯現代化的商業利益的吸引(義大利和其他一些國家也很感興趣)。在歐盟內部,一些國家不僅希望獲得特殊的商業利益,還希望改善與俄羅斯的政治關係,所以歐盟面臨著因地緣政治引發的分裂,而且分裂的可能性正變得越來越大。」(
《戰略遠見》 110頁)
3)美國遏止印度的 大戰略 博弈:
對於南亞人口13.8 億 (2020年)的印度,
布熱津斯基 寫到:「英國在尚未面臨迫使其撤出的壓力之前,就明智地從印度撤出,後來又從中東撤出,但英國留下的宗教與種族暴力,導致了印度的巨大人類悲劇,和到了今天仍在困擾西方的棘手的中東地區巴以政治衝突」(
《戰略遠見》 17頁)
美國雖然極力拉攏印度形成美、歐、印「三人組(à trois)」及
美澳日印「四人組(Quad)」 ,以對抗中國,無奈印度一貫的自大,蒙蔽了現實,
布熱津斯基 一針見血的寫到:「美印關係在21世紀頭十年逐漸得到改善,這進一步提升了印度的全球聲望,滿足了它的野心。然而,正在醞釀的印巴衝突,仍是導致印度無法將精力集中於更大地緣政治抱負的重要因素,這一衝突包括一場印巴為在阿富汗獲得更大影響力而展開的“代理人”競爭。因此,印度的外交政策精英認為印度不僅是中國的對手,而且已經是世界超級大國之一,並沒有認清現實。」(
《戰略遠見》 22頁)
除了印度自大的認為是與中國同等級的超級大國之外,更令美國扼腕的是,中國
珍珠鏈戰略 (String of pearls)成功的包圍印度(見美國人寫的專書
《珍珠鏈戰略:中國在印度洋的擴張野心》 ),
布熱津斯基 寫到:「利用印度與巴基斯坦的矛盾中國在巴基斯坦極為敏感的地方建設瓜德爾港,邁步控制海上通道並且監視印度……在巴基斯坦的隱蔽和公開的支持下,中國成功地在海陸方面抵消印度的影響……此外,中國還在緬甸建造港口、石油管道和公路,此舉的意圖非同小可。還有,斯里蘭卡的漢班托特港(Hambentota)也是在中國幫助下建造的,而它實際上是印度陸地分離出來的一部分。這是中國在實施其精心策劃的“珍珠鏈戰略”,目的是在印度洋對印度形成包圍圈」(
《戰略遠見》 82頁)
然而,印度是擁核國家,
布熱津斯基 擔心:「伊朗如今致力於擁有核力量,再加上美國未來可能發生的衰落,這凸顯了21世紀核擴散的潛在危險:不擴散制度漸行漸遠,新興國家加大擴散,俄羅斯、中國和印度延伸核保護傘,地區核軍備競賽愈演愈烈,恐怖組織更有可能竊取核材料等。(
《戰略遠見》 100頁)
自從美國成功製造
蘇聯解體 (1991年)後,世界大棋局的歐洲(德法)及印度兩個區域
霸權 都難以威脅
美國霸權 ,所以美國真正
大戰略 目標只剩中、俄兩國,這可從美國會
白皮書 中清晰可見:「俄烏戰爭讓美國必需仔細捏拿,把多少武力量放在歐洲應付俄羅斯,而留下多少武力在亞太地區以威懾中國。美國如何應對俄烏戰爭,將影響中國對台灣採取何種動作。」(《
最新的大國競爭:對國防的影響 》15頁)
俄烏戰爭 的爆發,引起東西方媒體及專家的熱議,有說普京攻烏失算,恐將倒台,也有說拜登挑撥俄烏開戰,再成功唆使西方經濟制裁,重創了俄羅斯。但事實背後的真相只不過是
美國霸權 全球大棋局的
大戰略 。
怎麼說呢?
