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盤點、回顧;3步驟讓你有效判斷做出決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朋友C最近為母親的身體狀況,苦惱不已。她要上班,還要照顧年邁的母親,有點心力交瘁。跟兄弟姊妹討論著,要不要申請外籍看護到家裡,還是要她離開職場全心來照顧。她說兄弟姊妹吵了很久,各有看法,難有共識。
我請她先問看護的相關資訊,比如外籍看護一個月多少錢?家裡有得住嗎?可以跟政府申請日間長照嗎?先把相關資訊都問清楚,再來評估要怎麼做!
鄰居W事業上小有成就,想去唸研究所,心裡已經選定學校科系,卻又猶豫不決。他擔心工作太忙無法應付學業,教授要求很高,論文寫不出來,眼看著報名截止日逼近,他越發焦慮。
我幫他看報名簡章,僅需書面審查及面試。建議他先準備資料送審,等面試時,再一併把所有問題跟教授提問討論。到時候如果真的錄取了,再決定要不要念也不遲。
當心慢下來,就能有不一樣的看見。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我們常說旁觀者清,因為人在焦慮的時候,就越引發大腦杏仁核活躍,越無法冷靜思考。
如何讓主導理智、邏輯思考的前額葉可以發揮功用呢?
首先要能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可能是緊張、焦慮、生氣,先停下來深呼吸~用鼻子自然吸氣4秒鐘,接著憋氣7秒,最後吐氣8秒。感受到自己的情緒,看見它,允許並接納它。
接下來要怎麼樣做,可以有效率的處理事情呢?提供方法給大家參考。

如何有效判斷做出決定

1.收集資訊,確認可控部分。

通常是因為所知道的資訊太少,所以難以決定。
比如想請外籍看護,問了費用加上供吃住,會有困難。那就往日間居家照護,或者日照中心去收集相關資料。資料收集齊全,再提出來討論,可以省去很多猜測跟爭執的時間。
想再進修,就確認各校招生簡章,要不要筆試?需要什麼資料?時間來得及嗎?準備有沒有困難?可以先去考試,但是否錄取,不是你能決定的。
先收集所有的資訊和訊息,對事情的每個面向、每個選擇,都有全面的、完整的了解,這樣不管走哪條路,至少心裡都有底。

2.盤點資源,審慎評估。

接下來就是比對自己或相關人員的資源,時間能不能配合?是否有其他人力可以支援?費用能否負擔?是否符合效益?有配套方案或備案嗎?最壞的情況是什麼?能接受嗎?
這部分在於確認,是否可以真正落地執行,而不是流於空想。或想得很美好,實際執行卻困難重重,不得不中途放棄。這都不是我們想見的結果。
所以要想像,這條路走下去會遇到什麼困難,可以解決嗎?不行了話可以怎麼變通呢?還是要改走另一條路呢?哪條路對大家來說,是可以比較有共識的呢?

