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一定要吃藥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正式就醫被診斷為憂鬱症之前,我不敢稱自己有憂鬱症,但情緒持續地陷落,所以一直有在諮商。

當時還是學生,到學校的諮商中心諮商是不需要費用的,每週一次,我從大一持續到畢業。我很喜歡諮商,在和諮商師晤談的過程中,可以更深刻地認識自己,了解到自己原本未知的部分。我喜歡每次的探索和啟發,讓我察覺自己行為的模式和緣由,藉此去改變自己,改善由於憂鬱籠罩種種生活的脫序。

大學時期,我的生活課業被身心狀態影響甚鉅,諮商當時像是汪洋中的一塊浮木,我緊抓著它,載浮載沉。但在整個憂鬱風暴下,生活逐漸崩塌的時候,諮商也有其限制,也有無法提供幫助的時候。憂鬱襲來的時候,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毫無心力,沒有力氣下床,走出房門都很困難,更別提要走到教室上課。所以我常常上課缺席、沒去考試,生活中實際出現的困難還是要靠自己,不是有去諮商,一切問題就會解決。

就像我抓著浮木,可是沒力氣游上岸,這時藥物治療就像是給我所需的能量,讓我有辦法游去岸上。我是在憂鬱狀態出現的第五年才去精神科看診,開始用藥。很幸運地找到適合的醫生,醫生開給我的藥對我也很有效。吃了藥後,情緒變得相對穩定很多,也比較有能量,可以很明顯感受到用藥前後的差別。醫生也對我說,吃藥是先提升能量,提升能量後才有力氣解決問題。

因此,我一直很清楚,無論諮商或是藥物治療對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支持,但問題要解決是需要自己再花力氣去做的,並非用藥後,所有問題都沒了。藥物治療和諮商是支撐我的其中兩個支柱,還需要很多努力才能從憂鬱的泥沼中爬出來。

