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淺談「客體恆存」-我心中永遠有他在

  客體恆存性(object constancy),以白話一點的方式來解釋這個心理學名詞,指的就是「我們與他人可以保持一個穩定的關係狀態,也可以在內心裡映照出穩定的他人形象」。嗯......我猜這樣還是會讓讀者有點霧煞煞,舉例來說,如果我們離家,離開自己的父母,但仍舊會覺得很安心,感受到即便我們沒有與父母黏在一起,物理距離上是分隔兩地的,仍舊會感受到他們對我們的愛與關懷,這樣的狀態就代表我們內心有很穩定的父母形象,覺得自己即便離家,父母仍舊是愛我們也關心我們,可以與父母保持一種穩定且親密的連結感,也知道彼此有天還可以相聚、再見面,這就是一個有客體恆存性的例子。
  相反地,什麼是沒有客體恆存呢?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較缺乏客體恆存性的人,較容易會因為他人無法滿足我們全部的需求,或在某些情況下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就容易推翻掉之前對對方的評價,把對方從「好人」的位置放到「壞人」的位置,無法整合性地把對方當成「一個不錯但有一些小缺點的人」看待。如果這樣的狀況放在感情中的話,很可能自己的男/女朋友一旦犯了一個小錯誤,自己就會暴怒,覺得對方是否不在乎自己、不愛自己、不重視自己了?諸如此類,因此感到憤怒與不安。
  在我的實務接案經驗中,通常不安全依附的人兒,在客體恆存性的表現上也比較缺乏,常會擔心:自己的另一半會不會離開自己?也常在另一半暫時離開或將要與自己分離時,就會感到非常地焦慮,哪怕對方只是跟你結束今天的約會,隔天還是會再見面、約會,不安全依附的人兒在心中仍舊會升起強烈的擔憂與恐懼,深怕另一半好像不愛自己了;擔心另一半離開自己視線,可能心中就沒有自己了;擔心自己沒有跟在他身邊,他會不會去找別人?覺得另一半離開之後,自己就是孤單一人了;怕另一半離開之後,擔憂對方可能遭遇意外,可能未來就無法看到他了;在另一半離開自己身邊後,就覺得心中空落落的,沒辦法感受到「他還是愛著我」或「他支持著我」的感受,也無法感受到內心穩定地仍與另一半連結著。
  通常較缺乏客體恆存性的人兒,常常也伴隨有「分離焦慮」,也就是—面對與重要他人(包括父母、另一半、好朋友等)的分離或離別時,常會引發高強度的焦慮感,以致無法順利地分離,常在情緒上過度不安、過於激動,或者情緒強烈到只好採取「切斷情緒」、表現得「冷漠無感」,以應對分離時的緊張與不安,讓自己稍微好過一點。
  閱讀本篇文章至此,不曉得各位心中有沒有浮現哪個他或她的臉呢?祝福大家心中可以一直感受到有「他/她」在,讓你永遠覺得被支持、被陪伴、有力量繼續前進。即便他/她有時不在你身邊,你跟他/她也是心心相連的,你永遠都不孤單,因為他/她永遠都在,即便不在你身邊,也永存你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