美國具體操作「美國全球
大戰略 AI版」的細節如下:
俄烏戰爭 未爆發前,拜登一再敲鑼打鼓說,美國不會出兵,也許有人納悶,這不是自暴底線嗎?其實,拜登是在操作「上兵伐謀」
大戰略 ,糾正了美國以往窮兵黷武─「其次伐兵」─的錯誤。等到
俄烏戰爭 開戰後,拜登聯合西方,發起金融制裁及石油禁運,這是「其次伐交」之
大戰略 。反觀俄羅斯,普京圍城
基輔 ,落得《
孫子兵法 》的下下下策─「其下攻城」
大戰略 。你說拜登、普京誰贏了?
從現代
國際關係理論 觀點來看《
孫子兵法 》的「上兵伐謀」
大戰略 ,即是以
信息戰 的打敗傳統的「暴力搏鬥」。史上許多失敗的戰爭皆是因為
信息不對稱 ─即國家領導人錯估了彼此的軍備、軍事人員素質和戰術、決心、地理、政治氣候,而戰敗。
自2017年起,美、中戰略博弈可說是進入《
孫子兵法 》「上兵伐謀」的最高層級之專業九段
大戰略 ,使得眾媒體時事評論家如同墜入霧中看花,一頭霧水。其實,「上兵伐謀」雖可以兵不刃血的
不戰而屈人之兵 ,但需要圍棋九段的深謀遠慮及戰略定力─即不讓極端
民族主義 發酵與不被
民粹主義 的
鷹派 綁架,這都非其他俄、德、法、印等大國所能做到的。
而從拜登成功操作
俄烏戰爭 來看,美國戰略博弈已無疑的躍升為專業九段,實力不容小覷,例如
美國國防部 副秘書長的說話:「這與Google的
AlphaGo 程式擊敗圍棋大師的方法相同。這是我們幾年來都不會發生的事。圍棋是人類能夠經常擊敗機器的最後一場遊戲。就在最近,機器五分之四擊敗了人類大師。所以,
國防部 ——我們將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特別是在網路防禦、電子戰防禦、飛彈防禦等領域。但我們也清楚,我們需要將人機共生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讓每個人都能做對方所做的事——各盡所能。」(見
副秘書長關於第三次抵銷戰略工作的講話 )
反觀中國的
大戰略 ,也是跟隨美國升級到專業九段的「中國
大戰略 AI版」,不僅沒有步俄羅斯後塵,被美國的中國的
大戰略 唆使,落入台海開戰的下下策,還屢有斬獲,下文深度分析之:
(1)中國突破美國的 地緣戰略 圍堵:
中國
一帶一路 成功突破美國海路的
地緣戰略 圍堵,從海南、緬甸、巴基斯坦的
珍珠鏈戰略 (String of pearls)不僅突圍印太的海上封鎖,還成功的包圍印度(如下圖)。
而第4條中歐班列南部通道是將於2023開工興建的
中吉烏鐵路 ─全長約523公里,在大陸境內,從新疆的「喀什」向西出境,長213公里,吉爾吉斯境內的「薩雷塔什」,長260公里,烏茲別克境內的「安集延」,長50公里,如下圖。
中吉烏鐵路 建成後將是從大陸運輸貨物到歐洲和中東的最短路線,貨運路程縮短900公里,時間節省7至8天,而以往該中歐班列主要走西伯利亞鐵路到莫斯科再轉向歐洲。(見
什麼是中吉烏鐵路?建成後,對中吉烏3國和全世界有什麼好處? )
如今,中亞將有兩個獨立外交機制,一個是以俄羅斯為中心的平台,包括歐亞經濟聯盟、集體安全組織,以及獨聯體;另一個則是「中國+中亞五國」元首會晤機制,它雖然剛剛成立,但它有中國這個強大的經濟體作為後盾,而且中方自身有主動的動力,也會給中亞帶來不錯的商業和地緣政治回報,因為按照任何標準,中國都是大買家,同時鐵路交通的建設,也會進一步將中亞和中國、歐洲緊密聯繫在一起,從而讓中亞走出前蘇聯的範圍,走進更加廣闊的地緣政治空間。
俄烏戰爭 導致普京已經無力經營中亞,這給了中國實現自己中亞目標的難得機遇。中俄關係起碼目前並非「上不封頂」。(見
一周世界輿論聚焦:中俄關係與西方傳言不符 ,及
中亞外交好戲登場 )
中歐班列 是橫貫亞歐大陸、溝通兩大洋的運輸大動脈,累計開行突破5萬列,通達歐洲23個國家180個城市,2021年底,中國已與147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
