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但沒必要去學」,究竟是尊重,還是恐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尊重,但沒必要去學」的論點成立的話,那麼,學生有福了,社會科當中有好幾個單元可以直接刪掉--我尊重女性,但不用去了解女性;我尊重原住民,但不用去了解原住民……如果是這樣,那「尊重」二字說穿了就只是包藏歧視的起手式而已。
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昨天我所追蹤的某個臉書粉絲專頁大概是為了響應這個節日,分享了〈家長有權利讓孩子「無知」嗎?──從美國佛州通過「不准說同志」法案談起〉這一篇文章。
作者在文中批判美國佛羅里達州議會通過《家長教育權利法》--該法規定不得在公立學校從幼稚園至小學三年級的課堂上講授「性傾向」和「性別認同」;也不得以「不適合學生年齡或發展的方式」在三年級以上的課堂講授相關內容--名義上是保護兒童,實際上是讓兒童陷於無知,阻止兒童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多樣性。
留言區中,有一位應該是家長的網友留言:
我不反對同性戀,他們跟我們沒有不同,就把他們當是一種族群的人種,為什麼需要大家去了解他們為什麼需要大家去認同他們。做自己就像一般人一樣就好了,不認同推廣,也不需要讓孩子去了解,該教的是讓孩子學會尊重人才是重要, 如是有性別障礙或是同性戀的孩子就用選科方式讓想學的孩子去學,一般孩子根本沒必要去學。
先不論他把異性戀的孩子視為「一般孩子」,同性戀的孩子為「特殊孩子」的二分法,隱含正常/不正常的歧見;他所主張的「尊重,但沒必要去學」,並且用選科的方式區隔兩個學生族群,不僅讓人聯想到十九世紀的美國種族隔離政策的著名口號「隔離,但平等」(Separate but equal),而且在邏輯上也是不通的。
如果「尊重,但沒必要去學」的論點成立的話,那麼--學生有福了,社會科當中有好幾個單元可以直接刪掉,或是用選科的方式讓想學的人去選修。
例如兩性平等,我們可以說:女性跟我們男性沒什麼不同,不過男同學沒有必要了解女性過去在父權體制之下受的壓迫,沒有必要了解如何落實兩性平等……反正,只要懂得尊重就好。女同學想了解的話,就自己去選該科來唸吧。
更進一步,連健康教育也省事多了,因為我們可以說:大家只要知道尊重異性就好,男同學不用去了解女性的生理構造,女同學也不用去認識男性的生理構造。同樣的論調,還可以套用在原住民和新住民身上……
只要尊重,其餘免談?!
我們一定不會認為上述論調合理吧?那是因為我們認為男性、女性都是正常的、自然的,學生當然必須去學習相關知識。然而,為什麼會有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用去學「性傾向」和「性別認同」,不就是打從心底認為LGBT是不正常、不自然的,所以正常的孩子沒有必要去接觸嗎?
既然打從心底認為它們是不正常的,那麼「尊重」二字說穿了就只是包藏歧視的起手式而已。再說,孩子如果對「性傾向」及「性別認同」沒有充分了解,日後忽然接觸到同性戀,他所流露出的異樣眼光,應該不能算是尊重吧。
其實,作者在文章中已清楚說明教育應該正視LGBT的理由,不過這名網友顯然連點都沒有點進去看,因為他並完全沒有針對作者提出的論點予以反駁,也沒有說明自己提出的「尊重,但沒必要去學」的理由。
照我以前在網路上筆戰的魄力與耐力,一定會當場戳破他。然而,年紀越大,我越覺得,想說服一個人,光是逞一時口舌之快,針鋒相對到火氣上來,根本無法理性溝通,反而深化敵對意識。面對恐同者,尤其如此--
恐懼是本能,假如我天生懼高,站在危崖上已經嚇得驚聲尖叫了。這時,若有人還在一旁對我破口大罵或是出言譏諷,非但無法緩解我的恐懼,更會激化我的厭惡感。
於是,設身處地,我也不再對他多說,在感謝他撥冗和我交換意見後,就此打住。我不敢說他聽懂多少,可是至少,他不會更加排斥「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的議題--這是目前我所能做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2K會員
603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鴻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閉嘴!」妳主管指著他的鼻子吼:「我教我家員工干你什麼事了?他上個月業績差輸給同事已經被我打一個耳光了,現在又犯錯,再加一個耳光剛剛好而已。」主管甩甩雙手,一邊走回座位,一邊碎唸:「員工就是不打不成器,以前我也是這樣被前主管打大的,為什麼不能打?」
幾年前,我和一位寫作班上的學生家長閒聊起來,她告訴我,她最近想要重新提起筆來寫作。一開始我以為是她要發展斜槓事業,正要向她祝賀。「我最近檢查出有乳癌,」她嘆了一口氣,語重心長地說……
一堂課五十分鐘,斷水流頂多講十分鐘,其餘的四十分鐘都花在貶損學生上。 「我以前寫過小說,小說還翻拍成電影,」斷水流目光一掃,問底下學生:「你們有寫過小說的舉手。」要是沒人舉手,他會冷笑一聲,說道:「你們這些東吳的學生啊……」 大四的第一堂中國思想史,斷水流的開場白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任何一段關係發生矛盾或衝突時,處於弱勢的一方想逃離強勢的一方是本能的反應,就連狗遭到虐待都會想遠離施暴者,何況是人?所以,離家出走這種事根本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學,這是與生俱來的自保反應。應該思考的是……
兩個月前的某一堂課下課後不久,一個媽媽傳訊息跟我說,女兒對於寫作產生極大的抗拒,上了第一堂課之後就不想上了,問我可不可以不要強制要求她繳交作業?我聽了滿頭霧水……
有一位買家一口氣訂購了幾件熱門的木製小火車,跟我約隔天晚上七點面交。隔天七點,我準時在學校門口等候,卻不見人影。我馬上致電買家,她接起電話說了聲:「啊我忘了,那約明天七點吧。」就把電話掛了。 隔天七點,她依然沒有現身,我拿起電話撥給她。接通後,她只淡淡地說……
