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興趣者的職涯選擇題《二》如何避免樣樣通樣樣鬆? |商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自從上次寫了一篇「多元興趣者」的相關文章後,收到不少讀者的私訊。看來這個話題,也是不少人心中的痛。雖然問題形形色色,而歸納起來,共通或最大宗的困擾幾乎都是:太多興趣不知如何取捨?現在不是很流行跨領域能力嗎?為什麼雇主不買單?什麼都想做如何專注?是不是脫離不了樣樣通樣樣鬆的宿命?
我想,有很多興趣的人,本質上都對世界充滿好奇、擁有熱情,不希望人生單一枯燥。這種希望人生豐富的DNA,本應是值得稱讚的事。但為什麼一用在職涯,對某些人來說,卻成為了絆腳石呢?
自從開始經營自媒體,我更常閱讀、看文章、上課程、講座,當閱聽不少KOL的成功之道、人生故事後,才發現很多目前知名的專家、部落客、公司創辦人,不乏生涯跨度超大、還橫跨好幾個不相關領域之人,我,與你,並不是最特別的。
縱然每人個性不同,但他們的共同特色是:每一項專業(至少是端出檯面的幾項)都公認做得出色、有成績。
所以,重點其實不是多元興趣者好不好、對不對,而是,你是否有辦法把你的很多興趣,轉化為多元專業,或至少是一個核心專業,用其他有利的能力鞏固住,讓你和別人不一樣,成為自己獨特的價值。
今天就針對職涯選擇來做討論吧。
  • 「多元興趣」vs.「樣樣通樣樣鬆」:
這兩件事不應該畫上等號,但,如果最終被畫上等號,當事人需要負更多責任。如果你真的興趣很多,面對工作的選擇,請你選兩項比較具工作價值、且擅長的興趣來做長遠發展」。
1. 為什麼選兩項:你都多元興趣了,叫你只選一個做得到嗎?為什麼不選三項?三個以上你每項都要做好?別傻了。
2. 具工作價值:雖然事實上,我們很難衡量興趣與價值的關係。但我指的是,你已經或即將踏入職場,找出大致上符合你興趣的職務。那就是你的目標。
3. 既然興趣都很多了,選出兩樣相對擅長的且有確定職稱的工作,應該不難吧。
  • 如何專注與聚焦:
    「興趣」和「擅長」不一樣。但從興趣出發的事物,比較容易做到擅長。多元興趣如何做出價值?比起對很多事都沒興趣的人,我們已經足夠幸運,接下來你該做的,就是把你的興趣,發展成擅長。

選擇兩項,也衡量自己的能力,可以的話,兩樣同時發展,不可以的話,先發展一樣,做到一定程度的專精再發展另一樣。行有餘力,再繼續疊加發展下去。
再者,更加高級的方式是:你的兩項興趣,不僅可以發展成專精,最好還可以整合起來、互相幫襯,這才是市場真正要的跨領域能力。不是發展一堆不相干的東西,到處沾水、東一塊西一塊,當然會給人沒有結構,很鬆散的感覺。
其實發展多元興趣有很多做法,但風險最高的,是直接辭掉工作,重頭學另一樣,考一堆證照再投入另一個領域,除非你有很好的理由,否則雇主其實不會欣賞。

那怎麼辦?其實,你可以在工作任務中發展。
試想,現在企業內有許多工作都要求多工(很矛盾吧!多元興趣不見得欣賞,可又希望你當牛當馬都行),我們其實有很多機會接觸別於目前職務的技能、職能,只要你夠有心。
假設你是業務,卻很想了解工程師寫程式的邏輯到底是啥?他們怎麼思考產品研發?你可以在工作中想方設法接下相關任務,或申請參加他們會議,或,跑進他們的教育訓練課程旁聽。
你說怎麼可能啦!太瘋狂了吧。
嘿,我很年輕時當業務組長就幹過這種事。一開始那群工程師葛格大叔都覺得我瘋了,這個文學院畢業的女生闖進我們程式課、會議幹嘛?她聽得懂嗎?當業務有那麼閒嗎?
我才懶得理他們想什麼。
認真地聽聽聽,還作筆記,久了好像倒也聽出些似懂非懂的邏輯。至少有點知道寫程式的原理。
但最重要是什麼?
當時我們那公司的工程師,多少瞧不起文科生+女生+業務,就覺得你們只是學校好、英文好有什麼了不起的?一進來沒有很久就當幹部,一定是靠……
腰?
工作初期跟我講話都故意扯些外太空的專有名詞,造成部門溝通上的困難。
但,幾次小白兔闖進大叢林之後,我很訝異的發現,他們跟我講話,親和了許多,甚至如果發現我有些觀念不懂,還會很耐心地跟我解釋說明,對於業務到底怎麼推產品,也開始好奇,居然會問些相關問題。
這,花生省魔術?我也不明白。