一帶一路 合作方案,已在24個國家參與建設了82個工業園區。中國與歐盟進出口總值達8281.1億美元,年增長27.5%,是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見
中歐班列年行1.5萬列 占雙邊貿易8% )
中歐班列 及
一帶一路 的輝煌成就召示了美、英
海權 戰略的急速沒落,
地緣戰略 天秤已向中國這個歐亞
陸權 大國傾斜。這是美國數十年
地緣戰略 的
海權 圍堵,所始料未及的。
中國國家元首習近平於2022/9/14日出席
上海合作組織 烏茲別克斯坦峰會,但
上海合作組織 的團結因為俄國入侵烏克蘭而重創,如:「由於俄羅斯出兵烏克蘭的原因,使得
上海合作組織 成員中的兩大力量出現了無言的分裂,這就是中亞五國與俄羅斯的分裂。因為烏克蘭和中亞五國一樣,都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與俄羅斯比都是小國。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出兵,不可能不使中亞五國產生連帶的不安全感受,也正因為如此,中亞五國沒有一個國家支持俄羅斯出兵烏克蘭的行為,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甚至公開、直接地稱俄羅斯為「侵略」;同時,中亞五國與俄羅斯密切的經濟關聯,使得俄羅斯因戰爭遭受的西方經濟制裁也必然波及中亞國家。在這個背景下,
上海合作組織 的團結實際上已經遭到重創。」(見
每周時事分析:中國外交更加獨立自主 )
其實美國在利用族群矛盾,鼓動
分離主義 的操作上遠比外人想像的精細,
布熱津斯基 就寫道:「中日在有爭議的水域裡發生一件相對較小的偶然事件,這導致中國民眾怒火爆發,發動示威宣洩怒火。臺灣問題同樣可能在某個時候激起公眾對美國的好鬥情緒。」(
《戰略遠見》 147頁)也就是說,美國
大戰略 為了避免美國自己惹火上身,一定得披上道德的外衣,一概以民主、自由、人權、反專制或種族滅絕上面說事,切忌刺激民眾反美情緒。
(1) 藏獨 問題:
自1980年後,流亡藏人與中國的和解一直陷入僵局,
傅高義 說:「自從鄧小平 1980 年派胡耀邦去西藏以來,中共再沒有作過重大努力使藏人和北京達成和解。流亡藏人與北京領導人的僵局一直在持續,前者決心建立擁有真正自治權的大西藏, 後者則相信通過發展經濟、 推動藏人接受漢族的教育和文化,將使西藏進一步融入全國的經濟和文化。一些外國人和北京領導人之間的對立也在繼續,前者想幫助藏人得到更大的自治,後者則因為中國的崛起而對阻止外國人這些做法的能力變得更加樂觀。」(見《鄧小平時代》傅高義(2012,港版),頁256)
而
美國霸權 搞
藏獨 ,是操弄多民族、多族群國家的
民族主義 之敏感
道德 神經,本質上是兵不刃血的
道德 戰。通常,
分離主義 的
道德 訴求不外乎
族群 的存活與生活
幸福 (健康、快樂及
財產權 )。中國在吃足苦頭後,也正確的在
道德 戰場回擊。對內排除萬難,修建
青藏鐵路 ,藏人的生活
幸福 得以大幅改善。對外以
中印邊界問題 及
印巴衝突 有效牽制
藏獨 大本營所在的印度。於是,美國這場
道德 戰被中國
釜底抽薪 ,打的很是沒勁,近來已很少用失掉
道德 制高點的
達賴喇嘛 ,說事了。
港獨 問題:
在1997年香港回歸時,中國予以香港批評共產黨的自由,
傅高義 說:「香港有權保留它的政治制度 50 年不變。它仍將是一個開放的自由港;可以發行自己的貨幣,享有言論自由,包括批評共產黨的自由;保留它的法院系統和當地法律,只要不影響中國的安全和外交,它有權作出終審判決。主張在香港實行全面民主的李柱銘和司徒華認為,《基本法》是對香港人民的背叛。但是在北京領導人看來,「一國兩制」的政策給予香港的自治權,遠遠超過了任何西方中央政府給予它所統治的地方的權力。」(見《鄧小平時代》傅高義(2012,港版),頁251)
而
美國霸權 在
港獨 的兵不刃血