我很開心當時接受了藥物治療,這對我幫助非常大,也感謝醫生在看診時,時常和我討論我的問題,讓我能一步步建構自己想要的生活,站在這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會員
120內容數
我是一位憂鬱症患者,二十歲左右發病,現在已經過了十多年。有鑑於社會對精神失序者的不了解,我願與你分享生活點滴、所思所想。你將會發現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高三和大一時,我就變得有點「怪怪的」,大二開始不只情緒「憂憂的」,連帶影響課業,生活也失去控制,整個人就像顆不定時炸彈,不知道哪一刻會崩潰。這樣的時期很長,不只幾個禮拜、幾個月,而是幾年,但我一直到第五年才正式就醫,開啟憂鬱症正式的治療。
印象中,我好像沒有清楚告訴過家人說我有憂鬱症。 父母第一次知道我怪怪的,是大一我突然搞失蹤自己跑去遠方,第一次去了兩天,第二次去了三天。校方不知道我還會不會回來,所以他們請我父母到學校,這時他們才知道我一直有在諮商,然後生活課業出了狀況。
大學時期,不憂鬱的時候,我是個陽光開朗的人,喜歡帶給別人溫暖。那時候偶包很重,總希望別人看到的我都是正向的、是給人好印象的,所以憂鬱的時候,都躲起來
關於我的憂鬱症是否會「好」,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和先生在車裡討論這件事,我們各持不同的觀點,對立鮮明。
休學兩年,延畢一年,大學我花了七年的時間才終於畢業。 大一上學期的後半,我迷失自我、迷失方向、靜不下心讀書、逃避期中考試、情緒開始起伏不定,還自己一個人跑去花蓮、宜蘭旅行,試圖找到什麼可以改變的力量。
曾經我想過不要有小孩,一來是因為憂鬱體質多少會遺傳,不希望孩子和我一樣痛苦,二是擔心憂鬱症可能使我沒辦法給予很好的教育或照顧,甚至為他們帶來創傷,像是嚴重發病時,完全無力照顧,或者讓小孩承擔我的憂鬱情緒。 一句話改變了我的想法。 有次兩位拍攝節目的導演要找身心症病友進行訪談,我自願參與。那時大概
高三和大一時,我就變得有點「怪怪的」,大二開始不只情緒「憂憂的」,連帶影響課業,生活也失去控制,整個人就像顆不定時炸彈,不知道哪一刻會崩潰。這樣的時期很長,不只幾個禮拜、幾個月,而是幾年,但我一直到第五年才正式就醫,開啟憂鬱症正式的治療。
印象中,我好像沒有清楚告訴過家人說我有憂鬱症。 父母第一次知道我怪怪的,是大一我突然搞失蹤自己跑去遠方,第一次去了兩天,第二次去了三天。校方不知道我還會不會回來,所以他們請我父母到學校,這時他們才知道我一直有在諮商,然後生活課業出了狀況。
大學時期,不憂鬱的時候,我是個陽光開朗的人,喜歡帶給別人溫暖。那時候偶包很重,總希望別人看到的我都是正向的、是給人好印象的,所以憂鬱的時候,都躲起來
關於我的憂鬱症是否會「好」,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和先生在車裡討論這件事,我們各持不同的觀點,對立鮮明。
休學兩年,延畢一年,大學我花了七年的時間才終於畢業。 大一上學期的後半,我迷失自我、迷失方向、靜不下心讀書、逃避期中考試、情緒開始起伏不定,還自己一個人跑去花蓮、宜蘭旅行,試圖找到什麼可以改變的力量。
曾經我想過不要有小孩,一來是因為憂鬱體質多少會遺傳,不希望孩子和我一樣痛苦,二是擔心憂鬱症可能使我沒辦法給予很好的教育或照顧,甚至為他們帶來創傷,像是嚴重發病時,完全無力照顧,或者讓小孩承擔我的憂鬱情緒。 一句話改變了我的想法。 有次兩位拍攝節目的導演要找身心症病友進行訪談,我自願參與。那時大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些年來我飽受躁鬱症的困擾,時而精力旺盛、時而憂鬱絕望,可能因為自己在這個領域受過太多訓練,也遇過不太合適的心理師,所以雖然陸陸續續都有接受諮商的經驗,但真的讓我感受到的幫助很有限。 目前政府有提供18到45次免費諮商3次。我很幸運一下就排到了,前幾天才跟機構約聯繫,今天就開始晤談。
Thumbnail
隨著青壯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啟動,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心理諮商。然而,初次諮商常伴隨疑慮與不安。這篇文章將從壓力反應到個人需求,幫助你理解心理諮商的意義。無論是生活壓力、情緒困擾或是自我成長,每個人都有尋求專業支持的理由。透過這個指南,希望你能對諮商有更深入的認識。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關於我看中醫、身心科的經驗分享,也會提到身心科、心理諮商的差異、我跟我的醫生的故事。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除了藥物以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好。或許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可能緩解憂鬱的狀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重新接受憂鬱治療的心路歷程。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作者感到絕望和困惑。儘管她曾嘗試減藥並調整生活方式,但現實的轉變仍讓她感到不知所措。這段文字突顯了作者對治療過程中種種矛盾情緒的掙扎,以及對未來前路的不確定感。
當我提問:為何您認為我不需要做諮商呢?醫生淡淡地說:因為你會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 身為罹患憂鬱症已經4年的大學生,最近感到心情又到了另一個谷底。我的學校有免費諮商輔導的這項政策,所以我決定報名看看。報名完過了沒多久便接到電話,對方是健康中心的諮商師,他說:已成功收到我的預約,會盡快幫我安排時間
最近跟很久沒見的朋友吃飯,看見對方憂鬱的模樣,彷彿看見一年前的自己。學習靈性滿一年了,我也差不多停止服用抗憂鬱藥物一年了,一年來實際體驗了學習靈性對於改善憂鬱有多巨大的幫助。因此,我想分享這一年的變化,提供給有相同困擾的人一點參考。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些年來我飽受躁鬱症的困擾,時而精力旺盛、時而憂鬱絕望,可能因為自己在這個領域受過太多訓練,也遇過不太合適的心理師,所以雖然陸陸續續都有接受諮商的經驗,但真的讓我感受到的幫助很有限。 目前政府有提供18到45次免費諮商3次。我很幸運一下就排到了,前幾天才跟機構約聯繫,今天就開始晤談。
Thumbnail
隨著青壯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啟動,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心理諮商。然而,初次諮商常伴隨疑慮與不安。這篇文章將從壓力反應到個人需求,幫助你理解心理諮商的意義。無論是生活壓力、情緒困擾或是自我成長,每個人都有尋求專業支持的理由。透過這個指南,希望你能對諮商有更深入的認識。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關於我看中醫、身心科的經驗分享,也會提到身心科、心理諮商的差異、我跟我的醫生的故事。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除了藥物以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好。或許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可能緩解憂鬱的狀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重新接受憂鬱治療的心路歷程。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作者感到絕望和困惑。儘管她曾嘗試減藥並調整生活方式,但現實的轉變仍讓她感到不知所措。這段文字突顯了作者對治療過程中種種矛盾情緒的掙扎,以及對未來前路的不確定感。
當我提問:為何您認為我不需要做諮商呢?醫生淡淡地說:因為你會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 身為罹患憂鬱症已經4年的大學生,最近感到心情又到了另一個谷底。我的學校有免費諮商輔導的這項政策,所以我決定報名看看。報名完過了沒多久便接到電話,對方是健康中心的諮商師,他說:已成功收到我的預約,會盡快幫我安排時間
最近跟很久沒見的朋友吃飯,看見對方憂鬱的模樣,彷彿看見一年前的自己。學習靈性滿一年了,我也差不多停止服用抗憂鬱藥物一年了,一年來實際體驗了學習靈性對於改善憂鬱有多巨大的幫助。因此,我想分享這一年的變化,提供給有相同困擾的人一點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