【為何有人淪為樣樣通樣樣鬆?】
為什麼會樣樣通樣樣鬆?因為你只享受多元興趣初期探索帶來的快感,等到要進入需要付出、比較辛苦的深入學習期,就覺得累了、懶了,學起來有點卡、有點難,就覺得這應該不是我的興趣吧,於是就轉到另一個領域。
這樣轉來轉去,當然什麼都不可能專精。
我不認為這是多元興趣,這是逃避付出、逃避成為專精。
不斷堆疊專業,成為某(些)領域的專精,不管時代如何改變,都是不變的的真理。

【多元興趣者的優勢】
多元興趣者的優勢,應該是我們不只想要在單一領域裡卓越,我們可以領悟出跨領域的異同,加以整合或改變,融合成獨特的創造力或解決方式。這才是別於單一領域專注者真正的優勢。
想要跨能致勝,本來就得和時間做朋友,在自己的興趣中不斷加深功力。
而,也因為多元,因為想要豐富,我們自然得付出更多的心力和代價。
怕累、淺嚐則止、不停試水溫、說沒時間,都是藉口。
別人為何不買單?因為你沒有把自己的多面向打磨成鑽石,只是把自己當成在每個不同池塘跳來跳去的青蛙。
身為多元興趣者,你得精心打磨自己的興趣,別浪費。
想要比別人閃亮,你得對自己狠一點。


📍你或許也想知道上一篇:
🎶艾莎解結點播時間🎵
每個多元興趣者,都是獨特的。別把自己的特質視為缺點,請擁抱自己的獨特,打磨這些面向,讓它們發光。
一首小別緻的歌:《我我》
詞:常石磊&李聰
曲:常石磊
編曲:田汨
製作人:常石磊