「你閉嘴!」妳主管指著他的鼻子吼:「我教我家員工干你什麼事了?他上個月業績差輸給同事已經被我打一個耳光了,現在又犯錯,再加一個耳光剛剛好而已。」主管甩甩雙手,一邊走回座位,一邊碎唸:「員工就是不打不成器,以前我也是這樣被前主管打大的,為什麼不能打?」
幾年前,我和一位寫作班上的學生家長閒聊起來,她告訴我,她最近想要重新提起筆來寫作。一開始我以為是她要發展斜槓事業,正要向她祝賀。「我最近檢查出有乳癌,」她嘆了一口氣,語重心長地說……
一堂課五十分鐘,斷水流頂多講十分鐘,其餘的四十分鐘都花在貶損學生上。 「我以前寫過小說,小說還翻拍成電影,」斷水流目光一掃,問底下學生:「你們有寫過小說的舉手。」要是沒人舉手,他會冷笑一聲,說道:「你們這些東吳的學生啊……」 大四的第一堂中國思想史,斷水流的開場白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任何一段關係發生矛盾或衝突時,處於弱勢的一方想逃離強勢的一方是本能的反應,就連狗遭到虐待都會想遠離施暴者,何況是人?所以,離家出走這種事根本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學,這是與生俱來的自保反應。應該思考的是……
兩個月前的某一堂課下課後不久,一個媽媽傳訊息跟我說,女兒對於寫作產生極大的抗拒,上了第一堂課之後就不想上了,問我可不可以不要強制要求她繳交作業?我聽了滿頭霧水……
有一位買家一口氣訂購了幾件熱門的木製小火車,跟我約隔天晚上七點面交。隔天七點,我準時在學校門口等候,卻不見人影。我馬上致電買家,她接起電話說了聲:「啊我忘了,那約明天七點吧。」就把電話掛了。 隔天七點,她依然沒有現身,我拿起電話撥給她。接通後,她只淡淡地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歧視始於校園裡,如何實踐教育的本質;如果身為教師就帶有歧視,如何讓學生習得友善共融? 家有身心障礙童並非被詛咒,對於身心障礙兒童的家庭來說,任何帶有歧視的言語都是非常不尊重、不禮貌更是一種霸凌。懷孕的婦女每一個都有可能會生到故事裡主人翁這樣唐氏症的孩子~糖糖。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如果尊重他的決定 那是否不用告知家長 尊重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而尊重的定義與它後續產生的結果。 然而尊重究竟是什麼,是說著我支持你的決定但句句都在暗示你“只能”決定什麼,還是支持後在背地嘲諷不按照“自已想法(決定)”的小孩。 大人最終是什麼,是比其他年紀小的人早出來的,但著不表示,要按照大人
Thumbnail
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尊重和包容,特教生需要特殊的支持和理解。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去欣賞每個人的獨特之處,社會需要正確地報導特教生的相關內容,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也需制定和推行包容政策。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尊重一個人很難嗎?對有些人來說,不是難不難的問題,而是他們根本不理解何謂尊重。 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的解釋,尊重是:「敬重、重視」。又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尊重是待人的一種態度…… 基於人人平等的觀念,任何人都應尊重他人,因為自己也要得到別人同樣的尊重。」換句話說,尊重就是重視一個人身而為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歧視始於校園裡,如何實踐教育的本質;如果身為教師就帶有歧視,如何讓學生習得友善共融? 家有身心障礙童並非被詛咒,對於身心障礙兒童的家庭來說,任何帶有歧視的言語都是非常不尊重、不禮貌更是一種霸凌。懷孕的婦女每一個都有可能會生到故事裡主人翁這樣唐氏症的孩子~糖糖。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如果尊重他的決定 那是否不用告知家長 尊重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而尊重的定義與它後續產生的結果。 然而尊重究竟是什麼,是說著我支持你的決定但句句都在暗示你“只能”決定什麼,還是支持後在背地嘲諷不按照“自已想法(決定)”的小孩。 大人最終是什麼,是比其他年紀小的人早出來的,但著不表示,要按照大人
Thumbnail
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尊重和包容,特教生需要特殊的支持和理解。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去欣賞每個人的獨特之處,社會需要正確地報導特教生的相關內容,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也需制定和推行包容政策。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尊重一個人很難嗎?對有些人來說,不是難不難的問題,而是他們根本不理解何謂尊重。 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的解釋,尊重是:「敬重、重視」。又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尊重是待人的一種態度…… 基於人人平等的觀念,任何人都應尊重他人,因為自己也要得到別人同樣的尊重。」換句話說,尊重就是重視一個人身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