3.回顧初衷。

最後回來問問自己的初衷,做或不做,會不會後悔呢?心裡真正在意跟想要的是什麼呢?也可以讓自己站在高處,重新再一次看待這件事。就像在看電影一樣,走到這情節,可以往哪裡發展?怎樣的結果是自己比較可以接受的呢?
真正想要的是陪伴,還是健康安全比較重要呢?有時候,我們很容易被社會道德規範給綁架。真正順著自己的心走,從愛出發,路才會走得長遠。
講到這裡,我突然想起金城武多年前所拍的廣告。
世界,越快;心,則慢。
當心慢下來,就能有不一樣的看見。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形象? 會連帶影響他人對我的看法。 當你發現對方一直請你幫忙,有一天卻願意花錢請別人做同樣的事情時,你心裏的失落感會更大吧?! 當自己的專業知識變得廉價,是自己造成的,還是別人造成的呢?
你想要給同事、朋友建議,又擔心讓他們感覺是批評嗎? 別人常說你講話很直、很傷人嗎? 你曾經想拒絕別人卻又不知道怎麼表達嗎? 批評跟建議,只有一線之隔。 差別在,說話的人用什麼樣的語氣和態度,聽的人的感受為何。 溝通盲點:有時候你以為的,跟對方以為的不大一樣。 小萍寫了兩天的提案報告,交給主管審核。主
既然我們大人可以不用樣樣精通,孩子是不是也可以不用全科都滿分? 如果家長可以接納孩子做不好的部分,或不擅長的科目。放大孩子做得好的部分,看到他正向的特質,孩子擅長的領域,肯定他的表現,鼓勵他發展,這樣孩子的學習成長會不會快樂一些?
這學期,作文班開課,多數同學是熟面孔,有一二個是新生。 大半年沒見,問問孩子的近況,暑假過得如何。 有人說暑假都不能出門不好玩,有人說確診了很不舒服。 一個疫情真是打亂了大家的生活步調,很多事都不一樣,但似乎也都漸漸習以為常。
最近朋友分享即將為人父的消息,替他感到開心。 他說,開始感受到生養孩子的負擔和壓力了。 嗯~真是個認真的爸爸。
兒子補習下課回家,才進家門。 「媽~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可以啊~」 「我有一個同學,她理化考76,她跟她爸媽說,她爸媽說怎麼考這麼差,可以再考好一點。她國二的妹妹英文考97分,她爸媽很高興,叫她要多跟妹妹學。我同學很傷心啊!她說想乾脆全部放棄算了。」
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形象? 會連帶影響他人對我的看法。 當你發現對方一直請你幫忙,有一天卻願意花錢請別人做同樣的事情時,你心裏的失落感會更大吧?! 當自己的專業知識變得廉價,是自己造成的,還是別人造成的呢?
你想要給同事、朋友建議,又擔心讓他們感覺是批評嗎? 別人常說你講話很直、很傷人嗎? 你曾經想拒絕別人卻又不知道怎麼表達嗎? 批評跟建議,只有一線之隔。 差別在,說話的人用什麼樣的語氣和態度,聽的人的感受為何。 溝通盲點:有時候你以為的,跟對方以為的不大一樣。 小萍寫了兩天的提案報告,交給主管審核。主
既然我們大人可以不用樣樣精通,孩子是不是也可以不用全科都滿分? 如果家長可以接納孩子做不好的部分,或不擅長的科目。放大孩子做得好的部分,看到他正向的特質,孩子擅長的領域,肯定他的表現,鼓勵他發展,這樣孩子的學習成長會不會快樂一些?
這學期,作文班開課,多數同學是熟面孔,有一二個是新生。 大半年沒見,問問孩子的近況,暑假過得如何。 有人說暑假都不能出門不好玩,有人說確診了很不舒服。 一個疫情真是打亂了大家的生活步調,很多事都不一樣,但似乎也都漸漸習以為常。
最近朋友分享即將為人父的消息,替他感到開心。 他說,開始感受到生養孩子的負擔和壓力了。 嗯~真是個認真的爸爸。
兒子補習下課回家,才進家門。 「媽~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可以啊~」 「我有一個同學,她理化考76,她跟她爸媽說,她爸媽說怎麼考這麼差,可以再考好一點。她國二的妹妹英文考97分,她爸媽很高興,叫她要多跟妹妹學。我同學很傷心啊!她說想乾脆全部放棄算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花時間好好說明一個當下的念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因為把事情想清楚再去做,並不是人的本性,而是經過長期反覆訓練的理性作為。 因為如果人不停下來仔細觀察,就容易陷入感官的判斷。 可是要什麼使人這種容易受到感官刺激的生物遇到變故會變得冷靜停下來思考的舉動,這就需要反覆的思考的訓練。 像小時候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與其焦慮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不如把心思放在我們能做到的事情上。生活中,總會有很多讓人煩惱的事情,比如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變動,這些都讓我們覺得焦慮和不安。但如果一直糾結在這些上面,只會讓自己陷入無謂的煩惱和壓力。 倒不如把精力放在眼前能做的事情上,專心去完成每天的小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突然想到一句話 你正在拖延的事情,其實花3~5分鐘就可以解決,為什麼不去做呢?人生只有短短這一次。你想你老到可以回顧一生時,腦海那些沒做的事情、沒善待的人、沒說出口的話。都要拖欠到下輩子? 都說不是愛欠東西的人,卻要對自己背信? 人活著 拜這顆複雜的大腦 真的很煩~ ٩(✘д✘๑;)۶