黑夜而閃耀 我
流雲卻不走 我
轉眼就開花 我
驕傲當時的 我
究竟有多少 我我
誰在尋找誰 我我
拉扯我 緊握著我
如何擁抱 唯一的我
張望了結果 我
恨不得如果 我
當我終於告別 我
才讓我再遇見 我
究竟有多少 我我
誰在尋找誰 我我
拉扯我 緊握著我
如何擁抱 唯一的我
原來我一直愛我
再多坎坷都伴著
多么感激那個我
為回憶 唱著 將來的歌
世上就一個 我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對「工作」的想法是什麼?想要了解萬惡的職場世界嗎? 想知道身為資深職場工作人,在外商及知名本土企業走跳,看盡職場百態之後,對於業務、行銷、客服領域的解讀,以及職場亂象的八卦嗎?艾莎解結以本身心理學背景和始終不滅的文青性格,與你分享職場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遇到慣老闆,職場無幸福;但遇到用錯方式撒嬌的員工呢?只能祝他幸福了。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總是千絲萬縷。而在面對「老闆」這類在位階上近似「父母」的人類時,不少人,會不自覺的投射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原生家庭的課題已經夠難解,讓我們把家庭歸家庭、工作歸工作吧!
很多工作上的不愉快和糾結,追根究底不是溝通能力出了問題,是職場sense出了問題。
遇到慣老闆,職場無幸福;但遇到用錯方式撒嬌的員工呢?只能祝他幸福了。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總是千絲萬縷。而在面對「老闆」這類在位階上近似「父母」的人類時,不少人,會不自覺的投射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原生家庭的課題已經夠難解,讓我們把家庭歸家庭、工作歸工作吧!
很多工作上的不愉快和糾結,追根究底不是溝通能力出了問題,是職場sense出了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許多人夢想將興趣化為職業,但並非所有興趣都能帶來商業回報。本文探討興趣與職業的關係,分析將興趣化為工作的挑戰,並提出保持工作與生活平衡、將熱情元素融入工作等策略,鼓勵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路徑。興趣可以是生活的調劑,而不必成為工作的根基,讓我們重新思考職涯的價值。
Thumbnail
在職涯發展中,專精一項技能和多才多藝之間的選擇成為許多人的思考重點。 這篇文章探討了專精與多方發展的價值,通過引入教育體系中的通識教育概念,以及日本的綜合職文化,強調靈活應對環境變化的重要性。無論選擇哪種路徑,結合專業知識與多技能的發展,才能更好地滿足職場的需求,從而在長期競爭中維持優勢。
Thumbnail
你是否因為興趣太多而感到困惑?多重潛能者並不是學而不精,反而擁有跨領域的獨特優勢。探索4種職涯模式,幫助你找到同時兼顧收入、成就感與多樣性的生活方式,擺脫單一專精的壓力,過上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歷程中,有時會碰到來談者碰到轉職議題時,盤點自己的經歷和技能,以及感興趣的領域,處於好像什麼都可以試,但對什麼都沒把握的狀態。工程領域常用的「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概念,可以幫助自己模擬可能的職涯路徑,甚至是可以分解出可行的轉銜階段與可行步驟化行動。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斜槓人生正在成為一種新興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允許個人同時擁有多個職業身份,這種生活方式反映了靈活多樣的生活選擇。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對於「夢幻職業」的想像,但真的能如願以償的人不多,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似乎只是賺取收入的方式,而不是展現自我的舞台。 《發現你的天職》要告訴讀者:找到「真心想做的事(夢幻工作)」並非不可能,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掘出能讓自己獲得莫大成就感的天職。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做過的工作很多,樣樣通卻樣樣鬆?你多才多藝,卻無法整合?單調的工作內容總是讓你無法忍受?懷疑自己終其一生能否找到天職? 別擔心!你可能是個「多重潛能者」!
Thumbnail
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充滿了不喜歡或沒興趣的事情,但又不能不做?想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或者培養一個新的習慣,發現自己很難堅持下去?感到無趣、煩惱、焦慮或壓力大?做的事情雖然是對的,但是沒有任何的樂趣和動力? 首先我們先來看以下三點: 一.什麼是喜歡有興趣的事情? 就是那些能讓你感到快樂、滿足、自信、充實、成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經驗中,當碰到需要轉職的求職者,我習慣先聆聽他們一路走來的路徑跟選擇,藉以了解在每個選擇背後,那些推動職場轉換的主觀、客觀的驅動力,無論是薪酬、福利、通勤時間、彈性的工作條件、管理風格,或是內部升遷與學習的管道。這些條件都合理,也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如果問一百個人,這些答案都不太一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許多人夢想將興趣化為職業,但並非所有興趣都能帶來商業回報。本文探討興趣與職業的關係,分析將興趣化為工作的挑戰,並提出保持工作與生活平衡、將熱情元素融入工作等策略,鼓勵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路徑。興趣可以是生活的調劑,而不必成為工作的根基,讓我們重新思考職涯的價值。
Thumbnail
在職涯發展中,專精一項技能和多才多藝之間的選擇成為許多人的思考重點。 這篇文章探討了專精與多方發展的價值,通過引入教育體系中的通識教育概念,以及日本的綜合職文化,強調靈活應對環境變化的重要性。無論選擇哪種路徑,結合專業知識與多技能的發展,才能更好地滿足職場的需求,從而在長期競爭中維持優勢。
Thumbnail
你是否因為興趣太多而感到困惑?多重潛能者並不是學而不精,反而擁有跨領域的獨特優勢。探索4種職涯模式,幫助你找到同時兼顧收入、成就感與多樣性的生活方式,擺脫單一專精的壓力,過上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歷程中,有時會碰到來談者碰到轉職議題時,盤點自己的經歷和技能,以及感興趣的領域,處於好像什麼都可以試,但對什麼都沒把握的狀態。工程領域常用的「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概念,可以幫助自己模擬可能的職涯路徑,甚至是可以分解出可行的轉銜階段與可行步驟化行動。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斜槓人生正在成為一種新興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允許個人同時擁有多個職業身份,這種生活方式反映了靈活多樣的生活選擇。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對於「夢幻職業」的想像,但真的能如願以償的人不多,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似乎只是賺取收入的方式,而不是展現自我的舞台。 《發現你的天職》要告訴讀者:找到「真心想做的事(夢幻工作)」並非不可能,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掘出能讓自己獲得莫大成就感的天職。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做過的工作很多,樣樣通卻樣樣鬆?你多才多藝,卻無法整合?單調的工作內容總是讓你無法忍受?懷疑自己終其一生能否找到天職? 別擔心!你可能是個「多重潛能者」!
Thumbnail
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充滿了不喜歡或沒興趣的事情,但又不能不做?想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或者培養一個新的習慣,發現自己很難堅持下去?感到無趣、煩惱、焦慮或壓力大?做的事情雖然是對的,但是沒有任何的樂趣和動力? 首先我們先來看以下三點: 一.什麼是喜歡有興趣的事情? 就是那些能讓你感到快樂、滿足、自信、充實、成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經驗中,當碰到需要轉職的求職者,我習慣先聆聽他們一路走來的路徑跟選擇,藉以了解在每個選擇背後,那些推動職場轉換的主觀、客觀的驅動力,無論是薪酬、福利、通勤時間、彈性的工作條件、管理風格,或是內部升遷與學習的管道。這些條件都合理,也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如果問一百個人,這些答案都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