道德 戰上,是全盤扣下反
民主 、反
人權 、反
專制 的
道德 大帽子,中國很是棘手被動。但
反送中 暴亂後,港人的
幸福 生活岌岌可危,中國才得以適時在
道德 戰場回擊;對內果斷的終止
一國兩制 ,以保障港人的生活
幸福 ,對外,允許擁有
BNO護照 的港人及其近親赴英的自由遷徙
人權 ,及保障美國在香港的8.5萬名美國居民、美國1400家金融公司(283個地區總部和443個地區辦公室)、及美國在港1480億美元投資和客戶790億美元存款的
財產權 與自由居住
人權 ,才平息了
港獨 問題。美國近來已少拿香港說事。(詳細,見拙文
香港─東方明珠─之殞落─美中經濟(21) 、
美國制裁香港經濟的終極殺手鐧─美中經濟(4) 、及
香港東方明珠國際金融中心之浴火重生錄─美中經濟(11) )
美國所謂的「
戰略 模糊」
大戰略 ,說穿了就是嘴巴上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並重申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等承諾。但實際上,美國
台獨 問題打的是整個太平洋的
大戰略 。
布熱津斯基 寫到:「如果美國的衰落同時對美日間的戰略聯系產生不利影響,中國大陸可能會加緊對臺灣施壓,以訴諸武力威脅臺灣,從而實現美國早在1972年接受的“一個中國”的政治現狀。這個方面的威脅如果在政治上取得成功,就可能會引發日韓兩國對美國現有承諾的可靠性的信心危機。」(
《戰略遠見》 86頁)
本質上,美國仍然是延用對付
港獨 的「
道德 戰」
大戰略 ,但臺灣不若香港,不在中國統治之內,使用的手段有所不同,,
布熱津斯基 寫到:「更加咄咄逼人的中國民族主義可能抬頭,所付出的代價是中國的國際利益受損。中國若是採取民族主義,妄自尊大,炫耀其崛起的實力,就會無意之中促成一個強大的區域聯盟與之抗衡。」(
《戰略遠見》 79頁)所以,1995年的
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的武力威懾行為正是美國所樂見的。但此後,中國的「上兵伐謀」的
大戰略 也隨著美國升級到「中國
大戰略 AI版」。展現高超的
戰略 定力,已不太可能被美挑釁唆使,發動台海戰爭、重蹈
俄烏戰爭 陷入戰爭泥沼的覆轍。
面對美國精心謀劃的「恐中牌」
大戰略 ,中國也吸取了的
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的教訓,不讓極端
民族主義 發酵與不被
民粹主義 的
鷹派 綁架,儘量減少「文攻武嚇」,審慎應對。例如,2022/5/26日,美國務卿
布林肯 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
本屆政府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方針 》演說,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作為,不支持台灣獨立,期盼透過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隨後,臺灣外交部長吳釗燮亦步亦趨的宣稱「不尋求台灣正式獨立」。中國則除了譴責
布林肯 「挺台遏華」,以宣示「一個中國」的台灣主權,也樂得依照
布林肯 所說:「包含台灣在內的各種議題,美國依然致力於與北京一邊激烈競爭,一邊密集外交。」的繼續與美國競爭與外交,以免陷入
俄烏戰爭 式的「武統」戰爭泥沼。畢竟,臺灣的問題並不急,雖然與美國的口水戰仍然必要,但以口水換取自身崛起的寶貴時間才是明智之舉。(見
台獨是假 經濟才是國安之鑰 )
美前總統川普向來對俄羅斯較友善,他日前大力反對拜登送至國會的近400億美元援烏方案,在國會竟然受到民主、共和兩黨議員一面倒的支持援烏。《