Thumbnail
你相信直覺嗎?我信,但只限於需要當下決策的事。例如,對面來了輛車,我要往左閃,還是往右閃,還是跳過去?這種情況下,直覺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作為一個憂柔寡斷的人,我總是想太多,只要是沒有限時給出答案的事,通常我都可以想到天荒地老。
Thumbnail
在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時,建議先放鬆心情,以不變應萬變。人心難以捉摸,特別是涉及利益時,雖然相信人性本善,但也不能忘記造成惡行的後天因素。人心不只是外在表象,還有內在複雜的情感和厚厚的防衛心理。
Thumbnail
在討論減輕焦慮的方法前,我們想要先提及「覺察」的重要性。練習覺察,是與焦慮共處前很重要的事情,唯有與自己的情緒狀態有所連結與覺知,我們才能更適切地作出應對策略。這篇文章介紹如何通過好好呼吸來幫助放鬆並管理焦慮。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應對過度思考的方式,並融入日常生活例子,讓方法更加平易近人。從面對突發狀況到處理負面想法,皆提供了不同的策略。除此之外,書中也敘述了重要事務優先處理的觀念,透過這些方法與理念,讓人能夠更專注地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我們好像會常常聽人家說:處理情緒之前,先把問題或事件處理好。 因為身為人,在情緒使然下,確實有高機率會做出有偏誤或者直接就是錯誤的決策。 情緒,怕誤事。 事情,怕麻木。 那到底要先處理哪一個? 的我來說,可能比較好的方式是「接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花時間好好說明一個當下的念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因為把事情想清楚再去做,並不是人的本性,而是經過長期反覆訓練的理性作為。 因為如果人不停下來仔細觀察,就容易陷入感官的判斷。 可是要什麼使人這種容易受到感官刺激的生物遇到變故會變得冷靜停下來思考的舉動,這就需要反覆的思考的訓練。 像小時候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與其焦慮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不如把心思放在我們能做到的事情上。生活中,總會有很多讓人煩惱的事情,比如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變動,這些都讓我們覺得焦慮和不安。但如果一直糾結在這些上面,只會讓自己陷入無謂的煩惱和壓力。 倒不如把精力放在眼前能做的事情上,專心去完成每天的小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突然想到一句話 你正在拖延的事情,其實花3~5分鐘就可以解決,為什麼不去做呢?人生只有短短這一次。你想你老到可以回顧一生時,腦海那些沒做的事情、沒善待的人、沒說出口的話。都要拖欠到下輩子? 都說不是愛欠東西的人,卻要對自己背信? 人活著 拜這顆複雜的大腦 真的很煩~ ٩(✘д✘๑;)۶
Thumbnail
你相信直覺嗎?我信,但只限於需要當下決策的事。例如,對面來了輛車,我要往左閃,還是往右閃,還是跳過去?這種情況下,直覺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作為一個憂柔寡斷的人,我總是想太多,只要是沒有限時給出答案的事,通常我都可以想到天荒地老。
Thumbnail
在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時,建議先放鬆心情,以不變應萬變。人心難以捉摸,特別是涉及利益時,雖然相信人性本善,但也不能忘記造成惡行的後天因素。人心不只是外在表象,還有內在複雜的情感和厚厚的防衛心理。
Thumbnail
在討論減輕焦慮的方法前,我們想要先提及「覺察」的重要性。練習覺察,是與焦慮共處前很重要的事情,唯有與自己的情緒狀態有所連結與覺知,我們才能更適切地作出應對策略。這篇文章介紹如何通過好好呼吸來幫助放鬆並管理焦慮。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應對過度思考的方式,並融入日常生活例子,讓方法更加平易近人。從面對突發狀況到處理負面想法,皆提供了不同的策略。除此之外,書中也敘述了重要事務優先處理的觀念,透過這些方法與理念,讓人能夠更專注地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我們好像會常常聽人家說:處理情緒之前,先把問題或事件處理好。 因為身為人,在情緒使然下,確實有高機率會做出有偏誤或者直接就是錯誤的決策。 情緒,怕誤事。 事情,怕麻木。 那到底要先處理哪一個? 的我來說,可能比較好的方式是「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