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2年的聖誕節前,托104人力銀行的福,去了一趟位在高雄的楠梓高中,與學生們做科系分享。對於第一次做科系分享的我,自然是有點緊張,不但要一次分享兩場,而且每一場的人數都將近八、九十位,深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會把演講初體驗給搞砸。
不囉嗦先雙手奉上:
大學時不想上台的我
大學的小組分組報告,除了自己本科系的課程,我多半不會選擇上台,因為要面對台下許多不認識你的人,每個人如狼似虎的盯著你的簡報看,那種難以消化的緊張與焦慮,讓我總是選擇上台報告以外的工作。
一直習慣站在幕後的我,早就忘記上台是什麼感覺,雖然學生時期因為參加音樂社團,而有許多上台表演的經驗,但那時候的表演,不管做得好不好,似乎都會有人原諒你,但每當我一年一年的越靠近社會現實,就發現原來上台並沒有想像中的如此有趣。
2022目標是12場演講
直到我在2021年的年底,許了一個明年要完成12場分享的目標後,才開始這趟分享之旅。第一場是我自己去聯繫了高中時,非常照顧我的英文補習班老師,我回到教室裡,透過幾個問題的引導,帶著學弟妹去認識自我與科系,藉由爬梳過去生命的脈絡,以找出想就讀某個科系的原因,最後再讓他們將這些往內探索的獲得,自己回家消化成一段段的文字,變成獨一無二的備審資料。
在那一次分享後,雖然獲得了還不錯的評價,但諸多的原因讓分享並沒有因此繼續。直到後來因緣際會加入104的志工,成為Young Giver後,才又啟動這趟難忘的旅程。
心理系分享大略介紹
在一開始先以台灣文博會的「旅伴測驗」當作開場,希望能以貼近高雄(因今年的文博會在高雄舉辦)且有趣的例子,來吸引學生的目光,以及破解一些常見的「心理測驗」迷思。接著,我緊扣著迷思這個脈絡,繼續詢問大家,是否有「一定要怎麼樣才能讀心理系」的條件,在把大家的疑惑釐清後,才將主題拉回到心理系本身的內容。
首先,先讓大家了解有心理系的大學,目前在全台灣的分部、心理系和心輔系簡單的區別、大學的心理系是否會分組、政大心理系的研究所又有哪些分組後,再帶到大學的心理系究竟會就讀什麼內容。
我運用比較有趣的「吊橋效應」、「月暈效應」,這些社會心理學中的經典,扣合著高中生最感興趣的感情話題、功課議題,簡單介紹大學時會學到的知識範疇。最後才說明自己為什麼當初會念心理系,以及帶著一兩位高中生,透過遊戲去做初步的自我探索。
一場一個小時的科系分享,以噴射機般的速度結束,雖然很希望能帶給學生更多東西的我,對於只能分享到此感到有些可惜,但也知道如果再說的更多,可能會消化不良反而造成反效果,而且留點遺憾以後才能分享更多,所以再怎麼惋惜,也必須讓演講畫下句點。
我才是收穫最多的人
這一次的分享,雖然表面上我是giver,但實際上總覺得自己才是taker。為了這次的分享,我額外閱讀了一些關於演講的書籍,像是哪些地方該穿插一些互動,整體的時程該如何安排,通通都是一門學問。我也趁這個機會,尋找了許多關於心理系的資訊,明白原來全台灣有這麼多心理系,以及它們各自分部在哪裡。
而在心靈上,則有更多的收穫,一來是我重新站上舞台,當一位站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的人(講者、表演者),二來是我認識了一群跟我一樣願意付出、給予的夥伴和朋友,再者是帶領我們的導師們,也都非常願意在我們遇到困難時給予協助,最後則是我感受到自己許久未體驗到的自信與價值,原來我是能給予的人,那種被信賴而有人願意詢問妳問題,和你分享故事的感覺真好。
因此,我一直深深相信:被幫助的人也可能在無形中幫助了別人
這群高中孩子,乍看之下是被幫助的人,但其實他們在現場對於問題的回答、互動、私下詢問問題的行為,其實也在無形給了我許多的信心,讓我知道自己的演講應該多多少少有一些部分打中了他們,也許是知識、也許是故事、也許是哪個不經意的環節,才讓他們願意花這些時間與心力(有些是自由報名),在這場科系分享裡。
我會帶著這次美好的演講經驗,繼續在台灣各個角落當一位分享者,讓這份善意的循環不斷的循環,產生越來越強大的正向影響力。
PS.趣事紀錄:
有兩三位學生在離開教室後,還刻意再繞回來,只為了說一聲:「聖誕快樂!」還有學生跑來問我能不能跟我握手XDD真的有夠可愛~