彭博社 》報導,一位參與訂立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人士指出,
俄烏戰爭 促使拜登政府大幅修改其國家
大戰略 ,將重心從亞洲和中國向歐洲轉移。(見
美國國安戰略重心 從亞洲轉向歐洲 )
6)美國國會眾議長 裴洛西 訪台 大戰略 : 英國《金融時報》2022/8/5日報導,美國國會眾議長
裴洛西 在美國航母與軍機的護送下,於2022/8/2日晚間抵達台灣,旋風訪問後於2022/8/3日17時53分左右搭機離島。這是數十年來美國官員對台灣的最高級別訪問,在她訪台行前,中國就曾多次警告並強烈譴責舉是「嚴重侵犯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將對美中關係產生「嚴重影響」。中國2022/8/3日上午宣布了一系列針對多項台灣農漁產品的進口禁令;實施了一些自然資源的出口管制,並對個別「
台獨 」分子關聯機構進行了懲戒。並宣佈2022/8/3─7日在台灣島周圍的6片海域開始了系列實彈的
非對稱作戰 之
反介入/區域拒止 (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演習(按:又增加了一片及延長一天)。然後,2020/8/3日
G7集團 外長和
歐盟 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發表聲明稱,中國對
裴洛西 訪台的反應會升高緊張,造成地區不穩。對此中國外長王毅於2020/8/4日堅決駁斥此
G7集團 外長發表的涉台聲明。《金融時報》最後結論說:「截止發稿,部分輿論已發生轉向,這部分觀點認為
胡錫進 等媒體在已知自己海內外影響力的情況下,不會也不能「自由」發揮,這極有可能是配合中國政府將計就計,以反將美國一軍的大棋。」(見
i聽熱點:佩洛西訪台引發台海緊張升級;中美「摘牌之爭」 )
美國《
外交 》雜誌2022/8/22日的文章報導:「自2010年以來,中國軍費開支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中國國防開支從未超過GDP的1.9%。與之對應,2020年美國的國防開支占GDP的3.7%。在過去的30年中,中國的軍費開支一直相當於美國的約三分之一。然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專注於獲得
非對稱能力 ,並將其軍事重心放在亞洲之內,它目前已建成了一支可以在“台海衝突”中擊敗美國的軍隊。」,
及「近期,一些中國評論員回擊美國關於“中國見頂”的言論,指出中國“長期以來一直讓美國媒體和學術界的悲觀預測落空”。目前,沒有一篇權威的中國軍事著作認為,因為所謂“〔統一〕
機會之窗 正在關閉”,中國需要現在就統一。而解放軍一旦準備就緒,將迅速採取行動施行統一,但這麼做的原因並非鑒於“〔統一〕
機會之窗 將喪失”。」(見
中國的實力並未見頂——為什麼北京等得起 ,及
「統一時間窗口」壓力大? 美專家:中國實力未見頂,等得起 )
美國經濟學家
薩克斯 教授直言:「世界正處於核災難的邊緣,原因在西方政治領導人認為西方是高尚的,而俄羅斯和中國是邪惡的。西方如此幼稚的說法是危險的。這是企圖操縱輿論,而不是處理非常真實和緊迫的外交。」,及「當美國眾議院議長
裴洛西 不顧中國警告不顧一切飛抵台灣時,沒有一個
G7集團 外長批評
裴洛西 的挑釁,而
G7集團 的部長們卻一起嚴厲批評中國對
裴洛西 此行的“反應過度”。 」(見
西方關於俄羅斯和中國的虛假敘述 )
結論: 美中全球大棋局
戰略 博弈已升級到「AI版」,而達到兵不刃血的「上兵伐謀」的境界,中國的
戰略 定力─即不讓極端
民族主義 發酵與不被
民粹主義 的
鷹派 綁架─已不太可能被美國挑釁成功,重蹈
俄烏戰爭 的覆轍,發動台海戰爭。美國經濟在衰落,中國經濟在崛起,時間站在中國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