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心靈隨筆|談談學習這件事情

昨天,我和女兒在刷牙時,她堅持試著把牙刷塞進洗手台的排水孔裡面,我氣到跟她說:「如果你擦進去,那明天早上就不能帶你去公園了。」
女兒用堅定的眼神看著我說:「嗯!好!」
為了說到做到,今天老娘還沒六點就起床了!打算趁女兒還在睡覺的時候,自己去公園快走一小時後,回家差不多是女兒起床的時間。
果不其然,當我運動完回家時,女兒剛好起床正在找我,她問我:「媽媽你去哪裡了?」
我回答說:「我去公園運動啊!」
女兒立即皺起眉毛,哭喪地說:「是我昨天壞壞...。」

孩子不是壞,只是很好奇
其實,我很討厭「壞壞」這個詞,我幾乎不會用這兩個字,都是其他家人在用的,因為我認為孩子不是壞,只是還沒有學習到適當的行為,輕易給孩子冠上「壞壞」的大人才壞吧
孩子的行為不是壞,而是好奇的科學家,他們會透過各種嘗試來認識世界,身為父母若輕易給孩子冠上「壞」的罪名,將來孩子的自我認同,真的會認為自己很壞,並且喪失了好奇心。
接著,我告訴她:「你沒有壞壞,只是我們昨天說好了,如果你用牙刷戳洞洞,那今天就無法你去公園了。」我向她解釋排水孔裡面有細菌,牙刷沾染到細菌,再到嘴巴裡面會生病的。
最後,女兒問我說:「那我不會再把牙刷放進去了,可以帶我去公園嗎?」
我對女兒說:「當然可以啊!我們吃完晚飯再去公園散步!」沒有女兒在旁邊聊天的運動時光,也是挺無聊的啊!

「如何學習」比「學什麼」更為重要
我在公園的陰涼處,來回走動,走了整整一小時,在快走當中,我開啟Podcast,聽聽哇賽心理學,這集剛好邀請到中原大學的簡志峰教授分享他的新書《解鎖未來教育》。
印象特別深刻的地方,是他與小一的孩子在各自房間,一起進行遠距授課,後來他問孩子學校的英文課比較有趣?還是父親上的比較有趣?
孩子的答案:父親的比較有趣!
主要的原因是,他會要求孩子自己透過網路找答案,而孩子需要分享自己的畫面,他再觀察孩子如何從網路上學習單字,他的重點不只在於學習英文,還教導了孩子「如何學習」。孩子認為這樣的方式很有趣,也更願意主動學習。
這個故事也提醒著我,不要扼殺孩子成長的機會,少給孩子建議與答案,多給孩子探索的機會。
這讓我想到在我的工作經驗裡,會有兩種同事。一種只想要直接獲得正確解答,這類的同事不喜歡學習,也不喜歡成長,只想按照主管的指令工作,若沒有人告訴他答案,就會感到焦慮不已;另一種是傾向於自己找到答案,他們比較少請教他人問題,大部分都是別人問他們,因為他們在探索的過程中,通常獲得不少的經驗與發現,若是被問自己不知道的問題,他們也會很樂意去找答案。
後者的工作表現通常優於前者,但後者不是受到重用,就是離開原本的職場去追求人生的答案去了!
而我希望我的孩子是後者,能夠渴望學習、熱愛學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